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3-7-14 21:31:10 浙江|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非帅看了一部上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一本推理小说,更确切地说,这应该是一本SF推理小说,看完后相当震撼,且听我娓娓道来。

这部作品名为《克莱因壶》,作者名为冈岛二人,起先非帅以为这就是这个笔名而已,君不见很多日本作家都喜欢用笔名,有的还不止一个,写下《剪刀男》千本樱文库今年再版了这部作品)这部超强叙诡作品的殊能将之,写出至暗、至明两种风格,有着黑乙一白乙一之笔名,他还有中田永一这个笔名。看到书的扉页写着“冈岛二人:日本推理文坛罕见的传奇组合,为井上泉德山谆一共同的笔名,取自日语'两个怪人'的谐音",难怪叫“二人”,这明摆着是两个人嘛。两人一起合作了27部作品,最后一部作品便是这部《克莱因壶》,之后世上再无冈岛二人,让唏嘘不已。按井上泉自己回忆中的说法,这部《克莱因壶》本就是他写的作品,署上冈岛二人也许是为这8年来的合作做个完美的收尾吧。

翻开这部作品,难得一见的导读,这在国内引进的推理小说中很少见,很多台湾省出版的推理小说倒是经常看到导读,不知道这是不是向台湾省学习的。这篇导读颇长,由国内著名资深推理人天蝎小猪撰写,大致概括了冈岛二人的合作到结束,以及二人创作的过程以及出版的这些推理小说的一些特点。通过这篇导读大致能勾勒出两人的创作特点,对之后的阅读起到一个了解背景的作用。

这是一部手记型的作品。作品开篇便以“我”第一称叙述,很强的代入感。我——上杉彰彦(下文简称上杉),是一位游戏写作者,投稿的作品因不符合要求而落选。正当上杉彰彦心灰意冷的时候,接到了他写的故事被伊普西隆研发公司买下的消息,并将制作成划时代的游戏《脑部症候群》,通过“克莱因壶“(小说中是叫作K2这个名字)这个游戏装置得以实现 ,而伊普西隆研发公司需要作最后的测试,邀请了上杉和另一位测试员进行测试,故事由此展开。

从开始的地方开始,在结束的地方结束

这句话在作品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这是为什么呢?这部作品名为《克莱因壶》肯定是有它重要的原因。百度上查到:在数学领域中,克莱因瓶(Klein bottle)是指一种无定向性的平面,比如二维平面,就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在拓扑学中,克莱因瓶(Klein Bottle)是一个不可定向的拓扑空间。没有内外之分,这正暗合了"从开始的地方开始,在结束的地方结束"。这也是作品中的核心诡计,如何分辨内外或者更直白点,如何分辨虚拟还是现实,这对上杉非常重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越到后面越是觉得,这游戏装置就是虚拟实境,也就是我们现在常常在说的虚拟现实。现在是用一副VR眼镜就可体验到,而在这部作品中,是要进入到这个游戏装置中才能体验到。

这又不由得让非帅想到2010年一部既烧脑又酷炫的科幻大片《盗梦空间》,英文名:Inception,是由知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一场别开生面的盗梦行动。需要进入睡眠状态,与需要进入他人梦境的人同步,制造梦境,每个人都给自己准备一个小玩意儿,作为自己分辨梦境和现实的图腾。也是通过虚拟现实的装置进入他人的梦境,与《克莱因壶》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看完电影,大家都在讨论最后的开放结局,主角到底回到现实了还是留在了梦境没有醒来,每个人都争当诺兰的知音,列出各种细节,试图解读最后的结局。

万万没想到,《克莱因壶》这部SF推理作品,最后也是个开放性结局。上杉到底是在K2里呢还是在现实中呢?只能由各位读者自行脑补了。唉?有看过的读者可能会说,不对呀,这不是真正的结尾,后面还有篇解说篇,这篇才是真正的结局。不错,这次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引进的这部作品确实有这么一篇解说篇,以上杉彰彦的身份解答《克莱因壶》中让各位读者存疑的部分,并且还顺便搞了个大团圆结局。那么开放性结局是真正的结局,还是解说篇里的是真正的结局,非帅开始纳闷了,查看了豆瓣上的评论,意然发现已有人跟非帅持同样的想法,而且更进一步推测这篇解说篇有可能是国人“伪作”,以达到不可描述的效果。为了确定原版是否有解说篇,非帅找到了一位推理达人,请他帮忙查看日本原版的《克莱因壶》是否有解说篇,一番等待后,这位推理达人发来消息:日本原版并无解说篇,是他们仿照作品里,人物的语气,自己写出来的。真相竟然是这样,非帅的张大的嘴巴,简直无法闭上了!能进行如此操作,究其原因也是可想而知。

以上算是个小插曲,我们继续谈谈这个开放式结局。

推理小说中的开放式结局非常罕见,一般是都是固定的模式:发生事件,查找真相,解谜,结束。一般就是这几个步骤,真相会在最后时刻来临,百分之分,毫不犹豫。开放式结局的好处便是各位读者可以大开脑洞,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想象出你认可的结局,前面插曲中讲到的解说篇,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其中一个大团圆结局。

这部划时代的推理作品已经相当厉害了,想想在那个年代,1989年出版了这部《克莱因壶》,而那时候的计算机技术才展了40多年,非帅所在的中国,计算机还是个稀罕物,要进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个10个年头的样子。而虚拟现实技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才有这个理论,直到第四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到今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我们能想到运用的场景,《克莱因壶》这部作品都已经运用到,真的是相当震撼,太超前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 发表于 2023-7-22 20:42:49 江苏|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很好看,看看写作年代,作者真是人才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发表于 2023-7-22 20:47:13 浙江|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幸看过佳作,开放型结尾把文章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感觉扩大到极致(虽然后面也有作者自拟加上去的结局)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