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8: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一些小细节判断他人

    人们总是从一些小细节判断他人,比如一根领带,一双袜子,或者一支笔。烟斗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
,尽管现在用烟斗的人是那么少,但它雄踞在人们脸上的形象,将一个人的个性十足地刻画出来了。
福尔摩斯 除了表和鞋带以外,没有什么东西比烟斗更能表示一个人的个性了
在侦探小说大师柯南·道尔的笔下,福尔摩斯的经典形象是:头戴一顶猎鹿帽、身披件方格呢风衣,然
后握着一只石楠根烟斗,或者出没于迷雾笼罩的庄园古堡,或者端坐在炭火摇曳的壁炉旁……在浓浓的
烟雾中沉思良久。对于福尔摩斯来说,烟斗就像他的放大镜、化学试管以及《脚印与演绎推理实证》
一样,也是他的一件侦探工具。他喜欢在烟雾的笼罩下,去分析和推理扑朔迷离的案情。所以,福尔摩斯
计算时间的方式有时候也是以烟斗来计算的,比如在接手“红发会案”时,他就这样对华生医生说:
“这是要抽足三斗烟才能解决的问题……”
福尔摩斯曾经对他的助手华生医生说:“烟斗有时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表和鞋带以外。”所以,福尔摩

斯不但自己喜欢抽烟,而且还喜欢通过烟斗的使用习惯、烟丝的种类以及残留的灰烬来分析人物的性格
、身份甚至长相,在侦探“黄面人案”时,福尔摩斯就从案发现场拣起一只烟斗,做出这样的推测:“烟
斗的主人显然是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惯用左手,一口好牙齿,粗心大意,经济富裕。”
|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8: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推理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

1、对犯罪动机的分析

2、反社会型人格与犯罪

复习和思考:

1、什么是动机和犯罪动机?

2、如何进行犯罪动机分析?

3、在犯罪行为中关于自我态度的三个理论结论是什么?

4、反社会型人格与犯罪的关系?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动物)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动机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动机的作用下产生、发展和变化,但有了动机不一定产生行为。

1、动机的定义

动机(motivation):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过程。

2、动机发生过程

体内失衡—>需要—>动机—>指向目标—>行为(趋向目标)

3、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引起、指向、维持个体犯罪活动的内在过程。

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具有犯罪动机

变态犯罪人的犯罪动机 无意识的犯罪动机

4、对犯罪动机的分析(本章重点和难点)

(1)对犯罪动机的分析的意义

-确定侦查的方向

情杀、仇杀、财杀

杜培武案件

-排查犯罪嫌疑人

有犯罪动机的犯罪嫌疑人的疑点上升,不具备犯罪动机的则下降

-定罪量刑

犯罪动机的性质不同,如故意杀人与防卫过当杀人

(2)犯罪动机分析方法

对犯罪动机的分析是一个由表及里,以“动机发生过程”为基础进行逆向性思维的过程。

体内失衡—>需要—>动机—>指向目标—>行为(趋向目标)

(犯罪)行为—>(犯罪)指向目标—>(犯罪)动机—>需要—>体内失衡

具体分析的内容包括:

第一、对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分析

根据动机发生的过程,犯罪行为是受“指向目标”的支配,也就是说犯罪行为不过是“指向目标”的外化。可以根据侦查犯罪行为或者犯罪行为的结果来回推“指向目标”,从而对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进行分析。

案例:古交“7·11”特大爆炸案

2000年7月11日凌晨2时43分,古交市旧城区南坪街4号一幢小二楼发生了一起特大爆炸案。一对浙江籍钉鞋夫妇及一6个月大的婴儿丧生,房主邢建民夫妇等5人受重伤,多人受轻伤,周围百米内数十间房屋窗户玻璃尽毁。“是冲着刘经理来的”锁定了一名犯罪嫌疑人王某(云南少数民族人)当日行踪。犯罪嫌疑人邢建平(男,31岁,古交市人) 其好友郭泰(男,46岁,古交市人)密谋报复。 6月17日,郭在娄烦找到其妻弟尹爱军(男,30岁,娄烦县人),以开山取石盖房为名让尹找雷管、炸药。7月2日,尹爱军找到在娄烦县新舍科新营煤矿当保管的妹夫李建清(男,27岁,娄烦县人,郭的连襟),向李拿取了炸药和雷管,并于7月7日将雷管、炸药送给了郭泰。7月11日凌晨2时40分,经过密谋之后,邢、郭二人将爆炸装置放在受害人邢家的窗台下,在实施爆炸后,逃离现场。

分析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一定要准确:

-分析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的具体和泛化

泛化

具体->泛化 泛化->具体

-分析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声东击西

古交案件的间接性

-分析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的单一性和多重性

韶关案件 钱财(父亲)和情(父亲和女儿)

第二、对犯罪动机类型的分析

类型分法一:仇、情和财

类型分法二:发泄型和贪婪型

第三、对犯罪动机背景的分析

近景分析(近因)

远景分析(远因)

第四、对犯罪动机强度的分析

强度大或者弱而多更易于产生犯罪行为

针对强度的相对性



三、态度

1、定义(与一般意义上的不同)

对人或者事物看法,包括对人或事物的认知、情感和评价。

个体对人或者事物的态度不同,对其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而一些行为可能是越轨行为。

2、自我态度

镜相自我

自我 理想自我—>自我态度

真实自我



自我态度:是指关于自己的知识和信念,包括对感情关注或自尊的态度。

在犯罪(越过)行为中关于自我态度方面存在三种理论观点:

-良好的自我态度是抵御犯罪行为的绝缘体

-消极的自我态度是标签的结果

标签理论

-良好的自我态度来源于获取成就的能力、信心以及在社会关系中的认可。

林文瑛 王震武(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 )黃富源(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青少年犯罪形成歷程的學校因素探討 》比较一般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的自我态度量表(自尊量表)的得分发现: 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得分远远低于一般青少年



四、人格(Personality)

1、人格的定义

生活中对人格的了解:“没有人格”、“人格高尚”,这与心理学上的概念大不一样

生活中的人格概念

-声望

-产生声望的内部过程

心理学中,“人格”一词的英文是personality,这个英文词来自拉丁语的Persona,而persona是指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戏剧面具。当时的戏剧演员常在一部剧中扮演好几个角色,因此需要戴着表示特定角色的面具上场。 这样,personality之为“人格”,就有了“把一个人同其他人区分开来”的基本意思。

2、反社会型人格与犯罪(重点与难点)

案例:罗杰是州立监狱中年仅27岁的囚犯,他被监狱精神病专家诊断为惯常的反社会者,有社会病态人格障碍。他上小学二年级时就经常违反校规,用东西砸老师,不服从老师管教,攻击其他同学,12岁时已被3所学校开除过。之后进了安息日圣经学校,他依然殴打伤害教师,经常逃学,又被开除。14岁时他被开除出所在城市的整个学校系统,后来父母送他进一所私立学校,他又殴打女管家,以致其他同学拒绝让他进自己的房间,两个星期后他又被除名。

类似罗杰这种反社会倾向的人格,即反社会型人格,是各类变态人格(人格异常)中最容易违法犯罪的。反社会型人格一般自儿童期就开始有表现,其主要特点是智能尚正常,行为受原始欲望支配,脾气暴躁、情感冷淡、不诚实;无道德心和社会责任感,因而缺乏羞耻心,对是非善恶缺乏正确判断;极端自私和自我中心,冷酷无情,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不通人情,无自知之明,不重视人际关系,爱幻想;常违反社会规范。由于反社会型人格者智力一般都正常,有社会责任能力,所以尽管人格异常,但他们违法犯罪仍要负法律责任。

  导致反社会型人格的环境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不当,学校管束无力和歧视等。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苛责,随意打骂,或赶出家门,使孩子产生对抗心理,有意无意地模仿大人的强力、攻击行为;或者在不良青少年团伙影响下,形成各种不良习惯和越轨行为模式。若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是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而且,有的教师视差生和违纪学生为不可救药,动辄嘲讽,随意处罚,从而加深了这些青少年与社会环境和教师的对立情绪,实际上起到了强化其反社会倾向的负面作用。
|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8: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推理的一般概念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过程由假设形成和假设评价两部分组成,概念形成过程实际上研究的是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结果受个人的知识经验影响,有很大的不一致性。演绎推理的结论是从前提推出来的,即从一般的规则推导出来的,其结论应该是一致的,在本质上它属于问题解决的范畴。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认知心理学对演绎推理的研究。

(二)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推理由三个命题构成,其中两个命题为假定真实的前提,另一个命题为结论,该结论可能符合这两个前提,也可能不符合。所有这三个命题都带有直接陈述的性质。例如:
所有的A都是B。
所有的B都是C。
所以,所有的A都是C。

人们的很多认识是用逻辑量词表达的。在三段论推理中,也根据命题中的逻辑量词将命提分为全称肯定命题,即包含"所有...... "的命题;全称否定命题,即包含"没有...... "的命题;特称肯定命题,即包含"某些...... "的命题;特称否定命题,即包含"某些......不...... "的命题。

人们如何进行三段论推理呢?心理学上主要用气氛假说来解释。这一假说是由武德沃斯和塞尔斯(Woodworth &Sells,1935)提出的。他们认为人们在进行三段论推理中使用的是气氛探索法。他们在研究中给被试呈现各种三段论推理题目。在这些题目中,三段论的结论除包含一个正确的结论外,还包括许多错误的结论。然后让被试根据前提选择结论。结果发现,被试的推理往往受三段论中所使用的逻辑量词("某些"、"所有"、"没有"、"不")的影响。即三段论中所使用的逻辑量词产生了一种"气氛",促使被试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一般情况下,被试会根据肯定性前提接受肯定性结论,根据否定性前提接受否定性结论。如果肯定性、否定性前提都有,则被试情愿接受否定性结论,例如:
没有A是B。
所有的B都是C。
所以,没有A是C。

此外,对特称陈述(带有"某些"、"某些......不"的句子)和全称陈述(带有"所有"、"没有"的句子)的反应。气氛假说认为,如果前提为全称,则被试会接受全称结论;如果前提为特称,则被试会接受特称结论;当一个前提为特称,另一个前提为全称时,被试宁愿接受特称结论。使用气氛假说的方法,被试可以在80%以上的三段论问题上获得正确的答案。对于这么粗疏的一种探索方法来说,这种结果是不坏的。

(三)线性推理

线性推理也叫线性三段论,是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例如:A比B长,C比B短,A比C长吗?

进行线性推理时,人们是怎样表征前提从而进行认知操作的呢?有人提出是以表象的形式建构起一个垂直的空间序列,再按照建构起来的心理位置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也有人认为转换推理过程是用命题的方式来表征三段论的前提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斯腾伯格(Sternberg,1980)将上述两种理论结合,提出了语言一表象整合模型。人们在线性推理时,首先对前提中的信息以命题的方式进行表征,继而将表征的命题建构成一种心理表象上的空间序列。依据这种命题的空间序列进行认知加工-从而推论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四)条件推理

条件推理又称假言推理,它是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所进行的推理。例如:"如果球滚向左边,则绿灯亮","现在球滚向左边了","所以,绿灯亮了"。

在条件推理中,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倾向于去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这种现象称为证实倾向。沃森(P.C.Wason)所做的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实验中,沃森把写有下列符号的四张卡片摆在被试面前,告知被试,每张卡片的一面印有英文字母,另一面印有数字。他给出的问题是,如果要从这四张卡片证明下述规则是否有效,即"如果卡片的一面印的是一个元音字母,则它的另一面必然是个偶数",被试者最少必须翻看哪几张卡片。

实验结果发现,46%的被试翻看了E和4,这种选择是错误的。E是必须翻看的,而4却不必翻看,因为不论它的另一面出现元音还是辅音,都不能证明这条规则无效。只有4%的被试做出了正确选择,翻看了E和7,因为无论是E的另一面出现奇数,或是7的另一面出现元音都会使这条规则失效。此外有33%的被试只翻看E。其余17%的被试做出了其他的错误选择。

根据这一实验,沃森等人认为,在检验规则或假设的过程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对规则加以证实的倾向,后来的研究者认为沃森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使用的实验材料过于抽象所致,如果把卡片中的内容换成被试熟悉的内容,被试正确选择的比例就会提高,有实验证明了这一说法。

二、问题解决的定义

问题是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解决问题时,你所知道的与你所需要知道的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就是问题空间。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消除这个空间。这需要通过发现和取得必要的信息来完成。一道几何题目就是典型的问题。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一个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1)初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够完整;(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3)认知操作: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这三个部分共同界定了所谓的问题空间。在证明一道题目的时候,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即为这一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是证明的结果,中间的一系列证明过程就是为了达到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认知操作。可以认为,思维过程就是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断缩小问题空间,以至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认知心理学中,可以把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它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目标指向性。即问题的解决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解决就是通过一系列认知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初始状态变为目标状态。

(2)操作系列性。问题解决必须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操作才能称为问题解决活动。能够自动化完成或只有单一操作的不能构成问题解决过程,比如,回忆昨晚上吃的菜,通常不被看成是问题解决活动。

(3)认知性操作。问题解决这种目标指向性活动是依存于认知性操作的。不具备认知性操作的活动,不被看作是问题解决,例如,当你学会了骑自行车之后,骑自行车的活动不被认为是问题解决。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性操作来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这些认知性操作也称为算子,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算子使初始状态逐步到这目标状态的过程。怎样在问题空间中搜索出必要的算子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搜索算子(也就是问题解决)可以使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一)算法式

算法式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过于费时、费力和缺乏效率。

(二)启发式

在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中,在目标倾向性的指引下,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启发式的方法。启发式方法看上去是直观判断,其实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使用这种方法并不保证能够准确地找到答案,但作为一种大略的粗算,通常都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人们在处理日常问题上大部分都使用启发式。虽然它在准确性上不及算法式方法,但却无需去探讨所有的可能性,因此效率上大为提高。用启发式方法并不见得必定能找到答案,但经验的积累将会逐渐教导我们在何时以及如何去使用这种方法,使我们成为较好的问题解决者。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启发式策略。

1.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手段一目的分析法就是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例如,目标要到火车站,而我们在校园里。首先想到学校与火车站之间有差异,主要是距离上的差异。然后思考用什么操作手段去缩短这一空间距离。我们可以乘公共汽车去或者出租汽车去,也可以骑自行车去。如果行李较多时间又紧迫,就决定乘出租车,但是下一步还要考虑如何能乘上出租车。这里又产生了一个"距离",要缩短这个"距离",首先要确定是打电话叫出租车到宿舍,还是走到校门口去乘出租车。

手段一目的分析法的一个核心是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其要点是:(l)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问题:如何缩小两者差距?(2)找出缩小差距的办法及操作。(3)如果提出的办法实施条件不够成熟,则提出第二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4)提出创造条件的办法及操作。(5)如果(4)中提出的办法实施条件也不成熟,则提出第三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如此螺旋式地循环前进,直至问题解决。

2.爬山法
爬山法是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就如同爬山一样,为了到达山顶,有时不得不先上矮山顶,然后再下来-------,这样翻越一个个的小山头,直到最终达到山顶。可以说,爬山法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往往具有"退一步进两步"的作用,后退乃是为了更有效地前进。

3.逆向工作法
我们前面讲的方法,都是循序渐进,逐级逼近目标。与上述相反的还有一种目标递归策略,也称逆向工作法。这种策略是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例如下面的几何证明题:已知长方形ABCD,求证两条对角线相等(如图5.1)。要证明AD=CB,从目标出发逆向推理,即首先要证明△ACD全等于△BCD。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必须从这个子目标出发,搜索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定理。在这个题中,可以利用边角边定理解决子目标,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子目标,把最后一个子目标解决了,整个问题即得到解决。

图5.1 目标递归策略解题法示例



总之,无论是从初始状态逐级向目标状态递进,或是从目标状态逐级向初始状态回归,都是适用于相应条件的问题解决策略。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心理学家发现有一些情况经常阻碍人们的问题解决,如问题表征的方式,对无关信息的注意,功能固着性,心向和不必要限制的设立等。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些经常出现的不利因素,以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一)问题表征的方式

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加以理解。所谓理解问题,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讲,就是要以最佳的方式对问题加以表征。表征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同一事物或问题由于表征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以下面的问题解决为例,图5.2显示的是一个残缺的国际象棋棋盘,它有两个角被切掉了,现只剩下62个正方形。假若你有31张骨牌,每一张恰好可以遮盖棋盘上两个正方形。你是否能够用骨牌把这个棋盘上的所有部分盖住呢?请用几分钟时间试试看。

研究证明,绝大多数的人,对于这个国际象棋棋盘问题,会用很长时间在头脑中尝试着去摆,但总找不到答案。可是,如果你不是用视觉形象方法去考虑,而改用推理的方法:明确每一张骨牌都必须盖住一个白格子和一个黑格子,而去掉的是两个白格子,那么你马上可以发现,既然剩下的是32个黑格子和30个白格子,显然无法用31张骨牌全部盖住图中的棋盘,这个问题原来是无解的。

图5.2 一个残缺的国际象棋棋盘



(二)无关信息的干扰

看一下下面两个问题:

A.小王家兄弟五个,都未婚,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姐妹,如果把王妈妈也算在内,试问他们家有几个女人?
B.某城市有15%的人不把电话号码放人电话簿上,如果你从该城市的电话簿上随机抽取200个号码,问其中有多少人是不把电话号码放人号码簿上的?

这是两个很简单的问题。但你是否都能很快地得出了答案?在A题中,答案是两个女人,兄弟的数目是无关信息,但它却使多数人费了许多思考。在B题中,人们倾向于注意15%和200个人数,而实际上这两个数字都是无关信息,因为所有200个人都取自电话簿,答案应该是0。研究发现人们经常错误地假定:问题中的所给出的条件或数字在解题中都有用。因此,总是想办法去利用这些信息。了解了这个普遍倾向,我们在解题时就应该先注意考虑一下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没用。

(三)功能固着性

另一个常见的解题障碍是格式塔学派研究知觉时发现的,即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功能固着性(functional fixedness)。例如,在图5.3显示的问题a是利用给定的工具将两根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绳子接在一起,对于这个问题,惟一的解决方法是把桌上的钳子拿起来,捆在一根绳子的尾端,像钟摆似地使之晃动,然后再抓着另一根绳子,走到房间中间,等捆着钳子的绳子晃到眼前,再将它抓住,这样就可以将两根绳子接在一起了。曾有人用这个问题进行实验,发现只有39%的被试可以在10分钟内找到答案。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被试只把钳子视为一种功能固定的技术工具,没有想到钳子也可以用它的重量当摆来使用。同样地,问题b是利用给定的工具将蜡烛固定在墙壁上,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你不仅仅把火柴盒看作是装东西的盒子,而换一个角度看成是一个平台,你才能想出解决办法。导致上述两个问题不能顺利解决的关键,都是因为被试在表征物体时总是按照物体的传统功能,不会变通,在问题解决时不能用新的方式来表征问题情境。这种功能固着现象有时会限制人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5.3a 功能固着问题





图5.3b 功能固着问题




图5.4 水罐问题:



(四)心向

首先请你试解图5.4中的水罐问题:现有容量固定的三个水罐和无限量的水,请你以三个水罐为工具,逐一取得每一行中最有方指定的数量。并且试用公式的形式表明你所用的方法。

如果一个人屡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决了某类问题,会使他机械性地或盲目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解决类似问题,而不去寻求新的、更好的方法。这种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心向或心理定势。水罐问题就是心向问题的一个典型事例。如果你已发现前5个小题要求相同的解题方法,即(B-A-2 C)时,则你可能在第6个小题上也套用相同的公式,尽管它用更简单的方法(A一C)就可以解决;只有到对第7个小题仍套用公式(B一A一2C)却发现行不通时,一部分人才会去思考、去尝试,并发现更为简便的公式(A一C)。但也有些人竟会认为它无解。那是因为心向太强烈,在经验中的有效方法不起作用时,不会转换
|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8: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盗分金的完整解析版


前提:有100块金币
N个海盗,每个都是很聪明并且很怕死当然也很贪婪。
他们都要遵循以下规则来分:
首先由大海盗提出分金的方案,然后由剩下的海盗进行表决
如果有一半或以上的海盗同意,则按该方案分金。
如果有超过半数的海盗不同意该方案,则大海盗就要被扔下海去(一定死)
接着由二海盗提出方案,剩下的再表决……
方法一样,如果二海盗的方案得不到剩下的海盗一半或以上的人同意
则二海盗被扔下海,轮到三海盗提出方案……
规则就是这样一直轮流下去,直到某个海盗的方案通过为止。
分金方案只能是某某海盗得多少金,而不能涉及其它内容

问题:如果你是大海盗,你如何提出方案,保证自己能得到最大利益而又能保存生命。

完整解析
假设只有两名海盗,(编号为1号和2号,上级即‘大海盗’是2号),2号的最佳分配方案是所有的金币归他一人所有,1号什么也得不到。由于2号自己肯定为这个方案投赞成票,这样就占了总数的一半,因此方案通过。
如果再加上一个上级(3号),那么最低级的1号很明白,如果3号的方案被否决,那么最后将只剩2个海盗,而1号扩大一无所获——此外,3号也明白1号了解这一形势。因此,只要3号的分配方案给1号一点甜头使他不至于空手而归,那么1号肯定投赞成票。因此3号需要分出尽可能少的一点金币来贿赂1号,这样就有了这样的分配方案:
1号得一块金币;2号一无所获;3号得到99块金币。
如果是4人,4号的策略也差不多。他需要一半的支持票,因此同3号一样也需要再找一人做同党。他需要贿赂的人是2号,因为如果4号被否决而3号按照上面的方案得以通过,则2号得不到1块,而且,2号深知这一点。因此,4号的分配方案是:
1号一块不得;2号得1块;3号也是一块不得;4号得99块。
如果5人,5号的策略稍有不同。他需要收买另两名海盗,因此他至少得用2块金币来贿赂,才使自己的方案得以通过。如同上面的思路,他的分配方案是:
1号一块;3号一块;98块归自己。
这一分析过程可以照着上述思路继续进行下去。每个分配方案都是惟一确定的,它可以使提出该方案的海盗获得尽可能多的金币,同时又保证该方案肯定能通过。照这一模式进行下去。前面所述的规律直到200号都成立。200号的方案是:
从1到199号所有奇数号的海盗都一无所获;从2到198号所有偶数号的海盗各得到1块金币;剩下的1块归200号自己所有。
而201号拿不出更多的皮货来收买其他人。但是即使分不到皮货,201号至少还希望自己不死,因此他可以这样分配:
给1到199所有奇数号海盗每人1块金币,其他人(包括自己)一块也不要。
202号同样别无选择,只能一块也不要——他必须把这100块金币全部用来贿赂100名船员。而203号必须获102张赞成票,但他显然没有足够的皮货去贿赂101名海盗。因此,他无论提出什么样的分配方案,他注定会死。
可现在204号知道,203号为了能不死,就必须必须由204号自己提出分配方案这么一种局面。所以无论204号提出什么样的203号都会头赞成票,这样204号可以得到自己1票、203号1票、以及另外100名收买的海盗的赞成票,刚好达保命所需的一半。
205号可没有这么走运。他不能指望203号和204号支持他的方案,因为如果他们投票反对205号方案,就可以幸灾乐祸地看到205号死,而他们自己却仍然能够保全。这样无论205号提出什么方案都必死。206、207也是如此。
208有是来运转了。他需要104张赞成票,而205、206、207号都会支持他,加上他自己的一票及贿赂到的100票,他得以过关。获得他贿赂的必属于那些根据204号方案肯定将一无所获的人(候选人包括2到200号所有偶数号的海盗,以及201、203、204号)。
现在可以看出一条新的、此后将一直有效的规律:那些方案能通过的海盗(他们的分配方案全都是把金币用来贿赂100名同伙而自己一点得不到)相隔距离越来越远,而在他们之间的船员则无论提出什么样的方案都会死,因此他们必会投票支持最高一级的海盗提出的任何分配方案。
200号以后方案能通过的有:
201、202、204、208、216、232、264、328、456、号……
即其号码等于200加2的N次方的海盗。而从456到500的所有人都必死。500号以上也依次类推。
当然,此类题目的金币数及人数都可能变化,但其总的规律是不变的。
|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8: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室之迷


所谓侦探小说中的“密室”,我们可以理解为看起来“几乎完全封闭的命案现场”(这个“完全封闭”一般是指看起来只能从房间里面封闭),当然,其中有自杀的现场,也有意外事故的现场,还有他杀的现场。最后那种一般被我们称为“密室杀人案”。从某种角度来说,密室杀人案的凶手,一般都是高智商的家伙,即使不是谋杀而是一时冲动杀人,也能急中生智做出密室并抹掉自己的痕迹,给破案者造成“自杀”或“事故”的假象。那么,能造成“密室杀人”的手段,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探讨。
我认为:如果想营造出一个密室,无非就是在两点上做文章:杀人手段,或离开手段。就是说,要么凶手根本就不进入密室或现场,直接在密室外面就把被害人杀死(汗……其实,严格来讲这不能算密室杀人的),这其中还分真密室和假密室;要不然就是凶手杀人后或布置完毕作案用的装置后,在离开现场时运用一些特殊方法把现场变成密室。这两种大分类中又有很多种具体方法,我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大类:在密室外杀人,前面提到分真密室和假密室两类,所谓“假密室”,就是密室其实有出入口但是很小(通风口、小孔、栅栏铁窗的空隙等),人不能从那里出入而某些可以利用于作案的东西却可以轻松进入(或者身体某一部分可以通过),往往被人忽略。而真密室就是真真正正的密室。不管是真密室还是假密室,这类“密室杀人”的“密室”都是在被害人死之前就已经形成的,大多都是被还未死的被害人自己锁起屋门和窗户,然后被害人才被杀掉。从作案手法来讲,此类杀人一般都是毒杀(也有先把手从窗口伸进去刺杀然后用工具移动被害者的位置使其看起来不可能是被人从窗口刺杀而像是凶手杀人后逃走造成密室,在书上看过这种案例,还被垃圾电视剧“少年包X天”盗用过)。
这种密室毒杀有好几种:①靠被害人的某种习惯,让他接触某种毒物再用接触过毒物的手进食;②在被害人的餐具或食物上下毒(这两种一般更多见于普通杀人案);③利用安眠药使锁在家里的被害人睡着煤气中毒身亡;④以及假密室的经典例子:从窗缝或房间的其他孔隙放入有毒动物或射入毒针毒死被害人(毒蛇阿、有毒蜜蜂阿、吹筒阿之类的都是好工具)等等。
第二大类:杀人之后,制造密室。这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密室杀人”,作案手段多种多样,毒杀、枪杀、刺杀、绞杀、用重物或尖物敲头甚至使被害人摔死(布置好装置之后,做成密室并离开,然后触发装置使被害人从高楼上跌下或吊死等等,由于是密室,加上死亡时间的误导,很容易被认为是自杀)等等,反正关键不在如何杀人,而在如何离开同时还使现场变为密室。凶手通常都以门作为离开密室的出口,因为窗户毕竟不方便进出,所以在营造一个合格的密室前要先从里面锁好所有窗户。这一大类密室也分好几类:㈠先锁门,再把钥匙放回屋内;㈡先离开,再在屋外锁门;㈢根本不锁门,但是让别人产生错觉以为门是锁着的;㈣根本不离开现场,躲在房间某处等待有人冲进来然后趁机混在发现者中(这种太危险了,不现实,真要谋杀很少有人会用的)。

第一类:先锁门,再把钥匙放回屋内。大多需要利用一些道具和特殊手法,最直接的就是直接从门缝下面或铁窗的空隙把钥匙扔进去,但是很容易被识破,一个容易被识破的密室就失去了作为密室的意义了。所以一般要让回到屋内的钥匙处于一些特殊状态或特殊位置,使常人看来根本不可能是从外面扔进去的。常用道具就是鱼线一类的东西,用双股线拴在钥匙上穿过房间某处(想要留钥匙的地方)然后引到门外,再把钥匙也拿出去,锁上门然后把钥匙放在门下面的空隙处拉动双股线使钥匙进屋,拉不动就说明钥匙已经到达想要的地方,再放开其中一股拉另外一股线,把线抽出来就可以走人了。

第二类:先离开,再在屋外锁门。此类作案需要门锁是不需要钥匙就能锁的,但是又要让人以为不从里面锁不上。撞锁类的锁就很不合适,因为只要在外面把门关上就自动上锁,所以那不是密室。一般都是普通L形门闩或U形门闩,在外面用特殊方法把门闩插上就会让人以为门被从里面插上了。常用道具是鱼线或胶条,利用这些细的东西能穿过门缝的特性从外面锁门。如果是鱼线,先把它挂在门闩上,然后关门,拉动鱼线使门闩插上,之后向里面送一段鱼线,使鱼线脱离门闩,然后拉出来。用胶条更简单,让胶条没有粘性的一面对向门闩一侧(以免胶条全粘在门上),将一头折过来轻轻粘在门闩上,另一头带出门外,关上门,先轻拉把门插上,再用些力拉使胶条撕下来,拉出来带走。以上两种方法简单好用,成功率极高,就算不成也可以打开门再来。

第三类:根本不锁门,但是但是让别人产生错觉以为门是锁着的。要造成这种假象,通常凶手要装扮不知道,混在第一发现者当中。就是说凶手故意拉其他人到“密室”门口,然后让别人觉得门被锁上了并感到奇怪,此时凶手就会提议撞门进入,于是合力把门“强行撞开”之后,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一个命案现场,此时和凶手“同时发现尸体”的人本来就以为门是从里面锁上的,再加上看到死人一般会惊慌失措,失去判断力,深信不疑这是一间密室。这样证人在录口供的时候,就会把破案引向一个误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凶手造了有力证据。此类作案的善后工具一般都是大卷的胶带,让人以为门从里面锁上而且从里面贴上了胶带。另外如果门有空隙也可以用吸尘器从外面把胶带真正的贴在门的另一面上。

第四类:根本不离开现场,躲在房间某处等待有人冲进来然后趁机混在发现者中。这个不用解释,一般都是藏在黑暗中或不起眼的角落里,至少不会被人一撞开门就发现的位置。虽然危险,不过还是要说一下作案要点:首先,尸体的位置要明显,让所有人一进门注意力就都集中在尸体身上;其次,藏身的地方离门要近,在别人都冲入现场后,才能悄无声息的从大家背后出现,好像刚赶到似的;再次,自己的不在场证明要准备好,虽然是作为“发现者”的身份,但是别人都有不在场证明你没有就挂了;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挑选大堆的发现者,而且都要愚蠢到至少在看到尸体后不能冷静处理,如果发现者只有一个人或两三个人,就不好滥竽充数了,要有一定数目的人,才可以混在他们之中。而且如果发现者中有某人很冷静,马上叫众人不要破坏现场,那此时还藏在这屋子中的凶手就等于瓮里的鳖。
|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8: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推理小说中的模仿杀人



在众多推理小说的诡计当中选择这个题目来作讨论,其实与个人在推理小说的阅读经验上有莫大的关系。不可讳言的,我本身也是从漫画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开始接触推理这个领域,并且和许多人一样,深深地折服于漫画中出神入化的诡计。本身会开始想要尝试写作推理小说也是受到这部漫画影响。这部漫画当中最为人诟病的,莫过于故事中大量抄袭其它推理小说的诡计一事。即便如此,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将之奉为圭臬。我想,我相当能够体会当中的心情。
  看过这套漫画的人应该都不难发现,这套漫画中大量的运用了模仿杀人这个类型的诡计。我们回来看看在推理小说中有哪些作品也用了模仿杀人呢?我简单列举几部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作品:童谣凶杀案、主教谋杀案、恶魔的手球歌、迷路馆杀人等等,由于所看的小说不多,相信还有相当大量的作品被遗漏。在大家看了这么多模仿杀人的推理小说之后,不知道是不是也和我产生了同样的疑问:模仿杀人在这些小说中是不是必要的?
  金田一少年杀人事件簿虽然抄袭了许多历史上经典的诡计,不过有一点是我对这部漫画相当推崇的,就是在漫画中的凶手很少做无谓的举动,而这一点正是许多受这套漫画影响进而想从事推理小说写作的人最常遗漏的一点。在这套漫画中出现的模仿杀人有这么多,但是你可以发现当中并没有出现毫无意义的模仿,也就是在故事的最后,通常凶手模仿某首歌谣或是某个传说来杀人,都有其重要的意义存在。
  再继续写下去之前,我先对我所提出的模仿杀人下个定义。举凡在故事中凶手的杀人行动有「刻意」模仿某项事物,如歌谣、小说、传说,甚至于模仿某张照片、某段影片、某座雕像,只要是杀人场面经过凶手特别设计,且有其一定意义者,我将这类的作品都归入模仿杀人的类型当中。再这里请大家特别注意「刻意」与「有意义」这两个字眼,因为有时小说中的凶手并非刻意模仿某项事物,而是恰巧和某项事物相同;或者是凶手的模仿到最后并没有意义,也就是即使不使用模仿的手法对整部小说并没有影响时,我就不把这样的小说列入模仿杀人的范畴里。
  定义完我心中的模仿杀人后,接着就可以以我个人的定义来简单和大家讨论一下推理小说中模仿杀人存在的意义。接下来要谈的部分可能会比较深入模仿杀人这类诡计的中心,请大家自由选择继续读与不读。
  我将凶手模仿杀人的目的分为几种:
第一、为了让死者的死亡顺序错乱。
这种目的算是常常被运用在模仿杀人的手法当中,尤其是当所模仿的事物有顺序出现时。这种类型通常会与不在场证明一起出现,而且故事中会有两个人物的死亡时间相近(包括凶手刻意以任何方法混淆死亡时间)。在这个类型的故事中,只要能看穿死者的死亡顺序,通常就能知道凶手是谁。
第二、为了造成登场人物的心理压力。
这点是针对小说中的人物而言,通常对读者的意义不大。这种类型的模仿杀人多半与暴风雨山庄一起出现(模仿杀人并不一定都出现在暴风雨山庄这类的小说中),凶手所模仿的事物有数字限制,而且故事当中的登场人物(指可能成为受害者的人)会比凶手所模仿事物的数目多或相等。其实这点可以说是所有模仿杀人的小说都想达到的目的,但是因为这需要作者有能力将情节写得让读者认为故事中的人很害怕,所以我认为这点是最单纯但也是最难达到的。
第三、为了掩饰凶手在现场所留下的某样致命的证据。
这个类型通常只有一个模仿场面较具意义,而且在这个场面中会出现某种大量的东西(如水、血、玻璃)。在这个类型的模仿杀人中,其它无意义的模仿场面会比较草率,我认为会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于作者本身没有特别去设计其它非主要的模仿场面。所以只要发现小说中有某个场面比其它的场面来的大费心思,并且出现某种大量的东西时,大部分会是这种类型。
第四、为了混淆死者的死亡地点。
这点和第一点有相似,通常也是和不再场证明的诡计一起出现。只要在故事中发现尸体有被移动过,读者们在推理时别忘了考虑这类诡计的可能性。
第五、为了将杀人嫌疑推给其它人。
最常和这个类型一起出现的就是所谓的顺风车杀人,死者为复数。这类故事中会有一个人特别有嫌疑,比较夸张的可能所有人都怀疑这个人。作者在安排这类故事的结局时,大多刻意安排一个转折,也就是凶手通常有两个,但是并非共犯。最一般的写法是第二个凶手就是推理出第一个凶手的人,而事实上第一个凶手只杀了第一个死亡的人,其它的人都是第二个凶手杀的。但是到最后读者大部分都会认为第二个凶手才是真正的凶手,忘了第一个凶手也杀过人。难道就因为第二个凶手比较奸诈的缘故吗?
  以上几点是以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所归纳出来的,并非代表所有的模仿杀人就只有这些类型,我相信我所观察到的尚不到模仿杀人这类小说的百分之一。而且我这样子讨论诡计算是比较边缘的写法,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犯了未读勿看的基本规则。
|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8: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的事件


神秘的故事,常常是由以下几个重要的成份组成:猜谜般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的趣味、神奇巧妙的圈套,以及出人意料的嫌犯。
例如日本的侦探小说家江户川乱步,曾把有关出乎意料嫌犯的例子归纳整理,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01.侦探本身是嫌犯
是常有的例子,就是名侦探,也不能算是例外,如得鲁里.雷恩和艾裘尔.波亚罗(即波洛)即是。就连亚森.罗苹也曾化装成巴黎警政署保安课长路洛曼。

02.案件的发现者是嫌犯
这种例子也是常有的。自己把他人杀死后,再假装成是命案现场的发现者。在威尔.达因及狄克森的长篇小说中常有类似的情节。

03.案件的记述者是嫌犯
据说是由杜希的《斯密诺博士的日记》创首例,而后来的阿嘉莎.克莉丝蒂的长篇小说对这种圈套的处理也极为闻出名(《罗杰亚克洛伊命案》) 。另外尼古拉斯.布雷克的长篇小说及横沟正史和高木彬光(《能面杀人案》)的长短小说中亦曾出现过。

04.病人或身体有障碍者是嫌犯
是指由长年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来立计划, 再由别人来执行,如库因所写的小说即属此类。另外有一种例子是身体残障者,如没有双脚的人进入机械人中,来犯下杀人案件,这种现象在狄克森的小说中曾出现过。


05.尸体是嫌犯
是把手枪让死者握住,死者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手指会变僵硬,然后扣下板机,进行谋杀案件。或者把死人的尸体冷冻,再由高处丢下,来进行杀人案件。

06.幼儿或老人是嫌犯
是由幼儿(不如说是少年),所犯下的连续杀人事件,
如库因的名作中(《Y的悲剧》)即有此例。而得鲁里.雷恩和艾裘尔.波亚罗也曾说年纪进入老境的老年,在身体老化之前犯下杀人案。

07.洋娃娃或重物是嫌犯
是在洋洋娃上设下圈套,利用遥控操纵;或用时间上的前后差异,来进行杀人,例如: 利用金鱼缸所反射过来的阳光,在凹凸镜片上产生作用,使火绳枪点火燃烧,而把子弹发射出去。(warson:即采用一定的机关来杀人并造成嫌疑犯不在现场的假象。如:西村京太郎的《天使的伤痕》)

08.嫌犯有很多人,不止一人
例如曾被拍成电影的克莉丝蒂的著名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著名杀人方法,即让对被害者怀有敌意的人,同坐在一辆火车上,使所有同车的人,一人砍一刀, 将被害者杀死。

09.动物是嫌犯
以<<斑纹绳>>一书中的蛇,及<<波斯卡比尔的狗>>(即《福尔摩斯探案集——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一书中的怪狗为首。另外可能的嫌犯尚有鸟、猫、毒蜘蛛、蜜蜂等.
此外在爱伦坡的<<莫尔格街凶杀案>>一书中的嫌犯是大猩猩。

10.被害者本身是嫌犯。
是假装自己是个受害者,其实他是道道地地的杀人凶手, 这种例子相当多。还有一种是被杀死的被害者, 原来就是杀人凶手,他故意自杀来牺牲自己,然后把杀人罪嫁祸於他人(参见《福尔摩斯探案集——雷神桥之谜》)。
|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8: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议动漫推理---不在场证据篇
--------------------------------------------------------------------------------


相比起华而不实的“密室杀人”,我更欣赏不露痕迹的“不在场证据”。因为“密室杀人”明显是不可能发生的,因而更会引人怀疑;而“不在场证据”则是隐性的不可能事件,可以使自己被怀疑的几率降到最低。而且巧妙安排的不在场证据还可做到嫁祸他人、让人以为是外来者犯案等作用,这些都是“密室杀人”所不能做到的。

正因为不在场证据是如此普遍、实用的手法,它在推理作品中出现的几率也居高不下。推理女王阿嘉沙·克里斯蒂虽以其独特的“写人性”而闻名,但她最负盛名的几部传世之作,例如《尼罗河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还是靠那令人惊叹、匪夷所思的不在场证明诡计而铭刻在读者心中的。

“密室”毕竟只有不多的十数种模式,但制造“不在场证明”的方法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再加上我本人涉猎的推理作品毕竟有限,因此这篇文章仅为抛砖引玉之用,还请各位不要见笑。~我现在姑且把所有的不在场证明归为“时间性”、“地点性”、“人物性”、“机械式”四大类——


一、“时间性”不在场证明

1、拨块手表
说明:找个证人陪在你身边,伺机把他(她)的手表拨快,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找藉口离开行凶并回来,这样这位证人便能给出你在那段时间的不在场证据了。这是现实中最可行的方法之一,但也很容易被识破。

2、录音
说明:把能代表时间的某人或物的声音录下,并设置在某个时间自动播放。但现实可行性一般不高,毕竟人的耳朵是没那么容易被录音跟真人说话声混淆的。
例子:金田一《歌剧院杀人事件》,在这个事件中由于录音是从远处传来,所以不容易将之与真人声音分辨出来,而且它的巧妙之处更在于用厚布幕隔音这一点上。

3、证物
说明:若某物品在犯罪现场的出现能代表某一时间段(例如凶器是花瓶,那么它完好时凶案尚未发生,粉碎了则是案发之后),那么设法在这个物品上用点小诡计就能混淆时间判断了。
例子:金田一短篇《谁杀了女神》,将一个女神像切成两半,分别用其左、右侧面来伪装成两个女神像。金田一小说《邪宗观迷案》,一本书明明立在大家面前,但其实只有厚厚的封套而已,里面的书页已被撕下了!

4、“一天前的此时,一年前的今天”
说明:凶手似乎的确有在犯案时间的不在场证据,但其实只是利用了某样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复出现的事物作证而已。
例子:柯南《前夜祭杀人事件》中每年都会有的前夜祭;金田一《速水玲香诱拐杀人事件》中每天都会响起的正午钟声。

5、从“死后硬直”去作文章
说明:利用某些方法改变尸体的死后硬直程度,从而影响法医的死亡时间判断。
例子:柯南《小五郎同学会杀人事件》、《福尔摩斯爱好会杀人事件》。

二、“地点性”不在场证明

1、隐藏的捷径
说明:凶手离开众人的时间比在凶案现场往返所需的最短时间更短,因而取得不在场证据,但事实是凶手利用了一条隐藏的捷径。这个思路很多人都会想到,但要将这一捷径彻底隐藏,不为人知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例子:金田一《雪夜叉传说杀人事件》中的冰桥,堪称完美。还有《天草财宝传说杀人事件》是把“捷径”反面利用的极佳例子。

2、事后转移的尸体
说明:凶手取得不在场证据的理由同上——不够时间往返凶案现场。但那却是伪造的凶案现场!尸体是事后才被运到那里的。
例子:金田一《悲报岛传说杀人事件》,用鸡血代替人血制造的满墙壁满天花板是血的“现场”,最后还用一把火毁尸灭迹。《怪盗绅士杀人事件》的精彩之处则在于运送尸体的方法。

3、改变杀人距离
说明:看起来是被近身杀害的死者,其实却是凶手从远处下手的!又或者被害者看似从远处被射杀,其实凶手却是在身旁下的手。
例子:柯南《电视台杀人事件》是似近实远,而《名侦探之死》、《工藤新一纽约事件》则是似远实近。

4、“认错房间”
说明:密室杀人当中常见的高级诡计“认错房间”在制造不在场证明里同样可以大派用场。
例子:侦探学园Q《开膛岛的惨剧》,利用细线牵拉的死者肢体及脚印来使人认错房间。

三、“人物性”不在场证明

1、证人说谎
说明:现实中最常见的情形,凶手只要事先买通证人作假证词便行了。但这一低级手法推理小说家一般不屑使用,要用则一定要做到非常出人意料的效果才行。
例子:阿嘉沙·克里斯蒂的经典之作《东方快车谋杀案》,你永远也猜不到一共有多少个人说了慌!

2、法医说谎
说明:“法医”这一角色在推理剧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其判断的死亡时间直接决定了所有人的不在场证明,因此,在传统推理中法医一般是不许说谎的。但偶尔也有法医作假证,甚至法医本人就是凶手的情形。
例子:柯南《月影岛杀人事件》。

3、“认错了人”
说明:推理小说中最常用的诡计之一。低级实用一点的手法有凶手事先买通了一个人装扮成他(她)的样子在别处露面;高级手法则有凶手与死者互易容貌、将两个死者互易容貌、肢体拼接这样大胆的心理诡计。另外,推理小说中一般不允许双胞胎的出现。
例子:柯南《好赚的跟踪》、《小学教师杀人事件》,金田一《异人馆村杀人事件》、《飞閳机关宅杀人事件》。最经典的要数克里斯蒂《阳光下的罪恶》了。

4、苦肉计
说明:凶手先伪装受伤、无法行动而取得不在场证明,趁医生还没赶到的时间里完成凶案,回到“受伤”处再真的把自己弄伤。
例子:柯南《怪兽哥斯拉杀人事件》、克里斯蒂《尼罗河上的惨案》。

5、假装被杀
说明:我个人给予最高评价的手法!因为只要众人都以为你“已死”,就形成了我在暗,众人在明的极其有利的环境。之后再杀人时,若想嫁祸给某人,就专挑他(她)一个人没有不在场证明时下手;若想引起众人恐慌,则可找一个所有人都有不在场证明的时间动手。操纵大局,得心应手。人们肯定不会怀疑到一个“已死”的人头上的!只是要怎样让别人确信你“已死”却是一件极难办到的事情。
例子:金田一《悲恋湖传说杀人事件》、金田一小说版《鬼火岛杀人事件》、克里斯蒂《无人生还》。

6、“人称陷阱”(仅限于小说)
说明:这是作者故意误导读者的小花招,像金田一小说《幽灵客船杀人事件》,那本“船长日志”里口口声声说什么“女儿啊”,一开始就把我们完全引向了岔路。更有甚者,你能想象小说中的第一人称“我”会犯案吗?在克里斯蒂及横沟正史的作品中均有着这样的例子,另人拍案叫绝!为免降低大家阅读时的趣味性,我就不说出作品的名字了,大家自己去找吧。


四、“机械式”不在场证明

所谓的“机械式”诡计其实不应独立成一类手法,它们是大量地渗透在“时间性”、“地点性”不在场证明当中的。

1、自然力型机关
说明:利用冷、热等自然力,使得某件“事件”自动发生。
例子:柯南《二十年的杀意》里的烟头、《小学教师杀人事件》里的用低温使橡筋断裂,金田一小说《新歌剧院杀人事件》里的蚊香,还有《上海人鱼传说杀人事件》里的用镁光灯照射使得冰块溶解。

2、丝线型机关
说明:利用不起眼的、坚韧的细线如钓鱼线等,实施远程操控的机关。
例子:柯南《魔术爱好者杀人事件》、《上野出发的北斗星3号》、《意味深长的音乐盒》……

3、电气化机关
说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器的特性(自动运行、遥控等)而制造不在场证明。
例子:柯南某深山里的事件中,用预设好运行时间的空调来制造短路停电。新出医生家里的杀人事件中,凶手利用电话主机与分机的切换来制造自己不曾离开的假象。

4、“自杀型”机关
说明:让死者自行开启的杀人陷阱。不过这种诡计是最容易识穿的。
例子:柯南《福尔摩斯爱好者杀人事件》当中,凶手把汽车的油放掉,再诱使被害者在车里点着打火机。《录像机杀人事件》中,利用录像机弹出录像的力度把花瓶砸在被害者头上。

讲了那么多的机械式诡计,其实大家还不如重看一遍柯南。随便翻开哪一本柯南,都可以看见至少两三个机械式诡计。让我们意识到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每一点小常识都可能成为杀人的技俩。而金田一的作者天树征丸先生却像一个心高气傲、老气横秋的宗师那样,不屑于使用这种简单、“低级”的手法,而非得要在“认错房间”、“影像投映”这样华丽而“高级”的手法上动脑筋。不但使得金田一的后期给人太多重复的感觉,还主动给读者留下了“天树征丸已江郎才尽”的印象,真是可叹啊!

另外,我再次说明,任何一个把博大精深的不在场证据完全归纳于一篇短短的文章中的尝试,均是十分肤浅而无谋之举。所以当大家在推理读物中看到了不能归纳于以上手法的不在场证据时,还请不要见笑。

这次我推荐给大家读的是霑川哲也的经典短篇《五个钟表》——谨慎的凶手在一件案中给自己安排下了五个不在场证明,但都被精明的老刑警一一识穿。推理严密,短小精悍,堪称“时间性”不在场证据的最佳教材!
|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8: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沟正史
(1902-1981)


一九零二年生于神户市,毕业于大阪药专(旧称),曾任《新青年》、《侦探小说》的总
编。他在一九三二年辞去工作,开始写作的生涯。一九四七年以“本阵杀人事件”一书获得
第一届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奖(即现“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此外,还有“狱门岛”、
“恶魔的彩球歌”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横沟氏的创作力惊人,笔下作品地位祟高,但是其本人却患有乘车恐惧症,举凡车船、
飞机都在避忌之列,万不得已必须外出时,则特约大轿车出门。一九五七年由松本清张带动
的社会派文学兴起,令横沟一度停笔。到他晚年时重新执笔,一九七六年,更以一部“犬神
家一族”的电影造成轰动,引起各界注意。横沟氏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病逝,享年
七十九岁。
横沟正史笔下一系列的解谜推理小说,提升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推理小说水
准,更缩短与欧美原有的差距,奠定了战后日本推理小说后来居上,雄霸全球的盛况。至于
以金田一耕助为主角的最佳作品,根据横沟氏自选有以下十部:
1.狱门岛     2.本阵杀人事件 3.犬神家一族 4.恶魔的彩球歌 5.八墓村
6.恶魔吹著笛子来 7.化装舞会   8.三首塔   9.女王蜂    10. 夜行

狱门岛

在濑户内海中,有一座名叫“狱门岛”的花岗岩小岛,自古以来就流传著一种说法:
岛上居民全是海盗与流放到这儿的杀人罪犯后裔。岛上巨富鬼头家的千万太在临终前,
一直担心自己的三个妹妹会被人杀死;
就在家人替千万太守灵的夜里,他担心的事果真发生了……
花子的尸体倒挂在古梅树上;雪枝坐在吊钟里,色彩艳丽的和服长袖,自钟口伸出来;
月代的身上插了一朵鲜红荻花……
这三姊妹果真像鬼头千万太临终前所说,全都死于非命。一连三个晚上,死了三个女孩
和一个身份不明的男人,凶手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能让“神探金田一”眼睁睁看著三姊妹
陆续被杀而束手无策!难道这一回金田一踢到铁板了?
在这部作品中,诗般的俳句中隐藏了可怕的谋杀诡计,影响后世的侦探小说至深,被尊
为“侦探小说的金字塔”!

本阵杀人事件

自江户时代起,一柳家就是经营著专供出外武士们住宿的旅舍。当族人举行婚礼的那一
夜,凄厉的悲号伴随著琴声响彻云霄,只见新郎、新娘躺在别馆的血泊中,枕头旁还留下家
传的名琴,以及沾有三指血印的金屏风。
然而当时这栋别馆四周积满了雪,是个完全封闭的密室……

犬神家一族

天下事无奇不有,有人感恩图报,不料却引发灭门杀机!
信州财政界的巨头——犬神佐兵卫留下一封诡异的遗书,与众多虎视眈眈觊觎他那钜额
遗产的亲人,便与世长辞了。为了得知遗嘱的内容,失踪已久的长孙蒙面归来,没想到佐兵
卫竟把财产全数留给毫无血缘关系的珠世,以及“青沼静马”这个神秘人物。眼看著这场以
血弑血的纷争即将揭开序幕,犬神家一族已笼罩在一场腥风血雨中……
一群唯妙唯肖的菊花玩偶中,赫然出现佐武的头颅;一栋废弃的宅第里,佐治惨遭古筝
琴弦勒毙……
拥有犬神家遗产继承权的男孙接二连三死于非命,而唯一的线索竟是三十年前那个关于
犬神家传家之宝——斧、琴、菊的恶毒诅咒!
究竟凶手是谁?犬神家的第三样传家之宝——斧又是否真会落在最后一位继承人——佐
清的身上呢?且看金田一耕助如何化解这一场横跨三代的恩怨情仇!

恶魔的彩球歌

鬼首村二十几年前发生的离奇惨案,竟然引发现在的杀人动机——村长失踪、少女口插
漏斗陈尸瀑布下、妙龄少女惨遭勒毙、全身是“痣”的女孩被谋害……
每一个女孩的悽惨死状和凶手迷幻的杀人手法,竟与鬼首村的彩球歌情境不谋而合!
这首阴暗、幽沉的彩球歌宛如恶魔谱下的追魂曲,教人夜里睡不著、整天汗毛直竖……
奇哉!怪哉!鬼首村遇害的女孩竟然都是“私生女”……这一切究竟纯属巧合?抑或其
中隐藏什麼天大的秘密?
死神在鬼首村撒下天罗地网,妙龄少女一个接一个死在无情凶手的阴狠计谋之下;这些
“私生女”犯了什麼错,为何必须遭受如此悲惨的命运?
这回金田一耕助施展妙计,绝对让凶手无所遁形!

八墓村

战国时代,有八位武士带著三千两黄金来到一个破落村庄,却惨遭利欲薰心的村民们杀
害,许多怪异事件因而接连发生,人们便称这个村庄为“八墓村”。
曾带领村民攻击八位武士的田治见庄左卫门,他的子孙——要藏在大正某年疯狂地残杀
三十二个村民后,行踪成谜。二十几年后,“八墓村”彷佛被下了魔咒一般,再度演出惊悚
杀人事件。
要藏的石棺里埋藏了传说中三千两黄金的证据——三枚金币,这三枚金币却让他的儿子
辰弥陷入恶魔的诅咒之中——八墓神即将追索他的牺牲者……
八墓村村民漏夜追杀辰弥,震天的杀声将辰弥逼入万劫不复的鬼火潭中。究竟辰弥能否
逃过这次劫难?暗藏幕后的真凶是何人?三千两黄金到底只是传说或真有其事?

恶魔吹著笛子来

东京银座的天银堂珠宝店发生一起毒杀事件,根据幸存者描述,凶手和椿英辅子爵长的
一模一样!
椿英辅子爵自杀身亡后,在留给女儿的遗书中写著:“恶魔吹著笛子来……我怕自己等
不到那个时候……”没想到凶杀案非但不因子爵的身亡告一段落,反而越演越烈,整个椿家
笼罩在一片诡异的气氛中。没有人知道下一个牺牲者会是谁?真正的“恶魔”又在哪里?只
听到恶魔的笛音每每在午夜时分回荡著,不断震撼人心……
恶魔的笛音传到之处,必将引发一桩桩的惨案!
金田一耕助从淡路岛一路追踪恶魔回到椿家,没想到仍比“它”晚一步,不但新宫利彦
已陈尸在温室里,就连秋子夫人也搭上了那班死亡列车!
整个凶案的关键在于子爵的遗书中……
恶魔的脚步越来越近了,隐藏在诡异旋律后的秘密也将大白,原来真正的恶魔竟然是杀
父弑母的“他”……

化装舞会

狂风暴雨的台风夜晚,当红女星千代子的第三任丈夫——槙恭吾陈尸在自己的工作室;
在这之前的两年内,凤千代子的第一任、第二任丈夫也离奇死亡……前后三桩事件在人们心
中留下浓浓的疑惑,教人百思不解。
金田一耕助这回可“踢到铁板”罗!不仅要解开“火柴棒拼图”之谜,还得应付其他办
案人员的“找碴”……
书中人物个个戴著面具,有意、无意地促成一场虚实交错的“化装舞会”诞生……
金日一耕助如何在真真假假的人生百态中揪出“化装舞会”背后的“神秘黑手”,漂亮
地将他封杀出局?
本书作者构思了十余年,倾全力完成这部推理巨著。

三首塔

“三首塔”内三尊木雕人头像之间的恩怨情仇,竟然延绩到后世子孙——佐竹家族的身
上。
音祢获知自己即将继承一位远亲——玄藏老人的百亿圆遗产,条件是她必须和一位素未
谋面的男人结婚……
不料财产还没继承到,三桩杀人惨案赫然在她眼前发生。整个家族霎时陷入一片尔虞我
诈、腥风血海的杀戮战场,“百亿圆财产”变成一道催命符,谁有机会得到它,就可能成为
下一名牺牲者!
音祢在刺激、迷乱的情欲漩涡中沉沦,竟和拥有多重身分的神秘男子——堀井敬三为爱
逃亡!
这对落难鸳鸯在离散分合的逃亡过程中意外获知“三首塔”的所在地,同时也历经百分
百惊险刺激的生死关头。‘亲密爱人’的枕边细语教人备感温暖,爱上‘亲密爱人’的人却
是双手血腥……
作者灵活绝妙的写作技巧为本书注入诡奇浪漫的因子,让你想一口气翻到最后一页!

女王蜂

绝世大美女居然是“女王蜂”?
大道寺智子遵照母亲的遗言,在年满十八岁时前往东京的父亲家。然而,就在她出发前
不久,众人纷纷接到一封离奇的恐吓信函:“她就是女王蜂,凡是仰慕她的男人终究逃不过
一死……”
这封信暗喻十多年前智子的亲生父亲之死将再延续;事实上,一幕幕血淋淋的惨剧将在
这位神秘的“女王蜂”面前揭开……
短短二十天,大道寺智子的身边陆续死了四个男人!难道真如接二连三的恐吓信函上所
言——女王蜂所到之处,必将引发一连串杀机?
金田一耕助受托调查这次事件,却由于意外发现十多年前智子的亲生父亲惨死之真相,
使自己身陷危机!

夜行

古神家族世世代代被一种怪病——“驼背”所诅咒,这一代传人八千代正暗自庆幸逃过
一劫,但恶魔绝不会良心发现,就在八千代接获神秘信函及无头驼背男子的照片之后,恶魔
的诅咒又显现了——古神家赫然出现一具无头驼背男尸……
一张细密、无情的杀人网已逐渐笼罩古神家族每个人的心,纵使他们逃得再远,那颗被
禁锢的心仍然时时刻刻被恶魔啃噬得支离破碎!
逃!逃!逃……无论古神家族逃到天涯海角,终究摆脱不掉恶魔的时时索命,刻刻追讨!
原本的无头男尸杀人事件,竟意外演变成“此头不合彼身,彼头不合此身”的惊悚“双
杀”命案:头部是古神守卫,身躯却是蜂屋小市的……
案情发展不仅让警方如坠五里雾中,古神家族也人人自危。
要知,外来恶魔不足为惧,胸中的心魔才是引发杀机的罪魁祸首!
|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8: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柯南裡的名字由來(给大家娱乐的搞笑秘密)


名侦探柯南·隐藏在角色名字中的秘密
青山老师的漫画特点,就是喜欢开玩笑。除了拿自己的作品开玩笑(神偷怪盗跑到柯南里面来了、剑勇传说变成假面超人…)之外,他也喜欢开真人的玩笑。所以…你要是在青山的漫画中听到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别怀疑,又是青山老师在移花接木了(笑)。以下就举出一些例子:
  ●工藤新一→「工藤」是由日本一个侦探连续剧「探侦物语」中的主角「工藤俊作」而来,新一的由来则是著名小说家「星 新一」。有人说是由日本明治时代的著名司法卿(司法部长)「江藤新平」而来……喔,新平,新一与平次?(笑)
  ●工藤优作→「工藤俊作」加「松田优作」(名演员)。附带一提…工藤俊作喜欢喝「sherry」这酒…(|||b)

  ●藤峰有希子→「峰 不二子」,鲁邦三世里面的角色。

  ●江户川柯南→英国名推理小说家「柯南 道尔」加上日本推理小说始祖「江户川乱步」,不知道的人大概很少了。

  ●毛利兰→「毛利」是由法国小说家莫理士 卢布朗而来(日文『毛利』音似『莫理士』,而『朗』与『兰』也相近)。莫理士 卢布朗就是著名怪盗亚森 罗苹的创造者。

  ●毛利小五郎→「莫理士」加「明智小五郎」(江户川乱步笔下的名侦探)。

  ●妃英理→艾勒里 昆恩(queen),著名推理小说家,是「妃」的由来。至於「英理」…就是「艾勒里」念快一点(汗)。

  ●吉田步美→戏剧警察角色「吉田茂」加上日本名作家「北川步美」。

  ●圆谷光彦→浅见光彦。

  ●小鸠元太→小峰元(著名小说家)。

  ●灰原哀→克劳蒂亚 葛雷(gray:灰)加上v.i.(i与哀同音)渥许斯基。

  ●宫野明美、宫野志保→宫野村子(小说家)。

  ●阿笠博士→阿嘉莎 克莉斯汀(博士的日文念法为agasa,与阿嘉莎相似)。

  ●目暮十三→侦探小说主角名侦探梅古雷(目暮的日文念法为megure,与梅古雷相似)加上海野十三(著名小说家)。

  ●茶木神太郎→布朗神父(brown:茶色,神父:神太郎)。

  ●横沟刑事→横沟正史。著名推理小说家。

  ●山村刑事→山村美纱。著名小说家。

  ●西村警部→西村京太郎。著名推理小说家。

  ●松本清长→松本清张,小说家。

  ●白鸟任三郎→「白鸟完市」加「古佃任三郎」。(都是推理小说中的警察角色)

  ●服部平次→服部刑事(探侦物语中的人物,跟工藤俊作是好友)加上钱形平次。

  ●服部平藏→服部刑事加上长谷川平藏。

  ●池波静华→池波正太郎,著名小说家。

  ●远山和叶→远山金四郎,小说角色。

  ●内田麻美→内田康夫。

  ●京极真→「京极夏彦」加「天藤真」。(都是小说家)

  ●森谷帝二→莫理亚提,福尔摩斯的死对头。

  ●米花→伦敦贝克街(发音与日文米花beika相似)。福尔摩斯的家,就在这条街上。

  ●新一的家(米花町第2段21号)→福尔摩斯家的住址:贝克街221号b。

  ●白罗咖啡→毛利侦探事务所楼下的咖啡店。「赫丘里 白罗」,一名私家侦探,由阿嘉莎 克莉斯汀所创。

  ●帝丹→日文「探侦」(侦探)倒过来念。

  ●堤无津河→英国伦敦泰晤士河。

  ●麦可福特旅馆→「夏洛克 福尔摩斯杀人事件」中,大家所住的旅馆名。「麦可福特 福尔摩斯」是夏洛克 福尔摩斯的哥哥。

  ●高木涉→高木涉。(声优的名字)

  ●日卖电视台→柯南世界里的电视台,其实是由现实生活中的「读卖电视台」(播放柯南的电视台)而来。

  ●山岸荣一→冲野洋子的经纪人,其实是青山老师的助手(汗)。

  ●根岸正树、阿部丰→被害者与凶犯的关系,详情请见「红鬼村火祭杀人事件」。两人也都是青山老师的助手。

  ●麻生圭二→登场两次,一次是在「董事长千金杀人事件」的管家,一次是「钢琴奏 曲『月光』杀人事件」中,一边疯狂弹著钢琴,葬身在熊熊烈火中的钢琴家。也是青山老师助手之一。

  ●丸传次郎→「古董收藏家杀人事件」里面,被名刀杀得很惨的放高利贷者。青山老师助手。(全都被拿来玩了…青山老师的助手真可怜…|||||b)

  ●诹访道彦、松尾贵史→「电视台杀人事件」里的死者与凶手,一个其实是日卖电视台「柯南」动画的制作人,另一个是著名电视主持人(再汗)。ps:松尾贵史的声优是由本人配的,诹访道彦却叫别人配…难道是怕触霉头?(爆)

  ●一枝、二阶堂、三船、四井、五条、六田、七尾、八重子→「企业家千金杀人事件」里的角色们,青山老师在玩数字游戏啊…(更汗)。

  ●前田聪、佐山明子、三泽→「黑夜的怪男爵杀人事件」里的角色,其实是由著名职业摔角选手前田日明、佐山聪、三泽光晴而来。

  ●森园家成员、樱庭佑司、重松明男、片桐 枫→「结婚前夕密室事件」的角色们,植物大串集(|||b)。

  ●鹈泽 夫、大鹰和洋、立川千鹤、鹭沼升、爱德华.克洛→「新一的初事件」中,鸟类大串集(|||b)。ps:克洛=crow,乌鸦。

  ●猿渡秀朗、鹿野修二、猪保满雄、神鸟蝶子→「本厅刑事的恋爱物语3」角色们,动物大串集(|||b)。

  ●青山刚昌→爱玩的青山老师,连自己都不放过。在「足球选手恐吓事件」中,他把自己的名字拆开,变成在足球场上厮杀的,是「东京青山队」跟「大阪刚昌队」。不过这样的结果还好,比起之前惨死的助手们…(汗)

  ●two-mix→这不用说了,真实的歌手。高山南就是柯南的声优。小松未步、仓木麻衣等人也有在柯南里「穿梭」过(激汗)。

真是夠惡搞 青山很搞笑喔
返回版块
12345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