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0|回复: 2

[书评] 个人回忆《胚胎奇潭》感想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0-7-17 12:11:02 | 2020-7-17 12:18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最近才起了写看完《胚胎奇谭》后感想的念头。所以没有太多细节记忆,只记得几个惊艳我的细节。记录自己的想法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胚胎奇谭》的创作,乙一表示他在其中领略到了简单的行为和语言描写的魅力。这也是《胚胎奇谭》的一个特点。单一视角、心理描写少,可以一眼看见的东西少,但别具魅力。(可以胡乱猜测合理推测)如果其实是我记串了就当我没说

一开始接触乙一的书是同学的《夏天,烟花,我的尸体》,相似的年纪,别人已经出书了再然后看的是《黑色童话》。看的第三本就是《胚胎奇谭》。

作者的风格,由于看的书比较少,所以不好评价。但我看的前两本书都比较……嗯……黑暗,是我喜欢的风格。感觉的话,就是乙一对于人性之中隐晦的恶意的描写很精彩,脑洞很大。我看他的小说,更多的是惊艳于那些心理而不是手法。不过说起来我看的这几本确实也不算硬核推理那一类的。

相较之下,《胚胎奇谭》就显得“纯良”了许多。

个人喜好原因,记忆中最深刻的 片段之一是桥上的亡灵突然一改迷惘,怨怅着要拉生者一起离开。作为陌生人的“我”挣扎着活了下来,而与桥上亡灵有着更密切关系的妇人却被拉了下去。

老妇人“垂垂老矣”和“主动要求‘我’带她去看桥”的两个设定增强了作者传达的恶意。尽管已然垂老,被愧疚折磨数十年,老妇人不是依旧抓住一切求生的机会?尽管大限将至,可她依旧没能寿终正寝——越小几率发生的事情发生了,越给人一种宿命感。死亡本身就让人战栗——未知的恐惧,无法逃脱的惶惑……而“一切善恶、情感在生死的本能面前脆弱不堪”增强了死亡带来的威压。

“我”帮助老妪到达桥边、“我”将老妪踹落山崖,但“我”一开始只是想帮助老妪——善恶的模糊感也是读者恐惧忧虑的源头之一。

“我一开始只是为了帮她,不论你信不信”是“我”心中所想,表明在旁人眼中,“我”已然是恶。让我想起日本著名鬼怪“雨女”,善良的回报并不一定是人们所公认和期待的——打破固有认知会使人不舒服,何况这个新认知还是对自己不利的。

另一个惊艳到我的细节是对于踩了梳子之后被头发缠绕窒息而死的男子的事件的猜测。这个之所以印象深刻,估计是因为我在那时候感觉到了智商的落差,还有就是对“异类”的天生排斥感。

执着于怪谈,而使自己成为怪谈,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行为在常人(就是我)看来是不合理且无法理解的。这种推测是在我的考虑之外的——联系着死亡、未知、还有掺杂着理智的疯狂。这“疯狂”很理智,有计划有条理有预谋,还选择了一个旅志作者(?)作为目击者甚至亲身经历者为死后自己的怪谈广为流传打下基础。

……感觉我印象深刻的都不是什么纯良的片段啊但其实我也记得一些真善美的片段的!但人(还是我)总是更乐意去分析恶意背后的东西而不是善意背后的东西。

嗯,没了。
发表于 2020-7-19 14:27:35
没看过额,听了楼主的感想,也很好奇想去读读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