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2-23 18:53:04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推理小百科之如何从骨骼判定死亡时间


  死亡时间的判定一直是法庭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年代久远的骨骼埋葬时间的确定,一般都采用碳-14同位素法,即通过测定骨骼中碳-14同位素的含量来确定它的入土时间。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也就是说,每过5730年,骨骼中碳-14的含量就会减少一半,减少的那一半衰变成碳-12。考古学家发掘古墓后,对古墓年代的测定就是采用这种方法。2003年媒体广为报道的“奥茨雪人”死亡时间的确定就是采用了碳-14同位素测年法。“奥茨雪人”于1991年在阿尔卑斯山被一对旅行中的德国夫妇意外发现。经过碳-14测定后,发现这具雪人来自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是20世纪继古埃及图坦卡蒙法老的木乃伊之后最引起轰动的古代遗体的发现。



  在司法实践中,遇到最多的情况是死后几年、十几年和几十年的尸骨。在这种情况下,尸体保存的状况取决于放置尸体处的环境、死因、埋葬方式、死者年龄和体型等各种因素。如果尸体被埋在比较浅的坟墓或抛弃荒野,尸体组织很快就会分解和腐败。如果环境温暖而潮湿,尸体上还会长出很多细菌,这些细菌将加速尸体的腐败过程。年轻人或者胖子尸体腐败的速度通常要快得多,因为身体中脂肪含量比较高。另外,那些死于病菌感染的人尸体腐败的速度也会比较快。如果尸体被人严严实实地裹好了或者深埋在土里,细菌将因空气缺乏难以在尸体上生存,腐烂的过程也会比较慢。中毒而死之人因为毒药通常会杀死体内的细菌,尸体腐败速度因此减慢。如果埋葬尸体的地方温暖干燥而且通风良好,尸体干燥过程可以快速完成,尸体很可能在腐败发生前就变成了干尸。



  一般而言,埋葬在土壤中的尸体,最容易被分解和发生腐败的是软组织,软组织完全消失大概需要5年的时间。接下来是肌腱、韧带、软骨等组织,这些组织要入土5年后才会完全消失。骨骼可以在土壤中保留很长的时间,在几千年前的古墓中,人们仍然可以找到死者的遗骨。不过,骨骼完成去脂和干燥的过程大概需要10年时间。



  对于埋葬时间不是很久远的尸骨,可以根据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以及骨骼去脂肪和干燥情况做出粗略判定。另一个可以作为辅助判断的是随葬物的变化情况。尸体被埋葬时,死者一般都穿有衣物,不同织物的衣服在土壤中保留的时间和状态也不一样。一般织物可保留的时间短些,但要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也需要四五年的时间,皮革和丝绸等物则可以保留二三十年的时间。有时候,法庭科学家还可以根据死者粘带的植物的年轮来粗略估计埋葬入土时间。



  要做比较精确的判断则可以根据骨骼颜色、骨质的变化和利用物理化学检测方法。土壤中的骨头因受周围环境的侵蚀,骨骼颜色会随埋葬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发生变化,同时,骨质也会受到侵蚀,发生脱钙、风化、空洞化等现象。骨骼颜色的变化和骨质的改变都有比较明确的时间范围,可以一一对照。比如,入土1年多的骨骼一般不会出现侵蚀现象,但两三年后受到的侵蚀就比较明显。



  物理化学测定方法所得结果也比较准确。比如,用紫外荧光照射骨骼横截面,新鲜遗骨的反应比较弱,而入土两三年的遗骨会出现蓝紫色或蓝色,十多年的遗骨会出现白蓝色或白紫色。​​​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