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4|回复: 9

[日常闲聊] 为什么陌生比熟悉好

简洁模式
[已注销]
该学员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24-1-25 11:33:38 | 来自小霸王手机
每天都在重新思考,重新总结,重新搜集素材,重新整理,相信有天总能把理论补充完美!

OK,话不多说,开始今天的论点!


为什么陌生比熟识好,为什么?
    这是我一直不解的,但我想到一个解释。
      之前我提了我的共同活动论和想念论,我觉得没问题,但我发现还是差一环。
    那就是,“观念上的身份”!!
    观念上的身份也是极其影响着我们人际交往的。
    我不是很支持所谓的社交距离说,起码比如我就从小怕生的,你叫我爸我妈碰我一下我都迅速收回手,滚!
    好朋友也不行。即使有熟人和我并肩坐着我都很膈应。
    但我知道,有些人不像我这样呀,他们第一天认识就可以靠的很近。
   所以我觉得 最重要的区分 还得是观念,观念上的身份!

     其实从没有什么死板的熟人 好朋友,最好的朋友,男女朋友,领居,同事,这些更多是一些我们观念上的身份罢了,我们脑里的认知而已,随着我们与他人“互动”的改变,我们也会改变我们观念上的对其“身份”的认知。

  而,身份是很重要的!!!有些话,只能熟人说,陌生人不准说!有些话,只能老师说,你没资格说!!有些话,只能成功人士说,你没资格说!!!
   包括行为也是,只能他做,你不准做,没为什么!

  至于具体能做什么说什么,绝对不是这个人亲口说的。

   我妈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经常说信任我,但她从不信任我,她搞个东西宁愿花钱信个可能是骗子的陌生人也不愿让我搞,在她潜意识里我就不懂,搞不了。

  在她脑海里,我儿子这个身份还是如此根深蒂固,是我得依靠她而不是她让我帮这个观念特别深。

   信任的本质,就是“身份”的构建!身份的构建,也是构建信任。

   因为你是警察,所以我可以信你是可以破案的。
  因为你是医生,所以我可以信你是能治病的。

   从逻辑的角度上讲,这很刻板偏见,然而实际社会运转中,这反而是常态。

    被人定身份的那一刻,也就是被信任的那一刻,但也就是被定“互动范围”的那一刻!
    被人定身份的那一刻,也就是被信任的那一刻,但也就是被定“互动范围”的那一刻!

让我重复一下,这很重要。

然后,为什么陌生感好呢?为什么久别重逢感情更深呢?

因为,陌生意味着此时你的“身份”是“无”,“无”意味着可能性。

只要对方也想和你熟络,你也想和对方熟络,那么在陌生这个阶段就是最好的,因为大家都有心给关系深温。

而一旦你和一个人太熟了,反而就不行了。

因为!!此时你以为你和他还说说笑笑,你以为你和他还出去玩,但你们再也无法深温了!!

因为你们熟了,熟了意味着“不费脑”,“不费脑”,“不费脑”!

你们之间的相处已经是一种惯性使然,因为我以前经常和你出去玩,所以现在还是维持这个模式,因为我以前经常和你说说笑笑玩玩,所以现在还是维持这个模式。

然后咱们就维持在这样挺好了,为什么还要深温呢?不已经挺熟了嘛,而且感觉你也没啥意思呀!算了,找新朋友去玩了。

而久别重逢则更不同,久别重逢实际上咱们心灵关系上已经很疏远了,但观念关系却很接近。

心灵关系是我想的一个概念,就是你和一个流浪汉坐在一起,前1小时2小时候,你可能心里膈应,但你只要坚持和他一起坐一个月,那你就完全没感觉了,即使你和他完全没说一句话。

反之,如果两人太久没太接近,再次重逢心里不一定也是全然舒坦。

而这种矛盾呢,会促使你们双方都有让彼此再次熟络起来的意愿,而你们关系就可能再次深温

反而长时间一直很熟很熟的那种,双方其实都已经陷入了这种“不费脑筋”的“相处模式习惯”里

反正,一句话,感情的深温,肯定是“费脑筋”的!!!

他和你很熟,但他和你的相处完全是“肌肉记忆”,完全是以前习惯使然时,你们关系就等于说“卡在这”了。

你在他心中的“身份”,被定格死了,以后只能在这个位置,仅仅只能!!!

只有在双方出大事时,吵架,或者进医院,借钱呀,让他脑子开始转动,开始琢磨着你时,你们之间关系才会又一次转动,发生变化。
(当然,也不一定是正面的)
[已注销]
该学员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11:40:04 | 来自小霸王手机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观念上的身份”,不是“客观的身份”。

客观的身份,比如学生,警察,医生,学霸,学渣也可以。

但,请记住!!

观念上的身份并不总和客观上的身份重叠。

不是有那种场景吗?老太太信一个老骗子,而那边警察说,别信他呀!我可是警察,证在这,你信我。

老太太还是不信。

因为!人对人的信任,是由她自己观念上的身份影响,而不完全是你客观现实的身份。

当然,你现实客观的身份自然会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但还是有很多“行为”别人无法第一时间信任你。

只有在“熟络”后,别人才开始会信任你,而“熟络”这个事,本质上就是别人在大脑中给你构建了一个观念上的身份。

哦!!这个人!我可以和他说这种话,这一批话题,然后可以和他做这种互动那种互动!

这个其实是隐性的,我们并没有真这么想,但我们大脑里潜意识已经构建了,我们不知道,我们还以为自己很随和,什么话都可以讲,其实不可以,只有触及到了我们才知道原来自己不同意和这个人说这种话
发表于 2024-1-25 12:40:35 辽宁
仔细看完了,楼主说的挺好的,就是这个理儿,可惜大多数人就是想不通。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4-1-25 21:49:22 四川
青梅不敌天降的理论基础?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4-1-25 21:53:31 上海| 来自小霸王手机
可以改变。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