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8-17 09:41:55 发帖际遇
我也来不出道可惜一波
感觉西楼的功力又有了极大的提升!历史推理题材在学院原推版块还是非常少见的,更何况是这样优秀的作品,所以我觉得这篇写成小说反而更好,因为谜题的话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可能就没法完全展现选材和构思的精妙之处了。
历史推理作品在推理小说中其实有点冷门。我最近为了写论文碰巧在看一些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但是对文中的很多人物与事件仍然感到很陌生……对那段历史了解得越充分,阅读的兴趣和获得的快乐就会越大,从这个角度来讲或许历史推理也有一点点的门槛。所以即便现在看的人少了点或者读者数量不如你的其他文,西楼也不要太失望,慢慢会有更多人看的。另外,这篇作品文字雅驯流畅,考证比较翔实,在我读过的以我国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历史推理中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了西楼加油!

说点更主观的东西。其实读历史推理作品时,我更多地是抱着读历史作品的心态去阅读的。我会一方面寻求与史料的自洽,另一方面渴望对史料的颠覆。理想的状态当然是这二者的矛盾统一,颠覆性要以自洽性为基础。但是,历史人物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在他身上寄托的某种信念,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楼这篇文中对曹植的形象其实做了比较大的颠覆。我们习惯于接受的是曹植七步成诗的形象、习惯于接受他和甄宓的爱情悲剧——哪怕这两者都是子虚乌有。私以为将洛神赋解读为对任何人的情愫都是不恰当的,因为我们有理由认为曹植怀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并且认为只有这种抱负的破灭才值得这样一个忧郁的天才写出这样一篇天才的辞赋。听闻曹丕代汉之后,曹植可是“发服悲哭”的,这也使人更加坚信曹植曹丕无论政治立场还是价值追求上的对立关系。
所以,我认为西楼这次做的颠覆是非常大的,因而难度也非常之大,可能很多人不太容易接受。但是西楼对于史料的剪裁非常巧妙,使得自己使用的史料在文内基本实现了自洽,难能可贵。另外我最喜欢的是关于王必之死的分析,与史料的自洽度最高,整体的动机流分析也非常流畅。

所以总的来说,西楼完成了一次难度很大的挑战,祝贺西楼,也感谢西楼让我们看到这么好的作品!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0-8-17 11:48:16 发帖际遇
感觉不写个长评似乎也对不起这个篇幅的佳作,但确实艺术菌的评论已是十分中肯详尽,栗子提出的一些疑虑想法我在读中也有考虑过,不过看来西楼也能合理解答。西楼这篇作品对于历史的新颖剖析解读,就是贵于大胆精妙却不天马行空,能做到这个程度已是不易,不便吹毛求疵了。

如果原本是想作为谜题的话,确实不太合适,虽说《洛神赋》是千古名篇、魏晋历史也相对不太冷僻,但我想答题门槛还是略高。而正如艺术菌所说,真正了解的人却又很容易对于文献史料持有死板或单一的见解,想要读者从诗句中解读出曹植对于兄长的爱慕之情、对于史料的解读另辟奇径,还是十分劝退的。但作为一个小说我觉得剧情毫无拖沓,尤其是开篇,时代背景和人物都交代清楚,悬念恰到好处。行文也很大气,略去了不必要的儿女情长、个人哀戚,是很适合这个题材的。或许是因为有真实的史料和背景,这篇所呈现的历史岁月感比《银城》来得更加浑然天成。

“或许他天性如此,享受着心爱之人的无情贬谪。”
果然是M!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0-8-17 15:49:43 | 2020-8-17 15:51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以裁判的身份看》我应该是第一个看完的(因为要审核hh),但是我不能第一个评论,现在艺术和星君都做了精彩的评价。不过说实话,我看完的时候并没有像他们觉得的“妙绝”,或许我是星君所言的“古板”之人?

以参赛者的身份看》之前看过市面上的一些历史推理小说,大多不尽如人意(比如《八声甘州》之类)。楼哥的这篇给这类小说做出了新的定义和准线,确实达到了很高/或许可发表的水平。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0-8-17 16:07:47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咱不太喜欢历史推理,如果不了解那段历史,读来向来会比较枯燥。不过西楼这篇的写得不错……好像不知道该说啥了(?)
对于推理咱实在没有啥好说的,就节奏而言,西楼的短篇的把控果然还是远胜长篇,气氛也很有内味,然而咱对本国的历史确实算不上了解,虽然西楼给出了一个貌似非常颠覆的史料解释,但咱其实……嗯,就那样吧?——搞gay怎么了!搞gay很正常啊?(不是,总之就是这么个感觉)
就说这么多吧,咱真的有好好读完(?
如果咱发疯读完所有作品投票的话,不出意外应该还是给这篇,毕竟文字的把控对比其他作品有些鹤立鸡群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0-8-17 17:01:53 | 发自安卓客户端
评价都好长……我没看完,因为我觉得开头挺无聊的,随便说说一扫而过是啥感想。
全程好像写得很急,没有详略得当的感觉,无论是什么好像都是一下子就过去了。没有那种一下手舒缓,一下是急坡的味道。
文体呢,说是文言文吧,又没有那种感觉,就是硬要模仿文言文的那种别扭的感觉吧。
文笔的话,很匠气。
内容没看完就不评了,以上是一扫而过的感受。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0-8-21 15:23:47 | 2020-8-21 16:28编辑
作者大大这个很棒,史料剪切的也很自然。之前我也构思过这个,核心都是曹植的性取向,但远不如西楼大大这个完整清晰。
就证据的话,其实还有更硬核的,曹植的洛神赋本身就可以当做推理素材,学术界也有人这样做了,参见杨柳老师《洛神赋的双重叙述方式》这一神文。核心观点就是洛神赋里的“余”并不是曹植,而是曹丕,“洛神”才是曹植,整篇赋呈现出双重的叙述模式,所以才会出现之前很多人在解读的时候没搞明白的问题。

但我觉得整个逻辑上还有可以补充的部分。比如曹植如果只是为了让曹丕当上继承人,完全犯不着这么麻烦,把自己置于万劫不复之地,直接放弃就行了,毕竟合法程度上来说曹丕才是第一顺位,贾诩当年一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也让曹植再无翻身可能。如何处理好历史中曹植与曹丕明显的竞争关系和小说里曹植一切为了哥哥的处心积虑这一矛盾,还是挺困难的。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0-8-23 11:16:07 发帖际遇
三国题材我倒是挺感兴趣的,一遍看下来感觉还行。要是作为谜题而言这篇就不是很好了,因为文中没有给出很清晰的谜面,非要我来解的话反而有些难受(其实就是自己推理能力太差 = = )解答篇也是让我很是惊讶,原本父子三人暗夺一女子的场面(这只是一种说法),竟然写成了兄弟两人的断袖之癖,只是逻辑有些牵强(或者说是我没有读懂?)
用文言文(类似于文言文?)的形式写文章,的确能给出历史的味道(这个注释加图片太有内味儿了),但是读起来稍微有点理解困难(尤其是人物的称呼,看到一个新名号就得去翻注释看看这个人到底是谁,这样反而读的很累),剧情连贯性差了点(不过毕竟剧情是历史上的故事,想改也改不了啊)。文笔没得说,至少比起我是好多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返回版块
12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