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 2025-2-6 13:52:16 北京
《元年春之祭》陆秋槎 1/23 ★★★

陆秋槎明显透露着稚嫩的出道作,在这个时间点评价应该可以稍微剧透一点吧。立不起来且不讨喜的人设,过度引经据典的炫学,几乎不存在的推理和莫名其妙的动机,唯一有些特别的大概是汉代背景,但是因为前面所说的毛病,只是徒劳的消耗读者的耐心。
以上是比较正式的评价,下面是我当下看完和朋友的吐槽:
如果他想表达扭曲的爱,就不要掉书袋。这两个根本融合不了,前者是很有冲击性的东西,后者基本在天上飘。全书前面的基调都在天上飘,突然结尾想搞个大的,接地气的,他就拼命往下拉,它拉不回来啊,最后的效果就是拉托大的。
话又说回来,想起之前读的我还算喜欢的“当且仅当”,还有”文少对数少”,对于这本“来时路”元年春,我其实还是庆幸他的成长的。他骨子里的叙事风格在这个推p当道、文笔不重要的时代,是令人欣喜的。我也不介意他被日式轻小说影响后,在GL方向上的尝试。一个作者有充沛的情感是好的,但怎么传递给读者是门学问。后面也会继续读完他的其他作品。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15:16:38 北京
《怪屋谜案》雨穴 1/25 ★★★

火了好一阵的网红写的网红书了,经常刷到推广。图书馆刚预约到,没想到半个多小时就看完了。只能说这年头书太好写了,不能说难看吧,纯靠房屋平面图推理,点子尚可(虽然也不新),但越读越觉得不对劲,果然最后发现这个动机着实幽默。嗯,确实易读啊,火有火的道理。我寻思就算不是我这种擅长量子波动速读的,一个小时怎么也读完了,因为它来回放那几个房屋平面图就得占了几十页吧。这要是我买的,感觉恨不得一个字收我一毛啊。第二部《怪画》据说好一点,准备年前摸鱼去拜读一下。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15:17:59 北京
《怪画谜案》雨穴 1/26 ★★★☆

飞速的把第二部补了,这本的节奏和故事性确实好很多,至少从篇幅上来讲,它真的看起来是个故事了!好歹里面的人物是有一些塑造的,情感元素也加重了,虽然真凶动机一如既往难评就是了。此外,这本书的结构是多视角最收束的,再加上“拼画”的开头很像破冰游戏,所以如果改成小体量的剧本杀,感觉会不错,正好也弥补了故事性不足这一点。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7:31:41 北京
《周四推理俱乐部》 理查德·奥斯曼 1/29 ★★★☆

周四推理俱乐部,是英国乡间养老院四位80岁上下的老人的“推理闲谈会”。无论退休前是传奇特工、急诊护士,还是工人运动带头人、心理医生,他们在人生的暮年都不免陷入“英雄迟暮”的不安与不甘。但好在他们现在可以每周四聚在这个养老院,对着那些陈年旧案努力钻研,发挥一些余热。不过这只是个开始,真正的命案也悄然降临在他们身边。
如上的设定显然塑造不了多紧张刺激的氛围,案件整体不慌不忙循序渐进,但作为周四推理俱乐部四部曲的第一本,全书的可读性在欧美小砖头中已是很高。家常为主,案件为辅,因为不免加入对生老病死、亲情爱情的感叹,能从字里行间中寻得一丝唏嘘。好在各位老人不算是安乐椅侦探,还是挺有活力的,所以没有显得沉重,还是挺适合春节期间读的。此外,作为书签的人物卡适合记人名苦手,随书附赠的小剧本杀套组也还算有新意,接下来会把剩下三本也读掉,希望后面能多给我些惊喜吧。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7:32:03 北京
《周四推理俱乐部-活了两次的男人》 理查德·奥斯曼 2/4 ★★★★

周四推理俱乐部的第二部,从80岁的前心理医生,在大街上被抢劫、并踹断几根肋骨开始。老年侦探团聚集在一起,在年轻的警察朋友们的帮助下,共同找出抢劫者。在此过程中,惊险刺激的大案子也找上门来。老年侦探团团长的前夫突然找上门来,希望特工奶奶看在旧日情面的份上,帮忙保护偷了两千万英镑钻石的他。然而很快,他就被两次暗杀了,也应了小标题的“活了两次的男人”,特工奶奶要根据他生前和她的对话,找出凶案的真相和钻石的下落。当然,对前面的抢劫案的复仇也不能落下。
这本整体的刺激程度比第一部大不少,甚至包含了还有对凶案的三重推理,虽然不算太复杂,但也有较好的反转效果。不过还是之前那句,作为欧美小砖头,你得接受他就是那种适合在一个阳光的午后,你抽出一整个下午,喝着茶、整点甜点,慢慢品读的故事。
也许字里行间的诙谐幽默会冲谈你的焦虑,也许老中少三代人的对话能带给你一点朴实的人生哲理,至少我希望是,因为我还蛮喜欢这种感觉的。

此外,我想说一点,在案件之外的东西。有人说,这些故事里的老人根本不像是老人,他们还在交友,太充满活力;他们还有恋爱脑,未免矫揉造作;他们甚至还会复仇,这也太不平和……
可是啊,就像我们18岁时,会安慰迷茫的自己,等到28岁肯定会是成熟的大人,但当到了那个岁数,却发现自己还是那个自己,难逃稚气。
时间是缓慢流淌的,所以人不会再某个节点,像开窍一样长大。所以就算是38、58、78岁,也无法看破人间全部的真理,成为“成熟的大人”。
就像这些爷爷奶奶们,传奇特工在80岁才交到真正的朋友,急诊护士在78岁探寻和女儿的相处方式,心理医生80岁仍在学着与死亡和解……
他们有所领悟、但仍然迷茫,有所获得、但仍在学会失去。
“你只是有点迷失。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迷失过,这个人显然从没去过什么有趣的地方。”
“我感到害怕,我看不见出路。”
“我的建议是爬下一座山。”
“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梦想。”
是的,他们也许有些理想化,但我想成为这样“理想化”的老人,八十岁的侦探团,那可太酷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7:32:17 北京
《周四推理俱乐部-消失的子弹》 理查德·奥斯曼 2/4 ★★★★

同一天继续读了第三部。这部的以接着上一部钻石案的结尾为引子,上演了紧张刺激的绑架,不过这条线雷声大雨点小了,在后期以比较搞笑的形式收场,甚至有点整条线都是“红鲱鱼”的感觉。因为另一条一位记者坠崖的旧案,其实才算是核心主线,最终我还愿意给个四星,也是看中那条线上的情感反转,还有作者一直把“消失的子弹”这一线索的悬念留到了最后。
要说公平性,其实整个系列都欠佳,而且直到中后期也会有新人物不断加入,有些解释也过于生硬。但好在纯粹的工具人不多,每个人的人设都和故事很好的契合,八分欢声笑语合家欢,配上一点唏嘘,或许还有一点释然?
期待这个系列早日被搬上荧幕。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7:32:47 北京| 2025-2-11 17:35编辑
《周四推理俱乐部-魔鬼的最后一眼》理查德·奥斯曼 2/7 ★★★★☆

终于啃完了这系列,4本,近2000页。正如我前面所说的,该在一个阳光的午后,喝着茶慢慢品读的故事,迎来了终点。
其实也不是终点,因为后记中作者有说未来还有继续写这个故事计划,只不过不是短期内。
但相信你能明白我的意思,老年推理俱乐部的“终点”,自然是我最害怕、也避无可避的课题——死亡。
而比死亡更加残忍的,是衰老、失智、遗忘……世界向前飞驰,有人被世界抛在身后。
“到了某个时候,你看老相册的次数会比新闻还要多。你会选择与时间决裂,让它去做该做的事情。”
——不过好在活着的人仍然热爱谜题,追寻真相。
最后一本的书评,我不再准备对这个破案故事进行详细描述。大概就是周四推理俱乐部的头儿、特工奶奶,换了阿尔兹海默症的丈夫的一个好友,同时也是在第三案帮助了我们的古董商老人,在保管一个装了十万英镑的海洛因盒子时遇害的案子。案子本身中规中矩,在破案过程中主角团和身边人的互动情节还是那么好看,而且因为我提到的死亡主题,泪比欢笑更多些。
整个系列都穿插着主角团中的一员“乔伊丝”奶奶记日记的视角,也是本书结尾以此口吻向读者表达了“无论你是谁,都谢谢你陪我”。这同样也是我想对这个系列说的话。最可爱的老年侦探团,我们暂时别过,下次再见吧。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5-2-11 17:37:11 北京
《周四推理俱乐部》推荐视频:
【八十岁正是做侦探的年纪!-哔哩哔哩】 [url]https://b23.tv/4PUzYB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56:50 北京
《余生皆假期》伊坂幸太郎 2/14 ★★★☆

在高铁上看的一本,看标题和简介以为是很轻松的一本,可惜只无厘头了一个开头。严格来说,有一点像短篇连作,最后串起来那种,但并没有强烈的惊喜感和冲击性,故事间的联系性也不够明显。人物塑造方面,主要角色有吸引力和亮点,但是不够扎实丰富,自然也达不到预期的感动。
一定要形容的话,整本书好像很努力地点了一个烟花,上天时短暂地照亮了一下,却没等来后面炸开的花火,与其说遗憾,不如说有点莫名其妙。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5-2-25 10:52:30 北京
《谋杀之轮》汤姆·米德 2/17 ★★★★

感谢舰长赠书,逼迫我又看欧美推理(x
很古典的一本。三个密室,第一个在封闭的摩天轮轿厢,后两个都在魔术表演的幕前和幕后;解答也各有特色,我个人最喜欢第二个舞台表演密室,工作人员的时间线和伏线结合得很好。第一个密室偏向心理诡计,节奏把控的不错,所以也没有让人觉得很离谱,第三个密室就比较大胆了,可行性我认为是有些低的,但是有双重解答再加情感要素,还是可以溺爱一下。
当然不得不提,值得诟病的古典推理常见的缺点——突兀的感情戏,在这本书里算是双刃剑吧,毕竟角色塑造尚可,所以能够容忍。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返回版块
1234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