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院
破窗理论: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
查看:
3719
|
回复:
15
[知识科普]
破窗理论: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简洁模式
152833
发表于 2024-2-21 22:22:44
四川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詹巴斗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进行过这样一项实验:
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停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詹巴斗把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车的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停在那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政治学家威尔逊(Wilson)和犯罪学家凯琳(Karrin)以这项实验 为基础,提出了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 玻璃窗户,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置之不理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猖獗。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揭示出行为背后的这样一种心态: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去维护完美的东西,不舍得去破坏它。而对于坏的东西,即使让 它更坏一点也认为没有关系。曾有人用该理论在一座城市中做过一个实验,先在一条街道上扔一些生活垃圾。不几天,这条街道便被铺天盖地的垃圾所覆盖了,碎纸与塑料袋满天飞。与此同时,人们将另外一条街 道打扫得非常干净,并且维护了好几天。此后,每当街上出现垃圾时, 总是有人自动将其扔进垃圾桶内;若碰到别人往地上乱扔垃圾,还会有人加以制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很多行为都存在破窗理论的效应。在窗明几净、环境优雅的高级宾馆里,极少有人会大声喧哗或者随地吐痰;但是,在路边一些环境脏乱的小饭馆中,却常常可以见到这种行为。在大家都自觉排队等待公交车的时候,几乎不会有人在大家鄙夷的眼光下贸然插队;恰好相反,如果队列混乱,没有秩序,很多人会千方百计地排到前面。
破窗理论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
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与诱导性,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会传递一种信息,而该信息又会造成该种不 良现象无限扩展。
一切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损害到秩序的维护,就算它是非常偶然、 个别、微小的。若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反应迟钝或者纠正不力,便传 递了一种“可以去打破”的信息,该信息会纵容更多人“去打烂更多的玻 璃窗户”。这样用不了多久,各类有损秩序的行为便会相继出现,而且 会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飞快增长。这必定会剧烈地冲击现有的正常秩 序,甚至会造成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陷入无序状态之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加入学院
195531
发表于 2024-3-1 12:51:09
广东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245019
发表于 2024-3-1 21:46:59
新疆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214243
发表于 2024-3-4 17:53:08
四川
发帖际遇
主要是“破窗”没有及时修复的话人们就会知道这里没人管。。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07696
发表于 2024-3-5 09:59:39
广东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195531
发表于 2024-3-6 12:47:06
广东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30633
发表于 2024-3-18 00:41:00
广西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246610
发表于 2024-3-20 10:38:11
四川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简而言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46983
发表于 2024-3-27 10:40:47
广东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有种类似于从众心理的意味。当人们发现原本完好的东西遭到破坏,而得不到维护,多加几次的连续破坏会给人产生一种大家都在做这件事。而不愿吃亏的自己也会跟着一起做。即使那是不道德,错误的。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231112
发表于 2024-4-11 18:49:11
黑龙江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返回版块
1
2
/ 2 页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案发现场
推理大赛
灌水闲聊
动漫世界
推理影视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