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院
什么样的案件需要进行犯罪心理画像?
查看:
4050
|
回复:
4
[刑侦法医]
什么样的案件需要进行犯罪心理画像?
简洁模式
117714
发表于 2020-9-5 20:51:03
提到侦探剧,就不得不提到热门英剧《神探夏洛克》,剧中的主角夏洛克,不仅有优雅、帅气的外表,同时,还有细腻的观察力和逻辑严密的推断力。他总能根据一个人身上的细节,推断出这个人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做过什么,甚至能够推测出他的家庭成员关系。
在第一集的剧情中,夏洛克一见到华生,就说华生是阿富汗因伤退役下来的军医,并且推测华生的哥哥很担忧他,但由于哥哥酗酒或者离婚的关系,华生对哥哥很不满,兄弟关系不好。
来看看夏洛克式怎么推断出来的呢?
发型、站姿,可以判断出是军人出身
2、华生进门就说,时过境迁,说明他在巴茨医院受训过,是军医
3、脸上晒黑,手腕以上却没晒黑,说明从国外回来,但不是日光浴
4、腿跛,说明是在战场上受过伤
这几点,就可以推测出,华生是阿富汗因伤退役下来的军医。
然后,华生的手机很昂贵,但是还需要找人合租,说明手机是个礼物。手机上有带有男士姓的女性的名字,现在却作为礼物转送他人,说明哥哥离婚了。手机充电插口有磨损,说明充电的时候手是抖的,说明哥哥喝酒。
这样,就能推断出华生的家庭成员关系的情况了。
类似这样神乎其神的推测手段,在美剧《犯罪心理》,国产剧《他来了,请闭眼》、《心理罪》等犯罪侦探型电视剧中都有出现。
那么,现实中的刑警办案,真的会用这样的推测方法吗?
还真的有。
这种推测手段,在犯罪心理学中,有个专业的名字,叫犯罪心理画像。
犯罪心理画像,就是根据被害人信息、犯罪路线、犯罪现场痕迹物品摆放情况、犯罪遗留物、犯罪多余行为等等,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侧写。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案件,都需要进行犯罪心理画像呢?
当然不是的。
单一的刑事案件中,由于信息量比较少,很难充分反映出犯罪嫌疑人的形象特征。所以,犯罪心理画像的应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犯罪心理画像最有效适用的案件一般是:系列案件。
那么,怎么通过犯罪心理画像来判断案件是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个团伙成员做的系列案件呢?
这里有两个重点,犯罪惯技和标记行为,
如果多个案件的犯罪惯技和标记行为有同一性,就可以把多个案子并案,定位为系列案件。
犯罪惯技是指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行为方式、手段模式。比如,犯罪嫌疑人进入现场的方式,是尾随跟踪还是临时起意、使用的工具、侵害物的类型、以及其他一些能说明问题的迹象等。
美国系列谋杀犯特德·邦迪,在 1973 年和 1978 年间跨 5 个州,杀死至少 30 人。他总是装作彬彬有礼、待人友好的样子,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车子抛锚需要援助的汽车司机,常以弱者和求助者的身份接近被害人,并让别人觉得他毫无威胁,从而趁被害者放松警惕之后,进行下手。
伪装成弱者,就是他的犯罪惯技。
犯罪惯技,是可以不断改进的,可以变的越来越完美,但也可以由于某种原因,比如酗酒、侥幸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技不如前,出现退化行为。
特德在佛罗里达州犯案的时候,开始酗酒,并开始带有仪式性地处理尸体。譬如,每次都要把被害人的尸体停放个几天,还常给死者梳洗头发、为尸体化妆。而不像从前那样立即处理尸体。
这样,就导致他开始留下越来越多的证据,反侦察措施越来越少,行为也越来越多地带有仪式性的刻板,犯罪惯技开始退化。
而犯罪标记,是指犯罪嫌疑人反复在犯罪现场遗留有明显个人特征,和强烈风格的行为,这些行为在别人看来是很多余的。比如,多次重复在犯罪现场留下序列标记、「签名」、仪式痕迹、以及不该出现在犯罪场所的物品等等。
举个例子来说,从犯罪现场留下的单调重复仪式痕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析出犯罪嫌疑人可能有某种宗教信仰或者某种人格障碍。
英国曾经有一起谋杀案中,一对十几岁的少男少女被抛尸在偏僻的地点,被害者被脱光了衣服,尸体也被摆成了固定的姿势。这种固定的姿势,也就是某种仪式行为。犯罪人把被害人摆成这种姿势,目的就是让人们发现他们时,去贬低他们的品行,诋毁他们的名誉。
另外,有的犯罪嫌疑人还会多次重复在犯罪现场留下序列标记,或可供识别的「签名」来记录他们的攻击次数。
还有,可以通过对现场勘查出现了不属于该场所的物品,或者是犯罪现场有物品遗失,就可以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有从作案现场留下或带走「纪念品」的习惯等等。
通过根据犯罪惯技和犯罪标记,我们就可以大致上判断这些案件是不是同一犯罪嫌疑人作案。
那么接下来,我们怎么去收集信息进行犯罪心理画像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犯罪地点。
犯罪地点,就是犯罪现场。犯罪现场又可以分为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
主体现场,就是指主要犯罪行为实施的场所,如杀人案件中被害者被杀害的地方。一般来说,主体现场的物证信息比较丰富,有利于现场勘查人员对痕迹物证的收集,更能体现出犯罪嫌疑人对现场选择的动机。
例如,如果主体现场发生在街末巷尾,很可能是熟人作案。因为犯罪嫌疑人选择这样交通不便、难以逃跑的地点,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对这个地方足够熟悉,有信心在实施作案后成功逃脱。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犯罪主体现场遗留的烟头、痰、凌乱脚印等,来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有预谋,以及作案时的情绪侧写。
而关联现场,是指与犯罪嫌疑人实施侵害行为有关的场所,比如抛尸现场。对抛尸现场的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出犯罪嫌疑人的部分特征。
比如说,犯罪嫌疑人为什么会选择此地抛尸?如果是系列杀人案件,此地是不是还有其他尸体?犯罪嫌疑人是如何来到这个场所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就可以从不同方面认识犯罪嫌疑人,更精确地进行犯罪画像。
其次,我们可以来看一看犯罪嫌疑人接近被害者的方法。
一般来说,犯罪嫌疑人接近被害者的方法有三种:伏击、欺骗和突然袭击。
大多数犯罪嫌疑人是不会随机挑选被害人的,并且也不会马上实行犯罪侵害。一般来说,要么有一定时间的尾随行为,要么有一定的预谋,采取埋伏和袭击。
那么,什么样的人喜欢伏击?什么样的人又喜欢用欺骗行为呢?
采用伏击行为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是缺乏自信,部分有交流障碍。而采取欺骗行为的犯罪嫌疑人,一般较多的是在性侵案中。而是否是突然袭击,就要看罪犯使用的凶器是自带还是来自现场了,这样就可以判断出犯罪嫌疑人是否是临时起意作案。
第三,从犯罪嫌疑人攻击被害者的方法,也能进行犯罪心理画像。
而攻击方法的判断,主要是从尸体表现出的伤害形态、尸体周围的物品分布来进行分析的 。
无论是突然的暴力型袭击,还是使用凶器的爆发性攻击,又或者是口头威胁、用绳索勒颈、掐脖、制造陷阱等等,都能够从这些攻击方法中反映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比如说某种控制欲、愤怒、性满足等;
同时,攻击方法还可以反映出犯罪嫌疑人的技能熟练度,越特殊的攻击方式,越能代表犯罪嫌疑人的特征。
因此,在攻击期间,犯罪嫌疑人操纵、控制、限制、征服被害人的各种方式也是应该注意的重点,这样才能得出更精确地犯罪心理画像。
最后,对被害者进行画像,也是犯罪心理画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从被害者具有什么个人特征,如职业、性别、年龄等。就可以掌握犯罪嫌疑人为什么会选择以及怎么样选择这一被害者的,从而建立起被害者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某种关系链。这种关系,可能是地理位置、也可能是人际关系,还可能是按时间表进行,又或者是由于某种共同爱好等等。这样,一步一步地推论下去,就能将犯罪嫌疑人的范围缩小了。
在对被害者画像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回顾被害者最后的 24 小时已知行为,来确定犯罪嫌疑人。比如,被害人曾接触或跟其走过的车辆、人员、活动及职业者等,因为犯罪嫌疑人完全可能或伪装在这些人中。
通过这个最后 24 小时时间表,我们可以以被害者的角度将整条路线走一遍,然后再以犯罪人的角度把整体路线再走一遍,这样一来,就可以找到犯罪者和被害者的交叉点。这个交叉点,就是重要的关联点。
另外,如果案件中还有幸存者,那么他们对于犯罪嫌疑人言语行为的回忆,对于犯罪心理画像,同样也很重要。
有的犯罪嫌疑人,会为了规避侦查而进行伪装,比如说戴墨镜或口罩等等,但是在犯罪实施的过程中,偶尔也会有言语的流露。比如说,为了控制被害人,进行呵斥、辱骂、威胁等;又或者,指示被害人服从、做出相关动作,或者满足时的语言等犯罪惯技。这些都是进一步进行犯罪心理画像中最重要的线索。
如今,犯罪心理画像技术,不仅能够使用在刑事侦破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可以使用到的。比如说,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经常提到的产品用户画像等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加入学院
82790
发表于 2020-9-6 08:22:53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前来白嫖
129922
发表于 2020-9-6 13:18:03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好棒!!!
123384
发表于 2020-9-7 12:21:19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挺好的
137500
发表于 2020-9-7 12:35:01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学到了
返回版块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