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91|回复: 4

[一分钟破案] 谁是小偷?

转载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4-9-5 12:31:26 上海 发帖际遇
协进中心是O省省会S市的地标建筑,在它的顶楼有个观景大厅,本地市民经常在周末去眺望自己的城市,多不惬意、多不舒爽!观景厅出售两种门票,单人票与团体票。
2024年暑假的一天,某单位集体来观景,其中有个叫戴维的员工突然发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好在这个厅被单位暂时包了,因此期间没有人离开。警方在经过一番排查后,发现了五个可疑人员。警方让他们说说戴维的情况。
A:戴维人缘很好,从部门经理到他的下属都和他像朋友一样相处。
B:我和戴维不熟,但是他在公司的名声很好,以前还因为下海救人见义勇为被评为先进模范。
C:戴维虽然是外国人,但他汉语说的非常好,而且工作努力,是我们学习对象。
D:我和戴维刚好在一个办公室,他电脑技术不错,有时候还会帮我出主意。
E:戴维钓鱼技术不错,是个资深钓鱼佬,我经常和他周末去钓鱼。
警方综合了这几个人的口供,再稍微看了看戴维的个人资料,就指着一个人说:“你是骗子,现在交出手机还有可能算你坦白认罪。”
警方说的骗子是谁?

作者:帝国老教授
来源:33IQ
链接: https://www.33iq.com/question/544086.html?rruid=73948
发表于 2024-9-5 19:39:20 上海| 发自安卓客户端
因为戴维姓戴,其实不是外国人?所以c是骗子?
发表于 2024-9-6 09:15:22 山东
问题看着像是在排除是不是一个单位的,若是这样直接报名字就是,而且从抓小偷变成了抓骗子,骗子就一定是小偷么?
发表于 2024-9-6 09:28:42 北京
C是骗子,BE可对应排除,AD可对应排除
发表于 2024-9-14 19:30:21 湖南|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对于 A 同学,他拿到题目后毫不犹豫地就开始动笔。这一行为存在多种可能性。一方面,他可能确实对课程内容了如指掌,以至于能够迅速在脑海中组织答案并开始作答。但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他是在盲目自信,企图凭借运气或者模糊的记忆来应对,而并非真正掌握了知识。假设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复杂且需要深入理解,那么不假思索地动笔就显得有些鲁莽,缺课导致知识掌握不扎实从而匆忙答题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B 同学仔细看题后,明确指出题目超纲,不属于昨天的讨论课范围。从逻辑上分析,这表明他对昨天讨论课的具体内容有着清晰准确的记忆,能够精准判断出当前题目与之不符。如果他缺课,很难对讨论课的内容边界有如此明确的认知。而且,若他企图掩盖缺课的事实,更可能会采取模棱两可或者试图迎合教授的方式,而非坚定地指出题目超纲。

C 同学提出要看昨天课上发的材料,这反映出他对自己的答案没有足够的自信,需要借助外部资料来辅助回忆和确认。这可能暗示他对讨论课的内容记忆不够清晰,存在缺课导致知识印象不深的可能性。然而,也有可能是他本身对待问题就极其谨慎,即便参加了讨论课,也希望通过材料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综合来看,在缺乏关于三位同学过往学习习惯、课程难度与具体内容、同学性格特点等更多详细信息的情况下,仅从当前的表现初步判断,B 同学缺课的可能性相对较小,A 同学和 C 同学的行为则相对更可疑。但要得出确凿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背景和细节信息。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