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20: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天《时光隧道之谍海生涯》——泛推理的特工间谍小说

       马天的“时光隧道”系列有很多篇,都是以一个博士发明了可以穿越时空的工具为背景,“我”利用此工具穿越到另一些时空,遇到一些历史或小说中的名人,比如福尔摩斯、布朗神父、菲儿博士等,并和他们展开了想相爱相杀可歌可泣无与伦比扣人心弦的冒险……这个系列包括《意外的犯罪》《异想天开的头脑》等,笔者在此特别提起此篇《谍海生涯》,并不是别的篇目不好(整个系列的每一篇实际上水准都相当高),而是对于彼时接触了一段时间推理的我来说,比起其他纯正的本格推理小说,《谍海生涯》这样特工间谍风格的泛推理作品,给了我一个全新的世界(虽然从小就看过《碟中谍》之类的电影,但这的确是我第一次看间谍类的文字作品)。

       文章开始是“我”再次穿越时光隧道,带着替博士见见他的偶像赫尔克里·波洛的任务,结果“我”搞错了地址,结果“我”就阴差阳错地遇到了伦敦的“007”邦德先生,就此被卷入到一场巨大的阴谋和刺激的冒险中。抱歉我不能对剧情透露太多内容,因为间谍类的小说在剧情方面和纯正本格稍显不同,本格小说在做剧情简介时简要地述说案情脉络只要不泄底就行,但间谍小说的剧情的一波三折就是它的精髓,多剧透一点都让我觉得自己在犯罪~~~总之,这篇小说的剧情绝对高潮迭起,让人爽到嗨,最后的结局还抖了一个大大的包袱,冲击力十足,让人意识到这真是推理作家写出来的,因为这个群体总不忘在结尾给读者来一下冲击,哈哈,创意的才华溢出来了!故事紧凑,结构完整,而且还有不可击破的逻辑核心,啊啊,真的不能再多说了!这一个系列的主角是英国,所以这注定了作者需要以欧美的文风进行写作,而马天的欧美式文风无可挑剔,用词地道,人物塑造也极具西方特色。

       无法过多地叙述情节,笔者便多介绍一下这位作者吧。作为本土最早进行创作的推理作者之一的马天,其风格多变,无论传统本格还是这种天马行空的创新题材都驾轻就熟。除了他的写作水平,笔者还十分敬佩他的职业品格,笔者曾在某文字内容中看到马天的自述,大意是作者不要膨胀,安心写好文章,前辈称号云云没有资格担当,意思大抵如此,虽是自述,我却将它作为金玉良言。这就是马天,谦逊,勤奋,才华横溢,最关键的是还TM是个颜值担当大帅哥,没有天理!!!
|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22: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欧阳歆《风沙轻舞》——华丽丽的梦幻主义

       《风沙轻舞》是作者欧阳歆“五色钻石”系列中的一篇。五色钻石是一位著名的钻石切割师切割出来的五颗颜色各异的钻石,这个系列以这五颗钻石为线索展开,这些钻石与命案相交织,穿插着怪盗的觊觎。文中的世界有美女侦探,有心系女神的助手,有神秘的犯罪组织,还有独来独往救侦探于水火的怪盗,构建了一个华丽梦幻充满浪漫色彩的世界,谁说成年人的世界里就不能有梦中英雄呢?

       作者文字细腻,埋藏线索不露痕迹,深得阿婆精髓,我至今都记得看完《风沙轻舞》时禁不住翻回来找到一处线索提示的语句画上了笔记,并批注道:漂亮!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剧场演员之间的爱恨情仇。保安公司董事长准备在今晚剧场演出时用钻石“风沙”向女主角求婚,阳若隐和钱家豪赶到剧场,落幕后众人在后台却未见到舞台剧女明星,后来才发现她已惨死在自己的化妆间里。随着事件的调查才发现,原来两年前这个剧团在表演同一出舞台剧时,那个女主角也死在了化妆间里,这两次事件有没有牵连?这与钻石怪盗路西法有何关系?文中前半部分大量引用了两年前死者的妹妹的日记,当阳若隐发现这本日记去拜访他时,没想到竟已晚了一步……女作者文笔感性,整个案件的背后交织了太多爱恨情仇,让人唏嘘不已,在那个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青葱年华里,总有一些柔软但轻抚人心的情感让我们触动,就好像我很爱读校园推理作品一样,也许看看之后我们会淡淡一笑,但那种笑容不是对当初年幼的嘲讽,而是对那份单纯的珍视和经历之后的释然。最后,作者以北宋词人张先的《天仙子》结尾,思绪想蓝色湖水里落入一根羽毛,轻柔飘扬。                                                                                                                       

       可惜这个系列目前只见到《水漾冰心》和《风沙轻舞》两篇,从此没有下文,让人略感遗憾。
|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8: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SAKI《无人清白》——反转的魔力

       笔者年少时喜欢看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年少时……),那个时候可能看不太懂小说里反映出的道理,但特别喜欢他小说的结尾,“反转”是欧·亨利式结尾的特色之一,比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地球公民》等等。而在推理小说中,至少在我读到作者SAKI的《无人清白》之前,我读到的推理小说大都是理所当然等待最后一部分解答时给人一锤定音般的震撼,其意外性的感觉往往时读者有预见有准备的,并不是反转。偶有多重解答,也是推翻前人的结论,得出一个新结论,也并非严格剧情意义上的反转。这篇《无人清白》,从后半部分开始,便一直在反转,并有情节推动,当你认为尘埃落定时又节外生枝,一波一波酣畅淋漓。

       以严苛的目光看,这篇文章文字稍显平淡,人物塑造也欠鲜明,但胜在构思和创意。文章情节以一群大学推理研究社的成员在深山别墅的聚会展开。第二天一早,众人发现同行的伙伴不在房间里,四下搜寻,在树林里看到了她被吊在大树上的尸体,而周围的雪地上并没有脚印。紧接着,怪事不断发生,有人中毒,有人看到了灵异现象,有人当着所有人的面自杀……推研社的成员们集思广益,却发现似乎每发生一件事,都能把真相引向另一处,最后的最后,真相残酷而让人震撼。

       小说的情节属于典型的“大学生聚会”+“暴风雪山庄”模式,并不算太出彩。作者旧瓶装新酒,这个“新”体现在由一波一波剧情反转构成的严密结构中,看完掩卷之后再回味,会发现作者安排的每一条线都有条不紊恰到好处地交织在一起,这在一篇短篇小说中实属不易。
|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8: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理雾棋《那天我们谈了些什么》——对一个年龄相仿者的敬意

       我是在08年知道夏理雾棋这个作者的,当时年仅17岁的他让水天一色大为赞赏,当时作为年龄相仿者对其充满敬意。他的文章类型多样,有希区柯克式悬疑范儿的,有凸显犯罪心理的,有重视诡计的,不一而足。这篇《那天我们谈了些什么》中的诡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文几乎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几个朋友相约去游玩,其中一个人途中死于非命,录完口供后,几个人凑在一起谈论此事,在谈论的过程中还原了事发的经过,并提出各种想法,希望得出最后的真相。作者似乎有意凸显诡计的分量,——死者单独在缆车中被勒死,有人看见死者单独上了缆车,缆车刚一停靠,工作人员就在车厢里发现了死者的尸体——一个十分迷人的密室诡计——而弱化了动机处理,甚至最后真凶有没有没绳之于法也不做交代。关于这一点,笔者以为,只要结构处理得当,动机或任何剧情都并非要巨细无遗叙述不可的。
|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15: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华梦阳《梦游者怪谈杀人事件》——由此开始关注网络上的推理小说

       随着推理小说阅读量需求越来越大,开始关注网络上发表的尚未印刷成铅字的推理小说,发现了颇多遗珠。《梦游者怪谈杀人事件》收录在《北斗推理剧场》中,系列中的文章由天丛和华梦阳两位分别写就,这篇《梦游者》的作者是其中的华梦阳。

       华梦阳文笔不俗,用浪漫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关于回忆中青春校园生涯的曲折故事。文中,华梦阳帮天丛找寻他的大学毕业证书,无意中翻到一张大学毕业照,背面记录着当年同学们的姓名,却发现其中一个名字被一把钥匙黏住遮挡了起来,华梦阳想不起来少了谁的名字,问起天丛,天丛脸色大变,向当初提前离校了的华梦阳讲起了大四毕业前夕大学校园里的关于“梦游者”的离奇往事。
   
       那是个凤凰花开的季节。一个大四女生曾雅梦坠楼身亡,警方给出的解释是毕业生压力太大轻生自杀。几个热心大学生在天台发现了一件证物,似乎可以证明曾雅梦并非自杀,他们来到警局,警察却态度暧昧不明。渐渐地,校园论坛上开始出现流言,说曾雅梦是梦游时从楼顶天台跳下去的,并挖掘出了校园历史上出现过的类似事件。有一天,当初一起发现天台证物的一个大学生梦游了,在学校凤凰树下转了一遭,梦醒后说一个同学要杀他。其他人并未在意,却没想到接下来这个梦游的同学在众人眼前被杀死,而凶手消失无踪。这一下,当初发现天台证物的那个小团体似乎炸裂了,人人自危。怪事频发,又有人梦到被杀死,而在头七的这一天,预言里将被杀死的人在里外皆上锁的寝室里被杀。

       活下来的当事人在恐惧中毕业,且将这件事埋藏在心底多年。华梦阳几日后回母校采访,见到了当年的老师,并窥得了当年的真相。最后的真相极其恶毒,也让人唏嘘。

       文中展现了作者大学生活中的许多情怀,包括寝室生活、校园社团、学校传说、工作、暗恋、激情、迷茫,还有学校刚刚兴起网络时的状况。作者用优客林李组合解散时演唱会上演唱的《毕业纪念册》作为全文的基调,用凤凰花这个意向渲染画面,连通记忆和现实,让尚未读大学之人向往,让已然毕业之人怀念。

       这篇文章故事一流,实际上讲述的是一个青春里痛彻的遗憾、执迷、释怀和重生的故事,并且能用青春和释怀的主题深深打动人。最起码,我自己在读到文章最后天丛在楼顶朝着大海方向的凤凰树大喊时,内心也是随着剧情响起了优客林李的歌声。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楼主| 发表于 2018-5-31 15: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风诚剑雪《八祭村不可能密室》——激动到整夜未睡,一次惊艳的邂逅


【正经简介】

       《八祭村不可能密室》是风诚剑雪创作的网络小说。

       文章以一封素不相识的人寄来的信为开端,邀请主角古少云前去一座遥远的雪山村落。原来,这是古少云所在大学的考古队寄来的信。信中说道,考古队在云南一座雪山当中发现了一座宋代时就已经从县志当中消失的村落,他们正在进行进一步的考察。让古少云生出不详预感的,除了信中字里行间吐露出的考古队成员之间貌合神离,更因为这座村落的名字——八祭村。

       古少云带上绯闻女友——学姐刘虹上路了。翻山越岭。尘封千年的八祭村里白骨遍地,支离破碎,显示着千年前发生过一场屠杀。正当二人害怕不已时,他们看到了居然有外人来到了这里——一个警察。

       胖得不成人样的司马警官接到了一个匿名电话,讲起了一年前的一桩往事。警官心觉不妙,便只身来到了这里。

       信中说会三天之后才抵达的考古队,却意外提前到达。队中四人却各怀鬼胎、互相提防。当夜,古少云遭到戴面具的八祭凶灵的袭击。一次恐怖血腥的杀人之旅以此事为开端拉开了大幕。

       废弃了千年的八祭祭坛重新被献上了活人祭。

       在与凶手赛跑的过程中,古少云处处慢了一步,最终他能否决绝这次案件?埋在雪山里的宝藏到底是什么?一切尽在精品本土原创推理小说《八祭村不可能密室》。

【胡乱点评】

       笔者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年,那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我读完这篇文章之后,那个激动的心情,真是溢于言表,双手发抖,跪在床头,东面而拜:呜呼!中国推理雄起!!~

       在这里,我便严肃而不浮夸而客观地评价一下下这篇《八祭村不可能密室》。

[诡计:5颗星]

       从这篇小说的标题来看,就知道这是一篇典型的本格推理小说。而这篇小说的诡计的确是其亮点之一。

       通篇读完之后,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反差。

       密闭的环境,不算太多的出场人物,不算太复杂的故事中,但却隐藏了一个及其宏大的诡计。看到侦探环环相扣的解答后,很多场景贯穿起来,并被全部打破,还原成原本的样子,——原来,这件案子这么热闹。宏大与空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篇对于整个大诡计的一些小分支的延伸,也安排的非常精彩。比如,古少云在被八祭凶灵袭击时,顺手抓了八祭凶灵一把,抓破了歹徒的手。第二天,古少云悄悄观察考古队的人,看看谁手上有伤,但让古少云惊愕的是,歹徒居然想办法把全考古队的人手上都造出了伤口,让古少云真假难辨,他(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类似的小谜团在文中有很多,但它们实际上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整体,是从不同角度的切口在展示整个诡计。

       基于此合乎王羽胃口的诡计,王羽妥妥地给出最高的5颗星!

[布局:5颗星+]

       让王羽那晚神魂颠倒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篇文章的布局,堪称大师手笔。甚至可以说,这篇小说的诡计,最后都是为布局而服务的。

       什么是好的推理小说,我认为,你读着作者讲的是事件A,其实作者写的是事件B,你以为自己看的是足球比赛,实际上作者写的是一档美食节目,这就是好的推理小说。

       而这,《八祭村》做到了。

       作者穷其全篇,其实目的,真的是为了杀人么?呵呵,如果这么认为,只能说明诸君太天真纯洁了~~~~

       用一个阴谋,隐藏另一个阴谋,作者的布局之高,我觉得打5星都不足以表达敬仰之情了!

[人物:2.5颗星]

       和诡计及谋篇布局相比,此篇的人物塑造显得并不出彩了。掩卷后,能带来回味的人物角色并不多。

       胖子警官司马瘦算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了,诙谐的形象跃然纸上。

[故事:4颗星]

       我认为,一篇好的推理小说有时并不一定是一个好故事,也许其推理性、诡计等等很多方面都做得很不错,但其故事性、抛开推理元素的可读性并不是很强,比如某些推理作品,也许只有铁杆的推理迷才读得下去,而一些不是非要读推理小说不可的读者,可能就没有太多兴趣读下去,

       《八祭村》的故事性、可读性相当之强,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文章以奇怪的来信为开端,引出大山深处的古代村落、各怀鬼胎的考古队员,八祭村千年前的杀戮和如今正在悄然酝酿的杀意形成对比,尸骸遍野、水火祭坛、八祭凶灵,气氛层层递进,最终命案上演,且全是匪夷所思的密室,一气呵成。

       小说中的“文戏”处理得也十分得当。古少云与刘虹的感情戏码,一年前考古队中种下的恩怨情仇,最后八祭宝藏的现世,却埋葬了所有人的爱恨,让人不禁动容。

       这里王羽给出4星。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在诡计、布局、可读性方面都水平极高的推理小说,也许某些读者认为其中某些因素过于夸张,但推理小说本身不就是夸张的艺术作品么?更何况这篇本身就是透着浓浓浪漫主义气息的作品,所以,虽然优点和缺点都较为明显,但这无伤大雅。
返回版块
12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