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院
骗子的“珍品”
查看:
2670
|
回复:
6
[推理资料]
骗子的“珍品”
简洁模式
3494
发表于 2010-1-28 12:39:25
午夜时分,英国国家文物局突然接到电话,电话里的人声称,他发现了一批英国二百多年前的艺术珍品,其依据是那些艺术珍品上面所刻的日期为1752年9月7日。如果肯给大价钱,他愿意出售这些稀世珍品。
第二天,街头巷尾对“珍品事件”议论纷纷。如果电话里的人所言是真的,这将是考古历史上的又一大发现,而这些“珍品”自然也就价值连城了。
正当人们兴奋于这一重大发现时,神探夕月接到一位天文学家的电话:“这是个骗局!那一天不存在!”
是真的,还是假的?为什么打电话来事件的是天文学家而不是考古学家?他为什么这么果断地判定发现“珍品”的人是在骗人呢?
于是,夕月翻阅了大量的天文学资料,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谜题答案:在英国的历史上,1752年中根本就不存在9月2日到12日那11天。
原因分析:
儒略历存在的弊病
我们知道,地球环绕太阳转动的周期是365.2422天,而早先人们的儒略历中,因为每四年加进了一个闰日,即2月29日,所以平均下来,每一个儒略历年为365.25天。可千万别小看了这0.0078天(约11分14秒)的差别。一两年还没所谓,可是几百年积累下来就非同小可了。事实上,在十三世纪时,儒略年比实际的天象已经超出了八天,天文学上的春分日应该是3月13日,而日历上则变成了3月21日。当时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罗吉尔·培根,特意于1263年致信罗马教皇乌尔班四世,敦促他们研究解决这个大问题。
格里历呼之欲出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道了教廷,一直拖了三百多年,只是误差进一步扩大到十天。直到1582年,格里果里十三世教皇才同意了一位业余天文学家的方案,颁发了该儒略历为格里历的法令。其实,改变的性质主要有二:即在当年扣除多余的十天,具体来说是把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后面的那一天,作为10月15日星期五(本应是10月5日星期五);今凡不能被四百整除的世纪年,如1700年、1800年、1900年等不再作为闰年,只有如1600年、2000年等那样可以被四百除尽的年份才仍作闰年。这意味着在每四百年中加了397个闰日,比原先少了整整三天,也就是说,在新的格里历中,一年的长度平均是365.2425天,这与实际年长只差25.9秒,足可保证在两三千年内不出差错。
丢失的十一天
所谓的格里历,也就是当今世上通用的公历。可惜的是,格里果里十三世颁布法令时,欧洲有许多国家已经皈依新教,所以当时改历的国家并不多。比如英国、德国、瑞典等,仍是我行我素,依然使用儒略历。如此到了1600年,一切尚平安无事,因为那年两历都作闰年。可1700年就不同了,旧历又多了一天,这给科学、生产及国际交往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在社会各界的强大压力和科学家的不断敦促下,英国政府在不得不于1752年宣布加入使用公历的行列,遂决定把1752年9月2日至12日的十一天扣除,即9月1日之后,马上就是9月13日。
随后,瑞典和德国也紧步后尘。日本直到1873年才赶上世界潮流。欧洲那些信仰东正教的国家则把问题带到了二十世纪。如俄国直到1917年还不肯使用新历。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前苏联才宣布从1918年中扣去多余的十三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发生在旧历10月25日的“十月革命”,在后来公布的纪念日中改为11月7日。
总而言之,在一些国家中,有那么十来天的“日子”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本文开头那位骗子骗术中的“致命漏洞”。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6914
发表于 2010-1-28 15:24:19
沙发............
5623
发表于 2010-1-28 15:49:10
啊這我以前看过``
但总想不通``
6664
发表于 2010-1-28 16:58:49
有点晕,不过师傅的文章都顶顶顶!
6485
发表于 2010-1-28 17:51:19
第一次知道1752年9月1号完了就是13号
3819
发表于 2010-2-2 21:37:21
哎哟小夕你说什么啦???我看不懂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返回版块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贝克街相馆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