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190291

[一分钟破案] 【原创】多余的弹壳【侦探谜题】

原创  已解决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2-7-10 18:40:30 | 发自安卓客户端
两个弹壳都来自凶手么?
有没有可能是反杀,毕竟有一个弹壳在脚底,那有可能是富豪清醒时自己做的。
个人认为,凶手是妻子?妻子喜欢少爷?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7-10 19:39:44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枪声来自于二楼,如果是这一枪对富翁造成致命伤,近距子弹速度很快,不可能短时间造成五十公分血潭,也就是说,富翁早就死了,这是第二发子弹,枪响时,b女士在一楼,不是她开的枪,而c 腿脚有伤,不可能开枪之后从窗户跃下,也没办法走楼梯,所以这一枪也不是她开的,那么只能是a女仆,她在照顾富翁的时候,趁机从背后射杀他,留下第一次的弹壳,但她找不到,因为刚好被富翁踩脚底下了,她只好在房间门口再开一枪(去掉了消声器),将弹壳放在窗边栽赃给窗外的c 少爷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7-10 21:02:27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来凑热闹的路人

看了评论,所以第一枪是致命的,在背后打的,凶手装了消音器,众人听到的那一枪是幌子,才会有那么大的血谭

可是凶手在房里待那么久做什么?

是想争取逃跑时间,比如说少爷,他腿脚不便

或者是在房间里找什么东西,比如说新婚妻子,因为她也不像是会嫁给富豪的人,如果说她图钱,可她们的婚礼是违法的,她也得不到财产,她嫁给富豪,是不是想拿富豪书房里的什么东西,或者和富豪有仇?

还有一点我不是很明白,第一枪肯定是背后打的,且装有消音器,可后面一枪是为了什么?吸引众人?明明他可以用消音器打完就走,第二枪为什么要把消音器拆了?

好像什么都没说,哈哈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此回答在 2022-7-12 10:42 被选定为谜题答案,获得破案经验 5

发表于 2022-7-10 21:05:40 | 2022-7-10 21:13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结论:凶手是少爷,想嫁祸给女仆,动机是财产。

理由:由于富豪是依次见到女仆,妻子和少爷。又因为是单人作案而排除包庇,所以凶手只能是少爷。且女仆是唯一在二楼的人(少爷可能提前知道),嫁祸也比较容易。

手法:①少爷是最后一个见富豪的人。他进入富豪房间后,趁其不注意在背后开了一枪。第一枪使用消音器,不过是致命伤,随后打开窗户并迅速下楼。但因为腿脚不便产生了时间间隔,这也是为什么富豪身旁血泊的直径有50公分(偏长)的原因。(此时留下死者脚边的第一枚弹壳)

②少爷来到户外后,将手枪的消音器取下,用绳子系紧枪柄和板机部位并用力扔进窗内(也可将手枪提前留在富豪房内。随后拉动绳子触发板机,在枪声响后,利用众人上楼时间迅速将手枪从窗外拉出。再等众人上楼后回屋与其会合,完成犯罪。

由于此处枪声的目的只是为吸引众人注意,所以这一次不会瞄准富豪并拉动板机(富豪身上只有一个致命弹孔。但由于少爷在户外而无法回收产生的弹壳,所以只能将手枪拉出而遗留下弹壳。(此时留下窗边的第二个弹壳)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7-10 21:11:16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凶手是女仆,用消音枪杀死富翁后,听见新婚妻子要进来,没有来及收拾弹壳便躲进衣柜里,新婚妻子本就不愿意嫁给他,万一救活了可能还要守个半残,所以装作无事,希望延长救助时间。妻子走后,儿子进来发时现富翁已死,知道自己嫌疑最大,而且富翁死了就可以继承遗产,所以装作无事发生离开。女仆从衣柜走出,弹壳已经沾满血迹若回收弹壳必然粘血,于是在窗边放了一个弹壳,误导凶手从窗外逃离。随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开了一枪,吸引楼下的人上来,自己再从屋里出来。作案动机不详,猜测是收到虐待之类的。
还有两个可能,可能是儿子带枪准备杀富翁,发现富翁死后在窗边放弹壳摆脱嫌疑。
还有一个是女仆第二枪就是在窗边开的,开完后立马返回自己的房间(但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7-10 23:44:27 | 来自小霸王手机
1.只开一枪,当然不可能产生两个弹壳。除非左右开弓,同时开枪,但死者只有一个,所以没有必要用两支枪。其次,如果第一枪有声音,第二枪无声音,同样很难解释。所以,只能是,先开的第一枪无声音,后开的第二枪所发出的枪声。
2.凶手是(伪)新婚妻子B女士。
过程如下:
B女士是虽然是第二个进房间的人,但为了避免杀人时被人撞见,就等会见者都离去之时,趁机杀了富翁。当然,开这一枪的时候是用了消音器的。然后,他打开窗户,把装有定时装置的手枪放在窗边。下楼之后,在他正在和人交谈的时候,机关自动触发,听到枪声的大家纷纷进入书房。这样一来,B女士就有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动机则是,“B女士年轻美貌,很有气质,不像是会嫁给富翁的人。”,很显然B女士嫁给富翁极不正常,而且这场婚礼也是私自违法举办的,B女士可能被富翁非法拐来的,为了避免和富翁结婚,B女士经过了一番策划,在结婚当天枪杀了富翁。
至于枪为什么不在现场和第二颗弹壳在窗子附近。这是因为,定时装置自动触发手枪开火,由于后坐力,手枪摔下楼去,而弹壳较轻,被风吹进窗内。
         Q.E.D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2-7-11 03:36:16 | 2022-7-11 03:51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本题由时间线入手,题目中提到依次见面三人。那么按照时间线索推断,在C与受害者会面前,受害者并没有死亡,故而暂定凶手为C少爷。
排除法:受害者与之会面的时间顺序对不上。

进一步现场解析,受害者背部中枪死亡,且击穿心脏,弹壳在受害者脚下,代表是近距离枪击,分析为熟人作案,且受害者对凶手抱有极大程度的信任。

一个可以在你背后近距离掏枪射击,你也没有警觉的人,必然不会是外人(侧面分析,仅参考)。
加上第一断时间线的分析成立。
可认为C少爷最大概率为凶手。他具有完善的犯罪动机【父亲违法性质的二婚,二婚对象是个年轻女子,从家庭伦理到财产经济都会有纠纷】


弹壳分析,两枚弹壳一声枪响,代表有一枪被消音了。
综合分析,第一枪是致命枪,用了消音器,第二枪是凶手故意混淆视听的一枪。

否则两枚弹壳的存在无法成立。

受害者身下血液迹象表明在死亡后,血液依旧流淌了一段时间。
这份血迹证明了两点:第一,众人听见枪响前受害者就死亡了。
第二,凶手在发出枪响前有一段不算太久的准备时间。

其次,弹壳落于受害者脚下,代表是近距离开枪。
第二枚弹壳位于窗边,同时屋内没有多余的子弹痕迹。
而子弹退膛是从手枪后半段退出来的。这代表开枪时,枪口正对窗外,或者枪身侧面垂直于窗户【否则弹壳不会落入窗内,比如从窗户外对屋内开枪就不会留下弹壳,而屋内开枪又会出现多余的弹痕】

第三段分析,少爷腿脚不便,排除开枪后跳下楼。
或则以其他方式下楼,他又是从屋外进来的,判定第二枪不是在屋内开枪。

由此可推导出,开枪时,枪的方向并不是正常的从内对外。
那么开枪时的两种假设情况,取第二种【开枪时,枪身侧面与窗户垂直,枪口朝上】
而要从楼下完成这一方式代表在开枪时,枪身会是竖着的【注:枪口朝向与开枪位置分析,并不是主要分析条件,仅作为侧向参考,参考原理是侦探式演绎推理法】
当枪响时,侦探一定能透过现场的痕迹判断凶手是如何开枪的


回到话题中来,我们从现场可以看出第二枚弹壳十分多余。
这是代表两点:故意留下,或者无法回收
通过排除法,排除故意留下的,代表这枚弹壳是凶手在开枪后,无法进行回收【人在楼下】的意外情况。

那么整理下,他是在屋外一楼开枪,这就需要开枪的介质,同时开枪后无法回收多余的弹壳。
两者相加,就可以下定结论凶手利用的是远程开枪手段。

演绎法最终结论:凶手位于一楼,以远程手段进行开枪行为时,枪身与窗户接近,枪口朝上。同时凶手无法在开枪时接触枪支,也无法善后。


最终解答:他用绳子绑住枪托与扳机,抛上天空后用力拉扯绳子。
因为下拉力的作用,枪口会朝上开出一枪。

但天道好轮回,C少爷此举本是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也力求真实性的打开窗户让声音更加逼真。
不料弹壳却落入了窗户内,随众人的进入被发现了。
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千机算尽一错失。

这枚弹壳便是他行凶的决定性证据:这枚弹壳必须是由在屋外的他,才会留下的【绝对证据】

《多余的弹壳》完结

作者在设计时,考虑了多个因素,最终决定不隐藏凶手【富翁上楼后“依次”见过三人】

同时又给故事一个简单的收束【C少爷腿脚有伤】
就在大家认定:窗户开着,猜测凶手可能是为了逃离时
侦探却会通过线索,一步一步的接近真相:既然不能做到从窗户离开,那就在楼下让枪声响起!

这逆转逻辑,颠覆常识的思维,便是侦探最可贵的财富
【只要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再不可思议,也必然是真相】
恭喜侦探Komi解答成功,解答楼层:13楼

愿你永远保有着一颗侦探的心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7-11 11:32:3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对一击毙命产生疑问,会不会凶手没有第一时间击杀,在听到枪响后,集体上楼后,用消声枪瞬间击杀,然后藏在众人间隐藏杀人现实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7-11 11:40:36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应该是c少爷吧。
窗边的弹壳是不是少爷从屋外楼下朝向开着的窗户开的,这样他就有不在场证明了。而且他是最后一个见到死者的。他杀死死者后,打开了窗户。
发表于 2022-7-11 12:03:07 | 来自小霸王手机 发帖际遇
突然想到一个确认凶手为少爷的方法,最后见到的是少爷,但是众人却看到少爷从外面回来,文中没有写众人看到少爷从楼梯下来去外面,那么只能从窗子出去,这种行为就很可疑了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返回版块
123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