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院
闪电致命—氰化物
查看:
4147
|
回复:
22
[刑侦法医]
闪电致命—氰化物
简洁模式
154307
发表于 2021-6-9 21:53:20
本文内容涉及危险物品,仅作为推理小说创作时参考之用,请勿模仿。
人类对毒药的发现和使用一直都是蛮硬核的,在公园331年钱就有人通过食物或水中下毒的方式将仇人杀害的记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毒药的使用者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社会阶层,下到奴隶仆人,上到贵族统治阶级,都有拥毒药的例子。
其中最普遍的:砒霜As₂O₃
砒霜无臭无味,呈粉末状,中外古今民间都在用它作为自杀或谋杀的手段,从原理上来看,砷中毒主要是亚砷酸离子与人体内酶蛋白的巯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刺激血管特别是肠血管麻痹扩张,血清渗出而引起严重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同时喉头灼痛、流涎等,死者最后往往死于重度循环衰竭。
就像武大郎,被潘金莲用一包砒霜调在药内灌下,武大郎当时就肚里痛、气闷,很快就死了。
其实砒霜的毒性没有传说中那样恐怖,一般情况下它的重度到致死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武大郎暴毙足以说明潘金莲为了毒杀武大郎放入的砒霜量远超致死量。
直到20世纪,毒药界出现了另一个新王,它就是CN—的化合物,它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通过三键相连接,其英文名称cyanide,由cyan青色而得名。
氰化物在1940年被纳粹用于集中营中,他们将吉普赛人当做小白鼠进行氰化物吸收测试,而在1941年9月3日,更加臭名昭著的事情发生了:
他们选出了不止800名犹太人和苏联战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进行了第一次毒气实验,而所用毒气就是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发明的氰化物药剂。
1942年,纳粹开始了犹太人问题的最后解决方法,他们以毒气作为最高效率的处决方式,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送进毒气室,其中多数受害者均是死于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氰化物之所以能够取代砒霜称为二十世纪的毒物首选,原因就是其发作相当迅速、致死率高,中毒者不会经历砒霜中毒那样相对漫长的死亡过程,因而成为投毒者、自杀者的首选,也正是这些,使得它称为二十世纪名气很大的毒物。
一. 毒理分析
首先氰化物有三种:
氰化钠 NaCN、氰化钾KCN、氢氰酸HCN
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氰基离子CN—很容易从其中解离出来,而像别的氰化物,比如铁氰化钾,它也是氰化物,毒性却很小,原因就是它的氰基离子CN—难以从中解离出来的缘故。
所以你不难发现,要清楚剧毒氰化物的致死原理,就要从CN—这个基团入手。
首先氰化物被吸收进入人体的途径是:
——接触皮肤和腔道粘膜
——呼吸吸入
——口服
——注射
只要它进入了人体,那么氰基离子CN—的表演就到了,被吸收之后它会很快被解离出来,它就像一个孤魂野鬼一样四处游荡,直到它抓到细胞色素酶中的三价铁离子Fe³﹢。
这三价铁离子本是个良家妇女,负责细胞吸收。养家糊口的重要环节,这下却被氰基离子牢牢的吸附住,脱身不得,自甘堕落,它便不再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变成二价铁离子Fe²﹢参与到细胞呼吸过程中。
因为氰基离子的丑陋行径,细胞不能再正常的去利用血液中的氧气了,这就阻断了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从根本上抑制三磷腺苷的合成,抑制了细胞内氧的利用,虽然线粒体的氧供应一般来说是充足的,但由于上述作用导致了氧的摄取和利用出现障碍,细胞的需氧代谢紊乱,无氧代谢增强,于是糖酵解发生,最终让乳酸生成增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加强细胞内窒息的症状。
简单说:氰基离子CN—抑制呼吸酶,造成组织、细胞内窒息,而中枢神经的神经细胞对于缺氧非常敏感,因此死者通常会死于呼吸中枢的麻痹,这就是氰化物致死的毒理。
只要服下了足够致死量的氰化钾,死亡只需要这几个极端:
第一阶段:氰化钾为碱性,直接刺激粘膜会产生刺激感、同时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的话舌尖感觉发麻
第二阶段:呼吸困难的时期、血压升高、同时因为组织不能利用氧,静脉血氧饱和度增加而使得皮肤黏膜呈樱红色
第三阶段:抽搐、昏迷、呼吸衰竭
第四阶段:全身肌肉开始松弛,出现心跳停止、多脏器衰竭等症状而迅速死亡。
常规致死量:
口服氢氰酸HCN:0.7~3.5mg/kg
吸入氢氰酸HCN浓度:0.5mg/L
口服氰化钠NaCN、氰化钾KCN:1~2mg/kg
(常规致死量大概和硬币差不多大的量)
氰化物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快速致命性:
有的人想自杀刚喝了一口杯子还没放下就突然尖叫一声随即倒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两眼上翻,略微抽搐几下就死了,这就是剂量偏大的情况,一半致死量死亡没这么快。
二.氰化物中毒死的死亡征象
一般来说,氰化物中毒致死具有三个常见特征:
——心外膜大量出血点
——全身多器官淤血、水肿
——尸斑呈鲜红色或青紫色
——脑组织有灶状出血
但是有一点是很值得思考的,一般来说和CO中毒、冻死的尸体一样,死于氰化物中毒的尸体尸斑很多都是鲜红色,但有的尸斑却出现了青紫色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无论是心血还是尸斑的颜色,都取决于氰化物的用量。
一般致死量下,氰化物进入人体致人中毒到死亡的总时间大约在15分钟左右,这个时间足够让氰化物在血液里为所欲为,它们会先到心脏里溜一圈,参与心血的循环混合,等受害人死的时候氰化物已经玩累了,它们十分均匀的分布在体内的各组织里。
这种情况下也就表示很多器官组织氰化物都去旅游过,它所到之处各组织的氧气消耗均被其阻断,因此静脉血内的氧气非常富裕,加之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很小,所以可以观察几乎全身上下尸斑都是鲜红色,在解剖的时候也会发现肌肉、内脏及动静脉组织血液都是鲜红色。
这些都是常规情况。
如果氰化物的量远高于致死量,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以大剂量注射为例:
氰化物进入人体后,先全部很自觉地在静脉血中集合,形成一个浓度峰。
这一队的氰化物然后就喊着口号出发了,它们同样随血液循环达到心脏——这是它们首先灌注的器官。
到心脏之后,差异性就出现了,因为这次来的氰化物量太大,极大影响了心肌细胞的内呼吸,这会导致心脏不堪重负,直接引起心脏停搏,导致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快的过程,受害人往往五秒左右会彻底死亡,根本不够氰化物跑出去旅游,所以氰化物主要分布在它们达到心脏的路径上:
——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肺、右心房和右心室。
但毕竟是心脏,冠状动脉等大动脉弹性回缩力比较强,可以把一些氰化物强行送上高铁运出去,因此距离心脏比较近的地方:颈、头面部、胸腹部,也会多多少少有氰化物的存在。
同样,因为氰化物一路上无恶不作,阻断有氧氧化产生ATP的过程,这些组织器官不能够利用血液和组织中的氧,因此死后解剖时会发现:
——头、颈、面、口唇、肺、心脏及大血管等处的颜色为鲜红色。
但是相比常规计量致死的情况而言,有很多地方都是氰化物没去过的,哪怕是心脏都要停搏了,这些地方也生机盎然,扔具有生活能力,还不断的消耗氧产生CO₂,因此会观察到它们这些部位的尸斑是青紫色。
有的人氰化钾中毒气管会剧烈收缩引起尖叫。
152453
发表于 2021-6-20 08:58:51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支持
154518
发表于 2021-6-20 09:03:59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LZ辛苦了
59254
发表于 2021-6-20 09:09:16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氰化物是经常出现的毒素
155610
发表于 2021-6-23 07:39:13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good!
150623
发表于 2021-6-27 20:39:37
|
来自小霸王手机
发帖际遇
GOOD
154973
发表于 2021-9-21 10:20:50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非常好
156779
发表于 2021-9-21 21:58:32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关键是有人还知道氰化物是苦的
156237
发表于 2021-9-22 11:48:23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好极了,真的是可怕而常见的毒物。
150623
发表于 2022-5-19 22:18:41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可以的,感谢分享~
返回版块
1
2
/ 2 页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求助专区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