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95|回复: 14

[知识科普] 合成信息态势推演(原创)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1-6-22 03:59:07 发帖际遇
关于本文,首先声明,这仅仅是过去近10年研究的一些心得,放在百科这里是因为其中会引用很多的资料,可以注明出处的尽量会注明出处。本文有些观点需要自行阅读体会,不可人云亦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仅仅是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相当于研究出的一个思考框架。本文涉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军事、形势、金融、刑侦、日常生活、休闲,其中不涉及zz敏感,但是可能会涉及反侦察/反侦查以及类似这种东西的内容,如果有问题可以私信修改。


首先先解释标题。态势一词含有状态(当前)和形势(当前和未来发展)两种意思,推演即通过推理手段判断未来状态以及过渡中发展方向的手段。所谓合成信息,实际上是信息筛选+聚合的整体阐述,是当前信息爆炸时代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好的信息应当交织成面,覆盖所研究领域。
首先定义一个词叫信息依赖,指的是受信息影响很大的行为。信息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其最终结果是否足够令人信服。所以对于信息依赖型,信息密度要尽可能大。对于评价一个事物的好坏,从正反两面来阐述应当是:针对某一方面,好的一面尽可能多,坏的一面尽可能少,至少要同时做到这两点才能称为对这一方面好。请注意,这里的标准并不是二值逻辑,也就是并不是非好即坏,尚且不提中间存在大量未被发现或者判明的领域,好与坏是互为参照,但又不完全是联系的,所以实际中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判断过程,只能结合实践经验筛选。暂且把这一点作为共识,基于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好的信息面的标准:
1.全面地涵盖所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好的尽可能多)
2.无关信息(即噪声)应当尽可能被剔除;(无关因素尽可能少)
3.不可含有错误信息。(坏的不可以有)
结合实践可以得到:信息依赖普遍存在,好的信息面对于正确作出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到此我们了解到了合成信息的重要性。在机器学习中这表现为代码各有不同,但数据集却千篇一律;在金融领域中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大数据分析股票等金融产品;在军事中表现为对敌情和我方状态等等的分析;在生活中也是方方面面都需要尽可能多掌握有效信息。我们天生就对数据有所渴望,据推测可能是远古时期狩猎和采集,如果信息收集够多就会减少伤亡和饥饿,这一行为被熔铸进了基因中,影响千秋。我们拿到了合成信息之后,就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目的就是利用信息为未来将要发生的某件事服务,提高成功率,就像我们的先祖狩猎和采集一样,并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消息面。而本文的目的就是探索这一过程,并举出实际应用作为案例来佐证。以上相当于导引,引出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如何进行?
楼主| 发表于 2021-6-22 04:20:05
首先再说态势,可以发现我们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对于态势作出一个判断,并预测未来的可能走势,这实际上表示出我们的生活实际上就是态势感知(Situation Awareness,SA)+预测(Prediction)这一过程的不断重复。就连做题,也是要分析获得的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帮助。于是基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说:一切都是为了态势感知+预测
在得到这一观点之后,首先说明SA的定义。Endsley博士于1988年给出相关定义:在一定时间空间内观察元素,理解这些元素的意义并预测其在不久将来的状态。其实在此之前,美国空军就提出了这个词,但是第一次系统阐述却到了1988年。后来又出现了各种定义,但这不是我们的重点。重要的是,态势需要先感知,然后才能推演。针对这一定义,我们该如何进行推演呢?
首先,观察元素这里,我们需要明确,我们要观察哪些元素,如何观察元素,至少要做到这2点;其次,理解意义这里,我们需要收获什么,然后我们需要如何得出意义;最后,预测状态,我们需要通过哪些信息来预测状态,需要如何预测状态,预测结果需要如何指导实践。分解之后,目的就比较明确了,模型也好提出了。
首先是Endsley模型,模型就是根据她的概念刻画,态势要素感知、态势理解、态势预测,如图所示。
然后是OODA模型,又叫包以德循环。OODA循环是由Observation观察、Orientation判断、Decision决策、Action执行四个字母的首字母组合得名,基本观点是武装冲突可以看做是敌对双方互相较量谁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观察—调整—决策—行动”的循环程序。可以看出,这一模型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可以被推广到各方面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1-6-22 04:34:44 发帖际遇
那么,也说了不少理论。在进入正题之前,先来讨论一个想必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侦察/侦查与反侦察/反侦查。这里我一共得到了11本参考书,其中有近乎一半关于反侦察/反侦查的专著。出于不可抗力,只能列举1本的名字,希望见谅。
侦查与侦察严格来说不同,侦察主要指军事上的用途,手段较多,侦查主要指警用,一般用于处理案件,但是两者的思想无疑是相同的——编织信息面,然后进行态势感知+预测,最后行动,所以就拿侦查举例子。所谓反侦查,其实是一种信息对抗行为。(未完)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人评分
英镑 +2
发表于 2021-6-22 11:00:59 发帖际遇
好硬核的知识
发表于 2021-6-22 12:14:52 | 来自小霸王手机 发帖际遇
楼主太强了,收藏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6-22 19:24:03
对抗,是普遍存在的,正如矛盾运动规律是普适的。美国犯罪学学者詹姆斯威尔逊,理查德赫恩斯在其1985年出版的《犯罪与人性》一书中说:”犯罪的所得包括物质利益、性满足、复仇和同伙的承认等;犯罪后果包括良心的责备、被害者的报复、朋友和同事的非难和可能的惩罚。“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犯罪都是作案人”趋利避害“选择的结果。而现代意义上的侦查活动,则是侦查人员代表国家进行执法,其根本任务是确实地查明刑事案件真相,为国家启动正式司法追究做准备。
因此,侦查活动中的对抗便出现了。世界上的对抗可分为:物-物对抗,人-物对抗和人-人对抗。其中人人对抗是发生在人或人构成的集团之间的对抗。著名侦查学家王传道教授在《侦查学原理》中将之称为活力对抗。侦查活动属于典型的活力对抗,具有其一般特点,如:
1.欺诈的合理性
2.策略的互含互隐性
3.取胜机遇的易逝性,等
这就提醒侦查人员,要以作案人的行为特点为起点制定侦查策略,但需要保守侦查秘密,防止反为作案人使用。侦查人员同作案人员的对抗过程往往持续时间较长,但真正的取胜机遇却十分短暂,较难把握,且机遇与风险并存。
还是王传道教授,他概括地描述了侦查对抗的特征:
1.优势与劣势的对抗;
2.显势与潜势的对抗;
3.合法与非法的对抗;
4.进攻与防御的对抗;
5.对抗双方表现为智力的拼搏;
6.侦查对抗具有互动性。
侦查对抗的格局为:
1.按照对抗形与势的显露程度,分为潜势与显势对抗;
2.属于二人局;
3.属于多次局、
楼主| 发表于 2021-6-23 00:08:45 发帖际遇
侦查人员虽然也会使用秘密侦查手段,但是其主要活动方式和外部表现都是公开的,至少在一定范围内是公开的,其活动内容和情节只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机密性。而且侦查人员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人数众多、组织严密,所以反侦查的一方从一开始就是处于劣势。
作案人潜藏于人群之中,分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并以各种假象掩盖其真实面目;有的甚至逃逸他乡,隐姓埋名,销声匿迹;总是躲在暗处窥测侦查动向,妄图躲避打击。侦查人员始终是处于进攻状态,而作案人在实施犯罪前和过程中,一般都是主动向社会和被害人发动攻击。在犯罪结束后,尤其是非法目的得到满足后,他为了保住既得利益,逃避法律制裁,则会转入防御阶段。作案人通常不会主动向侦查人员挑衅,因为里侦查人员越远就越安全。为此,他通常会通过不作为和消极作为的方式来对抗侦查。比如闭门不出,伺机外逃或者制造种种迷雾和假象,即”消极反侦查“。当然,也有少数作案人在侦查的特定阶段,会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通过积极作为的方式来对抗侦查,如:
发动权力网和社会关系网向侦查人员施加压力,腐蚀、拉拢侦查人员等,即”积极性反侦查“。但是这些方法本质上均是防守,而非进攻。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侦查人员的优势远远大于反侦查人员,但是很多时候反侦查人员仍能争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们是如何组织整个过程的?这里我就提出合成信息态势感知的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21-6-23 00:09:56
现在将视角转换到反侦查人员。我们先看看别人是如何描述反侦查行为的。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1-6-23 10:24:14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感谢感谢
发表于 2021-6-23 16:16:24 发帖际遇
哇哦学到了
返回版块
12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