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院
你所坚信的回忆,真的发生过吗?
查看:
5195
|
回复:
39
[知识科普]
你所坚信的回忆,真的发生过吗?
简洁模式
117714
发表于 2020-9-19 23:04:58
我们一般在说到记忆的时候,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一个心理学家,他叫艾宾浩斯。在过去 100 多年里,基本上我们所有关于记忆的研究都是基于艾宾浩斯的理论来进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认为,记忆就好像是一个房间,我们把东西放进去,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再去房间里找出来。所以,在《神探夏洛克》里,夏洛克就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宫殿,破案时他就在整齐摆放的记忆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拿走并提取。
但是,记忆真的只有放进去和拿出来的过程吗?艾宾浩斯理论提出之后,又过了近 40 年,一位叫巴特莱特的教授,给他的学生们讲了一个加拿大印第安部族的民间故事,并以学生对这个故事的记忆做了个实验,踢开了从那时起持续到现在近 100 年的虚假记忆研究的大门。
现在我想请你和我一起,闭上眼睛,畅快地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有没有哪一段是你觉得非常有意义的?甚至是对现在的自己产生了深远影响?然后,请你问问自己,你确定这段经历,曾经真实发生过吗?
你小时候,有在报纸上或者电视上看到过曼德拉去世的新闻吗?
《黑猫警长》和《憨豆先生》到底有没有几十集的长度?
《爱我中华》有没有一句歌词叫“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李白《侠客行》的名句到底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还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来,咱们先一起听听这个印第安部族的故事,它叫「幽灵之战」。一个年轻人在河边玩耍,河上来了一艘木筏,木筏上有三个人,在讨论着要去下游攻打村庄的事。年轻人被他们说服了,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开战之后,年轻人发现这个战役非常诡异,敌人冲上来以后莫名其妙就死了。没一会,被突袭的村民们开始放箭,年轻人不小心中了箭,却毫发无损,和他一起的另外三个人也没受伤,这时年轻人才意识到,原来这三个人不是人类,是幽灵。最后,年轻人身中数箭却完全没有感到疼痛,他安然回到家,把自己遇到幽灵的经历讲给族人听。之后,他的灵魂飞出体外,才彻底死去。
巴特莱特教授先让学生读了这个故事,然后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多次故事回忆,并把学生回忆的内容记录下来,和原本的这个故事作对比,结果他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时间越长,故事就与原始版本越不同,很多内容会被学生自己在回忆的过程中修改掉,而且不单单是修改,学生们还会自己加戏,把一些平常环境中出现的因素添加进去,让故事听起来好像更贴合自己。但是,在回忆的时候,学生都认为自己回忆的故事就是之前看到的版本。
哪里出了问题呢?如果记忆只是存储和提取的过程,那这些虚假的片段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巴特莱特认为,记忆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一进一出的过程,在你把记忆存储进大脑后,大脑会对这些信息进行重组,然后再提取出来。虚假的片段,会在重组过程中渗透进本身的记忆里,等你再提取时,就会提取出虚假的、或者是不准确的记忆。
以这个实验为开端,到目前为止,人类关于虚假记忆的实验仍然在继续。而且不光是记忆心理学这个领域,犯罪心理学也对虚假记忆有着极大的研究兴趣。你可能会问,虚假记忆和犯罪心理有什么关系呢?这主要是因为,虚假记忆在案件审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会牵扯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在虚假记忆的支配下,可能会出现错误的证词和错误的审讯结果,并且还会抓错人。
比如我们在电影里会看到指认环节,隔着玻璃,一次上来几个人,受害者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指认。如果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虚假记忆,受害者指认了一个清白无辜的人,可能就会产生不好的后果,而这种事情也真切存在于本应公正的司法中。
在 1999 年 5 月 31 日晚上,23 岁的墨西哥裔美国小伙理查德正在家中与朋友一起给女儿过生日。就在几公里外,两个瘾君子大卫和爱德华因为手头的毒品全部被吸完,四处游逛寻找可以买到毒品的地方,随后遇到了里克。两个瘾君子都处于不清醒状态,里克就指示他们开车到附近一家超市,并在争执中抢走了超市停车场一位女性受害者谢勒的手机。抢劫的这一幕刚好被超市的安保人员科恩看到了,另外还有一位目击者,是正在超市买东西的沃尔特。
最开始调查的时候,受害者谢勒告诉警察,她当时没有看清袭击自己的男子的容貌,也无法对其进行辨认;目击者、超市的安保人员科恩说,凶手应该是拉美裔或者浅肤色的黑人;目击者、正在超市买东西的沃尔特记下了涉事车辆的车牌号,但对于犯罪者的外貌,他只记得左臂有一处纹身。
案发三个月后,警察通过车牌号找到了当时正在开车的瘾君子大卫,他被带到警察局,并被要求在警察收集的 300 个案发地点周围符合外形描述的照片中,找到那天坐他车的人。虽然他说事情过去太久,并且自己当天嗑药,但他还是必须要做出选择,就是这么巧,他选择了无辜的、当时正在家里给女儿过生日的理查德,因为理查德和里克都梳着脏辫,且肤色很接近。
不久,警察制作了一个照片矩阵,将理查德的照片放入其中,在这些嫌疑人里,他是唯一拥有浅肤色的人,而其他人的肤色均为深色。此外,六名嫌疑人中有四名都是蓝眼睛,尽管没有任何一位目击者曾经说过犯罪者是蓝眼睛,面对这些照片,受害者谢勒和目击者科恩都将理查德指认为犯罪者。
虽然理查德并不符合另一位目击者说的、左臂有明显纹身,但他还是在 1999 年 10 月 7 日被逮捕,因犯有抢劫罪的加重情节被起诉。在后来的初审中,受害者谢勒一改之前「没有看清、无法辨认」的说法,明确指认理查德就是那天对自己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2001 年 4 月 24 日,他的女友和妹妹出席了庭审,并证明案发当天理查德正在家中给女儿过生日,但是最终,陪审团仍然裁定理查德有罪,并判处 19 年监禁。
根据美国社会学家 Lawrence 统计,美国的重刑审判中,存在着 0.5% 的错判率。这就意味着美国每年约 150~200 万被判有重罪的人当中,有 7500~10000 个人是被错判的。而在众多引起错判的因素中,虚假记忆占有极高的比例。
既然虚假记忆有着这么重要的影响,那它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主要来聊一聊,现行研究中比较主流的三个方面:关联、误导信息和错觉结合。
首先,关联的意思其实就是,记忆中虚假的部分和真实的部分是存在某种想象上的关联的,如果某种关联存在,那么人们就会轻易地在想象中加入这些关联因素,随着想象次数的增多,就会对虚假记忆越来越熟悉,而这种熟悉会模糊真实记忆的来源,提高虚假记忆被提取的概率。
比如,小孩子经常会说有些事情发生过,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就是因为小孩子过多的想象中,存在很多相互关联的因素,导致虚假记忆的出现。
第二点,误导,实际上讲的是暗示性。研究表明,当我们接受一些具有暗示性的语句时,或者是得到的信息并非第一手资料时,虚假记忆产生的概率就会变大。比如,某个地方发生了一起恶性犯罪,我是其中一个经历了这起犯罪的人,但是网络上针对这场犯罪的讨论和我亲身经历的感受不一样,慢慢地,我就会被误导,从而产生针对这段经历的一些虚假记忆。
第三个,错觉结合的意思,简单说就是最初的固有印象对虚假记忆的塑造。比如我认为自行车就应该是两个轮子的,西瓜就应该是圆形的,或者犯罪者就应该是凶神恶煞、萎靡不振的。这样的固有印象就会影响我们的记忆,把一些与之相连的部分替换掉,产生虚假记忆。
心理学家罗夫特斯在其文章《让记忆可信》中说过,人类记忆并不仅是对人所经历的事件的总结,也是对他们曾经思考过、被告知过、以及他们所相信的事件的总结。
我们的记忆可能塑造了我们是谁,但我们的记忆却是由我们是谁、以及我们所相信的自我而构成的,我们似乎彻底改造了我们的记忆。
最后,我们就成为了一个我们自己想象中的人。
本节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一起聊了虚假记忆的定义、产生原因、重要性,回到最开始我问的那个问题,你所想到的那段成长经历,真的发生过吗?在下一讲中,我们会深入到人格层面去聊一聊,人格与犯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加入学院
117037
发表于 2020-9-19 23:15:04
现实通过想象得出来的事实
139661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0-9-20 19:37:59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有些事,我宁愿没发生
110823
发表于 2021-6-5 17:29:28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有一个被称为曼德拉效应,就是和潜意识有关吧
173849
发表于 2022-5-28 11:59:56
感谢分享
174781
发表于 2022-5-28 12:58:10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179564
发表于 2022-5-28 20:35:19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151308
发表于 2022-5-28 21:10:06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感谢分享
174415
发表于 2022-5-28 21:11:46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145657
发表于 2022-5-28 21:20:39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被图吸引进来的
我居然看成大耳朵图图里的胡英俊了
返回版块
1
2
3
4
/ 4 页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贝克街相馆
推理小说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