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院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产生原因及其表现
查看:
1679
|
回复:
13
[知识科普]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产生原因及其表现
简洁模式
144740
发表于 2022-7-4 11:07:49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以下内容由本人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不算特别全面,可以了解,整理内容来自b站的马恺老师)
典型的案例:
三个罪犯,挟持了4名银行职员,三女一男。罪犯和警察讲条件,在经过了警方130多个小时的营救后,绑匪选择了放弃犯罪。
而在那130多个小时中,绑匪对人质恩威并施,并没有对人质造成什么伤害。时间结束几个月之后,曾经被绑架的那4位受害人拒绝在刑事诉讼中指控犯罪人,甚至为绑匪筹措资金。受害人为此表示,自己并不痛恨这些绑架者,并且因为自己在绑架期间未受到伤害而
感激
绑匪。
最早提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是瑞典的一名。精神病学家,贝杰茹特。他认为这种现象曾经出现在过去的集中营以及个别乱伦的案件。
如何形成?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形成,与受害人在危急或者受害情境中所感受到的恐惧压力,以及求生欲望有关。
让受害者有了一个“我可能死亡”的恐惧的预期或者说焦虑 ,但是当受害者跟罪犯交流后,若意识到眼前的罪犯和大众刻板印象里穷凶极恶的恶人不同,甚至说“体贴”的时候,受害者就容易形成,因为对方没有杀自己而导致的感激之情。以至于会自己给对方脑补一些“为了××不得不犯罪”的想法。
其次,在面对这种受害者特别无助的状态下,他和罪犯之间虽然在小小的空间里只有几天时间,但仍然会形成一个小群体效应(也就是说形成“我们”的意识,将受害者与罪犯认为是一个小群体),将想要拯救受害者的警察看成另外的群体,从而形成这样在价值观上、目的上、情感上的与罪犯的连接。
非典型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一般来说是由于受害者对生的本能,死的恐惧而产生的屈服与服从(一开始有生命危险只能选择屈服,但之后发现自己还能活下去于是产生服从,甚至产生从众),这就叫压力状态下的暂时性适应行为。毕竟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才可能解决发展与自由的问题。
而真正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表现在于受害者被解救之后的态度。
相关推书:《仇恨的本质》
173849
发表于 2022-7-5 10:12:12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160239
发表于 2022-7-5 10:18:32
|
来自小霸王手机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捏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46771
发表于 2022-7-5 15:20:03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157745
发表于 2022-7-5 16:58:04
|
来自小霸王手机
感谢分享
174034
发表于 2022-7-5 17:58:28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162931
发表于 2022-7-5 19:09:07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186277
发表于 2022-7-5 20:19:49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192557
发表于 2022-7-26 17:01:55
感谢分享
174415
发表于 2022-7-26 17:27:28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返回版块
1
2
/ 2 页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