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4-26 19:35:0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好久没来学院里了,最近读的书比较杂,什么类都有,不过感觉最值得聊聊的还是这部《1984》了,刚刚自己发空间跟好友交流了一下,过些日子重温一下江户川乱步的《阴兽》然后再写点什么,以后会多在学院活动活动。

反乌托邦文学著作三部曲之一,《1984》,读完了,这本书比较难读但也不那么生涩枯燥,总阅读时长差不多有快10个小时以上了,简单谈谈感想。
这是一次令人窒息的阅读之旅,没错,如果要我用什么词来形容,那就是窒息。
一个由大洋国,东亚国,欧亚国所形成三极格局的世界,三大阵营常年处于战备状态,纷争不断。
其中在大洋国,人被分为上中下三等,具体为内党,外党,无产者。“老大哥”,内党和外党共同构成“党”,其中“老大哥”是精神领袖。大洋国的一切由“党”掌管,从生产,经济,战事,文化娱乐,教育,到语言,历史记录,人民的个人行为,乃至人的记忆全部都在“党”的掌控和严密的监控之下,严防除无产者之外的每一个“党”的成员出现“思想犯罪”,为了达到此目的,甚至给人民灌输“双重思想”(这个双重思想简单来说就是集诡辩,谎言,自我欺骗,心理暗示,双重标准于一身的思想控制理论,具体的看书就能系统了解了),以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和“党”永久的统治地位。
也许你想问了,为什么“除无产者之外”?为什么给了无产者自由的思想?不怕他们因不满生活现状揭竿而起?
这就要说到这本书所构造的反乌托邦最为恐怖的点了。
你能想象战争的最大目的只是为了解决大机器生产带来的产品过剩问题,压低人民的生活水平,以防人民财富积累,酒足饭饱有时间思考吗?
你能想象人民的日常文化娱乐产品,如故事书,诗歌,散文只是由机器随机排布生成的吗?
你能想象历史的一切记录是可以根据现状所需随意篡改,丢弃,虚构的吗?
故事中的无产者生活在极低的生活水平下,他们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在繁重的工作,剥削中过着重复生活,食不果腹,丝毫没有时间想别的。先进的生产力带来的过剩商品不会流入他们手中,这些资源全部用于战事,无产者无法积累财富,自然也没有革命的力量可言。而且无产者绝无提升自己社会地位和层次的机会。
在现实的历史中,往往是受压迫的人民,尤其无产阶级,最有成为推翻暴政力量的可能,这点在大众心理学论文《乌合之众》中也有提到过。但《1984》中,无产者绝不会成为这样的力量。在大洋国,“党”对于无产者的思想行为是放任的,放任他们犯罪,放任他们乱性,放任他们堕落,其目的就是防止无产者对统治阶级产生反抗情绪,加之之前所说的各项措施,大洋国的统治阶级将无产者这一群体,这股躁动的力量控制的稳稳当当。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在教育上的愚民政策,而是一套严密的系统,是一条结实的缰绳,是从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伸出的给无产者的枷锁。
故事中,统治阶级所要提防的敌人不是无产者,而是那些“党员”,那些可能出现思想偏差,对“党”和“老大哥”不忠的人,“党”需要绝对的忠诚,需要人民对“老大哥”产生崇拜,甚至是爱。大洋国的统治阶级清楚,人民爱戴个人胜过爱戴一个组织,他们安排了这样一个角色作为崇拜偶像。“老大哥”是谁?他是谁不重要,他可以是大洋国每面墙上张贴的那张脸,可以是电屏中一闪而过的一段字,可以是广播中的声音,他永远英明神武,料事如神,历史的记录永远为他服务。而他是否真的存在?这个问题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不可测。
那些思想罪犯,会被丢到“仁爱部”接受改造,你也许预料到了,在那栋没有窗户的巨大白色建筑物里,会有各种各样的刑具,但这些都并不重要,狱卒会痛殴你,但绝对不会让你死,对肉体的摧残是为了动摇精神。这只是阶段1,从阶段2开始,他们会摧毁你的精神,你的信仰,你生而为人所具备的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一切感情,他们把你掏空,给你灌输他们所需要的,如仇恨,“双重思想”,忠诚,对老大哥的崇拜。第3阶段是验收成果,如果你骨头非常硬,他们会拿出他们最终的武器,你的恐惧。
这整个过程就是文章多次提到的“蒸发”,你不会死,但经过这些之后,你不再是你。
正如文章所属,这是一个极端的,这个社会充斥着仇恨的反乌托邦。故事中的三个超级大国都是如此,每个国家像机器一样在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下永续运转着,毫无希望可言。
当我把书合上头抬起头时,窒息感才渐渐消失,我真的有此感叹,我们生活在一个行为不受监视,理想可以自由放飞,思想可以自由呼吸的美好世界,《1984》的梦魇只存在于书中。可能逻辑上有点荒谬,假设这本《1984》出现在《1984》的世界中,我想它的系统阐述或许真的可以唤醒民智,打倒老大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正如书的腰封所说:“多一个人读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19:37:04 | 发自安卓客户端
补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发表于 2018-4-26 19:40:0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嗯嗯,的确是好书。George Orwell 的 Animal Farm 也是短小精悍,极具讽刺批判意味的小说。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19:40:4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作为一个学金融学的,看到书中用战争消耗解决大机器生产时代产品过剩问题时我可以说是非常震惊的,这也行?
发表于 2018-4-26 23:12:41 | 发自安卓客户端
以前和我的老师探讨推理小说中的监控录像问题时,偶然被安利了《1984》。一句“老大哥在看着你”,给人带来真实而具象的压抑感,也让人陷入深刻的反思。的确是精彩的小说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