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1:38:31
"讲不出"这三个字活像遗留在洞口的一截老鼠尾巴。樊一帆说:"没事的,你随便讲一个,哪怕能让我们小小地害怕一下都行。"
"好吧,那我就试试看 "于是,那只肥大的灰老鼠倒退着一点点走出洞穴,但退了一半,又缩回去了,"我还是讲不出,我一下子想不起什么吓人的故事啊。"
樊一帆有点尴尬:"那 那就算了吧。"
夏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正鼓足了力气准备从椅子上站起,逃离这个房间(或者逃离这种感觉),突然--
"要不,这样吧。"杨薇说,"我做一件很无聊的事情,让大家开心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1:39:05
夏流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自己逃不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1:41:45
杨 薇 从 黑 色 筒 裙 的 口 袋 里 掏 出 了 手 机 ,一 边 摁 着 键 盘 上 的 按 键, 一边低声说:"一帆知道,我 家 在 望 月 园 附 近 有 一 套 房 子 ,一直闲着,大概有半年没人住了。"她摁下拨出键,然后把手机贴到耳朵上,接着说,"现在快晚上11点半了,我往那空房子里打个电话,当然,肯定不会有人接的,主要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人接听的话,该是一件多么恐怖的--"
声音戛然而止!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1:46:28
她好像突然被拧断了脖子。
黑暗中,杨薇的一对眼珠瞪得如同被绞死的人,虹膜、瞳孔和眼白在一瞬间混合成铅色的凸起,两道无比震惊的光芒被死死封冻在这凸起上,仿佛是巨大而恐怖的投影。
"怎么了?怎么了?"樊一帆惊慌失措地问。
杨薇变成了石头一般,说不出话。
"哎呀!你倒是说话啊!"樊一帆抓住她的胳膊,拼命地摇晃。
"一帆你别慌。"尽管老甫怀疑杨薇此刻的表现和樊一帆刚才"中毒"一样,不过是一场提前准备好的表演,但这房间里悄然流溢的诡异气氛,还是让他心惊肉跳,"杨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慢慢说。"
"有 有人接听 "
杨薇用尽全身力气,才从嗓子眼里艰难地挤出这几个字。
樊一帆"啊"地惊叫了一声,扑通坐在了椅子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1:47:15
夏流浑身上下立刻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一幕景象慢慢地在他眼前浮现,无比清晰:落满灰尘的空房子里,一片漆黑,电话铃骤然响起,丁零零,丁零零,突然,半空像被用刀切开似的,慢慢浮现出一只手,拿起了话筒
他想哭,真的。
老甫还算镇静,他看着杨薇的脸,这脸惨白得犹如停尸房中仰面躺着的死尸:"你赢了。"
杨薇茫然地把脸缓缓转向他。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1:47:33
"我说,你赢了。"老甫说,"虽然你今晚最后一个讲恐怖故事,而且讲得最短,但是你给我们想象空间营造出的恐怖气氛,却无人能比,你赢了,真的。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一帆每次说起你,都崇拜得不行 "
"我靠!"樊一帆一边捶着胸口,一边有些轻松地说,"薇薇,你可把我们吓得不轻 "
她说不下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1:47:53
杨 薇像一只马上要被宰杀的羊,畏缩着身子瑟瑟发抖--完全不像是装出来的。她的鼻翼一鼓一鼓的,眼角因为极度的恐惧,闪出了泪光,嗓子里不断地发出一种像哭又不是哭的声音。
沉默。在这种情境下,每个人都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半天,杨薇用一种近乎恳求的腔调说:"我没骗你们,我说的是真的 "
"这不可能。"老甫说,"空房子里怎么会有人接电话?会不会是你家里人今晚到那房子里去了,没有告诉你?"
"我爸妈都出国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那房子的钥匙,也只有我一个人有。"
"那 会不会是你拨错号码了?"老甫问。
杨薇双手颤抖着打开手机,调到"已拨电话"这一项,仔细看了看,摇摇头:"没有错,就是这个号码。"
老甫说:"那你重新拨一次试试。"
"我不敢,不敢 "杨薇惊恐得浑身发抖,拉住樊一帆的手说,"一帆,要不然,你陪我去一趟那房子看看吧。"
樊一帆一把甩开她的手,声音很大地喊:"别找我!我胆子小!"
杨薇咬咬牙说:"好吧,那我自己去!"
"大半夜的,你自己一个人去那房子里,不管有没有事,都不好。"老甫说,"这样吧,你和一帆今晚在这里住下,明天一早,我和夏流陪着你们过去看个究竟 "
"不!我现在就去!"杨薇把头一甩,匆匆地走出了屋子,脚步声在楼道里一连串地响起,声音中带着一种恶狠狠的决绝。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4:36:24
总说帖子里包含有不良内容而无法提交,没办法,
请大家这里阅读: http://www.ictruth.net/thread-33087-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4:45:49
老甫站在窗前,掀开窗帘,看着楼下,只见杨薇骑着红色女式山地车迅速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他转身对樊一帆说:"她好像很生你的气 "
"我他妈的才不管呢!"樊一帆瞪着金鱼眼,"我喜欢玩儿,但不喜欢玩命。"
夏流的手又开始在裤裆里忙活起来,半天,他把指头放到鼻子下面嗅了嗅,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对了,一帆,杨薇说她家那栋房子在望月园附近?我怎么记得,好像阿累的家也在那里,是不是叫叠翠小区 "

"你丫闭嘴!"樊一帆尖叫一声,"操!"
叠翠小区位于望月园公园的北边,由几栋墙体为翠绿色的居民楼组成。白天远远看上去像一片密匝匝的防护林,颇为赏心悦目,但是到了晚上,幽幽路灯的灯光之下,顿时变成了阴森森的暗绿色,好像浑身布满苔藓的古老城墙。
这天晚上大约9点钟,也就是老甫家的"恐怖座谭"开始之前一个小时,一个人走进了叠翠小区。他绕着几栋楼转了好几圈,才钻进了一个黑黢黢的单元门,使劲一跺脚,楼道的灯亮了。他走上二楼,按响了一扇防盗门上的门铃,丁零丁零,里面立刻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来啦来啦!"紧接着门开了。开门的是个年轻的短发姑娘,上身穿着黑白横条纹的衬衫,下身一条黑色牛仔裤,圆圆的脸蛋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骨碌碌一转,灵光乍现。
姑娘看着门口站着的这个人:浅黄色的头发和胡子,嘴巴很大,嘴唇很厚,小小的眯缝眼儿,她不禁有点发愣:"你找谁?"
"请问蔻子在吗?"眯缝眼儿有点拿不定主意,"我是《法制时报》的 "
"啊?"姑娘一惊,"我就是蔻子,是我找的你们记者部主任。可是,据我所知,你应该是个女的才对啊 算了,你先进来吧。"
眯缝眼儿在玄关换了拖鞋,走进了屋子,闻到一股有点儿发酸的霉味。由于天花板上的吸顶灯发黑而显得异常昏暗的客厅里面,除蔻子外还有几个人。
蔻子逐一给他介绍:一位年龄在40岁上下、身穿黑色长裙、手里捧着一本书的女士姓孙,长长的脸上,眉眼很漂亮,看得出年轻时一定是个美女;她身边那个胸脯很瘪、长得一点也不像她的是她的女儿,叫王云舒;还有一个名叫小萌的姑娘,皮肤有点黑,脸上一抹乡村红,服装很朴素,一望即知是这家的保姆。两个男子看上去都20出头:左边的叫刘新宇,眉清目秀,举手投足犹如挥毫作画,格外的舒展和洒脱;右边戴眼镜的、阔鼻方口的叫武旭,感觉很木讷。还有一个瘦小的,穿着米黄色短裤,衬衫上绘着Hello Kitty的小女孩叫雪儿,此刻畏缩在沙发的一角,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
还有一个人,是个看上去六七十岁模样的老太太,铅色的脸上刻满了刀痕一样的皱纹,白色、灰色和黑色纠结在一起的头发,像野猫窝里的一团杂毛,最可怖的是中间还秃了一块,露出白垩似的头皮。她坐在一张轮椅上,面对着一面挂在墙上的长镜,不断地伸出手抓着,抓着,仿佛要把镜子中的自己揪出来似的。
"好啦,该你介绍你自己啦!"蔻子在眯缝眼儿的后背上啪地一拍,打得他一个趔趄,逗得小萌抿嘴一笑。
眯缝眼儿咳嗽了两声说:"我叫张伟,是《法制时报》的记者。你要找的那个姓郭的记者,案子破了以后,总编让她去休假了,今天才刚刚回来,有点事情来不了。所以我们主任派我过来,那起案子我也参与报道了,所以大致经过我也了解。"
蔻子的脸上顿时现出失望的神情,不过她很想得开:"既然是这样,你就讲给我们听听吧。"
蔻子是个侦探小说迷。一个月前发生在这座城市的系列命案,残酷血腥,极端变态,迷雾重重,举世震惊。虽然已经宣告侦破,但对其中的内情,社会上有不少稀奇古怪、真伪难辨的传言。比如传言说抓到的不是真凶,公安局迫于上面的压力,临时找了个"顶包儿"的。因此,蔻子找到和她念同一所大学的师兄、《法制时报》的记者部主任,请他今晚派个参与报道这件奇案的记者来,"最好是那位姓郭的女记者",给她和朋友们讲一讲破案的经过,谁知派来的竟是张伟,不过"麻雀再小也是块儿肉,只能先将就着吃了"--她心里嘀咕着。
至于张伟,今天来到这里,真的是哭笑不得。在那一系列命案中,他起到的作用只能用"火上浇油"四个字来形容,他无意中成了事态不断恶化的"推手"。事后,他好长一段时间抬不起头来,在报社里瘟头瘟脑的,再也没有了从前的张狂。
"小张,你去一趟吧,给他们讲讲前后经过。反正除了小郭,咱们报社最了解这起案子'内情'的就数你了。"记者部主任跟他说这话时,眼中闪过一丝嘲讽。
去就去!有什么了不起的!张伟咬咬牙,从前的张狂气焰又回来了,因此按照记者部主任给的地址找上门来了。
蔻子搬来一个圆柱形的小红皮墩儿,他一屁股坐在上面,大嘴一张就把案子的前后经过添油加醋地讲了一遍。亏得这小子口才好,口若悬河间,把众人听得惊心动魄,目瞪口呆。当然,他一个字也没有提自己那点儿糗事儿,反而把自己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吹得天花乱坠,以至他一语住了,连连擦着嘴角泛起的白沫时,蔻子悠然神往地说:"敢情这个案子是你侦破的啊?可是我看你们报纸的报道,好像说凶手是被一位姓林的超级帅哥警官抓住的啊?"
"我们分工不同。"张伟一脸严肃地说,"我负责动脑,他负责动手。郭记者写报道的时候,我对她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吹嘘我,毕竟咱是记者,不能抢了刑警同志的风头,你们说对不对?"
张伟的形象在一屋人的眼中顿时高大起来,每一撮儿发尖上都闪着光。蔻子猛地想起了什么:"小萌,去,给张记者倒杯果汁,瞧他讲得口干舌燥的,给我们也每人都来一杯。"
"好的。"小萌向厨房走去。
"这孩子笨手笨脚的,我去帮帮她的忙。"孙女士微笑着站起身,跟在小萌的身后,一起进了厨房。片刻,她俩每人托着一个粉红色的塑料茶盘回来了,把茶盘上装有果汁的纸杯分给每个人,自己也取了一杯,慢慢地喝。
突然,响起了一阵哭声。
哭声像是婴儿从午睡中醒来找不到妈妈的奶头而发出的,很凄然,很原始,很不着边际,也很让人心乱。张伟循着哭声望去,看到坐在轮椅上的那个老太太,咧着一张嘴,满脸湿漉漉的。张伟这时才发现,她灰色的上衣领子和第一个扣子附近都亮晶晶的,显然是经常被鼻涕和眼泪打湿的缘故。
她的手还在伸向镜子,一抓一抓的,好像婴儿在努力去抓一个奶瓶。
张伟发现,听到老太太的哭声之后,客厅中的人们表情各异:王云舒皱起眉头显得十分厌烦,雪儿有些害怕,把身子尽力向沙发里面畏缩,武旭依旧一脸木然,刘新宇垂下头仿佛在静静等待哭声终结的那一刻,蔻子似乎很难过,孙女士连声催促小萌快给老太太把脸擦干净,小萌用搭在轮椅背上的一块毛巾在老太太的脸上随便胡噜了两把,然后把她推到与客厅相连的阳台的角落里,让她面对窗外的望月园公园。老太太抽泣了几声,渐渐地沉默了。
客厅里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张伟忍受不了寂静的压力,不禁问道:"这位老人家是 "
"什么老人家?"孙女士嗔怪道,"她是我的姐姐,云舒的大姨。"
"啊?"张伟很惊讶,"可是看上去,您很年轻啊。"
孙女士笑了,两只雪白的手不由自主地搭在了大腿上,眼角泛起的鱼尾纹在一瞬间暴露了她的真实年龄:"我姐姐比我显老,但其实也就50出头。"
"哦。"张伟想问,
又不知道该不该问,犹豫了片刻,还是问了,"她 精神好像不大好?"
"是啊。她的身体本来就一直不好,儿子不久前又病死了,从那以后,她的精神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孙女士叹了口气,"她才是这套房子的主人,小萌一直在她身边照顾她。云舒和这几个年轻人是她儿子生前的好朋友,以前常常在一起玩的。最小的那个雪儿才上初中,是我那个去世的外甥生前的网友,家在外地,因为要去美国治病,所以到本市坐飞机,中午才过来,今晚就住在这里了 "
雪儿低着头,纤细的手指不停地揪着短裤的裤脚。
张伟不知道该怎么表示好,一边龇牙咧嘴,一边不停地点头,仿佛很痛苦地赞同着什么似的。
"表哥已经死了,我原本不想再讲他的坏话,可我还是忍不住要说。"王云舒扶了扶好像格外沉重的眼镜,愤愤地说,本来就长的脸(这大概是她唯一继承了母亲相貌的地方)吊成了猪腰子形,"他实在是太糊涂了,到最后全都便宜了外人 "
"云舒,这不是你该说的话。"孙女士教训了女儿一句,转过头叮嘱小萌:"你今后别老把她放在镜子前面,每次照着照着镜子,她都会又哭又闹的 "
"怪怪的。"小萌嘟囔着,"也不知道那镜子怎么惹到她了。"
"也许,是她想起了阿累哥吧,他生前不也是很喜欢收集各种镜子吗?"蔻子说。
刘新宇长叹一声:"阿累死得太早了 我这次从呼和浩特回来,又搞到了几面铜镜,要是阿累还在世,今晚我们又能鉴赏个通宵了。"
"我就纳闷了,你们怎么对那些铜镜那么着迷?"王云舒有些不屑,"我看不过是一些生锈的铜块儿。"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也许普天下的镜子都没有什么意思,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把三度空间压缩为二度平面的物理反射板,用来装饰屋子、化妆或照照脸上有没有长青春痘。"刘新宇平静地说,"但事实上,镜子是我们生活中最矛盾、最复杂、最有诱惑力和魔性的东西:有了镜子才能看清楚自己真正的外貌和形象,建立起自我的意识,但镜子中的我们又不是真正意义的'原样',而是一个十分相似又略有区别的影像。镜子清晰地反映出我们的外表,但就是最清晰的镜子也不能反映出我们的内心。照着镜子美化自己的人,往往也在借助镜子隐藏真实的自我,在某种意义上变得越来越丑陋。你可以用它来自欺欺人,凹面镜能让人的身材在一秒钟达到任何减肥茶都望尘莫及的效果;你也可以用它来发掘真相,一面平整的镜子所显示的,一万句谎言都掩饰不住 "
"老刘,你又开始'深邃'了。"蔻子笑嘻嘻地说。
刘新宇淡淡一笑:"并不是什么深邃,只是一些实话而已。今天是阿累去世后,咱们这些朋友第一次聚会,也算是为了怀念他吧,咱们就来聊聊他最喜欢研究的镜子吧--说起镜子,诸位在第一时间都能想到什么?"
"恐怖片!"蔻子嘴快,第一个发言,"《午夜凶铃》里面,山村志津子对着镜子梳头的画面,特别的诡异;还有《鬼娃娃花子》里面,那个女学生在厕所里洗手时抬起头,看见了镜子中照出黑糊糊的鬼影;还有《闪灵》,杰克和一个裸女拥抱在一起,突然从镜子中看见她的后背上长满了绿色的烂疮,哎呀,说得我一身汗毛都竖起来了。可是要说最最吓人的,还是《古镜怪谈》里林心如演的那个女的,对着镜子晃悠脖子,左一下,右一下,左一下,右一下 咔嚓!脑袋突然掉了下来,脖子上的断骨还血淋淋地立着呢。"
孙女士挥了挥手:"行啦,别说了,太吓人了!"接着,微笑着问雪儿,"雪儿。说说看,你想起了什么和镜子有关的事?"
雪儿低着头,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爱丽丝镜中奇遇记》里边,爱丽丝走进一面镜子,里面什么都是颠倒的 "
"真是个长不大的孩子。"王云舒不耐烦地说,"要说镜子,我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Anna Sui,Versace和Chanel的化妆镜也很不错,咱们国产
的梵圣也说得过去,还是周海媚代言的呢。"
"老武,你呢?"刘新宇问武旭。
武旭说:"以前听过一个古代笑话。有个没见过镜子的女人买了面镜子带回家,丈夫看了认为镜子里的男人是老婆的奸夫,老婆看了认为镜子里的女人是丈夫的情人,夫妻两人于是大打出手--"
半天没有下文,刘新宇问:"你讲完了?"
"完了。"武旭说。
真是泥人只讲土性话。武旭一向是个没趣的人,讲出的笑话也像白开水一样,丝毫引不起人发笑。大家都不禁打起了哈欠,尤其是雪儿,竟然坐在沙发里一下一下地"磕头",眼皮都睁不开了。
"雪儿,你很困吗?"孙女士关心地问。
雪儿想说什么,但是还没等她说出来,脑袋一耷拉,软软地倒在了沙发上。
"她太困了,睡着了。"孙女士站起身,对小萌说,"跟我一起把她架到客房里,让她好好睡一觉吧。"
从客房出来,小萌走在前面。孙女士才把门带上,就听见客厅里蔻子在唧唧喳喳:"你们讲的那些都忒没劲了,我给你们讲一吓人的。从前,有一女的,特别特别坏,想把她的丈夫弄死,怎么弄呢?她的闺密给她出了个坏主意。在一个寒冬腊月的夜晚,北风吹得呼呼呼呼的,女的把丈夫带到湖边的树林里,说想单独走一走,让丈夫在树林里等她,然后她和闺密一起把一块大石头扔到结冰的湖面上,扑通一声,女人躲在岸边的一棵大树后面大喊'救命啊!'丈夫闻声从树林里跑出来,一看湖面破了个大口子,想也没想就跳了下去,要救那女的,根本找不到,浮上水面想换口气,女的把一块大石头砸在他的脑袋上,丈夫沉到湖底死了。尸体被发现的时候,警方认定是他失足掉进冰窟窿里的,属于意外死亡。这下子,女的不仅没事,还得到了丈夫的一大笔家产。为了感谢闺密,她把丈夫珍藏的一面宝镜赠给了闺密。"
屋子里非常安静。张伟突然有一种感觉:这客厅里的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在听蔻子讲的故事。
"没想到第二天闺密就死了,自殺,胸口上插着一把刀。女的参加完闺密的葬礼,把那面宝镜又拿回了家。当天夜里,她睡不着,突然听见屋子里传来丈夫的哀叫声'我冻僵了,我冻僵了--'女的吓坏了,到厨房拿了把刀满屋子找声音的源头,什么都没发现,那恐怖的声音却越来越大,女的无意中站在宝镜前,往里面看了一眼,吓得她差点瘫了,你们猜怎么着?"
"你就别卖关子了。"王云舒扶了扶眼镜,焦急地催促道,"快点往下讲。"
蔻子眨了眨眼:"镜子里面--什么都没有!"
"啊?"不约而同地,满客厅的人都一声惊呼。
"女的把那面镜子噼里啪啦砸了个粉碎,不知怎么的,碎镜片掉地上一块,屋子里的灯管就爆炸一根。女的疯了一样想往外面冲,可是门怎么也打不开,而一个朦朦胧胧的黑色鬼影一步步向她逼近,女的大吼一声用刀刺向那个鬼影,谁知那刀尖竟刺进了她自己的心脏,就这么死翘翘了。我讲完了。"
客厅里久久地陷入了沉寂,人们面面相觑,又都把头低下,仿佛织毛衣的女人在收针的时候,突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了一针,心中懊恼,盘算着又要拆回去多少。好半天,一直倚靠着沙发站立的孙女士低声说:"这故事确实很吓人 不过,似乎有所指。蔻子,是你自己编出来的吗?"
"不是。"蔻子摇摇头,"前两天我碰上小青,她讲给我听的。那个老甫又要召开'恐怖座谭'了,她准备把这个故事带到老甫家,好好吓吓樊一帆。"
"该!"王云舒把头一甩,"是该好好教训一下那个樊一帆,吓死她!"
"小青 "武旭犹豫了一下,好似不经意地问,"她现在还好吗?"
"还是老样子啦。"蔻子说,"就是把头发留得好长,总是垂下遮着右半边脸。"
"为什么?"武旭问。
"听说是某次'恐怖座谭'上,樊一帆用杨薇教她的故事赢了,把一个火力钮强弱调反了的打火机给小青,让她用火燎一下右太阳穴。小青不知道里面有鬼,咔的一下,火焰蹿起老高,把她烧伤了,那以后她就留起了长发,遮住伤疤 "
武旭重重地喘了一口粗气,没有再说话。
"樊一帆不得好死!"王云舒说,"不过,小青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然跟着他们那群烂人混个什么劲?话说回来,蔻子你讲的这个故事还真挺吓人的。你说,那面镜子里为什么照不出人呢?是不是镜面太脏了?"
"哎呀,这就是小青瞎编的一个故事,你别较真啊。"蔻子撅着嘴说,"天底下哪里有镜子杀人的事情?"
"谁说没有?"
突如其来的一句话,仿佛猛地拽开了冰箱的门,所有人的身子不由得一哆嗦,连客厅天花板上的灯管也微微一颤,光芒比刚才又昏暗了几分。
刘新宇看着眼前这目瞪口呆的一群人,歉意地一笑:"对不起,我给大家讲一讲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镜子杀人'的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5:01:22
第三章 12点整,电话响起

在听到手机铃声的一刻,老甫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时针和分针构成的特殊位置,像刀子一样刻在了他的记忆中,后来成为警方反复确认,而他坚信不疑的重要线索之一。
"真的有过镜子杀人的事吗?"蔻子瞪圆了眼睛问。
刘新宇笑着说:"套一句评书常用的话吧:说来话长,容我从头讲起。"他清了清嗓子,把腰一挺,摆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好像要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似的,逗得小萌扑哧一笑。
"蔻子,假如我让你去买一面镜子,难吗?"刘新宇问。
"这有什么难的?"蔻子说,"大型商场、超市、小商品批发市场,路边的时尚小店,哪里都能买到啊。"
"是啊,现在要想买面镜子,简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大家也许不知道,能够享受到这种'便利',其实也就是最近100**情。"刘新宇说,"你们知道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镜子是什么吗?"
"我在一本书上看过,好像是表面特别光滑的石头。"张伟说。
"呵呵,要说最早的镜子,那还轮不到石头,应该是湖面之类的平静的水面。据学者考证,中国古代表示镜子的'鑑'字,从字形上看,就是居高临下地注视着装满水的金属器皿。"刘新宇说,"不过,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的人造镜子是抛光的黑曜石或云母石,印第安人还用煤精做成过'煤玉镜子',不过这种石头镜子映照出的与其说是物体的形象,还不如说是暗影。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泛的还是青铜镜。青铜镜是用铜与锡的合金打磨成薄片后,抛光而成。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镜出土于伊朗,约为公元前4000年的物品。我国最早的青铜镜是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上岭村虢国古墓群中发现的,一共三面,墓群是公元前8世纪初到公元前7世纪中叶,大致相当于春秋早期的遗迹。这三面'春秋镜'中,一面直径是6.9厘米,镜背上雕刻有一只虎、一只鹫和一头鹿。另外两面直径分别是6.4厘米和5.9厘米,握在掌心都只有一点点大--可别小看了这一点点大,它们宣布了中国镜子的诞生。
"中国的青铜镜绝大部分是圆形的,因为咱们的祖先认为宇宙是圆形的 也有少数青铜镜是方形的,因为地球被认为是方形的一大块。不过中国的哲学最讲究'天人合一',所以大多数镜子是圆形的,背面镶嵌着一个方形的图案。镜背上的图案有龙、凤、走兽、花卉和鸟类等等,带镜柄的镜子相对比较少。相比之下,古埃及的铜镜大多带有木头、石头、象牙、牛角制作成的手柄;意大利北部的埃特鲁斯坎人制作的镜子上面有折页盖子,样子很像现今的化妆镜;古希腊人的镜子通常带有托架,一般是一个女神像托起圆圆的镜面,镜子的边缘大多绘有和爱神阿芙洛狄忒有关的鸽子、花朵或飞马,用完后要拿纱罩遮盖起来,防止被氧化或刮伤。
"我国古代,关于镜子的传说其实有很多。比如晋代葛洪著的《西京杂记》中记载,秦朝的咸阳宫内立有大方镜,可以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跟X光机似的。隋朝末年,隋炀帝知道自己快要灭亡了,照着镜子自言自语:'好头颈,谁当斫之?'李世民把诤臣魏徵比喻成自己执政的镜子。文学作品中提及的镜子更是不计其数:比如《红楼梦》中要了贾瑞性命的那面'风月宝鉴',《封神演义》里赤精子传给徒弟殷洪的阴阳镜,《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叫《镜听》的,妻子在除夕拿着镜子向灶神祷告,然后抱着镜子出门,听大街上行人无意中说的话,来占卜丈夫乡试的凶吉 当然,最有名还是'破镜重圆'的故事:南北朝的时候,陈国要灭亡之际,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恐怕国破后要天各一方,就把一面铜镜一劈两半,夫妻二人各藏一半,作为将来相会时的证物。后来徐德言颠沛流离,终于在街市上发现了妻子的那一半铜镜,把自己珍藏的一半铜镜对上,恰好吻合,赋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夫妻相认,终于团圆。"
王云舒插嘴说:"我小时候听这故事就纳闷呢,古人把一面玻璃镜一掰两半,拿着多容易碰碎,多容易刺着手啊,敢情是铜镜啊。"
刘新宇一笑,接着说:"无论铜镜雕饰得怎么精美绝伦,但由于它照出的影像毕竟不够清晰,所以注定要被玻璃镜所取代。牛顿很早就指出:金属在反射光线时比玻璃折射光线时所丢失的光线要多得多。
"关于玻璃镜的起源,伟大的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他的巨著《博物志》中写道:'据说西顿(位于叙利亚)这地方最先发明玻璃镜,其玻璃工匠因此而名扬四海。'不过,在早期,人们还没有掌握制造平整透明的薄玻璃的技术,也无法在加涂热金属层时避免玻璃受高温炸裂,因此玻璃镜子的面积总是很小,大约只有一只小茶碟那么大,质量也很差。中世纪晚期的北欧,最流行的是一种名叫'牛眼睛'的小型凸镜,由于照出的影像不清晰,被人们起外号叫做'阴影脸'。据15世纪时布尔格尼公爵的账本记录,埃斯丁城堡长廊门口放置的一面镜子,'会映出多重影子,每一位访客看到镜中的自己都是走了样的'。
"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威尼斯的制镜业像在沉沉黑夜无声中行进的一支军队,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13世纪初,威尼斯的玻璃制造业者组成了一个行会,扩大了玻璃制造生产的规模,加强了技术上的沟通,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由于当时威尼斯建筑多为木质结构,玻璃厂的炉火容易引发火灾并殃及周围的民宅。于是在1291年,威尼斯执政官决定,把所有的玻璃加工作坊迁到位于威尼斯以北1.6公里的穆拉诺岛。在岛上,即便发生了火灾,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尤其重要的是,威尼斯官方的侦探密布岛上,死死盯着那些拥有优秀技术的玻璃工匠,凡是擅自离开小岛者一律处死。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保证了威尼斯的镜子制造专利技术没有外传。
"1450年前后,穆拉诺岛上的镜子制造专家贝罗维埃罗用含有丰富的氧化钾和磁铁的海草灰制作出了极其清亮的玻璃,此后,威尼斯人利用锡和水银的混合法改进了锡水齐涂层的方法,成功地制作出了'美丽非凡、纯净无瑕的镜子'。自此,精美而昂贵的威尼斯镜子风靡世界达两个世纪之久。据记载,16世纪初,一面装饰着繁复的银质边框的威尼斯壁镜的售价为8000英镑,要知道,当时文艺复兴时期大画家拉斐尔的一幅画作也只值不到3000英镑--镜子价格几乎是它的三倍!
"据法国驻威尼斯大使1664年提交的报告称,法国每年因购买镜子而需要向威尼斯支付大约30万英镑。对于身高虽然只有1.54米,却享有'太阳王'称号的伟大帝王路易十四来说,这无疑是一件不可容忍的事情。于是,他任命了一位名叫柯尔贝尔的布商之子做财政大臣,此人同时也兼任掌管建筑、皇家工厂、商业和美术的总监。请诸位一定要记住柯尔贝尔这个名字,这个传奇人物最终使世界镜子制造中心从威尼斯转到了法国。
"柯尔贝尔对法国人用天价购买镜子,给威尼斯'送钱'的现象十分不满。他让法国驻威尼斯大使邦奇动员穆拉诺岛上的工匠来法国定居。邦奇明确告诉他,光有这个念头就是危险的,因为威尼斯的法律明确规定'游说威尼斯工匠去往法国者将被投海溺死',而'任何工人或艺术家如果把自己的技术带到国外,他所有的直系亲属都将被抓入监狱'。
"但是,柯尔贝尔告诉邦奇,为了国王,他必须克服困难,不惜一切代价地完成任务。邦奇于是雇用了一个精明的古董商,让他到穆拉诺岛上去寻找愿意到法国去的工匠,并许以优厚的待遇。1665年4月,三名在当地牢骚满腹、品行不端的威尼斯工匠来到了法国。威尼斯制镜行会的老板们立刻通知了当局,驻巴黎的威尼斯大使萨格尔多得到命令,尽快找到这三个人并想办法让他们回国。可惜萨格尔多一无所获。这一年的秋天,又有20名威尼斯工匠坐着平底船从穆拉诺岛偷偷来到法国。
"1666年2月22日,历史书上明确地记载着,就是在这一天,法国皇家制镜工厂制造出了第一面没有瑕疵的镜子。
"没过多久,在威尼斯政府声称要扣押家属的巨大压力下,一些威尼斯工匠从法国又回到了祖国。法国皇家制镜工厂这时还是初创阶段,缺乏人才就像婴儿没有母乳,是件要命的事。柯尔贝尔再次给邦奇下达命令,把工匠的家属们一起接到法国来。威尼斯警方不知怎么的得知了这个消息,把去了法国的工匠的家属严密地监控起来,不过没几天,警方就放松了,因为这些家属大多表现得很老实,有的还卧病在床 谁知几天之后,警方正打算把这些家属的情况审查一遍时,却目瞪口呆--他们早已经跟随法国的密使溜之大吉了。
"威尼斯警方震怒!历史上的'镜子杀人'事件就此开始了。"
刘新宇用低沉的语调讲到这儿,客厅里的人们把耳朵竖得更高了。
"1667年1月初,严寒锁住了位于巴黎勒依大街的法国皇家制镜工厂,一名来自威尼斯的打磨抛光工人突然发高烧,几天后不治身亡。柯尔贝尔接到报告后,虽然很惋惜,但是并没有想很多,但就在1月25日又传来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一个名叫莫拉斯的玻璃吹制工突然剧烈地胃痛,根据医生检验的结果,怀疑他是被人下了毒。柯尔贝尔亲自赶到工厂查看莫拉斯的病情,但是莫拉斯已经在一阵剧烈的抽搐后,一命呜呼。
"皇家制镜工厂陷入一片恐怖的气氛之中,威尼斯的工匠们接二连三地返回了祖国。
"皇家制镜工厂两名工人的死因成为历史之谜。但是,历史学界普遍认为,他们是被来自威尼斯的间谍处死的。但是,这个时候的法国工匠已经从威尼斯工匠的手中,学到了成熟的镜子制造技术,由于他们制造的玻璃镜子更大而且更便宜,在世界市场上迅速占据主流地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684年完工的凡尔赛宫的镜廊中,306块镜子与17扇窗户相对,廊外庭院美景尽收其中,走在廊内像走在风景优美的油画里 与此同时,威尼斯穆拉诺岛的镜子业无力竞争,很快衰落。以致意大利的大使在1680年流着泪感叹:'我们通过上帝、大自然和辛勤劳动创建起来的事业,被几个充满恶意的同胞如此轻易地走私到了邻国。'
"随着法国皇家制镜工厂和世界各国制镜工匠们在技术上的不断革新,玻璃镜子的生产规模和普及范围越来越大。到19世纪末,平板玻璃制作技术日臻成熟,镜子生产也逐渐实现了工业化和机械化,'旧时豪门厅前镜,挂上寻常百姓家',镜子成为家居的日常用品。所以,蔻子你今天能随意买到的一面小小的镜子,要是拿着它走在1667年寒风凛冽的巴黎街头,保不齐就有两个黑衣人突然跳出来抓住你,拿一把刀子架在你脖子上问:这么好的镜子,快说哪里买的?不说就宰了你!"
"要是那样,我就告诉他们 "蔻子调皮地学着电视里的广告,"义乌,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
返回版块
1234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