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70|回复: 5

[推理资料] 不在场证明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18-2-3 18:29:21 | 2018-2-4 20:00编辑
本文内容为推理小说中诡计的探讨总结,不具备现实可行性,仅作为推理小说创作时参考之用,请勿模仿。

看了很多推理小说,基本每本小说凶手都有不在场证明,对不在场证明做了一些总结
(一些手法现在可能因为科技原因变的很容易识破,对此大家就不要深究了)


第一种:‘证人作伪证’型。也就是说,证人在作伪证,出于某种原因掩盖了事实真相。"

第二种:‘证人产生错觉’型。是什么促使证人产生错觉的呢?围绕这一点,可以有多种选择。首先,究竟让证人产生一种什么样的错觉呢?我将其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点,即在时间上作伪证,可以有多种可能性。
例如,证人所看见的钟表上是否被人做过手脚?证人是不是把具体日期搞错了?是否把当天是星期几记混了?抑或把时间段弄岔了?甚至有些时候,还可以假设证人把年份记混了。至于具体应该采取哪种作法,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二点,在地点上作伪证。就是‘犯罪现场有误’。
 第三点,在人物上作伪证。罪犯使用了替身。
 
 第三种:‘犯罪现场有误’型。
死亡的地点不是第一案发现场 
 
第四种是‘伪造证物’型。
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伪造照片。
 
第五种:‘犯罪时间推测有误’型。这种类型还可以细分为如下两种类型。
将犯罪时间提前;或将犯罪时间推迟。
凶手于三点在名城南杀了人,接着于四点回到城北,发信息给被害人的朋友,伪装一个被害
人四点还活着的假象。
 实际上,第五种类型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分类方法,即医学计谋。所谓的医学计谋,就是采取一些手段,如将尸体加热或制冷,或对尸体胃里的物体进行物理处理,使尸体处于一种特殊状态,以此来迷惑法医,使之对死亡时间作出错误判断。
 
  第六种:‘路线存在盲区’型。
僻如说,从a地到b地,需要一个小时,但罪犯却在中途利用了其他路线,只花了四十分分钟到达,就有时间犯罪了。
 
第七种:‘远距离杀人’型。
即罪犯案发当时确实不在现场,而是在另一个地方采用计谋将对方杀害。
是一种单纯的手段,例如定时发射的手枪、定时漏电、定时着火等。再往装置发生作用后如何消匿痕迹或看起来像是意外上下工夫。(胶囊里的毒药之类的也可以归于这一种类)
 
第八种:‘诱导式杀人’
即通过某种方法诱使对手自杀(催眠等方法)。
 
发表于 2018-2-3 19:03:18
顶一下,顺便提一些建议:

"也就是说,证人在作证,由于某种原因掩盖了事实真相。"

这句话略不通顺,可以改为 “也就是说,证人在作证,由于某种原因掩盖了事实真相。”



"也就是说,证人在作证,出于某种原因掩盖了事实真相。"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8-2-4 11:46:08
引用
“实际上,第五种类型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分类方法,即医学计谋。所谓的医学计谋,就是采取一些手段,如将尸体加热或制冷,或对尸体胃里的物体进行物理处理,使尸体处于一种特殊状态,以此来迷惑法医,使之对死亡时间作出错误判断。”


因对这类课题特别有兴趣,私底下做了不少学习。
大部分的推理小说,如果运用相关的手法,让法医对死亡时间做出错误的判断,有点断章取义的嫌疑。
这法子不是不可取,但在很特别的情况下才行得通。

案例1:尸体在低温的情况下,减缓尸体腐烂程度
一) 尸体一定要死超过3天以上,少过3天其他死亡症状会矛盾。
二)低温装置不被发现/破案关键。

案列2:尸体在高温的情形下,加快尸体腐烂程度
一)很少看见这手法,对不在场证明争取不了时间
二)破坏一些特定的死亡症状,让法医无法以其判断死亡时间。(参考每谜【午夜凶邻】)

案例3:胃里的消化物估计死亡时间
一)胃里的消化物没有作弊,的的确确的进食时间。(参考每谜【午夜凶邻】)
二)把吃了特定的食物,经过特定时间后催吐,半消化物保存起来。在特定时间强迫死者吃下这些半消化物,达到欺骗效果。

假使谜题中的死亡时间,设定因某些因素进行干扰,是需要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和设定。许多漫画、小说、剧集和电影,不是所有的设定和手法能行得通。
好比凶手以割喉的杀人方式,是需要一些特殊环境、和死者保持特殊关系、凶手身份和背景特殊,种种情况下才能够执行。很多作家爱写割喉的场景,因为让读者想象,案发现场内充满暴力美学和冲击,为了取悦读者而写的爽文。
科技的进步让这些秘密无所遁形,要欺骗法医没这么容易。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8-2-4 14:50:54 发帖际遇
就是要各种推翻alibi啰..
还是这些东西,按我的说法嘛..
反正就是..
  • 有理由认为某人A某时在某地.
  • 有理由认为某人B某时不在某地.

两点同时成立就说明A和B不是一个人.
在(A,B)=(嫌疑人,真正犯人)时,就是alibi了.
反方想要的是构造这样的推理,正方想要的是看穿其中的bug.

如果要对推翻"有理由认为某人某时在/不在某地"分类的话..比如说..
  • 不存在这个"某人",比如其实是意外,比如是自杀,比如是动物杀人,...
  • 对"某人"判断错误,误导对人物的印象,比如替身(含孪生子/路人/从犯(不管有意无意)/伪造假象(录音/剪影/...)),...
  • 对"某时"判断错误,误导对时间的印象,比如令人认错时间(调时钟/...),比如伪造时间(不同年份照片/...),比如伪造死亡时间(改变温度/同理各种伪造"死者某时在某地"/各种"发现死者时才真正杀死"/...),比如交通工具时刻表一类,...
  • 对"某地"判断错误,误导对地点的印象,比如伪造地点(包括作案现场/alibi地点(如在不同地方布置相同场景)/...),比如令人认错地点,比如改变地点性质(如令人认为某路线过不去)...
  • 更一般地对"有理由"的推理有误,比如道具自动(定时机关/控制死者做事(包括催眠)/...),比如远程干涉(遥控机关/遥控死者做事/...),...
(ps.显然以上简易分类间有交集..)

嘛..肯定漏了好多..不过毕竟lz列的好歹都能套进去..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