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12:31:56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本帖最后由 推理的艺术 于 2016-9-5 12:32 编辑 NO.2《犯罪十二宫I:六女王问题》
作者:法月纶太郎
译者:曹宇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法月同前面提到的爱丽丝老师一样也被称为日本奎因,此外据说还有青崎有吾(可惜他的作品目前只有民翻)。在读过前两位的部分短篇作品后,不禁让我深深思考起他们评选“奎因”的门槛……
似乎是已经奠定了吐槽的基调啊……法月老师这本集子个人感觉大部分作品真的一般,只有中间的两篇还算无愧于他的名号。很明显这本集子是以十二宫星座为主题的犯罪,每篇小说开头也会介绍有关星座的神话传说,我习惯称之为“半命题”式的创作。正因如此,创作难度就在无形中升高了:需要切题。故事内容要和文中星座息息相关甚至只有这个星座的存在才能恰当地串起这个故事,这样读者才会为作者的巧妙构思而喝彩——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这本集子的前两篇就并不十分切题。白羊座的《希腊羊的秘密》讲述了一个记者目击的流浪汉被杀案,凶手从现场取走了一件与案件看似毫不相干的物件,为了避免泄底我还是不说理由(与白羊座有关)了。第二篇是标题作。从《六女王问题》这个篇名中,我反正是看不出来和金牛座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本文的核心是暗号破解,六女王字样也就出自扑朔迷离的暗语。就暗语破译本身来说,感觉在繁琐和巧妙程度上跟乱步先生的《二钱铜币》有的一拼,可以看出法月老师花费了大量心力(他在文末的后记中也这么说);然而正如在前面评论爱丽丝老师的作品时提到的,这种套路对于我们歪果仁是费力不讨好,只能领略作者的构思却没法真正享受完成品,确实是憾事。值得一提的是法月老师能够完整地搭建一个本格故事与暗语有机结合,并且最后还有小逆转,尤其是在“留暗语目的”上进行了创新(尽管有点牵强),在我读过的暗号破解类小说中算是佳作。如果不是硬套在金牛座上面,我相信会对以上优点印象更好的。

这两篇给我的感觉是任何一个星座套过来,都可以适配里面的诡计和大部分情节,并不具有独特性,对于这种“半命题”式作品来说确实是一个槽点。这个时候——很对不住法月老师——我已经开始猜测他之所以被称为奎因是不是仅因为主人公法月父子和奎因父子相似度很高……所幸第三篇让我感觉渐入佳境:

《宙斯的儿子》7.5
本篇与双子座有关,因此可以想见文中出现了双生子,自然或者说讨巧地与星座建立了关系。这篇小说的亮点在于让难以玩出新花样的双生子诡计以一种简单但颇具想象力的新面目出场,虽然并不是核诡,但是让我掉进了陷阱或说一种思维惯性,最后也有种顿悟之感。然而在其余的方面只能说中规中矩,没有给我留下更特别的印象。

《许德拉的十个脑袋》7.5
终于写到了我的星座——我不会说是因为这个才印象深刻的……如果说前一篇小说是开始渐入佳境,那么本篇巨蟹座就是这本集子的佳境,也是风格最像奎因的一篇。针对现场奇怪的证物,法月展开了一场流畅的逻辑推理,如果交给爱丽丝老师可能就会写成《加拿大手套之谜》之类……尽管凶手的设置不很公平,但可以认为是本集中的佳作。切题程度尚可。

遗憾的是,法月老师并没有在这个佳境久留,而是马上离开了……之后的两篇分别是狮子座与处女座,前者是细节推理,然而关键的线索处理得不很公平;后者谜团很具有想象力和吸引力,即一个人因水中毒而死一个人因脱水而死,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死法乍一看有种诡计流即视感,然而解答很平淡,小逆转也比较刻意,没有太大亮点。不过倒是有很多细节照应了处女座神话,切题度略高。

总体来看,法月老师这本集子收录的六篇短篇都是完整的本格推理作品,取材和类型都很丰富,然而终鲜石破天惊之作,少部分乃至流于平庸。但是有一些突出优点——比如小说的故事性、完整性和合理性在大部分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调和,动机并不离谱,情节曲折悬念展开却也有条不紊,可以窥见作者的阅历与功力,这种能力应该非常适合驾驭长篇吧。至于人物,法月父子的设定很像奎因父子,形象比较鲜活,但感觉纶太郎并没有像埃勒里一样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法月在后记中提到,这本集子是对奎因《犯罪日历》的仿作或说致敬。然而就切题程度上,我认为跟日历还有差距。日历我是在两年前读的,但是现在仍然记得那几个特殊的日子——正因为奎因的故事巧妙地依附于“日期”存在,反过来也能反映出该日期的某方面的独特属性,才使人记忆犹新。这种成功的“半命题”作品也能从侧面体现出推理小说的游戏性和趣味性,而本作或多或少总有些生搬硬套之嫌,堪称遗憾。顺带一提,后面六宫收录在《三女神问题》中,大陆目前似乎还没有出版。
总之,这本集子包含的六个短篇中并无特别惊艳之作,也没有非常坑爹之作;诡计较为薄弱甚至没有,推理方面以细节推理和开脑洞为主,有些作品公平性欠缺;情节设计较出彩,翻译大体上很流畅。水平较高的是中间两篇也即双子座和巨蟹座,如果您对(日文)暗号破解情有独钟也可以选择标题作;其他的作品就平淡无奇了,全本入手更不推荐。
最后冲着封面……要是发售海报我一定会考虑的

下期预告:《唯一正确的时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6-8-25 18:17:25
博览群书的好孩子······看着看着我就自惭形秽了,阅读量啊啊啊啊啊啊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78
发表于 2016-8-25 18:38:00
小艺很喜欢逻辑流吗?我觉得这三个奎因里面,青崎才是最逻辑流的,读的时候真的会想起奎因.爱丽丝老师和法月可能更多是因为致敬和设定的原因.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6-8-27 10:03:12
艺术好厉害 看过这么多书 只看柯南金田一的表示很惭愧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6-8-27 12:31:56
有栖川有栖有江神二郎系列很不错!值得一看!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12:33:51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本帖最后由 推理的艺术 于 2016-9-5 12:34 编辑 NO.3《唯一正确的时钟》
作者:法月纶太郎
译者:张剑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这是今年暑假我看的第一本集子,也是第一次成本地接触法月老师的作品。您可能要问为什么反倒把《犯罪十二宫》放到它前面介绍,那是因为十二宫毕竟是系列作,本集则是内容互不相干的短篇集,只有最后一篇有系列主人公纶太郎出场。有人针对乱步先生的作品提出了“非系列作品比系列作品优秀”的看法,我觉得这是因作家而异的,但非系列作品往往风格多变,不拘泥不单调,的确能从多角度反映作家最自然的状态和最丰富的想象——而且跟十二宫相比,我个人认为本集确实更有看头。闲话到此,言归正传。

《使用中……》7.5

本集第一篇作品。作为开胃菜非常合适,因为本文具有非常强的悬念性和趣味性,可以很快引人入胜;背景也很本格,以推理作家和编辑在咖啡店商讨作品为开端,并包含一个密室。不过因为本文是所谓“Riddle Story”(猜谜小说,即有头无尾的推理小说。法月老师称,本文以史丹利艾林的著名猜谜小说《抉择时刻》为样本),并没有正面挑战密室,结局也是开放性的,不过作为故事仍然很优秀。

接下来的两篇就略显平淡了,《双杀》是交换杀人的诡计,并包含逆转;《业余技艺》包含了一个作死的凶手,营造了一点恐怖气氛。法月老师自己将其定位为“本格犯罪小说”,我认为很准确,因为这两篇都是凶手视角、诡计薄弱、悬疑性强于推理性的小说。故事讲得不错,但悬疑推理阅读量大的读者不会感觉很意外。
接下来的《失窃的信》借用爱伦坡的篇名,而主角是博尔赫斯笔下侦探,相当于同人作。跟坡的小说一样,信中是不可告人的隐私,因此信的收递双方共同制订了周密的计划进行加密,却被人破解。亮点在于加密的诡计——虽然这种被称为Diffie–Hellman key exchange(希望您不要去搜索这个词条,以免构成泄底)并非法月原创(而且至今应用在计算机等领域),但用在小说中比较新颖,此外加密和窃密两个诡计都建立在理性的逻辑之上,也为本文增色。缺憾是,窃密诡计利用了加密手段可以说是唯一的漏洞,这样固然严谨但是猜起来很简单,换句话说两个诡计至多只会给您带来一次震撼。
若把本集的水平比做一块高低起伏的大陆,那下面两篇就是盆地——不,简直是海沟。当然,这是按照推理小说标准来评价的,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它们根本不是推理小说。《缅怀》是一个不到两页的超短篇,完全不知所云——我非常庆幸它只是一个超短篇。《猫的巡礼》由法月老师在后记中亲口承认这不是推理小说——那干嘛混到这个集子里来啊喂!就算不考虑推理性,读来也是云里雾里,立意模糊,谓之灌水可乎?
接下来的《四色问题》则是传统本格,冷知识撑场的死前留言,推理性尚可;《雇佣幽灵的女人》是冷硬派的仿作,主人公是一位落魄侦探,故事性强于推理性,至于冷硬派的设定只有形似而无神似。

《唯一正确的时钟》8.0

标题作我认为是本集中最精彩的一篇。它的设定简单明了而引人入胜:一个挑战难题的人被关在一间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房间,陪伴他的是1440个钟表,显示的时间各不相同(即各差一分钟,因为一天共有1440分钟,而所有钟表也只精确到一分钟)。时间观念已不复存在的情况下,他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显示着当地时间的那一个钟表……
这是一篇将推理的简洁性和游戏性发挥到极致的作品,甚至可以说它不是小说,就是一道智力题。没有情节,没有描写,甚至主人公都没有名字(因为全文使用第二人称)——剩下的就只有严谨的逻辑。解谜过程循序渐进,在紧张中体现出秩序,尤为可喜的是主人公并不仅仅像密室逃脱游戏一样依靠附加的提示(比如文中钟表上的贴纸)进行脑洞,更利用上了“钟表”甚至“时间”的固有属性和对出题人心理的揣摩,同时全文兼顾了实际性(主人公行动时间和钟表时间的流逝都考虑了进来并详细地说明)。假设,归纳,演绎,反证,逻辑的纯粹性在这里大放异彩。
然而本文的最终结局为多数人诟病,因为那最关键的一环并没有依靠逻辑推理,而是用一种(最好不要泄底)不很负责的方法得出了正确答案。不过我却觉得无可厚非,因为既然本就是一场游戏,这样一个戏剧性的结尾也就无需苛责。当然如果您追求完美统一的逻辑,难免会觉得坑爹,见仁见智,兹不赘言。

您可能已经发现,本集中相对佳作与平庸或失败之作交替出现,周期如此明显,使我不禁想把它比做一条纵轴代表作品水平的正弦函数图像。正如标准正弦函数的上确界是1,本集中的大部分作品包括相对佳作水平也难以实现巨大超越,只有标题作非常出彩。不过本集中的作品取材广泛,风格多变,包括猜谜小说、犯罪小说、本格、冷硬、逻辑流以及灌水,给人带来的感受也应该是五味杂陈吧……法月老师在照例的后记中提到,很多作品是仿作或致敬作,甚至仿作的仿作,或可作为本集风格如此迥异的注脚。
总之,从本集中我们看到了法月老师的充沛的灵感和创意,然而多数作品表现平平,因此仅推荐阅读标题作,其余各取所需就可以了……当然了,如果是刚刚入坑推理的萌新,全本阅读也是可以的——既然风格如此多变,很可能有些会是您的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6-8-30 16:38:30 发帖际遇
法月童鞋这本,真的多数作品表现平平么= =
毕竟是岛田推荐过的孩子,多少有点期待。。。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11:31:36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本帖最后由 推理的艺术 于 2016-9-14 11:42 编辑 散作辑一【关键词:密室】
推理小说中有很多优秀的散作孤篇,或因作者名不经传而被埋没,或因没有集结出版而难以寻觅(国产推理短篇中这种情况比较多)。鉴于本长评针对一切推理短篇小说,笔者决定把一些优秀但相对不太受人关注的作品每五篇纂为一辑围绕一个关键词进行推荐,作为短篇集书评的补充。这类作品一般是网络民翻小说、报刊刊载的小说等,且一般短期内没有集结成册面市的希望。评分规则与短篇集中相同,详情请看一楼。
我才不会说是最近看这些零散的小说太多没有屯稿又太久没更就脑洞一波发上来凑数……)

《最后最高的密室》8.5
作者:斯蒂芬·巴尔
译者:bobo
这个生平甚至生卒都不详的作者,敢于声明自己的小说超出了卡尔密室讲义的限制范围——甚至敢说自己的小说是密室类型的最后解答,口气着实不小。实际上小说开头出现的“逻辑学家”角色就已经大致回顾了一遍密室讲义中的基本密室类型,并加以嘲讽。随后由“侦探”角色口述小说正文,讲述了一个品行恶劣的人死于密室中的案件,再多说一字就会泄底。
然而,正因为看到了网络上很高的评价,我读本作时提心吊胆瞻前顾后,奎因的挑战读者都没有这么认真思考(主要也因为这是短篇……)……结果很不幸解答被我猜中,震撼力遂大打折扣。必须要提,这是一篇以意外性和独创性为卖点的小说,因此我有失望的感觉也就在所难免……不过考虑到首创加分,本作确可跻身创新密室一流佳作之列。
总之,这篇小说真真不受卡尔的讲义束缚,前无古人,诡计设想很震撼,也是唯一亮点。这篇短小精悍的小说相信会带给您一次前所未有的见识,此外我奉劝大家不要试图自己去思考……
最后站在笔者自己的角度吐槽一句:有些失望,密室诡计的创造性与崩坏性也难以跟《全部成为F》《妖怪林别墅》这些创新型密室神作抗衡……


《桑塔纳博士的不可能犯罪事件》9.0
作者:威廉·克罗恩
译者:门牙猫咪咪
克罗恩十八岁时受卡尔《三口棺材》的影响创作出本作,刊登于EQMM,然而在第二篇投稿遭拒后就永远封笔,实乃憾事。不过无论如何,克罗恩给我们留下了一篇可能是“史上最精彩”的电梯密室作品。
魔术师桑塔纳博士在十一楼进入电梯,十一楼的目击证人证明电梯中途没有停;一楼的两个证人证明电梯门开时里面就是桑塔纳博士的尸体,中间过了不到三分钟。逃生门、内门等途径一一被封死,这就是不可思议的谜面。
本作属安乐椅模式,由警官的“愿闻其详”和侦探的“乐意之至”娓娓道来,推理过程颇具传统本格舒适雍容的风格。诡计精密复杂,糅合了电梯密室仅有的几种解答,令人激赏。美中不足是侦探从某线索切入后的推理大部分是假设或说脑洞,虽然也清晰地勾勒出诡计全貌却没有完全从逻辑和实证出发,稍显遗憾。
(注:这两篇均收录于谜斗篷《密室推理杰作选:欧美卷》。当成孤篇处理是因为网络上只有该集中的五篇作品,且笔者在一段时间内估计无从得到全集,也就只好择这两篇来评……)



《最后的瞬移魔法》9.0
作者:门牙猫咪咪
瞬移魔术是一种推理小说中较常见的大型魔术,当然往往要造成命案……门牙猫咪咪这篇小说就拥有一个非常浪漫的瞬移魔术作为核诡,魔术师被关在在一座孤岛上的密室中并处于严密的监视下,却突然消失,并瞬移到岸上某剧场的舞台上!当然,随后又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命案……
作为一篇密室消失的小说,本作的趣味性非常强,本格色彩很鲜明;整个瞬移诡计相当宏大,组成它的几个诡计也非常精巧新颖,现实性也很强;案件背后的动机和心理都合情入理,使其作为故事完整性很高。本作集紧凑的情节、密集的推理、华丽的诡计于一体,始终紧紧吸引着我,相信也会让各位本格爱好者看得过瘾吧。
门牙猫咪咪的小说似乎只此一篇,惜则惜矣,但却反映出作者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令人起敬。笔者看过的国产密室短篇小说中,本作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别有内情的密室》9.0
作者:大山诚一郎
本篇收录于大山老师的著名密室短篇集《密室收藏家》。本作开头就是凶手视角制造密室的全过程,看似诡计全泄,实际上真的“别有内情”,真相完完全全出乎意料。系列主人公“密室收藏家”由几个隐藏很深的矛盾点切入,进行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逻辑推演。既然密室诡计不是重点,那么制造密室的动机就成了本作的核心。因此,收藏家在文中应景地发表了“为何制造密室”讲义,使本作显得更加充实而古雅。
除了密室,本作中还糅合了“哔——”诡计和“哔——”诡计,这些已经被用滥的诡计到了大山老师手中却仍然大放异彩,令人无比佩服怹稳健的笔法和独特的构思。


《少年和少女的密室》9.5
作者:大山诚一郎
又是收录于大山老师的《密室收藏家》。您可能要问为嘛不直接把这本集子评了,因为全集出版似乎遥遥无期(不过出版我一定要看!),仅有的几篇都是民翻……顺带一提,这两篇大家可以自行搜索,或者向我索取。
言归正传。本作中的监视密室构思极为巧妙,原创度相当高,几乎可以说是开创了这一新的密室类型,令人拍案称奇。密室收藏家的推理依然清晰流畅,伏线的处理恰到好处。当然这一切在本作的诡计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核诡又是包含用滥了的“哔——”“哔——”诡计,既然不可说就还是请您自己去领略吧!总之强烈推荐本作。

忍不住想简单说说大山老师的个人创作风格。大山老师的文风平和质朴,正与他娴熟的情节架构技法和出人意表的创意相得益彰;您已经发现,大山老师的诡计设计总是通过对许多难以翻新的老梗进行整合加工,从而收获石破天惊的效果,甚至创造出全新的诡计和思路,这种坚守本格、丰富本格的态度着实令人钦佩。推理小说诡计的道路不正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拓宽的么?因此这种创作理念令我非常欣赏……虽是新瓶装旧酒,犹如老树绽新花。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22:32:57 | 2021-2-2 18:46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NO.4《伟大的马里尼》
作者:克莱顿•劳森
译者:伤痕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次接触“推理巫师”劳森先生的作品——怎么好像我点评的小说作者都是第一次接触(笑)——这是怹唯一的短篇集,闻名已久;此外质感十足的封面上,劳森蜀黍显得也倍儿精神,于是乎我把它从书架上拿了下来……
这本集子挺薄,十二篇小说大部分短小精悍,同时——正因如此,也存在被一分钟探案之类推理题抄袭的严重现象。不过劳森先生语言活跃俏皮,情节布置十分到位,很具有文字魅力。前三篇作品都是超短篇,诡计设计具有想象力但并不复杂,是非常轻松的作品。随后就是本集中的两座高峰——
《来自另一个世界》9.5
这篇小说来自于劳森跟卡尔打的一个赌,两人分别以胶带密室为题进行创作,此事在推理史上为人津津乐道(卡尔的作品是《爬虫类馆杀人事件》)。而且这两篇作品都相当优秀,对于我们读者来说真是当浮大白的快事。
言归正传。劳森的魔术师身份使他的故事背景也往往具有魔幻色彩,本作也散发着那种浪漫气息。一位信仰神秘学的人,在一间密封的房间里看灵媒表演“物体显形术”,即凭空变出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然而此人却被刺死在了房间里,灵媒昏迷,凶器不翼而飞,门由胶带密封……
“最难以创新的密室类型”中,胶带密室无疑占一席之地。而劳森先生首创的这种手法妙不可言,精巧实用,殊为难得;核心诡计的解释并不复杂,但是巧妙地利用了人的思维盲点。所谓“大道至简”,这个诡计正如同文中提到过的胡迪尼失手的那个案例一样,给人一种顿悟之感和长久的回味,充分展现出劳森诡计简约而高明的特点。无论考不考虑“首创buff”,我都想把本作列为最佳胶带密室之一。
(顺带一提:本作中某人物大喊:“这是个终结一切密室的密室”,可见劳森对其作品的信心。巧的是,上一次提到的《最后最高的密室》英文原名也是同义——The Locked Room to End Locked Rooms)

《天外消失》9.5同样是一篇经典的密室作品。比起上一篇,本作的密室空间更为狭小:一位畏罪潜逃的法官,在众多警察的严密监视之下进入了一间封闭的电话亭,没人见他出来;而当警方破门而入时,里面已空无一人,只有电话听筒垂在半空。更有甚者,法官的声音从电话听筒里传来,宣告着他已经远走高飞……马里尼大师更是用一种截然不同的魔术手法同样做到了在电话亭中“消失”,令人大呼过瘾。
本作又是一个trick独挑大梁的典范。紧凑的剧情,戏剧性的逆转,不可思议的误导和欺诈……这是一台只属于魔术师的好戏,华丽的诡计尤其令人叹服,其中的误导手法或说思想更是精辟。诡计是否为首创笔者考证未果,但这种诡计思想即便不是肇始于此,在本篇中也真正做到了发扬光大。远的不提,就在最近笔者读过的国产短篇中,文泽尔、腾腾马、暗布烧等几位作者仍然在作品中使用这种思路对诡计进行创新和发展,可见这种创想历久弥新,影响深远,其妙处希望您能亲自领略。
当然,马里尼大师找出凶手的过程有些突兀,这也是心证推理的固有特点。倒谈不上弊端,不过对于本格爱好者尤其是看惯了逻辑流的读者来说,接受起来还是要打点折扣的。

之后(这里并没有按顺序来)有四篇“马里尼与……”格式的小说。省略号处分别是“测谎仪”、“消失的钻石”“声效谋杀案”“照片线索”。这些作品模式类似,都是以马里尼的魔术开场,通过细微的线索得出真相——大多是发现嫌疑人证词的漏洞。由于是心证推理,因此公平性不需要考虑了,线索往往隐藏在读者不会去想作者也就没提的地方。但在揭开谜底时的顿悟之感又真真切切,仿佛我们早就应该意识到那些根本不存在的线索似的——总归一句话,劳森真的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后面的《一切皆有可能》包含多个不可能现象,诸如凶器消失、密室枪杀、神秘脚印等等,令人目不暇接,似乎真的是只有外星生物才能做下的谋杀。文中提出的手法也都很实用,有些简单但不失趣味,有种短篇版+简化版《地狱之缘》的感觉。《奇迹之日》则创造了一个监视下的密室,结构严谨,手法仍然是简单实际中蕴藏着作者的精妙构思。末作《世界上最小的密室》实际上是一起不可能毒杀事件,至于为何称为密室就涉及到核诡了……同样是很简单精炼的trick和马里尼大师不肯示人的心证……

这本集子是我在不知不觉中读完的,给我的感觉嘛,一言以蔽之是轻松愉悦。平均一个故事的阅读时间不会超过十五分钟,在这短小的篇幅中流淌着劳森先生的奇思妙想,没有连篇累牍的大段推理,没有惊涛骇浪的逆转剧情,也没有令人揪心的社会黑暗、动机惊悚……读者只消跟随马里尼大师的脚步和他永远琢磨不透的思绪,看他疏通一次次误导和伪证,变魔术一般——甚至是在变魔术之中——拈来真相。此外,劳森喜欢把舞台设置在他最熟悉的马戏团、魔术师、灵媒、飞碟爱好者等等之间,产生独特而新颖的吸引力;更兼全书语言俏皮生动,美式幽默感十足,伤痕大大的翻译也无可挑剔。应该说,本集中的大部分作品对这种“轻松”的拿捏恰到好处,时刻保持读者思维活跃。这是一种别样的享受,或许本集就是推理世界中的一把安乐椅,坐上去舒适非常,却又不会犯困。
之前已经提到被一分钟探案抄袭的问题。读完全集之后我遗憾地发现,有将近一半的作品都遭到了或多或少的抄袭(依其灵感或思路进行再创作当然不算在内,这里只针对全泄核诡的推理题,事实上学院里这种题就俯拾即是……)。虽说大部分作品不以意外性为卖点,那几篇一流作品也没有被泄(万幸……),但阅读享受毕竟会打折扣。因此如果您是入坑不久,我强烈推荐欲读从速……
总之,本集内多是适合茶余饭后闲读的作品,同时也有《来自另一个世界》这样的不朽经典,因此无论您推理方面“阅”历如何我都非常推荐。至于心证推理,固然可能令一些重度本格迷或逻辑流迷不适应,但换换口味又何妨?马里尼大师那挂着“奇迹待售”招牌的小店,相信会成为您放松精神的最佳去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3:39:35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本帖最后由 推理的艺术 于 2016-10-7 13:45 编辑
NO.5《瑞士手表之谜》
作者:有栖川有栖
译者:马惠
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是入手的第二本爱丽丝老师的书。同样,这本书封面非常吸引人……咳咳,本集中包含四个短篇或说短中篇,因为有些已经达到七八十页了——这次的国庆节假期我是按顺序每天看一篇的,依然是火村英生和有栖川有栖的恋爱(划掉)推理系列。这种模式让我本身有一种亲切感,因为侦探形象最近几年已经快被某些日系作家玩坏了……总之是很古朴的感觉。
第一篇是致敬色彩浓郁的《某Y的悲剧》,文中的有栖坦言最喜欢的推理小说是《Y的悲剧》,还引用了里面的内容,不过放心没有剧透。至于核心诡计是一个死前留言,一贯的爱丽丝老师日语字谜流让人提不起兴趣,不过不懂日语倒也未必猜不到。这篇小说公平地展示出不合常理之处也即死前留言的一系列疑点,应该说切入点不错。最后在火村叫兽秘而不宣的脑洞之下凶手就被稀里糊涂地逮捕了……
实际上我感觉本作的完成度较高,前文的张本与伏线处理得很好,使整个故事严谨从容。不过没有推理没有逆转单纯开脑洞的死前留言多少令人失望,更不要提抓瞎的日语梗了。
第二作是《女雕塑家的头颅》,案件是女雕塑家被杀死,头颅被带走,而一尊维纳斯雕塑的头锯下放在死者尸体头部的位置,乍一看有点新本格的意思……
不过本作对于“斩首”这个并不新颖的问题解答起来却是中规中矩的本格流程,也可以归为“不合常理之处”切入的方式。这是爱丽丝老师的惯用套路,不得不说效果也不错。最大的问题仍然是诡计没什么新意,推理也稍显薄弱。
第三作是《夏洛克的密室》——爱丽丝老师终于写短篇密室了!注意这里的夏洛克可不是老福,而是那个《威尼斯商人》中的宇宙知名小气鬼。被杀死在密室中的人也是一位放高利贷的奸商,不过可不只有这一点致敬,核诡跟这幕莎剧也是有一两句的关系呐。本作线索相对公平,如果是老司机应该一看某些敏感词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吧。对于不擅长机械诡计的爱丽丝老师(虽然老师的获奖名作《马来铁道》就是华丽丽的胶带密室,但是在他的短篇中机械诡计和不可能犯罪诡计毕竟是少数)来说,密室的诡计设计倒也无可厚非,不过也没什么太大的创新就是了。顺带一提,这篇是罕见的凶手视角跟有栖(第一人称)视角来回切换,因此情感线更完整一些。动机就完全俗套了。

《瑞士手表之谜》8.0
这本薄薄的集子几乎一半篇幅被标题作占据,网络上评价也挺高——呃,貌似是跟爱丽丝老师的其他作品相比……
一个定期聚会的优等生小圈子,一起购买了名贵瑞士表的成功人士,六个成员中有一人被杀,他的手表不翼而飞,现场留下了神秘的玻璃粉末……火村围绕手表展开了穷追猛打的证据采集与信息提取,在把嫌疑人一一排除的那一刻,我确实感觉到摘下夹鼻眼镜的埃勒里惊鸿一瞥。专业致敬奎因二十年(误)的爱丽丝老师在这篇中的表现是出色的,不仅严谨的逻辑推演(虽然篇幅不够长看得不那么过瘾)很像奎因,而且老师本人的风格也注入了本作——相比奎因铺陈证据后凌厉畅快的大段推理,本作的逻辑线是一步步慢慢串起来的,推理过程也并不完全集中在结尾,这种温和慢热型的情节跟爱丽丝老师平实随意的叙述口吻以及日式背景更为搭调。
同时,本作还简单介绍了文中有栖的单恋史和写作史,他对写作从彷徨到坚守的态度不能说不让人动容,可能这也是始终坚持本格的爱丽丝老师的心声吧。本作完成度很高,不过还是想吐槽一下有些内容挺水,比如开头序幕什么的。慢悠悠的节奏也让人很着急啊……


应该说,总体上爱丽丝老师的作品节奏缓慢,但把握得很不错,在转述的地方比如还原案发现场时,擅长频繁切换视角以丰富剧情;对于人物的形象塑造虽然都比较路人,但也不至于让人总翻人物表(因为根本没有嘛……);结尾往往很含蓄,耐人寻味。记得豆瓣上一位读者说,爱丽丝的作品读完后让人吐槽都是懒洋洋的,很形象。这种慵懒温和的生活气息就是爱丽丝老师作品的整体基调,也就导致无论诡计、动机还是情节都鲜有惊涛骇浪了,更甭提灌水的情节。老师对于本格的热爱和坚持却是一直未变,或许在这种坚守中寻找到、并追随着自己的风格,也是莫大的幸运吧。

总之,本集中相对出彩的是标题作,密室那篇当成谜题的话也无妨一看,其余作品不推荐。如果您是爱丽丝老师的死忠,或者很萌火有这对CP……就去看电视剧吧!……咳咳,开个玩笑。反正阅读是非常主观的东西,觉得对胃口就看,哪用得着管这篇书评里胡言乱语了些什么。不过若是偏逻辑流或诡计流的同好,而且腻烦拖沓舒缓的剧情,那么我诚惶诚恐地在前三篇作品上为您竖起绕路的牌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返回版块
123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