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6-10 15:11:15 发帖际遇
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本篇小说
二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人评分
英镑 +10
  • 46179: 支持一下江苏卷(〃'▽'〃),写的不错
  • 39161: 入围认证
楼主| 发表于 2019-6-10 15:15:10
昏暗的光芒

不论是破案,还是抓捕犯人,其实并不困难。

要如何处理这个案件,以及要怎么样惩罚犯人才是难题,而且案件一旦发生,便不会有结束的那一天。受害人失去的东西永远无法挽回,犯人就算接受惩罚后改过自新,也很难再次踏入社会。

不论如何,犯人一定会受到惩罚,杀人犯也终会被判决死刑。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性的,警察的责任必定是调查真相,惩罚犯人。

而杀人就是杀人,什么理由都不能够饶恕。

江久慎打开铁门走进档案室,经过宽敞的过道,来到了放着案件资料的某一处。

微弱且泛黄的灯光下是一个狭小,昏暗的小道,两侧列着巨大柜子,柜子高度直到天花板,每一层都能放下众多的纸箱。

空间过于狭小,他艰难地缩着高大的身体抬出一个纸箱,走到平时管理档案的警员所待的地方,放在柜子边的简单桌椅。

打开纸箱的盖子,久慎从其中拿出数叠资料放在桌子,他从第一份开始慢慢翻阅。

【警察遇袭事件】

事件发生在1996年1月23日当晚,一名巡警离开警局在回家路上时被歹徒枪杀,凶器则是巡警身上的配枪。

街道监控头清清楚楚录下了歹徒犯案经过,可是因为他戴着头套无法看清相貌,以压倒性的力量单手抓住巡警的脖子将其拽到在地上,夺过手枪朝着脑袋射击。

歹徒带着手套,没有留下指纹,逃走后便消失匿迹。

死去的巡警名字是林南峰。

巡警配枪的理由是什么?久慎对此充满疑惑。

他跳过尸体的详细报告,翻阅开当时负责调查的警察所记录下来的各种相关人员的言论。

警察内部某位高层人员的宣言要求停止调查这个案件,理由是虽然只是巡警但身为警察却被歹徒夺枪杀害,这种有辱警方威信的时候绝对不允许就这么持续曝光。

果然这背后是有隐情的吗,久慎心想这已经不算是证词,负责此案的警察被上层威胁了。

死者妻子的证词表示自己丈夫是一个诚实,不会遭人怨恨的普通人,杀害他的歹徒一定是怨恨警察而不是怨恨他丈夫。在案发的几天里丈夫也没有出现异常的行为,被人杀害这件事让她十分惊讶。

实际调查后,巡警南峰确实与他妻子说的一样,作为一个巡警安分守己,不可能会遭人怨恨。

同事以及父母对他的描述也都差不多,是一个不会遭人怨恨的好人。

只是随机杀人吗?久慎继续翻阅。

警察被枪杀,犯人逍遥法外的新闻在当时早就传的沸沸扬扬,最先传出消息的是与警方密切合作的某个记者。

我知道谁是犯人。这个记者后来接近负责此案的警察,在他耳旁嗡嗡作响,可能在你们警方和他的家人眼里,巡警南峰可能只是普通的好人,但在一些人眼里可能是恶人。

说不定还会有下一个警察死在歹徒枪下。

在某个杀人案里与巡警南峰相识的死者家属得知他被枪杀后,面对警方盘问时满是对他的感谢。

女儿被人杀死,他身为父亲非常感谢南峰当时在案发现场逮捕了犯人。失去女儿而满头白发非常憔悴的父亲被询问时满满是感谢之意,没有丝毫参考的地方,只是加深了南峰是好人的印象。

为什么这样的人会被歹徒袭击杀死,久慎此时几乎能肯定最后是以随机杀人而结案,记者的言论只是代表社会民众的抱怨吧,或是对警察的挑衅。

虽说可能是无关紧要的案件,负责此案的警察为了得到更多线索去调查,简略查阅案件相关资料后他找到了当时负责为犯人辩护的律师。

犯人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当时我只是赞同法庭的辩护判决了犯人死刑。可是犯人却在进入监狱里后就自杀了,这可不关我的事情。

律师如此轻描淡写的说着。

律师之后,负责此案的警察找到了犯人的父亲,询问对逮捕了他儿子的巡警林南峰有什么看法。

犯人的父亲面如死灰,他站在家门口,并未让警察进入。

他颤抖着递出一封信,信中写着让人一时难以理解的话。

【杀了我吧,案件就能够重新开始调查了】

寄信人是巡警林南峰。

此时江久慎已经知道案件大致真相,他把资料放回纸箱里,再次走进只有微弱光线昏暗的小道,抬着纸箱推入巨大柜子里。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9-6-10 16:09:36 | 2019-6-10 16:58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最佳预订,甚妙!虽然不知道是否是我理解的那样,稍后撰评!)

咱看第一遍的时候没看懂,第二遍;看第二遍的时候认为的真相是一个循环――凶手被绳之以法,其亲人再度犯罪――这样一个循环;而第三遍就是目前的理解:少女的案件,凶手绝非是在狱中自杀的人,而是另有其人,上头压下南峰之死,自然不是因为表面原因,而是担心少女的案件再度被查,南峰如记者所说,在某些人眼中,是黑暗的代表――那个人便是用来替罪的孩子的父亲。
但南峰确实如其口碑一般,是个尚存良心之人,他最终选择以自己的死亡,换来冷案重燃之机,这结尾与开头形成完美的交映。
案件终会被了结,犯罪者终究无法掩埋一切。
大枣君的立意堪称完美,语言拿捏,文字功底甩开一堆人。
三遍都有惊艳之感,第二遍的理解正契合了“案件一旦开始就不会停下”,虽然不是,却又带来了立意更高的真相,也更契合开头。
咱目前心中最佳没有之一!)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9-6-10 16:14:20 | 2019-6-10 17:15编辑 | 发自安卓客户端
鬼谷评的差不多了
就说一点
这个警察抓错了人,心里还是很自责的吧。
所以才要以自己的死来......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6-10 18:57:50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怎么说呢,可以肯定的是立意与剧情。
但是在我看来,作者的文笔过于白开水,然而这种白开水有没有那种平淡中强奸你的感觉,于是我只觉得后劲不足,就像——喝了白开水一样。
结尾本应可以给予读者震撼,但作者没有做到。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9-6-10 19:28:44 | 发自安卓客户端
我倒没有鬼谷如此一波三折、多层次的透彻感悟,不过我觉得反正文笔顺畅舒服,也能理解到主要的剧情和立意。不过我比较想要问楼主是如何理解这个题目的。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9-6-10 21:31:41
个人觉得是写得是挺不错的,读的过程基本上是很通畅的,没有太大的障碍。江苏卷,给个赞

只是可惜偏题了。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上面的是题目。

这个题目其实想提倡包容,甚至于一种相容的文化态度。
题目里面说“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其实是指没有做到“和”,是反对这种千篇一律,定为一尊(不过你讲的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只是从这篇作文来看是有点偏了)。
而更多要提倡的,是一种“物各有性”,“五味调和共存相生”,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态度。
主要还是包容,如果有点出这一点的话,就非常出色了。

总体上我还是觉得挺不错的。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9-7-11 19:19:54 | 发自安卓客户端
真香待我再读几遍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22-3-19 22:42:14 | 来自小霸王手机
我怎么有看消失的十三级台阶既视感?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