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05|回复: 25

[知识科普] 刻奇心理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3-1-7 13:54:48 湖北| 发自安卓客户端
刻奇,kitsch,是一个德文词汇,原意是指一些艺术作品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放弃艺术本应该有的品味。在《生命不能承认之轻》中,米兰昆德拉给出了一个进一步的解释,将其引申为“灵魂的虚肿症”,即“一个人在具有美化功能的哈哈镜面前,带着激动的满足看自己”。中文直译为媚俗,或者是自媚。



几天前朋友给我发了一个短片,标题是“凌晨三点的城市”。说实话,看到标题我就知道拍了什么,无非就是一首极其煽情的背景音乐,和一些三点就已经起床工作或者还在工作的人的剪影。评论里充斥着“都市即使不容易还是坚持工作”,满满全是现实生活中的不容易,高赞评论下全是“是啊,太难了,我理解你”类似回复。



其实这是一种刻奇心理,一个人体会到了这种努力拼搏,先感动了自我,形成一种“啊我好棒,好努力,我坚持不懈为梦想拼搏永不放弃”的思想,然后一边捂着眼睛擦眼泪感慨自己真的好拼命,一边从指缝中去偷偷观察其余人的反应以确定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当他发现旁人都是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的时候,他的泪留得更欢,把这个情绪无限地放大。情感已经不只是一个真情流露的产物,而成为了一个融入社会秩序的方法。仿佛有了这个情绪,大家就可以把酒言欢借酒消愁,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散场后不回头的逆风飞翔。



刻奇心理几乎是一种无可规避的存在,常人需要各种各样的自我感动和共情去维系那些情感上能带给无限愉悦的“光明面”,好像一种柔焦,看着世界都怀揣着善意和包容。米兰昆德拉的原文本之后写道,“媚俗一旦失去其专横的权利,它就像人类的任何一个弱点一样令人动容,因为我们中没有一个是超人,不可能完全摆脱媚俗。不管我们对它如何蔑视,媚俗总是人类境况的组成部分。”人类需要这种共情来避免现实的直接伤害,当有人和自己一样惨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安慰。

刻奇具有成瘾性。
正常人的大脑能产生‘内啡呔’和‘二氢基苯基丙氨酸’这两种物质,它们是一切快感之源,而毒品进入人体后,能复制这两种物质,并大幅度地增加血液供氧,产生高于正常水平的兴奋与快感。 当这种作用消失后,体内氧气会突然供应不足,导致血液缺氧。人体正常的供氧机能被削弱,这时必须重复使用毒品,才能刺激体内氧气的供应,久而久之,如不靠毒品刺激,血液就处于凝滞状态,并产生各种极为痛苦的症状,迫使吸毒者不得不再次使用毒品。

刻奇和毒品有着相似的机制:它会将你大脑中“温暖”、“被重视”、“与其他人类连结在一起”的感觉复制和膨胀,产生高于正常水平的快感,你会觉得感动,并且感觉自己的行为充满正当性。它会削弱人的情感独立性,因为情感不独立所以试图寻找依靠,从而再次做出刻奇行为。它破坏人的精神免疫力,使人在听到与自己的信仰不同的意见时内心受到极大影响,继而恨不得将对方批斗。刻奇患者可以嗅出适合做出刻奇行为的情境并去行动,重度刻奇患者甚至完全失去情感独立性,依赖于刻奇化的环境而活,离开了这样的环境会产生极大的失落感。​
总结:人人都有过刻奇心理,但一般对人的影响不大。注意,重度刻奇患者不要被传销,邪教,反社会,三观不正的人或书籍给影响洗脑。
不要时时刻刻想着摆脱刻奇心理,当你总是习惯于摆脱刻奇化的环境。有别于他人,成为“独特”的个体,并感到优越感和快感,对此欲罢不能时。这种行为也是刻奇心理
发表于 2023-1-7 20:34:35 河南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3-1-8 20:54:22 河南|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3-1-9 08:43:17 河南| 发自安卓客户端
刻奇是一种刻奇,对刻奇的抵制也是一种刻奇,这就是人类的原罪吗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3-1-9 08:59:37 山东
感谢分享呀
[已注销]
该学员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23-1-9 09:02:08 | 来自小霸王手机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3-1-9 09:09:11 安徽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3-1-9 09:23:51 安徽|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3-1-9 09:36:39 北京|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3-1-9 12:48:02 山东|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返回版块
123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