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83|回复: 11

[推理谜题] 【原创】心斗政敌

原创  已解决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1-10-13 21:25:03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本篇谜题
绿蚁醅新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古代时,玉玲县,两个人坐在酒桌前,李梧道:“干杯,恭喜王大人五十大寿”
王韵道:“多谢多谢,感谢李梧大人和我一起过生日。”
今天,是王韵的生日,李梧是他的同僚,也是他的政敌,他来给王韵庆祝生日当然是想表现一下自己,这时,王韵说“哎呀,我来了这么长的时间了,不免有些思念故土,明天我将要乘船去我的家乡,去看看家人们。”李梧道“既然这样,不如我们朋友为你准备一下,明天就给你送行。”王韵道“既然这样,也只好麻烦各位了。”
夜晚很快就到了,李梧和随从们说,哎呀,此去送行,肯定要有事,怎么办,怎么办呢……?
与此同时,王韵也在想“嗯,这场送行是免不了出点事了,我得做好准备。”
这时,李梧的营里,突然有许多士兵,再数粮食,一袋又袋,米袋上面都是白花花的大米,还够吃两个星期,这一切,都被王韵派在在李梧营里的的奸细看在眼里,飞速的回去报告,同时,被他派去暗中劝导李梧投降王韵的李梧朋友张盒,在睡觉时发现,李梧书房里有许多竹简,上面写着“封无,坤力,你们二人现在身为王韵营中的内应,应该加速办事,多窃取点他营机密。”张盒看了这句话之后,飞速回去向王韵报告,王韵听了之后,有些惊恐,急令砍头封无,坤力,并且嘱咐士兵,“他们军营的粮食多,要多注重一下他们的粮仓,只要有机会,就立刻袭击,因为他们粮食多,咋们肯定耗不过他,他肯定也知道自己的优势,不会着急。”说完之后,便倒在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上午,码头边上彩旗招展,乐声震天,李梧道“兄长此去回乡,定要时间长,再次与兄长别过,全为一念。”王韵道“多谢诸位前来为我送行,午饭过后,我等便启程回乡。”
午饭过后,王韵道“时间已到,是时候与诸位辞别了。”说完吧,便率领手下向码头船走去,还没等到上船,李梧便道“兄长请回,请叙叙再走。”于是,王韵变向李梧方向走去,就在这时,李梧的身后突然冲出来很多士兵,士兵们嘴里喊着着“活捉王韵”“打赢了就可以吃饭”
向王韵一行人冲了过来,王韵大惊,急令护卫守护,可是王兵饭吃的不多,并且他们想“对面的士兵都吃的饱饱的,有那么多粮食,我还不如投降。”王韵似乎有一些准备,他大喊“英勇杀敌者,赏钱百千,赏粮食二石”王兵听了,又来了一些劲头打仗,就在这时,码头附近的山里突然就出来了一股李梧的精兵,他们从侧面杀向王韵,王韵没有准备,很快就被擒住了,王兵一看领导没了,就全投降了。
王韵被押到李梧身边,王韵恨恨对他说“我算天算地,终究还是算不过你。”
之后,李梧用毒药毒死了王韵。这场勾心斗角的战斗,终于以李梧胜利的方式结束。
请你推理出李梧是如何胜利,王韵为何战败。
(制作不易,点个赞吧!)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人评分
破案经验 +8

此回答在 2021-10-20 20:52 被选定为谜题答案,获得破案经验 6

发表于 2021-10-18 05:02:00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先说一个比较明显的,张是王的手下,因为张与李是朋友,所以过来劝说李投降。李心知张特意过来劝说自己投降,说明他们之间的朋友关系是敌不过双方阵营的,所以张获得重要情报的话,一定会向王汇报,此计为反间计。就是三国里,周瑜利用劝说自己的蒋干,除掉了曹操阵营里唯一会水战的大将蔡瑁,导致赤壁之战的败北。所以利用反间计,成功除掉了王了两员大将,为自己解决了心腹大患,此为一也。
第二,双方约定第二日送行,彼此都知道这是除掉对方的最佳时机。所以都会积极备战。首先李这边故意搬弄粮食,制造粮食充足的假象(也许真的很充足,但无所谓,目的是让对方知道这点),让对方的细作向王报告这一情况,目的是让王对战局产生错误的判断,因为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拖着不打仗,等对方粮食匮乏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而王果然中计,对李放松了警惕,而王自己感觉这正好是除掉李的时机,趁李不备,直接发动攻击。而李这边却准备的很充足,甚至派出一队精兵设伏。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决战。李利用了王的计谋,后手出击。先说为什么王不直接坐船走,或者直接发动攻击,而是要等午饭过后呢?这就是王的计谋,因为午饭吃饱以后会怎么样啊?会犯困,这点大家应该都有体会。王命令自己手下,午饭不可以吃饱,只能半饱,这点可以从王兵的心里活动中看出,目的是让士兵保持一定的精神头。而李则利用了这点,命令自己的士兵,把饭做好,但是谁都不可以吃,一会决战,什么时候活捉了王,什么时候吃饭。这样李的士兵士气很高,因为着急吃饭。狼什么时候最可怕,就是饥饿的时候。大战开始,双方士气果然如李所料,王见情况不对,立即下达重赏命令,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王兵士气大涨,原本一边倒的战局,逐渐僵持起来。这时,从王兵侧翼山谷突然杀出一支精锐李家军,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支稻草。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临场作战,士气最为重要,一旦士气多次跌落,就是战败。想当年,项羽亲率3000骑兵,打的刘邦50万联军如丧家之犬,靠的就是士气。所以总结一下王战败的关键因素。
1.王的性格有缺陷,生性多疑。亲自斩了自己两员大将,导致决战时无将可用。这点和曹操很像,但是王没有曹操聪明,因为曹操斩了蔡瑁后马上反应过来,并做了战略调整,铁索连舟,虽说最后还是败了。
2.从战略角度讲,王错判了李家军的战略方向,认为李要拖战,而不是急战。
3.王的指挥作战能力还是有的。在第一次士气低落时,可以成功调动士气,这不是随便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但是对比李来说,缺点也很明显,谋略不足。
4.李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积极备战,就是那支奇兵。反观王这边,竟然睡大觉去了。
5.李的临场反应很快,中午不给士兵吃饭,并不是事先决定好的,因为他不知道王要吃完饭再走,在王头上船之前,李叫住了王,我猜测李是要马上下手的。谁知王竟然说要吃完午饭再走。李心知有怪,并且马上洞悉王的计谋,临时更改策略,将计就计,下令不准士兵吃饭。让自己的胜算更稳了一分。
即使没有这场战争,王也干不过李。二人差距太大。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1-10-14 09:37:04
你这背景真的,没有细节很难推啊
就凭个人感觉来说,这米袋绝对不保满啊,应该是里面填了其他东西,最上头铺米装装样子
还有就是竹简,这不是周瑜赤壁之战前用的伎俩吗,离间计啊
其他看不出来也推不出来,能看出来的就这两个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1-10-14 17:19:12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吐槽一下,政敌之间靠武力解决,还有没有王法了。要能这样解决,李梧去祝寿的时候,王韵就可以把他给干掉了。而且描述看起来像是两个阵上各为其主的将领,而不是文官。
好吧,答题开始。我觉得很简单,就是李梧知道自己营中有敌方内应,而且知道具体是谁。所以吩咐了下去,做了假的米袋,外面装的是大米,说不定里面装的是沙子,目的是让敌方内应把这个消息传回去扰乱军心。
再则,封无和坤力应是王韵的两名得力干将,所以李梧又故意传假消息让王韵误杀两名得力干将。
最终王韵就完蛋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1-10-15 23:08:1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李梧是他的同僚,彼此都十分了解。而且在白天喝完酒之后就与随从商量明天的事情,并且营里的许多士兵数粮食就是为了制造假象,迷惑他已知的自己营里的奸细,再一个为了确认是否有奸细,将有错误的信息的竹简放在明显的地方,通过王韵的行为来判断奸细,又通过第二天王韵一定要吃过午饭后才走,能发现他们自己的粮食不一定充足,因此有了信心而率兵做了他。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7:40:2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来个人啊,不是非常难啊
发表于 2021-10-18 00:00:53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①李梧料定自己军队中会有王韵的奸细(因为古时候往敌方派奸细是常事),所以李梧制造了李军粮食充足的假象,粮食袋仅上面放米,而里面却装着其他填充物(其实李军粮食也不充足仅仅为了迷惑敌方奸细)。

②李梧将写完的竹简放在书房中(由于竹简最后没被用绳子穿起来,所以可以看出距离写出时间很短,是当晚想出的计策而非确有此事)就是为了判断身边是否有奸细,若那二人真被杀则一箭双雕——既判定自己身边有奸细又不费一兵一卒杀死敌方两名干将;若自己在敌方的内应没有反应王韵两名将领被杀则证明自己身边无奸细

③王韵在得知张盒的报告后杀了两名将领(也有可能是做给李梧的奸细看的但并没有杀,毕竟古人比较忌讳在生日那天见血,又或是分析出这是离间计没上当)。

④王韵让通告士兵夜袭李军粮仓,其实是为了让李梧的奸细传达回去,让李梧相信王韵中了他的诡计。(王韵还能睡着觉能说明他已经想到了种种可能)

⑤第二天早上到中午或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中午,李梧将部分兵力埋伏在码头山两侧,自己则带剩下的兵力(剩下的兵力隐藏在后面并没有一同出面)前去送行。

⑥王韵刚到码头要上船时李梧没有立即出兵,而是将其叫回来,目的一是为了防止王韵跳水而逃,二是给山后埋伏的士兵留出进兵空间,三是准备第一波发兵时将王韵的王兵全引导到中间方便他第二波发兵以形成包围之势。

⑦王韵知道了李梧也粮食紧缺不敢随便发兵所以从容不迫走过去(可能也一并想到了李梧会设伏)

⑧果然李梧身后出来了李军(从李军的话语就可以知道他们要打败王兵夺走王兵的粮食)
   但是王韵也早有对策知道昨晚敌方细作会散播粮食不足的言论扰乱军心,所以王韵以丰厚的钱财和粮食来稳定军心并提升士气,可谓对症下药。

⑨但是王韵没想到身后会有伏兵,于是中计被擒。


打了这么多字累死我了~_(¦3_ヽ)ュ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