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78|回复: 16

[原创短篇] 秋月的血脉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1-9-21 13:49:07 | 2021-9-21 15:19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本篇小说
1萧(六月二十日【本文时间均是农历)
         东京内尽是异色珍物,萧暗叹道,远离故国已有数月,对这里景色的新鲜感却未能褪去。这个国家要远比他的国家纸醉金迷。萧穿着拘谨的衣服,行着过于庄严的礼仪,这些不适感并没有妨碍他今天的与当地友人的私会。
          湖畔坐着三人,萧快步走去。
         “来得好慢啊,春宫与中夏已经等了许久。”东野望向湖中的波澜,小酌了一杯酒。
         春宫有些不悦的神色,中夏也无奈的叹了口气。
          萧却并不觉得尴尬,四人开始吟诗作赋,论佛阐道。
         “萧,你的国家是怎样的?”春宫突然发问道。
          萧有些支支吾吾,不知哪些当说哪些不当说,“我的国家有秦始皇补修的长城,也有黄河流经,也有一个别称叫东京的地方,不过那里并非是我们的国都。那里的人民安居乐业,君主开明……”
众人听地痴了心神。
2.叔秋(七月二日)
         夏走了,夏也走了,今年的夏天也走了。
         忙碌的日子要开始了,家庭的重担就这样落在了自己一个人肩上,母亲早逝,曾经久经沙场,戍守边关的父亲如今也因年迈体弱只得长期卧床休息,若不是一日三餐,见客之类的几乎不会从床上坐起身来。
         想到父亲,就不禁感叹起父亲的守古思想,还按着周代那“伯仲叔季 伯仲叔季 伯仲叔季”这样的次序的命名,只因自己是秋季出生,在亲兄弟中排行第三,便被取名叔秋。如此古旧,让邻里啼笑皆非。不过这也怪不得父亲,毕竟祖父也给父亲取名仲敦。想必自己的祖辈们都是恪守先人之礼的儒士。
        叔秋望着渐黄的树叶做出上面的感慨。
3.仲夏(七月四日)
          “诸君,试问我这字写的如何?”东野有些得意洋洋。
         ‌“这字确实有神鬼风范,但是否有些佶屈了呢?”中夏面露纠结之色。
          ‌“咳咳!”春宫慌忙看了看四周,确定无人后,定下心来看着两人。其他两人脸带凝重 ,沉默不语 。
‌“去找下萧吧,看看他今日为何没来。”春宫试图打破尴尬的局面。
‌         不出半个时辰三人便到了萧的住处。
         ‌首先冲进眼眸的是萧的尸体。‌无须思考,萧毕竟是来自那个国人厌恶的国家,是谁人干的众人都心知肚明。
‌        春宫在萧身上搜了搜,搜出一块玉佩,上面刻着“仲夏”,那是萧的名字,他们多以姓氏相称
‌……………………
‌                 “你要去哪?”
‌                “我要去萧的国家看看。”
‌ 4.季冬(七月十八日)
‌         噩耗的传来是在前天,而兄长的尸体则是在昨日运来的,季冬有些烦闷。本来今天白天是约了友人去野外捕猎的,晚上还要去找几个小妞喝酒。但却因兄长的死,他不得不参加这临时的葬礼,无奈地待在家中参加葬礼。
‌          死者是自己去岛国的兄长,他死了也有些时日,因为是皇帝派去的使臣,所以特意做了防腐处理从岛国送了回来。
‌           走向灵堂,看见叔秋跟伯春,兄弟两人都在那,看样子是已经行完礼了,季冬也照这样子做了个仪式,接着亲友一个接着一个行礼仪。
‌         “咳咳”这苍老的声音,是父亲。父亲肃穆的表情让大家都欲言又止。
‌         “出去!”父亲吼了一声!众人都从灵堂上退了出去。也没有人继续问什么。
虽然席上缺了某个人,但也没有人敢讨论
‌         “啊啊啊…………”
‌          父亲仲敦的哭吼声没有如他所愿被掩盖。父亲向来对死去的夏哥是反感的,比对自己这个游手好闲的老四还要反感。他讨厌夏哥去那个岛国,他认为那里的人都是倭贼,不配与华夏人交际,也讨厌死去的夏哥那不守古法的样子。父亲昨日似乎尝试过给夏哥在岛国的朋友写信,但是自己不懂那里的文字,只知道他们的姓氏有工藤,白井这样的汉字,所以这得作罢。
‌         父亲的哭声越来越嘶哑,不知道他能不能撑过这个秋天,更不要提熬过冬日了。
‌         若是能在这秋日与昔日死敌搏杀至死,定是风雅至极的吧。
‌5.伯春(八月十五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伯春背着诗,准备明年秋季的乡试。
        ‌出于烦闷,伯春出来散心,从父亲的书房内传来斥责声,是父亲仲敦的声音。
‌       “你这么做配当我的儿子吗?配做兄长吗?”‌        是叔秋还是季冬呢?伯春思考着
‌         伯春打算出门去走走,到了田野,发现叔秋居然还在忙碌,处于羞愧,便返回家中,遇到了醉醺醺正要回家的季冬。伯春不打算理他,径直向家中的方向走去。
‌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伯春继续背着古文,回到家中,发现书房中的灯还没有熄灭,伯春走进书房,却发现倒在屋内的父亲,摸了摸脉搏,看来是摔在地上死去了。书房也被翻得乱糟糟得。
‌         在心中惶恐的驱使下,伯春跑出了书房,听见见父亲不肯撤去的大哥灵堂似乎有什么动静,他往那里走去……




‌          挑战读者:我打算挑战读者,请问杀害仲敦的是谁呢?线索给了一部分,但是不够……杀害仲敦的凶手就是文中有名字的人呢,本文没有用同人名叙诡跟时间叙诡哦,都是发生在同一年的事情哦。还有那个,祝狩猎愉快




‌6.中夏(八月十五日)
        ‌“中夏哥,你怎么在这?”伯春发现中夏在灵堂祈祷。
        ‌“伯夏大哥死了啊!”中夏感叹道。
       ‌ “你不是去汴梁了‌吗?”伯春对出现在这的二哥非常惊讶。
(PS:古代文化常识
1.对于“伯仲叔季”的命名,第五个孩子继续用“伯仲叔季”轮回
2.北宋都城汴梁又称东京
3.辽国定沈阳为东京
4.古代对于父亲,皇帝的名字可以改字避讳
5.中国也有东野,春宫这样的姓氏

         ‌“我在汴梁碰到了一个姓萧的辽国人。因为他的原因我去了趟辽国。五弟,你知道吗?我发现那里才是真正的华夏啊。我们宋人自称是华夏正统,可秦长城不在我们这,那华夏人的豪情我们也没有,放眼天下尽是些文弱书生。皇帝名‘佶’不能说‘佶屈’,皇帝若名‘仁’臣民岂可为人?这宋帝赵佶让那蔡京打着新法的名义,使得民不聊生……这宋不要也罢!”中夏哥狠狠地叹了口气。

        ‌ 伯春心想:宋确实如此,没有汉唐豪气,却把礼节弄得过之而无不及,伯夏哥去倭国后,很多人都因自己的名字闹了误会,把自己当成长子,中夏哥也一样,因为避父“仲敦”之讳,只能取名为“中”,因此名字显得与其他兄弟格格不入。
‌“咦?二哥你回来了?”季冬醉醺醺的滚进家门。
        ‌“哎!”看见自己的弟弟不成才的样子中夏摇摇了头,从大门口离去。
         ‌路上看见还在劳作的叔秋,他似乎只忙于农事,不顾今天是什么日子。
‌回想起父亲斥责自己盗走宋的边防图时的样子——“你对得起自己的血脉吗?”
          真是可笑,一家人心如散沙,这样的父亲有资格提“血脉”吗?中夏用力把父亲推到在地。
          中夏打开准备献给辽帝的地图,借着月光仔细欣赏起来。
         ‌ 中夏突然发现了异样,为什么地图上有水?下雨了吗?不对,月亮还是圆如明镜,不像有乌云的样子,眼睛好痛啊。地图,怎么被撕裂了,我的手在干嘛?凭什么月亮还是圆如明镜啊!(完)


引用
即使头脑会出错,但是血脉不会——中岛敦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1-9-21 15:23:37 | 发自安卓客户端
群里来的
发表于 2021-9-21 15:38:16 | 来自小霸王手机
群里来的,表示真的没看懂
发表于 2021-9-21 15:47:1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我看不懂啊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 17:23:43 | 2021-10-1 18:22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码的字全没了
再来
第一节:提到了
“萧”的国家有“黄河,长城,且有一个名叫东京的地方但不是首都”。
同时也暗指了“东野,中夏,春宫”他们的国都是“东京”。
读者心中应该想:萧是去日本的中国人
第二节:提到了“叔秋”这一名字是按“伯仲叔季”命名的。
读者心中应该会想:这一家有兄弟四人,且名字分别为伯春,仲夏,叔秋,季冬。
第三节:提到了,萧的名字是仲夏,死了
第四节:提到了季冬他们有一个叫“夏”的哥哥死了,而且这个哥哥去了日本。
综合前面这两节,读者会想:萧仲夏是叔秋,季冬的哥哥,伯春的弟弟,出使日本死了。
但是问题来了,第五节父亲“仲敦”被杀了,而根据父亲口中的“你这么做配当我的儿子”吗?
可知跟父亲发生争执的人是兄弟几人当中的一人,可根据伯春描述,叔秋在外面劳作,季冬在外面玩乐,自己有没有精神分裂。“夏”哥又死了,凶手是谁呢?
读者在这里掉进了第一个误区,一家子排名按“伯仲叔季”排名,那么第五个,第六个,第七个,第八个该怎么排名呢?
“伯仲叔季”排完后,接下来继续按“伯仲叔季排”!
然后根据第五节伯春的心理描写“是叔秋还是季冬”,这句话前面父亲说过“配当兄长吗?”。
如果季冬真的是最小的。伯春怎么可能会怀疑是季冬在跟父亲说话。
没错,季冬并非最小的。而第四节提到了季冬的心理描写“兄弟俩都在。”这一句话咬文嚼字的读者可以理解为伯春跟叔秋两人有一人是季冬哥哥,有一人是弟弟。当然,即便不咬文嚼字,大家应该可以从这句话看出在家里的兄弟都到齐了。那么已经明确了叔秋是老三(第二节),季冬是老四(第四节),我们可以判定,伯春其实是老五,老大是“伯X”。
根据第二节“夏走了,夏走了”不难得出,老大是“伯夏”,那么老二是“仲夏”吗?
NO!根据古代文化常识,父亲叫“仲敦”,怎么能不避讳呢?
由此可知,“萧仲夏”跟这一家子压根没什么关系。
根据文末的“凶手是本文中出现过名字的人”凶手自然只可能是“中夏,春宫,东野”这三人之中了,再根据他们一家命名法,凶手自然而然只能是“中夏”了。你可能会说,不对啊,“中夏”不是日本人吗?
我可没说过哦,我只是提到了“中夏,东野”他们是这个国家的当地人,他们国都是东京哦。
古代日本可没有东京哦……
没错,北宋都城汴梁又名东京,也即今天的开封。
“中夏,春宫,东野”他们都是北宋人哦,中国也有“东野”“春宫”这样的日本姓氏。
那你可能会说太奇怪了吧,如果春宫他们是北宋人,那萧呢?
萧是辽国人,当时的辽国已经占领了很多中原地区,长城黄河有不少地方已是他们的领地。辽国将东北那边化为东京
发表于 2021-10-1 17:42:55 | 发自安卓客户端
不看解析真就毫无头绪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1-10-1 17:48:24 | 来自小霸王手机
莫非杀人的是中夏?然后是误杀?中夏误杀亲父后,哭了?然后撕了地图?这就是血脉的力量?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1-10-9 16:38:43
还好有解析,前面没看懂,看了解析就懂了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