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发现场
浙江台州中考题一道...请从逻辑角度剖析.. ...
楼主:
13232
[推理谜题]
浙江台州中考题一道...请从逻辑角度剖析..
转载
简洁模式
13238
发表于 2011-7-7 18:09:55
引用
同志们...看来都没注意到呢...
仰面朝上..说明?
灬丨诸神o 发表于 2011-6-24 20:35
LZ想提示是谋杀?可是首先题目没有问清楚,只问是“精神的折磨”还是“肉体的折磨”,难道这两个词组分别代表“自杀”和“他杀”?
另外,LZ说大家没看仔细,有“仰面朝上”的细节,可是我都把整篇文章复制到word里头,用了ctrl+F功能都没找到这几个字呢。是文章没发完还真是我眼睛有问题?
尸体的状况只是说“乱七八糟”的在楼下,难道是“碎尸”?哈哈,我真黑暗啊!要不然就是从楼上摔下成泥了。
10950
发表于 2011-7-7 19:59:48
不担心小宝的肉体受到伤害,只担心小宝的精神受到折磨。----这句话,可以说明陈老的生活习性跟常人不同
一阵风从敞开着的玻璃窗吹进来,火熄了 ----这句话可以说明厨房也有窗户
一阵风从敞开着的玻璃窗吹进来,火熄了 ----这句话可以说明厨房也有窗户
然后房间也有一个凳子,客厅没有凳子
然后当探察人员来到现场时,客厅窗户靠边处既然出现椅子、凳子各一张(文中说的是“一张张”我想楼主是否出错了?)
我们先抛开房间的和厨房的凳子是否被移动过
陈老的生活习性跟常人不同----我判定的是梦游症
陈老在孙子走的那晚,做梦梦到白天所做的一切,导致他将一切还原,、3中陈老有向窗外看,因为现在是梦中,一失足,摔落而死,所以凳子和椅子应该是被移动过的
但是我查了此题,并且看到正确答案后,我惊讶了,这种答案太不严谨了!文中讲的那么多,那么多的疑点,竟然都被此正确答案忽略,难道一切的疑点、一切的事物都是为了迷惑考生?!这叫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情何以堪?!我想说,真正的人才都已经被现在的教育手段所埋没,我下学期也是初三,也要面临中考了,我希望此类题不会出现在我的试卷上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13821
发表于 2011-8-10 16:47:52
LS是正解?同意Ls的说法啊!
话说中考题出这样的题...{:tlxy33:}我庆幸我已经中考完了
9599
发表于 2011-8-10 17:32:27
LZ你如果要转载 请把题目一起抄上
我觉得看完这些题目,可以认为还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中考题。
8.看了这篇小说后,有个细心的读者给陈老画了一幅“行踪图”:
⑴请你指出圆圈所指代的地方。(3分)
圆圈1: ▲ ,圆圈2: ▲ , 圆圈3: ▲ 。
⑵从上图中我们发现陈老活动的空间是不大的,但他做了很多事情,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表现什么呢/(3分)
9.第2部分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0.第11部分 “陈老的尸体被发现仰面朝天躺在公寓的楼下”,陈老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写出合乎情境与主题的一种猜想,并陈述理由。(提示:“导读一”与“导读二”主题是一样的)(5分)
11.你喜欢“导读一”还是“导读二”?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出理由。(5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9599
发表于 2011-8-10 17:33:45
本帖最后由 qiyiable 于 2011-8-10 17:35 编辑
答案部分 我认为答案部分也是基本合理的
(一)8.(1)房间、厨房、客厅 评分标准:每处1分。共3分。(2)这样安排是为了表现陈老为孙子的安全考虑得很仔细,做了很多消除隐患的事情。或“陈老为争取孙子留下做了很多事情,表现陈老对孙子细致入微的爱”。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3分。
9.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反复的开关,表现了陈老内心的忐忑不安,惟恐在此环节留下安全隐患。评分标准:意对即可。笼统回答“表现了陈老对孙子细致入微的爱”只得1分。共3分。
10.示例一:陈老可能在楼下摔了一跤心脏病突发而死。理由:陈老做了这么多事就是想把孙子留在身边,自从知道儿子要把小宝带到远远的西方去,精神打击过大,心脏病突发,再也没有起来。
示例二:陈老可能跳楼自杀而死。理由:知道儿子要把小宝带到远远的西方去,陈老觉得自己孤独的暮年更没有了继续下去的理由。小说交待窗子被陈老仔细上了锁的,结尾窗子却是开着的,靠墙还有椅子,是跳楼自杀。
评分标准:想象要合乎文章的情境,基于陈老承受不了孙子被带走、肉体与精神受到伤害的基本事实。至于是怎么死的,是跳楼,还是走路突然栽倒等都合理。陈老之前有没有自杀倾向与行为,涉及与否,均可。共5分。
11.示例一:我喜欢“导读一”,因为“导读一”相对容易读懂一些。“导读一”把陈老的行为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是连起来叙述(交代)的,几个行为就是几个并列的结构,这样结构整齐,节奏流畅。(反复渲染,读起来很酣畅。)
示例二:我喜欢“导读二”,“导读二”最主要的特点是把人物的行为与原因分开叙述,这样的好处是在前半部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后半部分集中交代了原因,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反复强调“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让人很震撼。)
评分标准:答案应当有三方面的内容:①文章形式上带来的阅读体验(2分),②点明该导读的形式特点(1分),③该形式的好处(2分)。学生在实际答题中往往把三者揉杂在一起,整体上有成熟的阅读体验,并能够结合形式说出原因,就得满分。不要求两种导读形式及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之间的比较,详说一种就可以了。两种导读都有铺陈造势的艺术效果,较复杂,学生可以无涉,不作评分依据。共5分。
返回版块
1
2
/ 2 页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