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5|回复: 24

[扔一点节操] 高考作文题目我才看明白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18-6-7 16:07:2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没有弹痕的地方要关注。

是不是因为,没飞回来的飞机都是因为被打中了要害,而飞回来的飞机上的弹痕都不是要害。

所以要关注,没有弹痕的位置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8-6-7 16:19:13 | 发自安卓客户端
bingo
7
发表于 2018-6-7 16:19:50
恭喜你,理解了一个逻辑谬误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8-6-7 20:01:15
刚看了一下高考作文题目和引语,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深意。
    我打算看看这个有意思的作文题目。
发表于 2018-6-7 20:15:11 | 来自小霸王手机
这正好是我们那个地区的题目啊~期待今年的大神们该怎么写这篇的推到高考文
发表于 2018-6-7 21:03:52
理解表层事物背后的秘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在小学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上了初中以后便落到了二十几名;很多在初中成绩出众的学生,到了高中也未必能够依旧优秀。其实他们没有发现自己潜在的缺点,导致盲目乐观,最后难免不会如此。
    很多时候,表层的事物会把我们带入一个思维误区,造成主观判断的失误。两个人在海边流浪,一个老者给他们一个钓鱼竿和一筐鱼。甲拿着鱼走了,乙拿着钓竿走了。故事的结局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鱼很快吃完,于是甲便饿死;而乙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活了下来。我们知道鱼的价值很高,而钓竿的价值很低。但是价值不等于创造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正确的。一筐鱼,吃完了就完了,没有任何创造力可言;而一根钓竿,则可以创造无数的鱼。最后的结果是,钓竿创造的价值就远比那一筐鱼多。如果不能深入地考虑,仅从表面入手,就一定会吃亏。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们知道小学的学习很轻松,只要有一个好的头脑,就不怕考试成绩不好。渐渐的,有些聪明的学生反而建立起了对“头脑”的依赖。而在升入初中后,他们还认为这种依赖可以继续下去。但事与愿违了。初中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上游的学生并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但一定是最刻苦的,道理也就在于此。这就像被绳子拴住的小象一样,那时不能挣脱绳子就以为自己永远不能挣脱绳子,最后被绳子永远拴住。其实他们很轻易就能挣脱“绳子”,但他们仍以为自己还能凭借这种“聪明”扭转自己的下滑形势。这种“聪明”,变成愚蠢了。
    所以说,很多人对于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缺点,只是他们吸取了以前的“经验”,不管不顾罢了。
    真正聪明的人,是能够从整体出发、有大局观的人。很多小错误,可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不会造成多少消极的影响,但实际上它会变得越来越麻烦。这就像蝴蝶效应一样,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导致了两个周后佛罗里达州的一场风暴。理解问题不能片面入手,蔡桓公以为自己的小病不足为惧,可偏偏就是这个“小病”最终深入骨髓,酿成大祸。
    有人说过一句话:“研究长颈鹿的同时,也要研究短颈鹿。”为什么呢?古代的鹿,有长颈和短颈的。在某些地区,因为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地上的食物不足。长颈鹿可以凭借自己的身高优势来吃到高处的树叶,相反这些地区的短颈鹿就被淘汰掉了。长颈鹿生存并繁殖,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也就是说,长颈鹿和短颈鹿本来应该是“一家子”。很多时候,研究长颈鹿的人,认为短颈鹿是和长颈鹿截然不同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如果只研究长颈鹿而忽略短颈鹿的话,势必会造成研究的结果有一定偏差,反而与真实情况不同了。因此我们看待问题绝不应该只看一面,而应该深入进去,挖出表层事物背后的秘密。
    纪昀《河中石兽》告诉我们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很多表面的事物往往会带我们进入一个思维误区,而只有深入、全面地剖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挖出表层事物背后的秘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8-6-7 21:07:40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分享一个牛逼的作文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8-6-7 22:55:50 | 发自安卓客户端
现在的题目都这个样子了吗,好懵逼啊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