查看: 590|回复: 3

[原创短篇] 如何创作一篇了无新意的日常推理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4-12-23 15:48:35 四川| 2025-1-9 21:46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本篇小说
文|林锗渚林锗渚
[color=red]首先,设计一个了无新意的适合日常推理的舞台场景,最好是能够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能够体现青春气息的地点。如教室、食堂、运动场、上学路、图书馆、公交车等等。大部分剧情都将聚焦于该场景上。

一档,三档,五档。

冲锋!

我骑着自行车,沿着河岸并不宽敞的道路加速向前。风打向我,格外凉爽。

此时正是周日上午,太阳才刚展露端倪不久,气温平淡着,一切都那么平静。除了耳边不停旋转的辐条的呼呼声。这非听不可的声音,是抵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完成的任务。

大约三十分钟后,我停下车,眼前正是我每周必去的地方。

县图书馆。

这是本县规模最大,藏书最丰的图书馆,位于面前这栋楼的二楼,整层都是书和书架,虽说比不上大城市里真正的大型图书馆,但现在的我来说,也算是绰绰有余了。

其次,设置一个了无新意的日常推理男主。须就读中学或大学。有少年气,智商不低,洞察力强,但自我意识过剩,通常对某事物有异于常人的独特理解,善于诡辩,语出惊人。但也或许因此与他人格格不入。塑造该人物的同时也可顺带介绍他所处的地理或社会环境,不动声色地融入伏笔。
说到这里,我并非什么爱书之人,只是乐于在这里闲逛和溜达罢了。若是有人问及来此的目的,我定会如此回答。

文本一旦落成,就昭示着其创作者的死亡,那么作为其载体的书,不正是刻满了作者遗言的墓碑吗。打开意味着参拜,而关闭则意味重生。开开合合,死者的面目便有了多样的变化,而他的历史有了等同于所有看书之人的寿命加起来的厚度。

对我而言,图书馆就是一座巨大的墓园,而我正是去扫墓的。  但相比那些墓前人满为患的,我更偏爱那些墓主人之名从未耳闻过的墓地。没有盗洞,没有花束,供奉者寥寥,也并非华丽,但总散发着让人欣然规往的气息。

于是叩拜,合掌,目视碑文。眼前浮现朝圣者的意象,而手头的书页哗啦啦刮起风声。

我听到我正以我的理解延伸它的原意。

见证即为参与,解读即为创作。看书的行为也是书内容的一部分。

一本书只要有人读,那它就时时处在新的创作中,只是其所创造出的文字或图像,并不会出现在原本的纸页上,而是会以别的形态,别的语言和别的名字出现在另一本书上,所以,任何一本书里,总能或多或少看见更早时期别的书的痕迹,它们像一座茂密的森林,表面上躯干远离井水不犯河水,实际上地表下根系缠绕盘根错节,构成了一块块壮观的生命脉络

——《麦高芬之吻》

不知为何,在踏入图书馆大门前的一刻,我突然想到这本书。

这是我这周刚看完的书,一本较厚的短篇小说集,九十年代引进的书,到目前为止还是最新版还是九十年代那版,封面其貌不扬。作者名叫罗伯特•J•邓兰,美国人,南克莱登大学的教授,百度上只能查到两条信息。

但读完后才发现其内容的确不错,作者尤其爱玩嵌套结构,未能流行于大众视野中只能算生不逢时了。秉持着一面炫耀一面推广的心思,我将这本书的图片发到QQ空间,以示探宝成就。只不过因为QQ好友少的可怜,精心调整的构图也无人去看,也只有张敬涛像是配合我似的在下面留言“哇,这本书哪里能看到,我也要去看”。

“县图书馆就有,你这周日去借就是了。”我如此回复道。

“请问,咱们县的图书馆在哪个位置呀。”马上一条新的留言进入眼帘,虽然感到无语,但还是耐心说明了位置。

不过想来就算对方事先知道图书馆的位置,也未必会来吧。

调整好思绪后,我走进图书馆。

进门后右手边就是一个自助借还台,只要把书放在机器上扫一扫背面贴的馆藏条形码,再把书放到一旁的小推车上,就可以实现自助借书和还书,很是方便。

不过眼下包里空空,并没有书要还。

我径直往里走。

图书馆的最尽头位置便是管理员服务处。如果不方便使用自助机器或想要咨询新书的话,就可以在这里寻求帮助。

此时值班的是心柔姐,是住在我家隔壁的大姐姐,大学毕业不久,她就来到到这里工作了,

“心柔姐,能拜托你一件事吗?”我向前贴向柜台。

“什么事?”

“就是《最后的风声》这本书如果还回来的话,能不能帮我暂时保存一下。”很早之前就盼望着读读这本书,然而其价格总让我望而却步,正好图书馆馆藏里就有一本,就想着借一下,只是一连好几周都被其他人抢先借走。只好拜托心柔姐留意一下。

而今天就是这本书的最后还书期限。

“可以呀,不过我今天只值班到下午2点,如果是在这之后还的话就帮不了你咯。”

“没问题,谢谢心柔姐。”

接下来就是继续探索图书馆的时间。

接下来,设置一个了无新意的女主,通常为男主的同级或同班同学。体型娇小,性格温和,但执行力强,总是能够牵引男主的行动。在有些作品通常只是方便引出对话和提出质疑的工具人。
大约十分钟后,我的脚步逐渐晃到了靠南边窗户的书架区,摆在这里的多是科幻小说,是我偶尔会青睐的类型。我拿着刚选好的一本小说,沿着书架径直往前走。忽然间,手边出现一本《麦高芬之吻》。

奇怪,这本书不该出现在这里。

再怎么说里面的内容也和科幻什么的毫不沾边,可能是某个家伙看到标题以为是科幻小说就还到这里了吧。可就算这样也不能把它塞进六本《沙丘》的中间呀,黑色的书脊在旁边沙丘黄色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正要抬手将它抽出来时,忽然感觉背后黏着一股熟悉的视线。一回头,两米外一个熟悉的面庞忽的将自己的目光拉回到桌上摆着的书上,眼睛轻轻眨着。

说实在,在学校外见到某个熟人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毕竟县城就这么大。只是眼下我很难断定我和对方是否可以算作熟人。毕竟我们只是碰巧在同一个班互相知道名字而已,平常除了被她催收语文作业本和大扫除时一言不发地抬着垃圾桶去倒以外,几乎再没别的交集。因此,我犹豫着是否该向她打个招呼。

况且她刚刚在发现我回头后就迅速移开视线,应该也是不希望我注意到她吧。

然而几秒钟后,我还是不知廉耻地走到了她跟前。她坐在桌旁,看上去很认真地在读着手边的书。

“左小镜,原来你也喜欢泡图书馆呀。”我细声问道。

“嗯?”她抬起脸,眯着眼看向我,眉头紧张,似乎对桌边出现人类很是意外。

该不会是打扰到她了吧。疑虑着,小镜同学拿起手边的眼镜,戴在鼻梁上。

“诶,是邱臣同学啊,早上好呀。”大概是为了掩饰刚才刻意躲开视线的尴尬吧,她装作才刚看见我似的轻声细语地客套道,“那个,我也不算喜欢来图书馆,只是偶尔会来逛几次而已。”

“是这样啊。”我喃喃道,随后两人都没再说话,不约而同地遵守着某种隐形的默契。

大概所谓同班同学,就是像这样的一种关系吧。校园内或许还能和和美美,一旦出了校园,回到各自的生活后,就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即使碰见也只是浅显的寒暄,或者是干脆默契地躲避,哪怕眼神交汇也会一瞬间错开,唯恐与对方面对面。不打扰,不僭越,这才是同班同学在校园外的相处规则。

设置一段了无新意的伏笔。在初步明确了男女主的角色定位和关系后,继续通过对话、回忆以及主观描写等方式完善小说内的场景搭建。

我顺势拉开一旁的椅子坐上去。她没在意,继续认真看书。我朝她的方向瞥了一眼,发现今天的她脸上似乎有所不同。

“左小镜同学是近视眼吗?”

“是啊,怎么了?”

“平常在学校怎么没见你戴眼镜?”

“因为我平常都是戴隐形眼镜的,只有放学和周末才戴眼镜。”说完,她像是被什么东西戳中似的忽然转头面向我,有点怯生生地问道,“这样,看起来会很难看吗?”

“完全不会啊。”倒不如说戴上眼镜后显得更可爱些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她身上这套裙装的原因,没有了丑巴巴的校服的遮盖,整个人看上去要精神不少。

“我觉得蛮好看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打在后脑勺上,让人很舒服。虽然在学校里看的最多的是她后脑勺。

听完我说的话后,左小镜轻轻笑了一下,随后继续回到书中。

沉默的氛围再度降临。算了,还是看书吧。一时找不到话的我也干脆把手上的书打开,只不过眼神仍会时不时拐向管理员柜台的方向。越过最后一排书架的右侧,我能看到心柔姐端正坐着,时不时会接受一些读者的咨询。

不知道那本书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希望这次守株待兔不会落空。

咦。

透过余光,我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尽管这与我期望的那本书无关。

左小镜正在读的书似乎是《麦高芬之吻》。这一发现险些令我欣喜若狂,仿佛发现知己一般。难道说她也是在我空间里看到后才特地过来借的吗?

“好巧,这本书我前天也读了。”

“嗯,也是杨乃欣推荐给你看的吗?”

“谁啊?”

“就是张敬涛同桌啊,你天天跑他座位聊天竟然连他同桌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吗?”

“啊,原来那个女生叫杨乃欣啊,我没记她名字。

“嘘——”旁边的读者竖起食指示意小声点,我们只好赶紧噤声,重新将目光放回书本。

提出一个了无新意的谜题。通常以和主角所在空间相关联的人事物为谜题核心。多表现为“某人做了不必要的事/说了不必要的话”“某人做了常识以外的行动”“某事物的发展偏离了预期”等等。
然而几分钟后,蠢蠢欲动的嘴巴又开始想要说些什么,是的,就问她觉得这书怎么样吧,可吵到别人的话很尴尬吧。余光中我注意到左小镜拿出手机,正在在键盘敲些什么,紧接着放在裤包里的手机传来QQ消息的震动。这个时候应该只有张敬涛会给我发消息了,一定又是想抄我作业,暂时不想理他。

脚边传来一阵触感,低头一看,是左小镜用她的左脚碰了我一下。一抬头,她向我晃了下手机,我立马不言自明,拿出手机,点开她的QQ。

说起来,我并不是那种乐于加班上同学QQ的人,之所以有左小镜的QQ,也是因为一个月前她感冒请假,老师叫我给她送作业的缘故。于是我不得不向班上同学打听了她的QQ。当我按照她说的地址骑过去时,才发现她家就住我隔壁小区,两者的间距不过数百米。我一步一步爬上三楼,在短暂的几分钟等待后,左小镜终于开了门,露出一副睡眼惺忪的模样,或许是尚不清醒的缘故,显然她并没有认出我是谁,甚至连我的名字也记不得。

明明几天前大扫除结束后还让我帮她抬装满了树叶和泥土的垃圾桶。

“这个好重啊,帮我提一下好吗?“她哭丧着脸请求道,实际上那应该算是通知,因为本来抬垃圾桶的家伙吃晚饭还没回来,作为唯一路过的同班同学,只能英雄救美了。

当我说出这件事后,她终于有了印象,欣然收下了我给她带的由各科老师布置的总共七张的试卷。

现在想来,应该是她当时没戴眼镜的缘故。不过没看清楚门外的人是谁就敢开门,心也真够大的。

“为什么会有人在图书馆借很多本同样的书啊。”这是左小镜发来的消息,不过她为什么会突然问这个?

抬眼看她,忽然发现,在我们右边,两米之外,最靠近管理员柜台的一个桌子上,赫然摞着两本一模一样的厚书,而一旁穿着随意的男人正从他的书包掏出第三本,第四本,第五本,第六本。

依旧是同样一本书,书脊上贴着馆藏标识。

原来左小镜问的是这个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

不过这个人我倒印象,这几个月经常带着笔记本电脑上图书馆打字,查阅资料,一坐就是一整天,屏幕上除了word文档几乎没显示过别的东西。现在他也是在打字,六本一模一样的书在他左手边摞得整整齐齐,同样右手边也有几本摆的比较凌乱没有馆藏标签的书。

开启一段了无新意的对话,基本就是根据谜面进行脑补和瞎猜,用不太靠谱的逻辑来进行各种可能性的排除。
“可能是不希望别人走过时看见他的电脑屏幕,所以想用书挡一下吧,刚好书架上也有一排书名一样厚度也适中的书,就索性全搬过来了。”这个答案应该是最直观的,我再次看向那个电脑男,由于背后的窗户没有窗帘,阳光打在了屏幕上的缘故,他把电脑向左挪了一下。

“?”左小镜发来一个问号,同时不可思议地看向我,仿佛在说“你在说什么”。

我示意她往右看:“你看,笔记本电脑的两侧的书刚好围成了一个小小的屏障不是吗?”

“哦,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左小镜若有所思地翘了下眉头。

“那当然。”

“可是我觉得你的说法有很大问题哦。”左小镜发来质疑,“如果他真的不想被人看到电脑上的内容,那他为什么不挑一个角落位置坐着,反而还要还坐在离管理员柜台最近的座位上,明明那个地方一直都有人经过,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可能是他对图书馆不太熟吧……刚想如此回答,立马一个耳光从脑子里打来。这家伙都快住在图书馆了怎么可能对这里不熟!

“而且啊,他椅子离后面的墙也有很大一块空间,如果有人打算从他后面走,也能直接看到屏幕。”左小镜继续打字道,“所以我觉得你这个说法不成立。”

“也有可能是他打算查阅资料呢?”

“查资料有必要同一本书拿六本吗?”

“也有可能哦,比如说写论文的时候某一论述需要参考的资料分别在同一本书的第五页、第五十页、第一百二十五页,第三百页等等,有的人觉得单独翻过来翻过去麻烦,就直接拿几本同样的书摊开固定,然后再作参考。”这个解答应该比较贴近现实了,毕竟真有人这样做过,比如我在遇到完形填空作文和题目分别在同一张卷子的正反两页时就会先把同学的卷子拿过来照着作。

“好像有道理,这种事你是从哪知道的?”

“我哥当初写论文就是这样干的૮₍˃̶ꇴ˂̶₎ა。”

“可我觉得,电脑男的情况还是和你哥的情况有点不同哦。”

“那怎么说。”

“右边那堆没标签的书应该是他自己的书吧,好像全是和电气工程相关的,可是左边的这堆,却是古代文学史,我不觉得这两个专业的内容可以写到同一篇论文里。”我用相机的放大功能瞧了瞧,确实如她所说,左右两边书的类型不能说大同小异,只能说是毫不相干。

这时,窗外逐渐南移的阳光又照到了屏幕上,电脑男再次把电脑往左挪了挪。我突然想起来,上周他的桌面好像也摆着六本同样的书,也是和今天一样。

想不出更合理的答案了。

继续对话。深化瞎猜脑洞的同时填入更多伏笔
“是不是不想让别人借这本书呢?”左小镜发来她的猜想,但也很快被我反驳掉了,因为只要走一圈后就会发现其他书架上至少还有4本同样的书。

束手无策了,还是想不到电脑男一次性借6本一模一样的书的意图。

我无聊地刷了刷空间,看到张敬涛发了张手上戴编织手链的照片,手串上的坠饰是一个卡通样式的橙色太阳。配文是“今天去游乐场玩了一整天。”

果然说想借书只是说着玩玩的,最后还是去玩了。

看着这串手链,突然一个离谱的脑洞钻出。

“啊,有没有可能,他是想偷书。”

“?“

“准确说是他想偷书里的某一章节,但直接撕容易被管理员发现,所以他每本书撕两三张,撕掉十本书就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凑齐他所需要的章节的内容。”病急乱投医,我直接把某个日本推理小说里的诡计照搬进来了。

左小镜直接发来一个被雷劈中的小人惊讶表情。

“这个法子,好像可以伪造寒假作业 ˃̶͈ ꇴ ˂̶͈ 。”

“其实网上已经有人实践过了,只不过被老师发现了。”

“也就是说不管用咯。”

“现在肯定不管用了吧。”我再次看向电脑男的桌面,那六本书边缘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别说撕过,就连翻过的迹象都没有,除了书脊边缘有所磨损外,每本书就跟新的一样。

新移过来的阳光又再次覆盖了屏幕,电脑男看起来不耐烦地把笔记本往左边移了点,同时把左侧的书统统放到了桌子的最右边。此时阳光已经把这张桌子占领了大半。

等等!

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我眼前闪过。

我记得,那六本书最开始是电脑男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来的。

“我好像知道答案了。”我宣布道。

“嗯?”左小镜露出惊喜的神情,“怎么说?”

“这个,具体还要等我验证一下。”我看了时间,已经11点了,“你下午有事吗?”

“没事啊,怎么了?”

“那你能不能陪我坐到下午两点,到时候你就知道答案了。”

左小镜手捏下巴,嘟着嘴似乎思考一下,随后斩钉截铁地说道:“可以呀。”

于是,我们结束了对话,开始看书。

但不一会儿,肚子就开始饿了起来,幸亏幸左小镜书包里装着一些糖,她大方地分了我一些,我们一面看书一边嘴里含着糖果,一直到下午两点即将到来。

设计一个了无新意的意外解答。通常涉及大规模的伏线回收,以此来作出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13点52分,电脑男开始收拾桌面,他先是把电脑关机装进背包夹层中,随后再把他自己带的专业书籍和文具装进去,随后拉上拉链。

同时,我也一五一十地向左小镜说出我的推理。

“你有没有发现,这几个小时里电脑男一直有一个奇怪的行为。”为了尽快说完,我没有用手机打字,而是把椅子朝左小镜的方向拉近近了些,在她耳边轻声道。

“什么行为?”她小声问道。

“他一直在挪动位置,起码有七八次了。”

“这又什么奇怪的,不是怕阳光照到屏幕上反光看不清吗?”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电脑男基本已经收拾好了,只剩桌上那六本一模一样的书,估计是还的,“如果他不愿意屏幕被阳光照到,完全可以换一张桌子,然而他却在同一个桌子上来回移动,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有不能离开这张桌子的理由?”

“是的。”

“那是什么理由呢?”

“很简单,仔细想想,避免被阳光照到屏幕的方法除了换桌子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改变电脑屏幕的朝向,也就是本人坐到对面,面朝窗户,让阳光只照到电脑的背面。”

“也就是电脑男出于某种理由必须背朝窗户。”

“准确说是面朝管理员柜台。”我解释道,“电脑男必须在打字的同时可以全程看到柜台。”

那他为什么要一直看向柜台呢?答案一目了然,我本人就是一个绝佳的对照。我之所以要一直看向柜台是因为要留意还回来的书是否可能是我盼望的那本,而他呢,也是因为书吗?不不不,当然不是。管理员柜台除了书之外还有什么,对,图书管理员,也就是心柔姐。完全不需要思考,她坐在那边,他坐在这边,她能看到他,他也可能看到她,两个正值青春年华的男女,刻意选择不太舒服的座位的逻辑背后,就是如此简单的原理。

证据就是那六本一模一样的书。是的,这些一开始作为谜题的书到最后却成了谜底到来之前必须的证据,这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确实是真的。

六本书,那六本书是从书包里拿出来的。而图书馆不允许把未经登记借书的馆藏书装进书包里,各处的摄像头也监控着读者的动向。也就是说他并不是在某个书架处把书放进背包里再带过来的,也不可能先扫码借书再装进书包走几步后再拿出来,那样太麻烦,还不如一开始就抱在手上。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六本书是他之前借走今天再还回来的。

可是,明明门口就可以自助还书,为什么还要到2点才想要还呢?

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思考。

很显然,一次性借六本一模一样的书肯定不是为了看的,从书页崭新整齐的模样也能看出这一点,电脑男拿回家后应该好好保存了的。

可不看,又要借,又要借很多本同样的,意图又是为何呢?很简单,他的意图就只有一个——

借书和还书这一系列行为。

当然,借书还书这种事并不奇怪,每天都有人这样做,可是一次性借还六本一模一样的书,这种事在他人眼里又是怎样的呢,大概很引人注目吧,事实上,我和左小镜就是因此而被吸引而试着解谜。

当然,被我们注意到并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真实目的是得到某个人关注,那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关注一个频繁借还六本一样书籍的读者,或者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让电脑男有把握对方能够注意自己?

答案就是,负责经手图书借还程序的图书管理员。

这样同样也能理解为何电脑男没有在最开始进图书馆时就在自助借还台上还书,因为只有当面还给管理员心柔姐,对方才能记住到他本人。而今天心柔姐的换班时间正好就是下午2点,所以他必须赶在这之前还书。

当然,只有借书还书这两个步骤是不够的,每天来还书借书的很多,管理员未必个个都有印象。所以他提前占了最靠近管理员柜台的桌子,并把借的六本书摆上桌面,这样对方看他还是他看对方都能有很好的视角。

其实我和左小镜所在的桌子也能和管理员互相看到,那是最后一排书架后的极限视角。只是因为今天被我们两个高中生占着了,所以他才不得不顶着阳光在原位上不断调整电脑的位置。

我用最快的语速将自己的推论全部和盘托出,左小镜听的目瞪口呆。这时电脑男也捧着六本书走到了柜台前。

除了书以外,他似乎还递给了心柔姐一个东西。

一朵,花?

随后他们开始聊天,聊了大概三分钟,电脑男脸上洋溢着笑容离开。

此时,心柔姐挥手叫我过去。我不解其意,走到跟前,才发现柜台上摆着一本书。正是我心心念念的《最后的风声》。

“刚刚那个先生还的,你不是一直想看吗,我给你登记了。”

我礼貌收下,随后问道:“刚刚那个人跟你说什么了吗?”

“他问我晚上有没有时间,可不可以吃个晚饭。”

“那你……”

“我当然没同意。”

“嗯!可我记得当时那人走的时候是笑着的。”

“我说我下午就有时间,不如马上吃,因为我快饿死了。”她俯下身拍了拍我的脸,“那个女生,是你的谁啊。”心柔姐看向左小镜的方向。

“是我同学,今天在图书馆偶遇的。”

“我还以为你俩在约会呢,她今天一开馆就来了。”

“这样吗?”对于她来的有多早,我并不意外,毕竟今天电脑男没坐上我们这个不会被阳光照到的座位,只能说明左小镜比他来的更早。

等等!

偶尔心血来潮来一次图书馆的人,会很早过来占位置吗?

算了,这种问题无伤大雅,还是去吃饭吧。

我跟左小镜说图书馆附近有一家很便宜的小餐馆,我俩可以一起去那吃,她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设置一个了无新意的大团圆结尾。在谜底揭晓后,添加一段两人互道真心的剧情,呼应前文。
小餐馆就在图书馆对面,我们各自点了一碗盖浇饭津津有味地吃着。不到半小时后,我们吃完走出餐馆。并打算问问左小镜待会儿准备去哪儿,然而直到走到马路边上他还一直盯着手机,嘴里似乎还喃喃道:“原来是这样。”

“什么是这样?”我好奇地推了推她的肩膀。

她回过神来,目光惊讶,似乎才意识到我的存在似的看了我一眼,随后以一种非常抱歉的神情脱口道:“对不起,邱臣同学,我还有事先走了,今天和你相处很愉快,再见。”

马路声引擎声呼呼而过,左小镜刚说完话就跑没影了。只余下我一人独自站着。忽然间,一股微妙的失落感如同冰雹般砸在心头,我感到天气有些冷,但明明头顶烈日当空。

算了,还是买点东西回家吧。

我沿着街边的店铺慢慢走着,物色可以买的东西,当走到一家饰品店门口时,橱窗内的一个物品吸引了我的注意。

原来,张敬涛发在QQ空间里的那条手链,是情侣款的。

眼前摆在橱窗里的,是串在一起的两条编制手链,橙色的是太阳坠饰,代表男款,黄色的是月亮坠饰,代表女款。

这家伙,竟然谈恋爱了,而且还选择这么隐晦的官宣方式。也不知是哪家的花插在了这坨大粪上,不过这坨粪长的这么帅,谈个恋爱也正常。

啊,不要再出现让自己心塞的想法了。

设计一个了无新意的结尾反转。在前文已有结论的基础上,再次利用没有用上的伏笔进行二度推理。
“喂,小伙子,我能问一下华云饰品店在哪吗?”一个老奶奶走到我身旁。

我抬头了眼招牌,说到,“老奶奶,这里就是华云饰品店。”

“啊啊,是这里啊,抱歉小伙子,我今天出门忘戴近视眼镜,看不清招牌上的字儿。”

“没关系,你找到地方就好。”

辞别了老奶奶,我穿过马路,走向图书馆,心中一团不详的违和感如越滚越大的雪球般幽深地下坠。

近视眼镜,看不清。

那她当时是怎么认出我的呢?

左小镜最开始看到我时并没有戴眼镜,可她还是认出了我,并下意识作出了躲避视线的动作。

等等,她当时真的认出我是谁了吗?躲避的真的是我邱臣的视线吗。

明明之前给她送卷子的时候,我俩面对面她都没有认出我,那在图书馆隔着两米的距离,还是穿着学校里没穿过的私服的情况下,她又是根据什么判断我是谁的呢?

动作、神态、服装等,这些特征在没戴眼镜的左小镜面前如若无物,而我当时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这就意味着当时她不可能认出我是谁,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之后左小镜戴上眼镜看到我后表现得很惊讶的样子,那就是她真实的反应。

左小镜当时没在看我,那她又在看谁?在我回头后她下意识地躲开了视线这一点千真万确的,在我和她所处的两点一线的方向上,确实有一个她正在观察的人。

可是当时处在她正前方的,只有我。

等等,会不会左小镜当时看的的确是我,但并不是身为同学邱臣的我,而是身为图书馆内一个普通读者的我。

也就是说,左小镜看的,其实只是一个正巧路过她眼前的陌生人。

但问题又来了,她当时为什么要注意我这个两米以外的陌生人?她当时不是在认真看书吗?

除非说,我当时作出了什么引人注目的行为。

我当时——

就只是在选书而已。

就只是在把《麦高芬之吻》从书架上拿下来,而已。

我,只做出了这个动作。

而这个动作,吸引了左小镜的目光。

她想看的不是我,而是书架上的麦高芬。

现在,我已经回到了图书馆,正站在当时我站的位置。黑色书脊的《麦高芬之吻》依旧塞在一堆《沙丘》中间,格外惹眼。如果有人想要拿走它,只要不是瞎子都能注意到。

在上来的路上,我用图书馆的公众号搜了一下这本书,馆藏7本库存显示只剩下了一本,还有6本被借走了。这并不是热门的书,直到前天我还书为止,库存都还显示7本,而且今天同一作者的另一本也依旧显示满库存的状态。

只有麦高芬被借走了6本,一本在左小镜那儿,另外5本在谁那儿,不可能都是普通读者出于兴趣偶然借走的。

只可能是一种情况,某一个人出于某种原一次性借走了5本同样的麦高芬,而这才是左小镜同学一开始想给我出的谜题,只不过现场真的有人借了6本一样的书才让我误会。

说起来,在我第一次看向电脑男时,他当时正在从背包里拿出第三本书,也就是说在左小镜给我发消息时,桌面上只有两本一样的书,因此她当时不可能根据这两本书就问我那个问题,只可能是根据更早的借书事件。

难怪她当时反应那么奇怪……

而她为什么会给我出谜题呢,或许是出于无聊,或许是想暗示我什么信息……

我咽了下口水,怀着将信将疑的期望,伸出手,拿下那本唯一的《麦高芬之吻》,然后慢慢打开,任纸张向左飞去。

直到,一个东西出现在眼前。

于是,一切都连接起来了。

为什么一个偶尔来图书馆的人会那么早来图书馆,为什么来到图书馆偏偏会选择那个位置坐下,为什么《麦高芬之吻》会出现在不属于它的科幻书架上,为什么她会读那本书?

一切都不是凑巧,一切都是设计好的。

出现在书页中间的,是一张折叠起来的信纸,上面写着“张敬涛”收。

那应该,是一封情书。

写信的人大概以为,他今天会来借这本书吧,因为他在我的照片下说过他想来。

很经典的表白手法,把表白信塞进对方的书里,等对方要用书时就能自然看到。

但,这不够有意外性。所以,她想了个招儿,把表白信放进对方即将要去看的书里,这样等对方翻到时就会有一种魔术般的惊喜感。颇有种鱼肚中剖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妙意。

但是,如何确保他借到的书一定是夹有情书的那本。

这就是需要借走6本麦高芬的原因。

7本书借走6本,要借的人只能借剩下的这本,再简单不过的手法。同时为了保证成功,剩下的这本麦高芬在被借之前必须时刻处在视线内,也就是必须放在靠近座位的书架一侧,所以,她也必须提前占好座位。

但是,如果有其他人急着这本书借怎么办,不可能拦着对方,所以她才会额外备一本麦高芬,如果对方确实想借,就将手头这本给他。

所以,她当时之所以看我,只是想担心我把夹有情书的那本《麦高芬之吻》拿走而已。

这就是左小镜今天的全部计划,也是“为什为什么会有人在图书馆借很多本同样的书”这个问题的第二个谜底。

但可惜的是,张敬涛今天并没有来,也不会来,因为他并不是什么爱看书的人,只是觉得在人前说出冷门书籍的名字对他来说很酷而已。

但就算没来,她也能选择其他方式来告知自己的心意。只是谁都没料到的是,张敬涛竟然在空间里官宣了。

这就是为什么吃完饭后左小镜匆匆离开的原因。当我们走出餐馆的时候,她一定先于我看到了橱窗里的那两条手链,在那时她可能意识到,她的努力,她的心意全都付诸东流了。

左小镜,失恋了啊。

想到这里,我的心里似乎也有什么东西软趴趴地化掉了。

我拿出那封信,合上麦高芬。

再来一个反转。将读者情绪大幅逆转,读者高兴就使其失落,读者失落就使其高兴。
“喂!你干嘛拿别人的情书啊!”熟悉的声音在耳边,一转头,是左小镜。

“诶,你怎么回来了?”

“我为什么不能回来,我还得回收这玩意儿呢!”说着,她一把扯过我拿在手上的情书,哗啦哗啦撕碎,扔进一旁的垃圾桶。

“好了,这样就处理完了。”她拍了拍手,转投笑道。

看她强颜欢笑的样子,我突然有些难受,可我想不出任何安慰的话,因为我现在也好想找个安慰啊。

“很辛苦吧,一直这样。”我试图组织一句像样的话

“没有,就只是说几句话的事。”

“你不难受吗?”

“有一点吧,不过过两天就好,反正和我本人也没有关系。”

“如果很难受的话,请不要憋着,我知道失恋这件事确实很痛苦。”

“啊,我,失恋?什么时候?”左小镜突然变得一脸懵。

我意识到不对劲。

“你不是打算用那封信向张敬涛告白,但是他今天官宣了吗?”

“不是我。”左小镜快速回道。

“不是你?”

“当然不是我。”

“那是谁?”

“杨乃欣啊。”左小镜仰起小脸,似乎有些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安慰她可真伤神,从她口中我才知道她制订了这么一门子计划,我可是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她安排到这里看书盯人的喂。”

原来是这样,虚惊一场。我就说怎么可能藏信告白的时候告白方也在现场监视呢,让朋友来盯确实是很自然且更为妥当的想法。

而她当时在QQ上发的那个问题的真实意思,其实是——

“为什么杨乃欣要借走6本麦高芬还要安排我在这里盯梢”。

原来从一开始,我就搞错了谜面,也顺带了弄错了谜底,两次。

能不能用叙诡,可以,但没必要。说起来,正是杨乃欣在评论区问我图书馆位置在哪,当时看到新消息还下意识以为是张敬涛发的,但后来一想,好朋友之间聊天是不可能用“请问”做开头的。

真正的大结局包饺子,此处可以用一小段剧情暗示男女主的双箭头,为全文增添最后的青春气息。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释,我拍了拍胸口,强壮镇定,努力不让愉悦的心情暴露出来。

“笑什么笑,你就这样眼睁睁看我这样站着吗?”

“怎么了?”

左小镜从背后摘下一个背包:“这个,好重啊,帮我提一下好吗。”

“这个是……”

“麦高芬啊麦高芬!天杀的杨乃欣让我自己来还!”

“门口不是可以自助还书,你为什么不直接……”

“那个机器,我不太会使……”面前的女孩音量渐渐变小,“”

“那你可以去那个……”说到这儿,我似乎意识到什么,看着眼前矮我一个头的女孩,我的心跳如复苏般的跳动。

“好吧。”我拿过左小镜的背包,“我教你怎么用吧。”

最后,给这篇小说一个具有青春气息的名字,可以根据文中意象进行组合,比如《气球、摩天轮与四叶草物语》,也可以做一个总结陈述《关于旧物与他们的晴天序曲》,或者随便取一个看不懂的标题等等等等。——《图书馆之谜》(x好了,本次创作讲解正式结束。需要注意的是,本讲解暂不提供例文,如有兴趣,可自行搜索相关文章,自我体悟。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镜像课程《如何创作一篇略带新意的日常推理》,现在,请将文章拉到最开头,逐字阅读全文黑色字体的部分。

发表于 2025-1-6 20:20:54 北京 发帖际遇
感谢教学(^-^)V,确实学到了新知识看我改天活学活用x
非常清新的一篇推理,我很喜欢日常推理的题材(不会死人万岁!)
最后结局很有青春味道,来自左小镜的告白(误),很喜欢这种写法。
很期待下一篇作品!已关注!加油!(夸赞三连)

【摘虫】格式方面有点小问题,比如有一段“真正的大结局包饺子……”应该是红字,但没有标出来等等。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5-1-10 02:16:46 江苏| 来自小霸王手机
我喜欢去图书馆玩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