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4-12-11 12:31:08 美国
大家好,我是一名正在尝试写作推理小说的新人作家,目前在案件和谜题设计上遇到了一些瓶颈。虽然对自己的文笔和故事塑造比较有信心,但在设计逻辑严谨、引人入胜的本格推理案件时,感觉经验不足,常常难以做到足够巧妙和令人信服。

我是一名生活在美国的华裔,发现这里大多数推理作品更偏向心理悬疑或谜团塑造,像本格推理这样讲究严密逻辑的风格较少。这也导致我很难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源或老师。所以,我想在这里诚心请教:

是否有擅长本格推理案件设计的老师愿意提供有偿指导?
或者,大家知道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老师或培训?
如果坛友们知道有合适的资源、推荐的老师,或者自己本身有兴趣提供指导,非常欢迎留言或私信联系!非常感谢大家抽空阅读和提供帮助!
7
发表于 2024-12-12 01:17:28 福建
不知道是要写中文还是英文?
如果是英文,欧美现在很少写古典/本格推理,参考之前黄金时代的作品看看,但我觉得现在欧美写这种也不是很受欢迎吧。
如果是中文,可以看下日系新本格作为参考积累,尝试写几个短篇投高校社刊,被采纳的话后续会得到不少切实的读者点评。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5-1-19 03:27:01 上海| 2025-1-21 18:36编辑
(应该不算挖坟吧?说说我的看法,边写边组织语言,为方便会滥用括号,不够通顺的话请见谅)
你如果要写本格推理,你就必定想要达到一个效果:一个案件,看上去毫无头绪,可一旦找到正确的线索,用正确的逻辑解读它们,就能找到答案。这么说可能没有思路,但实际上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一个案件,只要找到正确的线索和逻辑就能得到答案,但看上去毫无头绪。关键在于如何把一个有头绪的案件伪装得毫无头绪
所以我觉得一个很有用的思路就是,站在犯人的角度,思考有什么存在可行性的作案方法,同时能够合理地误导他人,让人对案件相关的某些事物产生误解,得出错误的结论,以达到让犯人脱身的目的:比如认错犯人、扩大嫌疑人范围、低估作案可行性(不可能犯罪)等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密室杀人,把一个不是密室的房间伪装成密室,或者把发生在密室外的杀人伪装成密室内的杀人,让警方产生以下误解:死者是自杀的,或者当时和死者共处一室的人是犯人(本质上都是认错犯人)。又或者伪造不在场证明,让警方误以为某人不可能犯罪(低估其作案的可行性)

以下是我的思考步骤——
0、首先,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思考。尤其是在你发现自己和他人产生误解的时候(任何误解都可以,不需要和犯罪杀人有关)。误解消除后越是恍然大悟,这个误解的质量越高,把它记录下来
1、围绕你记录的误解,思考如果你是犯人,能否在作案过程中刻意让人产生这种误解,以达到以上提到的效果:比如认错犯人、扩大嫌疑人范围、低估作案可行性。围绕其设计作案流程,并专注于将其设计得合理(手法、可行性、误导的成功率、你提到社会派,那还有作案动机),暂时不需要考虑别的事情(比如如何推理)
2、等你觉得作案手法足够合理了,再站在警察和侦探的角度,把他们所能知道的,案件相关的所有明摆着的信息排列出来,死者身份,可能的动机、作案方式、明显的线索(比如凶器、脚印、死亡讯息等等)。接着凭借这些信息尽可能地向真相推理,看距离答案还有多远。换句话说,因为多少信息的缺失导致无法找到答案
3、当然因为误解的存在,他们肯定还无法得出真相(否则说明你设计的作案方法不够好)。接着思考这个问题:犯人这一连串的行为会不会留下什么不可毁灭(或者很难不被人怀疑的情况下毁灭)的关键线索,无论有多隐蔽都行
4、如果第3步的答案是yes,就接着思考这两个问题“警察可不可能没注意到这个线索”以及“警察可不可能误解了这个线索的意义”。这不是反问,因为只要铺垫合理,让警察忽略或者误解线索也是完全可行的。但如果你认为警察不可能注意不到这些线索,那还是说明作案手法不够合理,需要进行修改。
5、如果警察完全有可能忽略或者误解那个(那些)隐藏的关键线索,很好,让侦探找到这些线索。如果第2步里侦探推理到离真相不远处,那就让侦探推理到线索的存在和位置。如果侦探毫无头绪,就让他偶然地发现线索,在案发前后都可以,但铺垫一定要合理。(在案发前获得线索,也就是在案发后想明白案发前获得的某个信息的意义。)
6、如果你反复确认(重要)后,第3步的答案都是no,那恭喜你,你创造了一个完全犯罪。这时你可以制造一些偶然事件,让犯人在常人不可能注意到的地方,留下一些常人不可能理解的线索。如果你想要塑造一个高智商罪犯,那更加要注意这个线索的隐蔽性和误导性。至于把线索放在何处,取决于侦探的推理最需要什么线索。尽量用最少量的线索填补推理的逻辑链,同时尽量让侦探能合情合理地发现线索(实在做不到,偶然发现也行)。为什么要反复确认答案是no再添加线索?因为最糟糕的情况不过于,侦探忽视了更明显的,“inherent by”作案手法的线索,反而由于一些偶然事件造成的线索侦破案件。只要读者看穿这点,这本小说的可信度必然会大打折扣,因为这让犯人和侦探都显得像作者的提线木偶
7、侦探获得了线索,让他从头推理到尾。这时站在犯人的角度,看能不能给推理的逻辑挑刺。如果侦探能够排除其它所有可能性,那就大功告成,反之就重复以上步骤,在合理的前提下添加最少量的线索,最后把嫌疑锁定在一个人身上

如果你在设计案件之前已经设定好了主要角色甚至犯人的背景和性格特点,就需要权衡你原本的设定和案件的设计,比如犯人的什么特点和背景与他的动机和作案手法有什么关系,侦探的什么性格与他的调查以及推理方式有什么关系等等

P.S. 永远谨记一件事:和现实中的罪犯不同,你是作者,是作品的上帝。你掌握着所有角色和场景的设计,你有资本以案件的合理性为优先设定角色和事件。很简单的例子:场景是一次聚会,犯人的目标是唯一喝咖啡会放糖的人,那犯人就可以在糖里做手脚。但是要注意不能设计得太明晃晃,如果目的性太强,会给人感觉整个世界都是为了犯人杀人而运转的,会损失真实感。总之小说既然没有出版,任何设定的改动都是可以商量的,包括角色的年龄性别和背景。有时你觉得思路卡住了,可以找找有哪些能改的设定,改了也影响不大的设定,没准能起到打开局面的作用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5-1-20 16:00:29 山东
可能警校会有这方面的课程,社会上还真不知道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