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院
一氧化碳
查看:
1288
|
回复:
0
[知识科普]
一氧化碳
简洁模式
51576
发表于 2018-8-21 17:31:38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一氧化碳
在标准状况下,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8.01, 密度1.25g/l,冰点为-205.1℃, 沸点-191.5℃。在水中的 溶解度甚低,极难溶于水。与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2%。
一氧化碳略轻于空气,微溶于水中,易燃易爆。含碳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易产生一氧化碳,在冶金、化工生产过程中,家用煤气或煤炉使用过程中,汽车尾气排放中均有一氧化碳存在。
一氧化碳中毒多为意外事故,常发生于火灾现场、煤矿瓦斯爆炸现场,以及家用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长时间呆在有汽车废气的车库和汽车内休息等情况下,有时也被用作自杀或他杀的手段。
一氧化碳主要经呼吸道进入机体。进入血液中的一氧化碳约有90%与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Hb)与氧气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给组织供氧。
当空气中存在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时,一氧化碳侵入机体血液中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因而会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产生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是一个可逆过程,停止吸入一氧化碳后,HbCO逐渐解离,98.5%左右的一氧化碳仍经呼吸道排出,1%左右的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后经呼吸道排出,一氧化碳在体内不蓄积。
碳氧血红蛋白在血中的含量越高,机体缺氧越严重,导致的中毒越深。碳氧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总量的百分比称为HbCO饱和度。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常作为判断一氧化碳中毒严重程度的一个主要指标。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20%时就会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40%时可导致死亡。
一般情况下,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多为50%~80%;但老人、儿童、孕妇等抵抗力弱,在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40%时也可导致死亡。
正常人因吸烟等原因血液中也可含有少量的碳氧血红蛋白,但饱和度一般不超过10%。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缺氧症状,因中枢神经系统、心肌最敏感,故出现明显损害征象。一般一氧化碳中毒可分为闪电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闪电型是因短时间、高浓度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出现昏倒、意识丧失、反射消失等症状,最后呼吸中枢麻痹导致死亡。
急性型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等症状,虽意识存在但不能脱离险境自救。随着意识逐渐丧失,反射消失,呼吸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慢性型多因长期处于有一定一氧化碳存在的环境中,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倦怠、头痛、红细胞升高等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者尸体的尸斑呈樱桃红
通常取血液作为一氧化碳中毒检测的检材,若中毒者处于抢救中则应使用抗凝管盛装检血,若为中毒死亡者则抽取心血为最佳。盛放检血的容器容积应与检血体积相近,密封后尽快送检。
血液中HbCO饱和度一般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
返回版块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