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3-3-29 21:06:27 浙江|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这部作品的时间是在六月份,怎奈事情烦忙,这写书评的事搁置至今。今天,终于有时间来写写了。

       看完《心理罪》之画像(以下简称画像),我就想,下一部作品中,主人公——方木应该成为了警察吧。果然不出我所料,《心理罪》之教化场(以下简称教化场)中出场的方木已经成为了方警官,在省公安厅犯罪心理研究室工作。方木,大展身手的时刻来临了。

       这是一群受过伤的可怜人,在共同参与进行名为“教化场”的实验后,为何没能治愈心灵的创伤,却变得更加凶残暴戾,甚至杀死当初的组织者!

       从教师节秦老师被杀案开始,方木再次卷入仪式般的杀戮之中。接下来发生的一起起案件,相当恐怖、诡异。

      从内容上来讲,雷米这次是一次转型之作。为什么这么说?从《第七个读者》(心理罪前传)开始到《画像》,给方木展现才能的舞台在学校,而且方木还是以协助警方的身份帮助调查,一些警方内部的调查会议内容不得而知,有一定局限性。所以导致前两部反映的案件的产生缘由不甚复杂。但进入这一部之后,方木从“学校”这个“小社会”,进入“社会”这个“大社会”之后,案件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并且,方木的身份已经从学生变成了警察,而作为警察的他,可以在案件发生时刻第一时间进入现场勘查,并可以在警察内部调查会议得到第一手资料。方木的参与性大大提高,而我等读者也能参与其中,跟着主角一起查案。

       从结构上来讲,《教化场》还是沿续了上部作品的风格。方木对于第一起案件的凶手,总是有诸多问题要提,并在提问的时刻开始对凶手进行了心理画像,从中产生各种疑问,犯案的动机是什么,如此等等。接着,之后发生的几起看似无关联的案件,却在方木的心理画像下渐渐产生了联系,然后寻着这个方向调查,直到最后。各类人物的出现有其必要性,往往是文中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就是后面案件的主要人物,这从前两部作品也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教化场”其实是一个实验,而这个实验与后面产生的案件是息息相关的。作品最后几章讲到了斯金纳箱,这斯金纳箱是什么玩意儿呢?它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的斯金纳为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而设计的实验设备。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通过实验,进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而“教化场”就是这个斯金纳箱的延伸,它通过对人的实验对人培养个性而影响其行为,并对其进行刺激加强,从而产生所需要的行为。说白了,最终要把人类像动物一般培养。这是相当恐怖的事情。

       这就是“教化场”实验中那些人,被改变了命运。因为“教化场”的实验大部分都是针对青少年实验,令开展此实验的人想不到的事,这个实验使那些青少年心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一旦产生就终生无法摆脱。这么恐怖的实验中止多年之后,居然又再次出现。而它出现的方式居然是“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这个小团体成立后,开始了对以往的实验志愿者进行复仇,用来治愈心理疾病。

       经过相当复杂,曲折的过程,方木同他的同事一起终于破获了这一起起杀案,但最终没有证据能起诉对方,差点以为案件就这样不了了之,但最后看到尾声,凶手终于自首时,长出一口气。这一情节相当符合现实社会,增加了真实性,不是单单以推理就能让凶手伏法。现实社会要定人罪是要有证据的,这与作者是公安院校的教师,精通刑侦学有莫大的关系。最具中国特色的是中文讲到“天使堂”孤儿院被强拆,这个强拆可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写入作品中使读者感到共鸣。

       命运不能被改变,必需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