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6:29:16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本帖最后由 推理的艺术 于 2017-2-16 16:53 编辑
No.6《不速之客的自助餐》
作者: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
译者:韩笑,彭洋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大家好久不见咯~( ̄▽ ̄~)~寒假即将过完,这段时间各位没开学的童鞋是不是像我一样每天在b站刷各种神曲和鬼畜中惶恐着未完成的作业呢?嗯希望不是……总之总算赶在开学前把这本需要强烈推荐的集子写了出来,祝大家2017每天都有有好的心情和好的推理!
这次为大家介绍“师太”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的《不速之客的自助餐》。她生活在黄金时代的尾巴,作为一名坚守本格的女作家颇有几分接班人甚至末裔的气息。总之,这几个短篇让我领略到了布兰德独有的文字魅力,诚如安东尼布彻所言:“你会发现布兰德的对手,都是那些最最伟大的名字!”
说回本书。《自助餐》书如其名,以西餐程序将十多个短篇划分为不同版块如“开胃酒”、“遴选主菜”“爽口小菜”等,显得别致精巧。其中开胃酒包含的四篇小说恰巧也都和食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主人公均为布兰德笔下的系列人物考克瑞尔探长(Inspector Cockrill)。第一篇是《案发之后》——似乎与安东尼伯克莱的《事实之前》凑成了工整的对仗——为安乐椅模式,由一个老人转述一次剧场谋杀事件,诡计思想经典,推理过程有趣,非常本格,不过许多演员本名及其角色名在转述之下轮番出场,又没有人物表可以参考,可能会很凌乱,熟悉莎剧的读者大概会更轻松。第二篇《生死兄弟》是老套的兄弟交换杀人,做到了最后一句话逆转。《黄蜂窝巢》和《杯中有毒》均是毒杀,前者是不可能犯罪,对凶手身份的推理严谨爽利,考克瑞尔精明睿智的形象最为突出;后者以凶手视角描写,凶手随机应变巧舌如簧,在与考克瑞尔的交锋中不断反驳诡辩陷害他人,看点十足,最后的一句话逆转更是神来之笔。
接下来我们进入主菜:

《谋杀游戏》9.5
评论家森英俊誉为“最好的三个短篇”之一,此言不虚。首先谜团就是一个吸引人的本格场景:一个人在着火的密室里被刺身亡,后来凶刀却在一百码之外找到,插在一名警察的背上。嫌疑人仅有四人,条件近乎苛刻。然而一位老人与讲述者在林间漫步时,竟口若悬河地提出了酣畅淋漓的多重解答,最后的逆转更是令人虎躯一震……虽然几种解答都比较常规,而且有一重很明显是伪解答,但在短篇小说中能发挥到这个地步已经非常出彩,单就多重解答来说,这简直是短篇版本的《希腊棺材》。

《替罪羔羊》9.5
这是我偏爱的一篇。故事中包含了一起不可能射杀——一幢空无一人的大楼,门口有警察看守,楼顶上有记者拍照,但是从楼顶下来的门是锁着的,可是众目睽睽之下楼里突然射出子弹打死了楼外的人。多年之后,在场的关键人物聚在一起,他们设置了一个过家家般的小法庭试图找出真相……多重解答,用二十二字完成逆转。plot与trick都引人入胜,读来也十分轻松,伏线隐藏方式高明,感性和理性的交融激荡着逻辑魅力。

第三道主菜《众口铄金》中的案件十分简单,可是证人各怀鬼胎,根据自己的利益胡编证词,导致案件扑朔迷离。荒唐故事的背后流露出“嬉皮士”们辛酸,熟悉那段历史的盆友应该更有感触。对人性刻画入微,故事性很强但推理性较弱。
这三篇作品是本集水准的高峰,也可以算小说类型的分水岭——在这之前的作品以本格推理为主,之后则都是悬疑。下面的“爽口小菜”和“餐后小吃”版块,紧挨着的是两篇质量很高的悬疑作品:
《谁是赢家》用“算计”二字即可概括,在这场精心设计的盗窃案中算计包含着算计,最终的赢家端的令人惊讶,结构精巧,行文流畅。《长眠此地》的主人公是一位计划杀妻的丈夫,布兰德的笔触让人真切感受到了他“冷漠而清晰”的思路,不禁为之胆寒。然而长眠的究竟是谁,尚未可知……
之后的作品篇幅都相对短小,但也都很耐人寻味。《深思熟虑》含有一定trick成分,核心仍然是法律与人性的碰撞;《天赐此屋》中的梗来自基督教义,由于文化差异代入感可能不强,不过文末的逆转仍然很震撼;《后窗惊魂》有些希区柯克或史丹利艾林的味道,悬念溶于笔墨,最后一句话道破天机;《窃窃私语》则是父女之间的一幕悲剧,令人扼腕。
布兰德的作品具有一种典雅古朴的气质,一页页翻动这本集子时,我确信自己触摸到了黄金本格那沉稳有力的、渐慢下来但从未停止过的脉搏。这些短篇结构上最大的优点便是逆转与多重解答;但在情节与诡计构思精妙的同时,她也能入木三分地刻画心理、描摹人性,而这恰恰是许多本格作品尤其是不可能犯罪的短板。总之这本集子含有两个神作,整体水平也很高,没读过布兰德的读者更是能从中判断“师太”是不是自己的菜,因为她的文风在这里体现得很鲜明。本作笔者强烈推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7-2-20 09:59:24
楼主不错,希望你继续!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7-2-20 10:23:00 | 发自安卓客户端
真棒,围观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7-2-20 17:38:49 | 发自安卓客户端
一生推~~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7-7-28 10:07:00 | 2017-7-28 14:06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No.7《侦探俱乐部》
作者:东野圭吾
译者:李盈春
南海出版公司

由于学业实在繁重,断更了这么久……虽然也没人看(划掉),一七年才更新了一次,惭愧惭愧……
这次是畅销君东野的作品。在读完后,我很快就动笔写了书评,原因很简单,我怕再过几天就会忘记这本集子讲的是什么……
出版社曾把“东野唯一的系列侦探(加贺是刑警,汤川是学者,不是侦探)”作为天下一大五郎的噱头,并引用了东野的原话。那么,东野一定是忘记了自己在九零年创造出的“侦探俱乐部”的两名侦探,虽然他们只在这一短篇集的五个故事中登场。
这本集子有意思之处是,侦探光环不再,不仅没有过多描写,连名字也没有,读者只知道这对黑衣男女是为高端人士服务的“侦探俱乐部”的成员,只对委托人负责并且严守秘密。这对存在感稀薄得像火星大气的侦探神出鬼没,他们的调查、推理过程也基本被搬到幕后,只会在故事最后一刻把真相和盘托出。
如果东野此举只是打算营造侦探的神秘感,私以为这样有些幼稚,而且收效甚微。实际上,我认为这样处理是保证“故事第一”,侦探仅起揭示真相的作用,以使读者全身心地投入故事。这种把侦探符号化的手段也是大山诚一郎在《密室收藏家》(日后细评)中所使用的,因为大山老师的短篇都是惊艳的诡计撑场,所以这样处理非常成功。东野君的这五作有些却很平淡,把侦探如此弱化反而不够引人入胜。总之,先来看看第一篇小说。
《伪装之夜》中,某商业巨头经历婚变,生日宴会上悬梁自尽;第一发现者分别是他的情人、秘书和女婿,他们出于各自的目的都打算延迟尸体的发现,于是合演一出戏骗过了其他人。夜深人静,各怀鬼胎的三人回来打算转移尸体时,却发现尸体不见了……这是一篇典型的日系本格作品,大家族勾心斗角的内部矛盾与貌合神离的家庭关系刻画入微,破案过程略脑洞。

《圈套之中》7.5
这是我偏爱的一篇。背景和上一篇略有雷同,一对情侣来到男方叔叔——一个放高利贷的富豪,推理小说中想不死都难的角色——的别墅中吃晚餐,各路亲戚纷纷登场(前两篇小说人物都不少,而且区分度不太强),矛盾冲突不断,最后叔叔在密闭的浴室中死去,可以看作一个不完全密室。这篇小说结构严谨,节奏也不慢,虽说家族矛盾纠纷看多了也很无趣,不过推理性和故事性还是较强的。

接下来的《委托人之女》我认为也不错,中学女生美幸回到家中,发现父亲颓然坐在沙发上,而母亲陈尸于卧室,被刺身亡。作为第一发现人的父亲获得了美幸小姨提供的不在场证明,可美幸感觉母亲死后父亲、小姨、上大学的姐姐都很古怪,于是委托侦探俱乐部调查。另一方面,警方也展开了缉凶计划……本文看似诡异的家庭中,实际上流淌着浓浓的亲情,两位侦探的形象也第一次有了感情上的丰满。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东野君刻画人心的功力。

下面两篇印象不太清晰,《侦探的使用方式》开篇讲一位家庭主妇委托侦探调查丈夫外遇之事,不久后他丈夫却和另一名男子在伊豆的旅馆中中毒而死,涉案人员说辞矛盾重重,扑朔迷离。锦上添花的是,侦探们在本文中表现出了作为侦探应有的正义感和决断力。《蔷薇与刀》则讲了一位父亲发现女儿意外怀孕,派侦探调查女儿男友,自己的另一名女儿却被谋杀的故事。在小说集后半部分,情节跌宕起伏,尤其侦探苍白的脸谱终于泛起血色,可圈可点。


这本集子初版于九零年。值得注意的是,东野那些公认的佳作如《恶意》《秘密》《白夜行》都还远远没有出版,距离处女作《放学后》也刚刚过去五年。这阶段东野的作品都是本格,这本短篇集也有稚嫩的一面。有人认为东野君早期作品的动机设置是凶手“个人因素”,后期作品则是与之相应的“社会因素”,那么本集则是前者的范例。个人认为,有些时候东野讲故事的天才会受到“本格”这一目标的束缚而无法恣意挥洒。
总之,大部分诡计和情节并不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虽然对亲情、爱情等心里层面的探讨已现端倪,但跟后期很多长篇小说所表现出来的深度是完全无法比拟的。此外东野君的《名侦探的守则》《超杀人事件》和四笑等短篇集都是讽刺为主,文风辛辣幽默,本集这么规规矩矩的本格反而不适应……因此对东野粉来说,畅销君还有很多精彩绝妙的作品供您享受,相比之下本作略显平庸——本格迷尤其是诡计流爱好者看完也会比较无感。即便是东野死忠我也不推荐入手,一定要读的话读第二篇和第三篇,感受一下畅销君初出茅庐时对本格的热情追求和他成功道路上付出的心血,足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发表于 2017-10-5 10:50:16 发帖际遇
嘛,翻出了买了许久没看的俄罗斯红茶。。。看了一些。还剩最后两篇没看。
之前的几篇质量一般,开篇那个车站倒是还行,因为西村京太郎的关系,对于车站和时刻表之类的不怎么排斥。。。
天棚的那篇除了核心,其他都。。。。
另两篇似乎觉得并不严谨。。。
既然最后两篇才是重点。。。那还是加紧看完。。。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7-10-6 06:17:09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我觉得天下一大五郎系列中的《名侦探的诅咒》也不错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3-17 00:14:19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催更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返回版块
123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