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6-3 17:47:08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必须支持!
| 发表于 2022-6-3 17:52:21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支持
| 发表于 2022-7-4 21:08:33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看漫不经心,直接结尾很有力。(这个时候我在马桶上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发表于 2022-7-8 14:42:36 | 发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受:看上去像是在记录梦境里的故事般,反映着人心底里的阴暗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 发表于 2022-7-10 15:16:10 | 2022-7-10 15:47编辑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从文笔上说吧,非常不自然。从能否顺畅读完的角度来说,读下去的困难程度和第三篇《变化》相比也不遑多让了属于是。

烦躁,还是烦躁,这种恶毒的天气。每天忙碌一天的工作党们,在这种沉闷天气下,从不会有什么好心情。只得刷着手机,看一眼塞在自己前边的车子,轻踩下油门,再刷刷手机。太累了,此时此刻除了回去睡一觉,喝上杯冰饮料,其他的还有什么别的更好的吗。

烦躁,还是烦躁,这种不知道从何生出的感叹,就是作者不知道怎么描述一样,在直接告诉读者,“别管那么多,总之你知道就是烦躁就是了。”实际上把前半句删掉,只留下刷着手机...再刷刷手机这一段,多写人们的神态和动作就够了。

而且[其他的还有什么别的更好的吗],这句话里的[其他的]和[别的]起的作用是一样的,防止语法错误应该删掉其中一个。接下来……类似的地方也太多了。

[没时间暂停呀],[是那个地点嘛] 呀、嘛这种口语化的语气助词出现得也很违和,热的时候喝了口水,反而会有[喉咙要喷出一股浓烟,疼得难受]这种反应,也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是为什么。

后面类似的蚌埠住的地方还有很多,反正其他评委应该会仔细分析,我就不多说了。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显然就是,作者压根没有把握住自己写下的句子中的韵律,什么时候该把长句切分为短,什么时候又该组合为长。

有太多地方,作者突兀地把两个字单拎出来成一句话,比如[刘齐森继续奔跑着,好似,心跳加...]、[他有些懊恼, 气愤。]、[糟糕,这。]、[甚至带着点嫉妒,妄想,埋怨女孩..]、[把他们通通拉长,拉高,好似不用...]等等等等,语感糟糕到我有些难绷了。

想要把握行文当中适当的韵律,有个最简单的建议是,写出小说后读一遍。在心里读也无所谓,用念出来的方式感受自己的文字是否顺畅,是否传达出了情感。不过如果念出来后还是意识不到,就是我也爱莫能助的情况了。

然后是剧情,很老套。杀人一向是个很难写好的剧情,这篇当然也没有写好,铺垫问题、自我感动、不符合逻辑,都多少沾点。这篇完全聚焦在两个角色的情感上,其实主要是男主。然而角色却完全是浅薄而立不住的,对女主角的描写属于是灾难级别的,基本上就是“她很纯洁”“她很美”“她很善良”“她很干净”“她是我的光”,就这样了。莫名其妙的猥亵莫名其妙的杀人莫名其妙的感动莫名其妙的相互救赎(被捅了二十多刀,死因居然是失血过多……虽然这点不是吐槽的重点,但我还是想提一嘴),如果作者真的让女孩被玷污了,然后顺势多描写女孩的举止,而不是一直让读者感受男主的郭楠视角我或许还能高看一眼,现在这个效果呈现出来就是纯纯的用力过猛了。

对此最中肯的评价就是,难看。

——评委王诩




《绿叶秋落》这篇的设定很难说不落入俗套,一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少年少女相互拯救的故事,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某些日系知名畅销作品。只是短篇的形式显然不足以容纳能够打动读者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可以用一两个剧情高潮来吸引读者的兴趣,作者应该也明白这个道理,但遗憾的是文笔似乎还不足以撑起整个故事。很多问句式的心理活动显得有些幼稚,一些场景的切换过渡得比较生硬,让读者有些搞不清楚状况。

整篇文章中有些要素是明显多余的,比较典型的是短发同桌的名字。通常一篇小说里出现一个角色具体的名字时,也应当为这个角色分配相应的戏份,尤其是对于篇幅有限的短篇小说,更应当吝惜角色姓名的分配,然而这个叫做陈秀冉的女生全篇只出现了一次,和女主说了一句话,便再无其他戏份,重要性甚至还不如无名男孩。如果只是为了交代女主叫做张稻生,应该还有更巧妙且自然的方式。

故事本身可圈可点的地方并不太多,很多桥段都是司空见惯的,组合在一起也并没有体现出明显新意。文章最精彩的除了标题之外就是结尾的描写了,给人感觉是写得最认真的地方。

最后说句题外话,驾驶时刷手机是种危险的恶习,现实中还是尽量不要模仿为好。

——评委核



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很努力写好这篇了,但各方面都不尽人意。

作者的语言功底并不好,有些用词,语句读起来相当别扭,令人摸不着头脑。

却总是要装作这幅牛逼哄哄的样子。

这突然冒出来的牛逼哄哄属实让我没绷住。

刘齐森被吞没,被吞噬,就要沉入海底。

吞没吞噬语义重复。

海水浸入他的口鼻,他的肺部,开始堵住他的呼吸。

用了太多‘他的’,另外什么叫‘堵住他的呼吸’?

“海水侵入他的口鼻、肺部,他开始窒息。”这样简洁的表达不好吗?

自己已经投射在黑暗里。

什么叫投射在黑暗里?

外边是金灿灿的阳光,办公室内却是阴暗的地狱,恐怖,紧张,侵蚀着女孩内心,但豪无办法,毫无办法。太无力了,只是初中的女孩,这种时候,该如何自保呢?

能看出作者很想写出这种反差了,但用的非常稚嫩直白,读者不是傻子,不需要作者做这种解释性的旁白,多使用场景描写,侧面描写,甚至这边使用隐喻淡化描写都比较好。

他有些懊恼,气愤。

无法理解作者为什么这么喜欢相似意义词语的叠加。

亦被晚霞之美夺去双目的王警官被身后的人打断了,他回过头,原来是保安。

‘夺取双目’,写的是恐怖片吗?‘打断’了王警官的看晚霞吗?他是来办案的还是来旅游的?

不过天气却是变得好了,不再那么闷,那种在桑拿房一般的喘不过气,人们感觉到了股飒爽。堵塞的车辆也稀疏了,道路渐渐畅通。司机们苦闷的脸都不见,却是拉下车窗,让秋风吹入车内,感受这股飒爽。

句子能不能写完整?‘那种在桑拿房一般的喘不过气’怎么了?

另,飒爽出现的次数过多,作者应该多用不同的表述。

等等等等。某些比较轻微的表意不通就暂且搁置一旁,像这样别扭的语句几乎充斥了整篇,当然也不得不承认的确有些写得比较有灵气的段落,但这并不是作者让读者在泥石流里淘金的原因。

下面说说人物吧。

人物塑造上揉捏造作,也许是作者故意想要表现出主人公的低龄吧,那确实已经很成功了。非常经典的身世凄苦型男主,塑造基本是通过心理描写,搭配上作者别扭的语句,使得整个人物都很显得幼稚——想法幼稚、行为幼稚。

警官塑造得很业余,破案就像过家家。

女主也没能凸显出他的可爱,无法使读者共情。

剧情上。

男主能因为女主被猥亵而杀人,而且居然不是在女主被猥亵的过程中,而是事后杀人。杀人足以说明他的愤怒,但这愤怒竟然还要过段时间发泄。试看《白夜行》中的情节,男主在女主遭到侵犯时当即杀了凶手。作者这样处理多少使男主显得有些鲁莽且动机不足,主角行为的幼稚也从中一览无遗。

而且既然能下定决心杀人,却还屈服于虐待自己的父亲。多少有些令人迷惑了。

你要是说那是因为主角有很好的脱罪手段那还算了。但这诡计……真是令人咋舌。

女主更是牛马,也是可以毫不犹豫杀人的类型,你怎么不在被猥亵时反抗一下?我寻思对面也是连13岁都能干死的老头吧……

警察就不说了吧,这种低级诡计也能写的一本正经,实在让人难绷。

互相救赎也算是经典的剧情了,很显然作者对这种剧情的把控并不到位,绝大部分都是作者随心所欲的臆想,笔下的人物仿佛是完成这一臆想的吊线木偶。既难让读者共情,也难令读者信服。

总评:屑作以上,平庸之作未满。

——评委七千



又看到了一篇相对来说完整的故事,构思上是有想法的。题材我感觉处理得差强人意,人物之间的关系还是写得太浅白平面了,以至于作者自以为的感情或剧情高峰之处实则过于平淡。而这种对于力度把控的不足,严重点说影响了全篇情感的渲染、牺牲了人物行为的逻辑性。

就单说一说故事的结尾,看得出作者想要给予读者一种出乎意料但又情理之中的冲击感,用女孩也帮“我”杀了我痛恨的父亲作为反转。可惜我觉得更像是不怎么出乎意料,却也不太合乎情理,主要原因就在于作者其实没有挖掘人物的关系情感。大部分都只是一味的一种“告知读者”罢了,如草草几句带过“我”多讨厌我的父亲。父亲打“我”的部分,父亲打骂时的言语、动作和效果也有点过于失真过于戏剧化了,我觉得蛮出戏的,无法共情。

相对来说比较有氛围的是青梅竹马如何相识又分离的桥段。但感觉也不足够,就是觉得没有到可以成为主人公一辈子的烙印的程度,可偏偏后来久别重逢后的主人公给我的感觉就像是重新找到了活着的意义一般。除了结尾帮主人公杀了父亲,我也不觉得此前女孩为他付出什么,甚至重逢后(起码看似)完全没有认出他。女孩这边我也没觉得她有任何为了男生杀人的必要或心理建设。

除了两人的情感羁绊不足以合理化最核心的剧情之外,我也不太清楚这么多年后,女孩怎么就知道“我”家里的情况,并且找到“我”父亲将其杀害的呢?

和父亲打主角问题比较相似的地方是老师猥亵女生的剧情,描写的也是过于粗糙尴尬了,感觉是硬编出来的画面感和描述。除此之外作者似乎很执着于各种咬文嚼字,却不太懂得适可而止,似乎但凡有一些描写,就要往上叠很多修辞手法,尤其是写景和物时的拟人。且这些修辞往往画风还不太一致,有的时候想要精致瑰丽,有的时候又过于粗糙随意,我感觉影响了阅读体验,很快就审美疲劳了。至于警察的部分、东窗事发的揭晓,这些在我看来又有些可有可无:其实和故事要表达的没太大关系,也并不存在强化悬念、添加精彩的推理等这类锦上添花的作用。

我个人建议是文章应像水墨画一般讲究留白和韵味,节奏也要把控好,不要只想着技巧,笔下又都是弄巧成拙。

结合前面所说,我觉得文中对把女孩喻为灯塔及一些与海相关的意象的运用也不是和恰当。一来我不觉得有那么的深沉,二来再和文章其他部分和其他修辞、意象有明显的分裂感。更看不出和故事的名字有任何关联了。

觉得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光从这一篇来说,我感觉作者目前的方向不是很清晰。期待作者其它的、更优秀的作品。

——评委vt超新星



这是一个少年少女互相救赎的故事。

文章以王警官为主视角,杀人案件为线索,中间穿插刘齐森与张稻生的往事,以青梅竹马二人的重逢,以及‘互杀’结尾。

私以为,剧情构思方面是有可取之处的。结尾的小反转也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当张稻生递给刘齐森那张照片时,颠覆了前文比较柔弱,畏惧强权的形象。这点给我的感受还是比较强烈的。

但这个剧情本身与前文也是有矛盾的:敢于犯下凶杀案的少女为何在老师猥亵她时却不作出反抗?是否有什么苦衷?或者作者本人也是将这个包含在她的人设之中?如果是确有苦衷,作者应该在文本中告诉读者。如果是后者,就应该对令这个角色的性格富有更多层次,并且写出来。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花更多笔墨。

   说回剧情。关于本文的概括我在开头已经说过,不再赘述。即便只是我个人也对类似剧情的作品有不少印象,如漫画《幸色的一居室》,西尾维新的《戏言系列》、《少女不十分》,瀬川コウ的《爱好谜题的少女》,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十日游戏》,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甚至西泽的匠千晓系列,《苏格兰》与《依存》这两本,又或者大火的《少年的你》,(私心想加一本《电气马戏团》,但电器马戏团的主角们确实算不上互相救赎,但作品的元素也是有些许相同的)其中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桥段,或者相似的内核。如何把俗套的剧情写得王道,这单纯只是技巧的问题了。如铺垫、文章结构、描写手法等。

既然说完了剧情,接下来也顺势讲讲文字带给我的感受。

作者像是非常努力地纠结这个段落该怎么写会更‘美’,而又因为不能够将脑中的画面详细地付诸笔下,只能通过一些四字成语、比喻和形容词笼统地概括。这造成了画面的跳跃与不知所云。

如文章第一段:

车水马龙,混杂着阵阵喇叭声,喧闹声。一排排的挤在一起,堆积出各种有毒气体,飘到云层中。

车水马龙是怎样的车水马龙?车流状况是怎样的?行人呢?读者还没能在脑中对第一个场景形成大致印象,其他的细节描写就纷至沓来了。而甚至这些所谓的细节描写也是笼统的。‘喇叭声’读者大概能明白是车辆的喇叭声。那‘喧闹声’又是什么喧闹声呢?所谓有毒气体又是什么呢?

微风吹来,不计较一般的把这些吞进去,只搅动得四周的枯叶又摆动起来。

这里的话,我不是很明白微风是怎么‘不计较一般’把‘有毒气体’吞进去的。

掏出包里的水,刘齐森喝了口。并不那么解渴,却像是往热锅倒上的一盆水,喉咙要喷出一股浓烟,疼得难受。

这一段的比喻在我看来是不必要的。而将嘴巴比喻成热锅,喝的一口水比喻成倒的一盆水似乎也有待商榷。

而这一整段的观感也有些奇怪。不能够很顺畅地阅读。或许是作者使用了英文的语法,将主语中置了。逗号也使用了太多次。

刘齐森掏出包里的水喝了口。

直接这样写可能好一点。

刘齐森擦拭了下汗珠,心神停顿了些许。但又马上被什么惊讶倒似的,又努力向前迈开两步。

刘齐森停下擦了擦汗。但又被什么惊讶到似地,努力迈开两步。

因为不是很懂心神是怎么停顿的,所以具象成‘停下脚步’的意思。

“臭小子,没娘养,操!”

“还敢躲,给老子,趴下!”

“啪啪啪”

试想现实中的人这样说话,就会意识到这几段的不合理之处。作者对于一个暴躁父亲的形象或许只是来自影视剧或是生活中的刻板印象,因此无论是话语还是做法都充斥着作者本人的臆想。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很容易就会出戏。

本是白嫩的皮肉先是变粉,又出红,再是直接化作朵朵盛开的血花,汩汩地流出鲜血。

前文说过的‘作者竭力想要将文章写得更美’在这段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作者将鞭子拍打出血的场景比喻成‘朵朵盛开的鲜花’,如果不考虑具体情境的话,是一个尚可的比喻。但放到文中的情境里,这个唯美的画面就显得格格不入,且不合时宜了。比起去写一些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句子,不如用简单的句子将情境如实记录。

“你这什么眼神!给我跪下!”

如果说前面父亲的话语尚且情有可愿,那这段就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智商正常的成年人的范畴。本来作为评委不应该参杂个人情绪,但考虑到我同时也是读者,因此我必须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段话真地,真地,非常非常傻逼。

既然已经破戒,那就多说几句吧。

有一个经典的问题,从文章中能否看出作者的性格?我认为这句话半对半错。看出性格是不至于的,但文章无疑包含着作者的思想。而读者甚至能够看出作者本人也没有意识到的一些想法。私以为,单纯从这一篇文章来看,作者的不少想法还不够成熟,直白点说是幼稚。如在文章结尾,少女莫名其妙地帮助主角杀死了他父亲。而前文铺垫过少。又例如主角在字里行间透出的厌世想法。角色本身并没有形成一个自洽的性格支撑他们作出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也没有足够的,足以说服读者的理由令读者信服主角的厌世,认为‘世界是一片黑暗的,而少女是灯塔拯救了他’。又比如父亲时常家暴男主,那他为什么会家暴男主呢?父亲经历了什么?他是原本就是这样的性格?还是遭遇了什么变故?如果这通通没有解释,那读者是无法理解的。而这并不是角色的问题,是作者本人的阅历不足,无法设置出足够有说服力的桥段。

在琢磨小说技巧之前,更希望作者能够增加阅历,写出更加合理的剧情。

ps:其余的小问题还有:前文的王警官变成了黄警官;刘齐森和黄警官的视角转换过于突兀,非但没有让读者认为这是蒙太奇或者意识流,反而影响了阅读流畅。

——评委笏言



个人以为这篇文章也算得上是一篇不错的文章,讲述了一对少男少女互相拯救的故事,在一些描写上也算优秀。

不过总体观感上不是特别的好,情节与情节之间缺少合适的过渡和连接,就让文章显得跳跃和杂乱,也许这是作者追求的某种意境上的写作方式,但是读起来多少还是有些累,甚至几乎无法很轻易地了解文章的故事走向。

也许是受限于篇幅,而作者又实在想把男女主塑造成处于绝望之中的人,导致有些地方给我一种冲突的感觉,比如男女主都拥有一个相对美好的童年,女主作为转学生刚到这个学校时还是个开朗的人,从美好的过往变成绝望的现实还是缺少了一些情节描述。由于缺少了对男女主绝望现实的更丰满的描写,所以作者不得不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以及一些意境来表现角色心中的绝望。但是这些描写,怎么说呢,显得刻意了,所以不太自然吧。

——评委两只肘子



类似剧情的故事不少,比如xxx(甚至不用说出名字吧),不过还是抛开它们,单独看这篇,还是挺有自己的味道的。手法简单,剧情上也有一些不自然的地方,但对我个人来讲都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以这个篇幅来说,算是一个完整且精彩的故事。

然而,印象最深的其实是接下来的一点——文字上的造作。

第一次读其实觉得很不舒服,好多句子都感觉别扭,完整地读下来都很不容易。

【露出了里面裸露了的生锈的铁皮】无论怎么断句都有语病。

【女孩用力挣扎着,脚用力踢着,但却如被关进了一坚固的笼子,依然只是困着】本应很紧张的剧情,却用了不适合且拗口的比喻,“依然只是困着”更是完全不自然。

【“臭小子,没娘养,操!”“还敢躲,给老子,趴下!”】太顺口溜了,完全不像正常人会说的话。

【女孩缓步走下讲台台阶,如穿梭在迷宫一般穿梭在下面的课桌迷宫】如穿梭在迷宫一般穿梭在迷宫?

【亦被晚霞之美夺去双目的王警官被身后的人打断了】“夺去双目”很没必要的夸张说法,非常突兀。

以上只是随便选的,这样的例子实在有不少,或许都算不上大问题,但全部叠加在一起就造成了十分糟糕的阅读体验。

很多地方改用最简单的表述都比这样过度修饰好。比如“夺去双目”,直接用“吸引”就可以了。能把这个比较复杂的故事写清楚,作者还是有叙事功底的。如果能够改变一下这种文字风格,相信会带来更好的作品。

(最后插入一句,人名都起得很好听)

期待不一样的文字。

——评委旋风螺旋狗
返回版块
12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