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3-2-8 18:42:29
是温,他在空调里放了一张纸。然后点燃,嗯大概就是这样吧!

250 于 2013-2-8 18:44 对帖子补充以下内容

喂,小际!苍天有眼啊,我没有!

此回答在 2013-2-26 15:34 被选定为谜题答案,获得破案经验 17

发表于 2013-2-19 22:09:05
本帖最后由 水葫芦 于 2013-2-20 09:44 编辑

嫌疑人有敏,景,温三人。本案手法基本可定为由郑抽烟这点习惯,以及抽烟时打开中央空调换风实现的。而几人中由所给资料得知,敏晚上在外面与家人聚餐,并无作案时间。且由所给信息中并无发现其作案动机,故将敏排除。其次,有关作案手法,由中央空调管道上有刮痕得知,管道基本完好。故排除凶手利用空调将可燃性气体通入被害人房间的可能。因若通过中央空调向死者所在房间通入可燃性气体,那么当死者所处单元失火时,管道中应充斥着高浓度的可燃气体。众所周知,当高浓度可燃气体在相对封闭且狭小的空间内引燃时会发生爆炸,这种情况下管道不可能相对无损。而若非可燃性气体,能促使火灾发生的便只有助燃剂了。其中在常温下为气体,其符合当时环境的唯有氧气,故凶手实施这一手法需要一处氧源。而这处氧源却不可能在死者所处单元内,原因有二:
1.由于氧的熔沸点很低,故氧源需要一定的容器来盛放。而死者所在单元内并没发现类似物体。
2.液固态氧气化速度极快,若存于死者所处单元,在时间上不成立。
同样,警方并未在空调管道中找到疑似容器的物体,故氧源同样不在管道中。
但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中央空调借助风机盘管机组不断地循环室内空气,即开内机对室内的回风的循环,不能引进新风屋内设有出风。因此在室内设有进风,回风两个通道。
由此得知,高浓度氧气可由同层的其他单元通过空调的内循环进入死者所处单元。而通过上面的排除,此为高浓度氧气进入死者所处单元的唯一途径。
但剩下的嫌疑人中,温并不具备其他单元的钥匙,故温的嫌疑被排除。
剩下的只可能是景,其不仅有与死者所处单元同层单元的钥匙,还有着犯案动机。
当晚八点前,景将液态氧放入自己屋内的相应容器中,因此在其离开后,液态氧因气化而使屋内充斥着高浓度的氧气。同时景在中央空调的管道内放置一些易挥发或易燃的颗粒状固体。
以上布置完后,景前往酒吧。
此后,有着烟瘾的死者在抽烟时打开其所在单元的中央空调换气。这时景所在单元内高浓度的氧经其屋内的回气口进入循环系统,并由死者所处房间的出气口进入死者房间,致使房间底部氧气浓度逐渐升高(氧气相对分子质量为36,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故氧气会沉积于底部)。
同时,景先前所布置的颗粒由风带着吹打着死者单元内的出气口发出声响,死者听到后叼着烟检查上方的进气口。而嘴中的烟则因出气口附近氧气浓度过高而复燃(也可能是烟上掉落的烟灰复燃),死者发现后急忙吐掉咬着的烟。当燃烧的烟掉落在下面满地的纸张上时,火势在屋内高浓度氧的助燃下迅速蔓延,致使死者困死于火海中。在燃烧过程中,先前发出声响的易挥发或易燃颗粒自然因温度或火势消失了,但在与管道的碰撞过程中留下了划痕。。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3-2-22 14:38:34
我认为可能是空调工作时高温高压气体,因为被做过手脚,并且房间内易燃物和可燃物有,达到着火点,所以引起火灾。
发表于 2013-2-22 18:04:22
我个人认为凶手是温。
首先,他与郑有过冲突,说明他有犯罪动机,而且既然是同一个单位的同事,温必然知道郑有吸烟喝酒的习惯。于是他在通风管道内放置一些易挥发依然的药品(至于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在温接到电话离开后,郑一个人在工作时必然会抽烟解闷,正好中了温的下怀,通过挥发在空气中的易燃气体从而引发火灾。至于郑为什么没能发觉,这就与他喝酒的习性有关,大家知道,酒精能麻痹人的神经,因此郑没发现空气中的异常(不排除他醉酒睡着了)。中央管道内的刮擦痕迹,可能是温在放置易燃物品时不小心造成的,也可能像五楼所说由于爆炸而产生的。至于温的不在场证明,他只要早些去单位布置好一切准备工作,再假装有急事,就能变成最好的不在场证明。
发表于 2013-3-1 00:36:26
我觉得可以在空调里加入冰酒精,再在档案堆里用灯芯之类做个延时装置,从时间和动机来说,凶手是温。我是新来的,说的不对还望指正
返回版块
12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