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正能量
推理小说创作学堂-第十二讲:推理小说路在何方 ...
查看:
592
|
回复:
0
[知识]
推理小说创作学堂-第十二讲:推理小说路在何方
简洁模式
7
发表于 2023-4-15 13:17:59
福建
文/老蔡
推理小说,也就是侦探小说。这两个名词的概念是一致的,并非指不同类型的小说。推理小说一词起源于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在中国被普遍采用,而之前该类小说均被称为侦探小说。推理小说(侦探小说),顾名思义首先必须是小说,环境、情节、人物塑造都不可缺少。如果小说中的情节是围绕着案件以及案件的解决过程展开的,就可以称之为推理小说。
作为类型小说的一种,侦探小说有点冷门,至少在中国,远不及武侠和言情小说流行。相较之武侠的金、梁、古、温、黄以及言情之琼瑶、亦舒,侦探小说的创作阵容就显得有些寒酸了。
现代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起步并不比现代武侠、言情小说晚。早在1885年,修竹社便出版了名为《冤狱缘》的八回石印本,从写作手法来看属于侦探小说。它不仅比最早引进中国的翻译类侦探小说早十一年,甚至比柯南·道尔创作《血字的研究》还要早两年。
清末民初,我国曾出现过一次引进外国文学作品的高潮,在当时的杂志上,翻译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大量国外作品的涌入对中国原创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在这些作品中,侦探小说便占到了五分之一的比例,可见侦探小说在当时受读者欢迎的程度。林琴南、周作人、程小青、周桂笙、张在新、嵇长康、陈鸿璧、天虚我生、陈小蝶、刘半农、严独鹤、周瘦鹃、徐卓呆、孙了红等名家都先后翻译过侦探小说,其中有很多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和纯文学作家。
1923年,《 侦探世界》杂志创刊,邀请了不少当时有名望的小说家创作侦探小说,形成了侦探小说的一个创作高峰。《侦探世界》和1938年创刊的《侦探》杂志,1946年创刊的《新侦探》、《 大侦探》、《蓝皮书》,以及1949年开始发行的《红皮书》构成了整个民国时期的侦探杂志风景线,也扶持了大量的侦探小说作家,其中最知名的如程小青、孙了红、陆澹安、张碧梧、赵苕狂等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巨变。大量推介苏联的文学、艺术和电影成为文艺界的主要工作方针。这种态势,涉及到所有的文学类型,也包括侦探小说。由于苏联文学作品的狂轰滥炸,以及国内对“鸳鸯蝴蝶派”等通俗文学的强力压制,导致中国的侦探小说写作风格迅速向苏联侦探小说靠拢,几乎形成了“公安抓特务”的写作套路。其中路石、文达的《双铃马蹄表》(《国庆十点钟》)、白桦的无铃的马帮》(《神秘的旅伴》)、林欣的《“赌国王后”牌软糖》,还有《黑眼圈的女人》、《深夜来客》、《谋杀没有证据》、《 人心莫测》等可算是这一时期的佳作,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轰动一时。“文革” 时期的手抄本,也基本沿袭了反特小说的模式。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新时期侦探小说的发展空前繁荣。欧美、日本的侦探推理小说被大量译介进人中国。这一繁荣景象给新时期的侦探小说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其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写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创作的类别上看,传统解谜、社会推理、科幻推理、惊悚小说、心理悬疑等侦探小说流派比比皆是,蓝玛、钟源、李迪、汤保华、莫怀戚、刘侗、王朔、叶永烈、曹正文、何家弘、陈翼浦、海岩、彭祖贻、尹曙生、孙丽萌、王建武、胡玥、朱维坚等名家先后创作了大量侦探小说。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因特网的普及为网络作家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师承燕、服部平次(马天)、罗修、水天一色、午晔等一批优秀写手,依托网这个大舞台创作了相当数量的侦探小说。
2006年之后,《推理》、《 推理世界》等一系列以刊登原创侦探小说为主的杂志相继问世,更使得原创侦探小说迎来了最新一轮的创作高峰。
然而,在中国侦探小说发展的百余年间,却从未出现过一位真正有影响的大师级作家,即使是程小青先生这样的领军人物,也无法被称为“大师”。,纵观中国侦探小说的发展史,从清末吴研人《九命奇冤》模仿公案加现代侦探小说的写作手法,到程小青《霍桑探案》模仿《福尔摩斯探案》,孙了红《侠盗鲁平》模仿《亚森·罗宾》;从反特小说模仿前苏联侦探小说的写作模式,到改革开放后的作品大量模仿欧美、日本各流派推理小说;在网络时代,从模仿《名侦探柯南》创作同人小说,到模仿欧美“黄金时代”的解谜风格,再到新本格的临摹、叙述性诡计的大量使用,我们的侦探小说创作思路始终没有突破模仿的局限。
因此,对于新一代的侦探小说创作者们来说,其所面对的是一个尚无人逾越的高度,如何在创作中求新、求变将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诡计的设计上一诡计较弱的侦探小说并不一定就是糟糕的小说,但只有诡计的侦探小说一定不是一部好小说。
即使创作者们不能在创作模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也应尽量在创作前就构思好作品。作品的立意、诡计、深度都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年轻作者尤其应该注意生活的积累。
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总会产生新的视点,只要创作者们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归纳、善于把握时机,就一定能从中整理出最新的写作素材,挖掘出深层次的思想内容,那么以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立意才会新,才会高,才会更吸引读者,作品才因创新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由此才能走向成功。
国内的侦探推理小说创作者们,你们和武侠、言情小说作者相比,要幸运得多。相对于他们祈望超越金庸和琼瑶那样难以实现的目标而言,国内侦探推理小说的发展空间无疑是更为广阔的,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大师”——将要诞生在你们之中!
返回版块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逻辑学院
新人登场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