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591|回复: 15

[知识科普] 萌新入门手册———如何设计谜题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2-2-25 22:31:19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唯一奥义,重中之重:答案要用到的所有线索都需要主要在题目中出现正面描述,侧面描述或者可以从题目线索中推出。个人认为,一个好的谜题是不应该出现脑补内容和多答案同时成立的。
举例:死者是被刀杀死的
正面描述:凶手下班的时候买了一把新的菜刀。
侧面描述:有人看见凶手在厨房剁肉。
线索推出:凶手是个屠夫,而屠夫不可能没有杀猪刀,所以凶手有刀。
要保证答案唯一性:嫌疑人可以很多,但是除了凶手外的嫌疑人都要有不满足作案的条件或者不满足手法的条件。
举例:一个人九点的时候被人精准的一刀捅入心脏致死。
不满足作案条件:嫌疑人a没有时间作案,或者没有动机作案。
不满足手法:嫌疑人b有时间,有动机,但是他不会用刀,无法一击捅死死者。)

一个谜题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物设定,侦探,事件,手法,动机,证词,线索,矛盾。
详解:
人物设定:大概的介绍人物,可以做伏笔的地方有职业,性格,人物关系
职业可以作为凶手为何可以完成手法的说明线索。例如,死者被精准的捅到心脏,而心脏的周围有骨头的保护。一个不熟悉人体构造的人很难一刀毙命,必然会有多次补刀的痕迹留下。所以凶手需要非常了解人体构造或者刀的使用方式。所以职业可以为医生或者屠夫。在设定人物职业时可以考虑这些。
或者也可以作为隐藏线索的手段,例如凶手作案需要一个扳手的存在,但是突然出现一个扳手会显得线索过于明显。所以可以设定凶手的职业是水管工,这样即使扳手出现,读者也会略过这条线索。
性格方面可以考虑一个人的细心程度和冲动程度。例如一般冲动型杀人都是平时性格暴躁的人做出的选择。而平时比较谨慎的人一般会选择风险降低的谋杀手段。可以作为答案的依据之一,但仍然需要其他方面来限定凶手。此外凶手可以通过死者的性格来设计手法。例如凶手知道死者非常讨厌香菜,他只要在饭中看到香菜就会暴跳如雷。所以他利用了死者生气的这段时间拖延了死者用餐的时间,为自己争取到了准备陷阱的时间。
人物关系是可以说明动机或者给出干扰项的地方。例如 有四个嫌疑人,他们可以都对死者有着不满或者利益冲突,因此说明他们的动机。而四个人都有动机,构成了干扰。

侦探:故事中的解谜人,正常情况下都要存在。因为需要他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也需要他来获取证词。
作用 可以通过侦探的行为来隐藏线索或者说明一些设定,如侦探在解谜过程发生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却隐藏了重要的线索。例如侦探在解谜的路上觉得摆动一下大衣的扣子,可以看出天气寒冷,河流可能结冰。凶手利用冰而完成了犯罪。
另外一种作用是误导读者的思维。侦探的看法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最后的结论是必须正确的。例如侦探看到现场后觉得应该是自杀,但其实是他杀。这里只是在用侦探的口吻诱导读者的思维方式,使得读者的思考方向出现偏差。

事件:即关于案件的叙述,需要准确的表述出案件发生的经过,判断出的死因(可以不给出,但是需要说明死者的尸体状况)。对此唯一的要求就是精准无误的表述,不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歧义。
作用 可以作为隐藏线索的主要地点。此处多考虑使用尸体语言(不需要精通,可以根据构思好的手法百度具体的表现)。例如 一个自杀死者左手腕处的伤痕左深右潜,而正常的自杀者的割腕伤痕应该是从开始的方向逐渐加深的。所以说明不是自杀。

手法:谜题的重点,我的习惯是从手法开始构思的。先构思出手法然后根据手法找出可以做到的人,再根据人物设定动机。通过动机设定整个故事。可能不适用于每个人。总之,人物,故事架构,动机,手法都是写题时可以作为设计谜题入手点的地方。
手法设计的大致思路有两种
一 手法唯一确定,但凶手不确定。即凶手与手法不匹配。知道了手法后仍然无法确定凶手。例如一个人被刀杀死了,而且确定死因是死于刀。这就是唯一的手法。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入手容易,毕竟离奇的手法很难想到。故事也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缺陷是需要在其他地方考虑周全,需要完美的考虑好不在场证明,各个出场人物的时间,动机以及其他来保证只有凶手可以做到这点。
二 手法不唯一确定。形象说明的话可以认为那种手法都是可以杀死死者的不同尺寸的刀。而读者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对的那把刀。例如 一个人窒息死亡,上吊或者水中缺氧都可以做到。那么就需要读者根据其他部分来排除做判断。好处是可以结合题目的其他部分来做出逻辑推理,可以设计线索的地方增加。缺点是会过于简单,一旦读者找到唯一的手法,会很容易找到凶手。

动机:可以做文章的好地方,因为隐藏动机可以让读者阅读时给予凶手信任感,而导致考虑时忽略凶手,从而被误导。重点是要有利益冲突或者强烈不满。可以多用侧面说明来隐藏动机。
关于动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设定的动机是因为某件事凶手对死者的态度发生转变的话,这件事一定要有说明,可以为正面,侧面或者线索推出的说明。此外还需要考虑如果很久之前就有的冲突的话,为什么凶手一定要在此刻动手,而不是在之前动手。一般这种情况都需要一个特别的事件来加重冲突,导致凶手无法再去忍受,因此动手。

证词:给出线索的重要地方。可以为假,但是一定要给出限定,如果全为假话,则题目容易出现多答案成立。
限制手法
一 直接全真,但是可以存在漏说部分。例如死者在九点死亡,则嫌疑人说他八点五十出门。代表他可以有作案时间。
二 半真版假,尽量保证证词的真实性,设计时多考虑如果此句证词为假会对整个谜题有什么影响,之前的答案是否还是唯一成立的答案。如果某句证词必须为真,否则整个故事无法继续的话。可以通过旁白来说明真实性。例如,上帝作证他说的是真话。或者可以用侦探的判断来做说明。例如侦探确定他没有说假话。或者可以通过其他人证来说明证词为真。而如果证词中有假的部分,而且有用。一定要给出线索说明证词为假。例如,可以用嫌疑人躲闪的眼神,或者两个证人的证词不一,而其中一个可以判断出来是真话。则另外一个证词为假。

线索:解密的核心,可以说线索设计的好坏决定了题目的难度。一个好的线索应该是让人看到但是却会忽略。
常用手法
利用人的惯性思维,例如人们在惯性认知中,认为牧师是好人,杀人犯十恶不赦。如果两个人同时出现在案发现场,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一定是杀人犯再次作案。而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线索来侧面说明牧师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善良。
利用侧面说明来说明一个重要线索出现的合理性,从而降低收到关注的可能。例如,在描写案发现场时,侦探看到了一个带着围巾的人嫌疑人,而死者是被勒死的,但是却没有找到绳子。所以围巾可以作为凶器,也就是线索。
设计多条干扰线索,把真的线索隐藏其中。例如死者死于九点,但九点左右所有嫌疑人都进去过案发现场。则所有人都有可能,真凶也就被隐藏了起来。

矛盾一个谜题必须要有矛盾的存在,不然无法排除掉错误的答案,而矛盾的设定也应该尽量做到不起眼。例如,之前说到的四个同样有嫌疑的人。都有可能为凶手,所以需要设计矛盾来排除凶手。例如嫌疑人A可以不满足手法要求,嫌疑人B可能没有动机,嫌疑人C无法独立作案。这些都可以作为矛盾点。为了保证答案的唯一性,需要有足够的矛盾来排除其他人的可能。这是我认为判断一道题和答案合理性的标准之一。

以上的看法仅属于个人意见,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私下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要见怪。
发表于 2022-2-27 08:13:45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2-2-27 08:36:45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已注销]
该学员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22-2-27 08:45:13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2-2-28 04:55:36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尴尬
发表于 2022-2-28 22:12:3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2-2-28 23:30:02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2-3-14 10:19:06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2-4-5 02:00:23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2-5-2 08:41:09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返回版块
12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