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表于 2007-12-23 14:03:50
心思转换敏锐、个性幽默逗趣的巴黎保安局胖警探:哈纳得探长(Inspector Hanaud)
  1920年代中叶,英籍作家梅逊(A. E. W. Mason)曾如是说“在侦探小说中,最重要的必备元素,即是侦探本身。他必须是醒目杰出的人物,个性真实而栩栩如生,行动逼真近似跃出纸上,且举手投足间充满趣味性。简言之,他是特异性与功能性的融合体角色。”事实上,早在15年前,梅逊转向创作侦探小说之时,他心目中已经拟定好这样完美的神探典型。而这名经由他笔下实践创造的神探,就是哈纳得探长(Inspector Hanaud)。

  质询力、观察力、记忆力皆一流;体力三流

  哈纳得是巴黎保安局的专职警探。体能上他不像福尔摩斯那么刻苦耐劳,上山下海万里追踪的事情可会把他折腾死;但个性上他比福尔摩斯和蔼可亲多了。

  不过,对哈纳得来说,他最引以为荣的是:随时随地相信自己的才能与直觉判断,任何不利的风险都无法阻挠他。此外,梅逊自承:哈纳得的塑造还参考了两位真有其人的巴黎警探MM. Goron和Mace,最后再加入自我的人格特质:一针见血的质询力、锐利入里的观察力,以及对任何细节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

  喜怒哀乐的转换,比职业演员还驾轻就熟

  哈纳得初登场的案子是1910年的《玫瑰山庄命案》(At the Villa Rose)。

  一出场,他被描写为“身材肥胖,有著宽厚的肩膀,以及一张笨拙的圆脸…。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出色的喜剧演员”。在如此的体型下,梅逊赋予哈纳得极为夸张浓烈的幽默感,而他的死党理卡多(Julius Ricardo)和其爱好艺术的英国友人们,便首当其冲,成为他冷嘲热讽的对象。理卡多曾精简地形容他的好友:“行动迟缓,心思敏捷,虽已届中年,却可在一瞬间变成活蹦乱跳的街头小男孩。”这是在说哈纳得有著魔法师的变身能力吗?当然不。事实就如律师吉姆·傅毕雪(Ji m Frobisher)所说:“在某些时刻,你会对他心存敬畏,但下一刻钟你的心情却被他搞得不爽;没多久他的表现又让你啼笑皆非,谁知接著他以亲切殷勤的态度善待你。”一头雾水吗?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说穿了,哈纳得只是个心境转变比职业演员还要快速的性情中人。

  对女性谦恭有礼,爱用成语表错情

  哈纳得的first name是Gabriel.他不曾有过婚姻记录,但对待女士们可是有口皆碑地谦恭有礼,完全的绅士气度;尤其是那些受到伤害或境遇坎坷的女性,她们对哈纳得更是感激莫名,难怪故事中的女角总是接二连三地爱上他。或许是法国人的天性吧,哈纳得乐于享受美食与假期,喜欢到处去欣赏教堂建筑风格;

  有趣的是,他也有“反法国”的一面,那就是以收集英文方言成语为乐,并且时时卖弄爱抖“包袱”,只不过他常常用错时机,因而笑话百出,此特色在他后期作品中是一大卖点。

  结合警界体系的办案优势,及古典私探的个人才华

  以小说的出版寿命来看,哈纳得的办案生涯算是蛮长的。登场于1910年,止于1946年的最后一案,这段时间内,哈纳得不曾衰老过,永远保持中年,也未曾升官。有评论家认为,像他这么聪明,升不了官都是受长相之累。即便如此,在推理史的黄金时期里,哈纳得不但躬逢其盛,更堪称是最敏锐、最妙趣横生的警探之一。他既持有警界体系的办案优势,也拥有古典私探的个人才华,于是乎能屡破奇案,受人喜爱。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发表于 2010-1-25 15:01:12
{:tlxy39:}:“行动迟缓,心思敏捷,虽已届中年,却可在一瞬间变成活蹦乱跳的街头小男孩。”貌似很吸引人哦!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