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03|回复: 11

子曰~~~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10-5-18 23:31:45
子曰:“君子不器。”     何解


是不是主张要全面发展而不是特长发展呢?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发表于 2010-5-19 12:45:59
教科书版:“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
    正解:“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去做具体的事情,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是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专业技术人员。”
深层阐释
  如照字面翻成白话就很好笑了——孔子说:“君子不是东西。”提到这个思想,我常说我们中国人实在了不起,各个懂得哲学,尤其骂人的时候更是如此。譬如说:“你是什么东西?”拿哲学来讲,我真不知道我是什么东西,因为人的生命究竟怎么回事,还搞不清楚嘛!所以真不知道我是什么东西。
    但孔子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样样懂。“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从表面上看,一个很好的大政治家,好像一个很好的演员,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当演工友的时候,就是规规矩矩扫地倒茶,当演大官的时候,温温和和就是作官,干哪一行就是哪一行。“君子不器”这个学问,就是成功了真正的通才,否则只有变成专才、专家。所以君子不器放在《论语》中《为政》篇,就是说明为政在这方面的道理,换句话说:“允文允武”,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说明。
     原文:2·12 子曰:“君子不器(1)。”
     注释:(1)器:器具。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当时的器皿专用化程度很高,就酒具而言,盛酒的、温酒的、冰酒的、喝酒的都不同。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处。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   此章言简意赅,意义既广泛亦深远,属“两端四角式”启发教学的例子之一。   要了解本章应先自器具本身开始分析,器具的特性主要有三。一是用途:有较为固定用途;二是定量:有一定的容量;三是定性:有一定的性质。
就固定用途而言
  “君子不器”为君子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政,都应该博学且才能广泛,如此才不会像器物一样,只能作有限目的之使用。这与以下这章有部分相似:雍也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君子必须要能做到广泛地阅读典籍,吸收知识,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此便不至于偏离人生的正道了)。此章另有一点要注意,如果“约之以礼”按以上的解释,则亦有人性非绝对为善的意思。但“约之以礼”另有一种解法:以躬行实践来解礼,故“约之以礼”即解为:能归纳到实践之上。
发表于 2010-5-19 13:09:14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

此章言简意赅,意义既广泛亦深远,属“两端四角式”启发教学的例子之一。

要了解本章应先自器具本身开始分析,器具的特性主要有三。一是用途:有较为固定用途;二是定量:有一定的容量;三是定性:有一定的性质。

就固定用途而言:“君子不器”为君子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政,都应该博学且才能广泛,如此才不会像器物一样,只能作有限目的之使用。这与以下这章有部分相似:雍也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君子必须要能做到广泛地阅读典籍,吸收知识,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此便不至于偏离人生的正道了)。此章另有一点要注意,如果“约之以礼”按以上的解释,则亦有人性非绝对为善的意思。但“约之以礼”另有一种解法:以躬行实践来解礼,故“约之以礼”即解为:能归纳到实践之上。

就定量而言:君子之气度应似江海纳百川,不像器物一般有容量之限制。这与以下这章相呼应:为政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去攻击那些与自己不相同的思想言论,是会造成害处的)。此章又有另解,容后表。

就定性而言:是指君子待人处事时,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不变,而应适时适地适人适事地采取合宜之行动。这是近似于以下这章:里仁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君子对于天下一切的事物,没有一定怎样才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一定怎样才不可以的,唯一行事的标准就是义)。

综言之,偶觉得将上述三个角度的看法都合并起来更为完整,也许也更接近孔子之原意。即君子在个人品性修养时,不可像器物一样只针对某些特别的目地,而必须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才能;在个人之气度与态度方面,则应不像器物一般,仅有一定的容量,须要以宽广的胸襟来看待万事万物;在待人处事的原则方面,则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而一成不变,须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最合宜的行为举止以收取最大最好之成效。


百度说的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0-5-19 18:29:41
都去百度搜啊,lz去搜不就知道了吗
发表于 2010-5-19 21:45:00
我还以为“器”是战争或是小器的意思。。。。。。。。。。。。。。。。。。。。。
发表于 2010-5-20 20:05:04
我只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23:34:47
本帖最后由 斯芬克斯 于 2010-5-21 23:37 编辑
回复  2楼  小舟


      “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去做具体的事情”,也就是说真正有能力的人只会空空而谈,像某些个别的官员,身居其位,不谋其职,搞政绩造“空房子”,向下级下达文件,做对了就大力宣扬自己的“凡是”理论,做错了就转职批评下级或百姓错误领会吗?
      “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是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也就是说专业技术人员就不能算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是价值的承担者,而专业技术人员的最高使命是风险的承担者吗?
       一言以蔽之,个人觉得此正解带有主观色彩
      不过还是非常感谢


      君子不器,能不能从全才与专才的角度理解呢?
发表于 2010-5-22 07:57:34
终极正解
  以上的解释 完全歪曲了孔子的意思。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人不应该成为某种器具,成为某种达成某种功利目的的手段。也就是康德说的人必须成为自身的目的,而非人之外事物的手段。作为一个君子他真正的独立价值体现在他致力于道,也就是对真理的追求。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往往不是实用的、功利的。在功利的人眼里,他往往是无用,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用是在功利的意义上讲的。
    这句话其实是一个有关价值的判断。他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他对这个世界以及周围的人真正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