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
1.当雌激素过高时可能引起乳腺增生、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所以于兰芳在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后不会再服用,何况她已经快到更年期了吧。但上个月又拿走一盒,推测不是给于兰芳服用的。
2.于兰芳对高喆(当时10岁)的唯一一次发火是因为给妹妹(当时6岁)偷偷买零食吃以及吴敏敏坐在哥哥肩上。对于一个仁慈的母亲来说,对此头一次发火我感到很奇怪,不是吗?
所以我推断:8年前,于兰芳开始吃雌激素保健品,那时高喆9岁,于兰芳也一直给他买保健品吃,再加上案发几天前亲戚家的小孩到她家玩而把药换错说明于兰芳平时把药放在小孩在能够着的地方。我想高喆很轻松地可以误食。
3.综上1,2:高喆一些不正常行为,是因为他食用了这些保健品,而且有可能一直在食用。
4.1981年于兰芳和一个奇怪的大叔,以及吴昊发现于兰芳骗了他,推断:于兰芳在5岁时被这大叔给性侵。那么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死者对吴敏敏坐在一个毫无亲缘关系的高喆肩上发火
5.于兰芳4月中旬也就是两个月前,开始服用安眠药与高喆两个月前开始不说话时间一致。
6.原文说:我们经过一些计算认为一个成年人在车内窒息死亡理论上至少需要8个小时,而死亡时间推断在19号凌晨的1点到3点之间,因此于兰方进入车内的时间就被限定为17点到19点之间。但这是在他们看到车之前计算的。假设于兰芳的车体积约为普通4座车的一半,那么正确时间为:于兰芳进入车内的时间被限定在21-23点之间。
嫌疑犯 21-23点内 证明
高喆 23点进入小区 监控
吴敏敏 在校 学校
高鸿飞 外地 同事
吴昊 在家 无,但监控中并没有其身影
所以在21-23点,唯一可能与她有接触的就是高喆。
7.房子的隔音效果很好,而死者发防线在车内是通过手机,说明:死者上车前带上了手机,但如果是这样就根本不可能是自杀,谁自杀还带一手机呢!因此手机有可能是凶手放进车内的,那就是他杀;也有可能是死者自己放的,那就是意外。
8.继续往下看,高喆按时起床发现母亲不在家,早餐也没准备,第一反应竟然是打电话给母亲的手机,而不是上楼去找她,就算是假设餐厅在1楼,死者房间在3楼不想跑一趟,也应该打座机吧。
手机在车内,车在空气不流通的小车库内,车库又在隔音效果很好的房子里,高喆却听见了手机铃声。
总结一下,事情是这样的:他杀。两个月前于兰芳发现高喆偷吃保健品而与之吵架,首先高喆担心自己以后不能再吃到保健品而担忧,其次,于兰芳并没有阻止高喆停止吃,使高喆将自己的不正常与受别人欺负全都怪罪到于兰芳身上。以至于于兰芳因担心而失眠,而高喆则不说话,他一定是一直在想这件事,想着想着就有了复仇之心。于是策划好一切。但他没想到于兰芳为了治疗手术后留下的疤痕,在吃完......片后会进行蜡疗。那个时候她应该没穿上衣。高喆回家后将误食了安眠药的于兰芳抬进车内伪造自杀或意外。在此之前他发现死者胸前留下的蜡还未完全凝固,于是用手将其拭去,有一部分便留在手上,然后为其穿上衣服。之后在放置尸体的时候蜡不小心粘到车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