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报告,船上原备有25艘救生筏,每艘可乘坐6人,事故发生时有4艘被完全破坏,剩下的21艘已全部部署······船上乘客100人,船员30人,没有出现死亡失踪,其中100名乘客、26名船员成功疏散至救生筏上,均已脱离主船体。” 每艘救生筏可搭乘6人。且船长和大副等船员在00章节中已经确认所有救生筏都满员离开。而01章节中的救生筏上只有5人(同时也就是这起事故幸存的5人)。
这说明救生筏脱离游轮后这艘救生筏上有一个人“离开”了。引用 借着强光,大家这才发现在靠近救生筏中心处还躺着一只恨天高,修长的鞋跟优雅地反着光
引用 她穿着本该是休闲舒适的运动外套、运动长裤和白袜子 救生筏上有一只高跟鞋。01章节里这艘救生筏上的5人中只有一名女性,而这名女性的“土里土气”的穿着和这只高跟鞋并不搭。(况且穿高跟鞋不可能穿白袜子)
所以这只高跟鞋只能是“离开”的那个人留下的。
很难想象在这样紧急的事故中,救生筏已经脱离游轮后,还会有人主动从救生筏中离开。再加上5人后面的行为,大胆猜测:
在救生筏上留下高跟鞋的人被这5人从救生筏上扔进了海里,也就是说这5人杀死了那个人。戴眼镜的人移动到的新位置就是这个人原来的位置。(那个位置离洞最近,洞是高跟鞋造成的,高跟鞋是被害者的。而且从01章节可以看出救生筏上的人非必要情况不会挪动自己的位置)
03、04章节中出现的冯某显然知道或者猜到了这5人的罪行。冯某行事高调,其目的不是用这件事勒索这5人中的任意一个。(因此冯某也就不会是受5人中的某个安排来勒索其他4人的)不考虑“冯某正义感极强”的极端情况,则冯某应与受害者有关系。同时相关者能知道这件隐秘的罪行也更合理。而他虽能确定几人的罪行,却没有直接报警,而是高调行事以引起社会关注推动调查,说明冯某没有自己所说的“关键证据”。
引用 第二天,一名冯姓男子在网上高调声称自己把握了关键证据,去年的VT号沉船事故中另有隐情。消息一出便获得了社会上下的高度关注,警方迫于压力也表示会正视并且核实。网上关于这五名刚露过脸的幸存者的舆论谣言也层出不穷,但没有任何一位愿意通过媒体作出回应。 冯某虽知道5人的罪行,却没有关键证据,说明他只掌握了间接证据。事故的幸存者只有这5人。所以要想获取这5人在事故时的相关信息,一般渠道只有媒体报道和5名幸存者自身(包括龚华庆的小说),其中后者不可能存在任何对他们不利的内容(即使透露给别人也不会透露给与被害者有关系而与他们陌生的冯某),也就不可能存在间接证据。此外,冯某与被害者有关系,也有可能从被害者处获得信息。但如果是被害者留下的信息一定可以作为关键证据才对。所以唯一的可能是他通过媒体报道获得了掌握5人罪行的间接证据。而这个“间接证据”也一定与被害者有关,也就只能是那只高跟鞋。即:
冯某与受害者有关系,通过媒体报道中高跟鞋的照片确定了5人的罪行,因缺乏关键证据利用舆论推动对5人调查。且那只高跟鞋足以确认受害者的身份。
美妆博主唐莎莎自称与未婚夫是“易老冤家”,显然指的是“冯唐易老”——唐莎莎在北欧留学的未婚夫姓冯。而且唐莎莎在游轮上带着未婚夫送给她的某件礼物。这就很巧了:美妆博主和高跟鞋很搭;与受害者有关系的人也是冯姓男子;足以让冯某确认受害者身份的高跟鞋必定十分特殊才行,比如可能是国外未婚夫刚刚赠送的,国外的限量版高跟鞋。所以大胆猜测:
被害者是唐莎莎,网上的“冯姓男子”是她的未婚夫,那只高跟鞋是冯某送给唐莎莎的礼物。
那么再结合“救生筏被高跟鞋戳出洞”这一事实和“在使用救生筏或救生梯等设备时,为了安全应先去除任何足具”这一规定与事发当时的情景,不难猜测5人的动机:
唐莎莎不舍未婚夫赠送的礼物——高跟鞋,将其带上了救生筏。另外5人急于求生,因此或者因为唐莎莎其他的“作死”行为而心生不满,将其扔下海中。
事实上,6人此前并没有什么关联,案发在救生筏上,也只能是这样的动机。
01章节的描写中并没有5人的名字,所以要先将救生筏上获救5人的名字和特征联系起来。
引用 他在腰间摸索了一会,掏出一个腰带模样的东西,套牢在头上摁了一下,突然就出现了一柱惨白的强光。原来是个便携头套式探照灯······“不好意思,出于个人爱好我一直随身携带这个宝贝,现在倒是派上了用场。”
引用 幸好探险爱好者李某 (男,33岁)保持着镇定 带了探照灯的人姓李,也就是03章节中出现的李杰。引用 只有一个黑影大胆地半蹲起来,艰难地挪到了旁边的一个空位子上······救生筏的底部有一处破洞······但眼镜还安稳地停在鼻梁上本身已经是一种奇迹
引用 幸存者雷某某(男,20岁)发现救生筏内部底部有一处圆形破洞 戴眼镜的人姓雷,也就是03章节中出现的雷恺和。引用 这句呼声让大家都看到了希望,一个小巧的身影相对轻易地探身,一把拿起了鞋子递了出去
引用 多亏女大学生何某(22岁)提供高跟鞋,用鞋跟堵塞破口 5人中唯一的女性姓何,也就是03章节中出现的何蒂。引用 却看到他从衣服内掏出了一个塑封袋,倒出了一本记事簿、一支钢笔和一盒速干防水印泥
引用 作家龚华庆······是该事故中五名幸存者之一······内附有龚华庆当时随身携带的记事簿中几则日记的精美影印 带了记事簿的人是龚华庆。
则带了打火机的人是03章节中5人剩下的米家慈。
然后根据01章节的描述判断几人在救生筏上的座位。下称李杰、雷恺和、何蒂、龚华庆、米家慈、唐莎莎6人原来的位置分别为李,雷,何,龚,米,唐;称雷凯和的新位置为雷*(唐=雷*)。
引用 只有一个黑影大胆地半蹲起来,艰难地挪到了旁边的一个空位子上······眼镜还安稳地停在鼻梁 因为空位子只能是唐留下的,所以雷与唐相邻;①
引用 漏气的声音自然也躲不过邻座的耳朵······探照灯 雷*与李相邻,即唐与李相邻;②
引用 这时他身旁的人却发出了喜悦的呼喊······烟臭味。 米与李相邻;③
引用 一个小巧的身影相对轻易地探身······所以擦好眼镜的男子也尽量左倾身子,接过了这独特的救命稻草 雷左倾身体去接何递给他的鞋子,所以何在雷*左方,即何在雷*左一或左二,即何在唐左一或左二;④
引用 突然,他对面传来了一个冷静的声音······掏出了一个塑封袋 雷*与龚相对(左右都隔了2个座位),即唐与龚相对;⑤
因
何在唐左一或左二④;雷与唐相邻①;李与唐相邻②;
故
何在唐左二;
又因
唐与龚相对⑤;米与李相邻③;
故
雷在唐左一;(唐左一与唐和何相邻,不与李或米相邻,故不为米或李。只有何,李,唐,龚,米,雷6人;唐左一不为何,李,唐,龚,米;则唐左一为雷)
又因
李与唐相邻②;米与李相邻③;
故
李在唐右一;米在李右一(即在唐右二);
则
以唐为始,向唐的左方向(即从上往下顺时针方向)6人顺序依次是:
唐,雷,何,龚,米,李。
其中李杰坐在唐莎莎的右边。李杰左臂的伤也印证了这一点,大概就是5人对唐莎莎行凶时所留。
引用 眼尖的龚华庆留意到了李杰那黝黑的左臂上浅浅的几道陈旧伤痕,不禁打了个寒颤,迅速移开视线。 龚华庆在内的5人在事故前并不相识,事故后也很少相见。龚华庆对李杰的旧伤表现出恐惧的情绪,显然与当年的事有关。
由6人的座位可知犯下罪行5人的承认书各在谁手中。
引用 他把纸笔印泥和自己写的那张纸交给了旁边的女生,声音轻柔却不容反驳:“每个人都写下承认书并按下自己的指纹,并像我一样,以这个方向交给下一个人保管。 因冯某高调行事不利于其对5人动手,所以其目的在于吸引社会注意推动调查,而非行凶复仇。而这5 人中的3人都在冯某出面后短时间内相继死去,除了沉船事故和杀死唐莎莎的事之外他们毫无关联,所以这些案件必然与唐莎莎的死有关。而这些死者家中“均出现翻找偷盗的痕迹”,合理猜测是这5人内部互相猜疑,为了拿回承认书互杀造成的。
即:
米家慈杀死了龚华庆;雷恺和杀死了李杰;何蒂杀死了雷恺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