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学院
恐惧症大观
查看:
3483
|
回复:
6
[知识科普]
恐惧症大观
简洁模式
1
发表于 2008-8-23 13:44:31
恐怖症的四种表现
一个身材苗条的女大学生,即使在炎热的三伏天也依然穿着厚厚长长的仔裤,而从来不穿裙子。是她的腿患有关节炎怕受凉吗?不是。是她的腿长得难看?也不是。原来,她是怕万一不小心被猫呀、狗呀,或是别的什么长毛的动物蹭到她腿上。她怕一切带毛的动物,甚至连毛茸茸的小鸡也不敢碰,哪怕是这些动物离她稍近一点儿,也可使她毛骨悚然、惊恐万状。
像这些对某种特定事物或境遇产生不合情理的强烈恐惧、紧张不安,以至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或社会交往的病症,被称为恐怖性神经症,简称为恐怖症。此时,病人虽然知道这种物体或处境不会有危险,没有必要那么恐惧,却仍然竭力回避。
恐怖症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有:物体恐怖症、境遇恐怖症、社交恐怖症以及疾病恐怖症。
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个女大学生就患有物体恐怖症。这种病人中较多见的还有怕昆虫、怕蛇、怕尖锐物品等。有一个女病人亲眼见到一个小男孩持剪刀跑跳不慎跌倒而被扎伤眼球。从此她不敢碰刀剪,再往后连厨房都不敢进,因为里面有菜刀。
在境遇恐怖症中,以聚会恐怖症最为突出。病人就怕周围人多,害怕去各式各样的公共场所,如商店、剧场、餐厅等地,连公共汽车、地铁列车都不敢乘。每当他们身临这些地方就浑身不自在、焦虑不安、紧张恐惧,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还有头昏、心慌、出汗等症状,恨不得马上转身逃离。这种人本来就胆小、依赖性强,得病之后,他们的依赖性会更加突出。
近些年来,社交恐怖症的病人似有所增加。病人害怕在公共场合被人注意,尤其当众讲话、当众写字、食堂用餐以及使用公共厕所之时,都会心情紧张、心慌气短、大汗淋漓,产生一种明知过分却又无法控制的恐惧感。有的病人不敢与别人对视,与人谈话时总避开别人的目光,似乎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有的病人害怕见人,见人就脸红,他们为此而心神不定。
患疾病恐怖症的病人则神经过敏、草木皆兵。他们怕得肿瘤,怕得肝炎,怕得艾滋病……有一个年轻的女护士,因哥哥患肝炎去世而惧怕肝炎到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程度。她手不敢碰墙,见到痰盂、墩布等绕开走;怕邻居来串门,邻居走后,要用消毒液擦洗人家坐过、碰过的地方。
行为疗法是目前治疗恐怖症应用最广,而且显效最快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习惯成自然”的原理使恐怖情绪减轻乃至消失。除此之外,帮助和引导病人进行回忆和分析,找出造成恐怖症的病根,也能产生良好的疗效。
恐怖症诊断鉴别
一、症状特点:本症的共同特征是:
(1)对某种客体或情境引起强烈恐惧;
(2)恐惧时常伴有明显植物神经症状;
(3)病人明知这种恐惧不必要,但不能控制,仍极力回避,临床常见有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及单纯恐怖症三种。
二、发病年龄:
动物恐怖症常起源于童年;社交恐怖多起源于童年后期或青少年前期;广场恐怖则多在20~40岁发病。
三、病程:
主导三类恐怖症都有向慢性发展趋势。且病程越长,疗效越差。
四、鉴别诊断:
本症需与焦虑症、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儿童学校恐怖症的认识
陈好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今年入学后没多久,总是不愿意到学校读书而在家学习,如果非要去后,就在学校出现肚子疼及呕吐,而回到家却很正常。开始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她是假装,可每次到学校就要发一次,使家长感到紧张不安。在儿童消化科就诊二个月无效后,来到心理咨询室。
经心理医生检查后发现,陈好得到是一种心理疾病――儿童学校恐怖症。该心理疾病是儿童恐怖症的一种亚型,多见于女孩。所谓儿童恐怖症是指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定的异常恐惧情绪。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客观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出现回避、退缩行为。患儿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并且已有上述表现至少 1个月。学校恐怖症是指儿童对学校有强烈的恐惧感,回避老师和同学,患儿上学前诉说自己有头痛、腹痛等不适,并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这类同学大多学习成绩尚可。
出现儿童学校恐怖症的直接诱因常常是教师过分严厉,对学生态度简单粗暴,甚至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习成绩不稳定;在学校遭到某些挫折或侮辱;师生关系、伙伴关系紧张;家庭发生某些变故、父母生病、亲人死亡等。
关于儿童学校恐怖症的治疗,因是家庭、老师、医生、患儿共同参与。
首先是家庭,要调正家庭教养方式,不能有溺爱现象。要改善家庭气氛和环境,帮助家长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和情绪反应对患儿可能产生的影响及程度,促进家长与学校增加沟通,让孩子尽快重返校园,适应学校环境。
其次是学校:详细了解患儿在校学习时的困难是学习负担过重还是人际关系紧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改进和调整,也可以考虑换班和转学,使患儿尽快建立自信心,较容易地接受返校学习。
第三作为医生,在心理治疗时,在详细了解发病经过、发病诱因、患儿客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及家庭中的不利因素之后要帮助家长和学校设计返校计划。如可以让老师主动与学生接触,让学生逐步增加到学校学习的时间等。并对他进行及时鼓励,关心患儿。
性病恐怖症的表现
性病恐怖症病人常常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恐惧、失眠,自我感觉泌尿、生殖道不适,有灼痛或刺痒等症状;他们还往往把身上一些其他原因导致的各种皮疹如红斑风疹、毛囊炎、淋巴结肿大或其他毫不相干的症状归结为性病的表现,但经过化验或泌尿系统B超检查,均未发现生殖系统有任何感染或病变。可见性病恐怖症病人的种种症状并非由某种感染所致,而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性病恐怖症多见于以下两种人:①曾发生过不正当的两性 target=_blank>两性关系,或曾感染过性传播疾病但已治愈者。他们害怕留有后遗症,不适当地夸大治疗后的不适。②一些人并无不洁****史,有的甚至从未有过性行为,但由于他们受一些社会传闻或江湖游医的影响,或者与一些曾患有性病的亲朋好友交往过,便盲目地将自己身体的一些症状与性病症状相联系,从而无端地猜疑自己已患了性病而惊恐不已。
恐惧肥胖会引起饮食失调
厌食和狂吃可能是心理病
许多女性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而采取节食的方法,其中一些人的食欲也因此出现了问题,如:厌食症、食欲过旺。神经性厌食症和食欲过旺被认为是心理疾病。它们的本质如同其他心理疾病一样,因为不是特别清楚其根源,所以也不太容易治疗,但其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大约有2%-5%的少女和年轻女性患有神经性厌食症,还有5%的人食欲过旺。饮食失调的女性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紊乱症状,如心脏活动紊乱、闭经、骨质疏松。大多数专家认为,有许多原因可以导致饮食失调。
让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担忧的是,现在瘦削的身材成为大多数女性的理想,其中包括未成年少女,这种状况必定会使受神经性厌食症和食欲过旺疾病威胁的人数增加。因为很多女性认为,食物只是缓解饥饿的方法,她们更关心自己的体重和身材。
很多调查显示,女性为了达到这个理想目标不惜一切代价,甘愿冒着饮食失调带来疾病的风险。盲目追求纤瘦,哪怕是那些基因趋势呈现趋胖的人,人的体重和身材受遗传倾向影响很大。
研究人员认为,很多少女患病的原因在于少年时代正好是女孩发育的时期,她的身体开始区别于男孩,开始积累脂肪。遗憾的是,女性身体天然的理想轮廓与我们社会公认的标准不同。女孩计划着如何减掉性成熟积累的脂肪,而男孩计划着多些肌肉。
某些研究人员认为,神经性厌食症阻碍年轻女性性成熟。可能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脂肪,使得厌食症患者没有月经来潮和缺少第二性征。虽然她们还是个小女孩,但她们对肥胖的恐惧可能就是对生活的恐惧。另一些研究人员指出,神经性厌食症和食欲过旺患者或许认为,他们终于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或者至少能更好地控制生活了,这是他们走向完美之路最能把握的。
■饮食失调有如下特征
1.饮食失调的症状不明显,但重复多次;2.对自己的体重不满,想要变瘦,特别是当你的体重不标准时;3.对自己身体存在畸变的认识(你自认为你胖,无论周围所有人怎样否认这一点);4.醉心于体育训练;5.过分关注自己的体重和饮食;6.连续三个月没有月经;7.缺失第二性征;8.食欲非常好;9.体重波动幅度很大(一个月上下波动10磅或者更多);10.分不清基本的感觉,例如:饥饿或者悲伤;11.厌恶某些食物,对另外一些食物又特别喜爱;12.对饥饿特别敏感;13.迷恋泻药、利尿剂和催吐剂;14.牙齿的珐琅质受损(呕吐时胃酸造成的);15.疏远家人和朋友;16.注意力无法集中;17.抑郁和失眠。
虽然某种程度上我们对体重的认识受流行趋势和社会文化观点的影响,但是,患有神经性厌食症和食欲过旺的人数似乎还不那么多,这说明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导致这两种疾病的产生。
■消除心理干扰才能摆脱身体困扰
神经性厌食症和食欲过旺患者对于自己身体的认识是扭曲的,无论在别人看来她们是否肥胖,她们还是会认为自己胖,虽然她们知道,实际上她们的体重很轻,因为带着这种错误认识她们会否定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很多饮食失调的女性拒绝承认她们的不适,因此很难治愈。有一位多年食欲过旺患者仍然固执地认为,食欲过旺缓解后随之而来的呕吐不是病,而只是达到苗条的手段。
对于神经性厌食症和食欲过旺患者来说,控制体重是她们重要的生活目的。这种方法虽然并不好,而且在某些时候还是损害生命的,但却是她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食欲过旺患者会把饮食作为调节自己情绪的手段。对她们来说,饮食是可以使她们平静、消除紧张情绪的手段。当她们感到一个人时,饮食就是她们的伙伴。饮食失调难以治愈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治疗时通常要求进食,直至将身体和情绪上的病态消失。某些专家建议使用药物手段减轻胃失调症状,用心理疗法减少大多数女性在体重增加时的恐惧感。
■减肥的最好方式是适当调整饮食和运动
专家认为,减肥不可能期待好的药物和盲目节食,找到发胖的根本原因,才是彻底解决肥胖的方法。假如肥胖者是因为对食物的营养及热量认识不清,可以请教营养方面的专家教你如何选择食物、控制热量的摄取。但是,假如有人是因为情绪性因素、心理问题以及社会压力造成的过食甚至狂吃,那就需要医师介入,做长期的行为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因为肥胖可以说不仅是生理疾病,还是心理及社会的疾病。
运动对于控制体重的好处,远比人们所想象的还要多。科学家表示,运动能舒缓压力,增加人的耐压性,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因压力引起的饮食过量。而且运动可以刺激肝脏释出葡萄糖,因此可以减少食欲。另外,持续运动会增加新陈代谢率,是抵抗人体体重内定值的最好方式。而且剧烈的运动后,所提高的新陈代谢率可以持续15个小时以上(包括休息时)。运动会增加肌肉,而肌肉所消耗的能量比脂肪多,因此比较不容易因为稍微多吃就急速发胖。面对肥胖压力,重新检讨当前过于西化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模式,才是减少肥胖压力的最佳策略。
“狭窄空间恐惧症”
何谓“狭窄空间恐惧症”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都市人要马不停蹄地从家中到办公室或车间,如此周而复始。天长日久,有些人会对狭窄的空间(如电梯、浴室、储物间)产生莫名的恐惧,医学专家称此为“狭窄空间恐惧症”,这是一种精神科疾病。
据调查,一些大城市约有5%的人口患有恐慌症。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城市人生活紧张,容易产生焦虑或担心过度所致。从临床上看,恐慌症的出现可以没有先兆,患者突然感到惊慌、眩晕、视力减退、出汗发抖,甚至心前区疼痛,数分钟后恐慌感达到极点,病人甚至感到自己濒临死亡的边缘,最后出现不能自控的行为。
此后,病人会拒绝到其初次发病的地方。如患者第一次病发时在地铁车厢,以后他就会对地铁产生恐惧感。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恐慌症可以恶化为“广场恐惧症”,病人只要涉足人多的地方,进人拥挤的公交车内,就会产生恐惧。
目前,治疗恐慌症的方法分两类:第一类是药物治疗,主要是用镇静剂控制症状;第二类是认知疗法,就是指导病人学习些简单的心理治疗技术,以控制或克服自己的恐惧感。
“拥挤恐惧症”?
“跳槽”只为“拥挤恐惧症”?
小何的工作单位离自己的家很远,她不得不天天坐公车上下班。但是,今年,她却“跳槽”了,从原来的公司,到离自己家较近的一家小公司工作,收入减少的一大半。问其原因,原来是,有一次她坐公车时,被小偷“拿”走了一个月的工资。以后,她一上公车,就感到害怕,甚至连到其他公众场所人群多一点,也非常害怕。没有办法,只好调到离家近的公司。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何患上了拥挤恐惧症。
从现实情况来看,城市环境中部分场所的人群拥挤状况,短时间内难以避免。特别是飞机、火车、公交车、商店、学校、娱乐场所等地区,人群拥挤对人的身体健康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由于空气污浊,久坐车船使人疲劳等。但拥挤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可以高潮消除或减轻的。如,由于拥挤造成的疲劳可以通过休息而得到恢复。另外,在拥挤的场所带给人情绪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不愉快。例如,在车船上观赏窗外的景物;逛商店、看演出是一种精神享受。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大城市里不少职工长年挤公共汽车,但他们也都习以为常,见怪不见了。对拥挤现象的适应,与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有关。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差的人,对拥挤环境的适应性差,应设法远离拥挤环境。经常挤车或在拥挤环境中工作的人,除了注意休息外,还应加强体育运动,注意呼吸新鲜空气,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氧气。
由于拥挤而导致的心理上的拥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它带给人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拥挤环境本身。拥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它与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同属于神经症的类型。恐惧症患者有不同的恐惧对象,如恐高、恐蛇、恐旷野、恐车船等,拥挤恐惧症与恐旷野、恐车船一样是一种对特定环境的恐惧。
恐惧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从生理因素来看,与人的神经类型有关。神经类型为弱型者,对刺激反应敏感,对不良环境反应较一般人强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从社会环境因素来看,舆论影响、心理暗示、生活中不愉快的体验都可能成为恐惧症的诱因。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不良生活经验给心理上带来的恐惧感。像小何这种因为在拥挤的公车上被偷过一次,就害怕得不得了,是一种心理反应过激的表现。
9 中年人易患“电脑恐惧症”
中年人易患“电脑恐惧症”
中年人易患“电脑恐惧症”
随着电脑等高科技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由此带来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显现。有些中年男士开始出现的“电脑恐惧症”就是其中之一。研究者提醒这类男士,要正确对待电脑,处理好电脑带来的各种问题,否则高科技和电子技术将给这些人的身心带来烦扰。
南非教授洛达说,现在高科技和电子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人们不随时紧追就可能落伍,一些人对此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患上“电脑恐惧症”。特别是年龄在35岁至50岁之间、工作表现良好的中年男士更易与此“病”结缘,而一旦患上“电脑恐惧症”,便意味着他们已经步入了“男性更年期”。
患有“电脑恐惧症”的男士,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他们的年龄在40岁左右,因担心公司里善于操作电脑、办事麻利的年轻人会超过自己,心里总是疑神疑鬼。二是突然变得心情沮丧、心神不宁、经常失眠、易疲倦,感觉再也无法支撑下去,并开始大量吸烟和酗酒。三是生理上开始出现变化,如身体发胖,大量脱发、肌肉松弛、性能力减退等。四是开始光顾健身房,希望拥有健美的体形,并一反常态地像年轻人一样注重穿着打扮。五是经常上酒吧舞厅,喜欢与年轻男人在一起,与年轻女子搞婚外情,最后发展到婚姻破裂,毁掉事业和家庭。
洛达教授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为中年男士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其次他们自身要善于调节,以平常心对待一切。此外,妻子要多体贴、安慰和支持丈夫,帮助他们摆脱不良的心理障碍,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老板恐惧症困扰白领
老板恐惧症困扰白领
“我害怕他办公室的窗帘拉开,害怕看到他的轿车停在楼下,害怕他健步朝我们走来,害怕他单独找我谈话。”昨天晚上,供职于一家广告公司的白领小姐李珊(化名)打进本报热线,讲述了自己进入职场后面对老板逐渐出现的各种焦虑。记者在各大BBS(网上论坛)也看到,“老板恐惧症”已成为困扰白领的新型心理疾病。
恐惧症一:电话让人心惊肉跳
大学毕业后,李珊进入了现在就职的这家广告公司,担任文案一职。虽然每月薪金不错,但压力也非常大,几乎每个礼拜都在为新的创意绞尽脑汁。工作一年之后,尽管交出的文案依旧非常出色,但对自己要求很高的李珊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最可怕的是,李珊患上了严重的“老板恐惧症”。刚进单位的时候,为了便于区分,她在手机上为不同身份的人设置了不同的响铃,为老板设置的是成龙的“神话”,以前每当“神话”响起的时候,李珊会觉得精神一振,然而现在,“神话”却似“紧箍咒”一般,总是让她浑身一惊。“每次听到老板的来电,我都要深呼吸才能接通。”李珊苦笑着说道。
发展到后来,李珊听到老板的声音都会觉得神经紧张,每次路过老板的办公室,她都蹑手蹑脚,生怕被老板发现然后被叫去谈话,开会的时候,也尽量选择离老板最远的位置,并始终低着头,不让目光与老板交流。老板也发现了李珊的异常,他试图与李珊进行交流,但李珊躲躲藏藏地表现让谈话最后以失败告终。
恐惧症二:成天盼望自己生病
黄弘大学里学的是工科,主要研制混凝土,毕业后进入一家私企,在实验室上班。由于同事不多,他经常与老板独处,老板是一个严谨且不苟言笑的人,使得原本就性格内向的黄弘常常觉得压力很大。
一次在做实验报告的时候,黄弘由于粗心将一个数据写错了,由此导致计算结果千差万别。这个错误遭到了老板的严厉批评。从那之后,黄弘只要看到老板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发展到后来,竟然出现了“上班恐惧症”。
每天早晨想到要跟老板面对面工作,黄弘就觉得头疼、肚子疼,要上好几次厕所才能够出门。到了单位也会焦虑不安,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一旦下班铃响,他就如释重负般长舒一口气,精神百倍地安排剩余时间。“我最盼望的就是生一场大病,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去上班了。”黄弘的心里话让亲友们不无担心。
专家建议:注重自我心态调节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何燕虹表示,“老板恐惧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是由工作压力引起的,此外还在于个人自我心态的调节。
何燕虹建议,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首先要抛弃“不宜与上司过多接触”的观念,也不要怕在上司那里“碰钉子”,当上司反馈不佳的时候,要及时判断问题究竟出在何方。应该注意的是,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是最关键的。最后,要尽可能多与上司沟通,在不断地沟通中增强自信。
有了工作又怕工作
“上班恐惧症”困扰毕业生
现实中:一个月内放弃两份工作
小张是一名金融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前一段时间按照父母的意愿进了一家银行工作,待遇还不错。由于是新人,她一开始被安排到柜台点钱,“工作日复一日、太枯燥了!”作为一名时髦女孩,小张心底里更向往光鲜亮丽的职业。于是,在银行工作还不到半个月,小张就辞去了这个比较稳定的“金饭碗”,跳槽到一家公关公司。
但是进了公关公司,小张依然只能从基层做起,她被安排去处理一些繁杂的琐事,打字复印、接待、端茶送水,新工作的“美丽光环”渐渐从小张的心中褪去了,随之而来的是像第一份工作那样的焦虑和烦躁。终于,小张又无法坚持上班了,不到两个星期,她再次放弃工作。
在辞去了第二份工作之后,小张对自己是否能正常工作产生了怀疑。“无论什么工作都那么枯燥乏味,都提不起我半点兴趣”。现在,小张一提到“上班”就充满恐惧,到现在也没信心继续找下一份工作。
BBS上“工作恐惧帖”不少
据了解,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中,这种恐惧上班、害怕工作的并非个别现象,笔者从沪上各高校的BBS上每天都可以浏览到大量关于“工作恐惧症”的帖子。
一位发帖者说:“上班时就想到什么时候辞职;还没做,就打算做完试用期就辞职;一上班就想还是在家舒服,何必要死要活找工作?”这个帖子有100多条回帖,有的回复:“一上班就神经衰弱,连晚上睡觉都会梦到工作中的点滴小事,每天都如同煎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专家观点
新人上岗要正确定位
笔者从林紫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到,从今年5月份开始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应届大学毕业生因为害怕工作导致心理问题前来就诊。
对于毕业生的“上班恐惧症”现象,该心理咨询中心的林紫女士分析,这类同学往往过于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总是想到“我想做什么”和“我喜欢做什么”,却很少考虑“公司需要我做什么”和“这份工作本身要求我做什么”。正是这种认知上的差异,才使这些毕业生在工作中常感到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进而开始怀疑工作本身的价值,所以恐惧上班或频繁跳槽。
对于如何避免和缓解“上班恐惧症”,林紫建议,毕业生在校期间应该参加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在学校就开始进行“预防”。对于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如果碰到问题,则完全可以和公司的人事部进行沟通。另外,林紫也提醒,毕业生要学会确定阶段性目标,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意识地训练自信心,学会自我调节,提高抗挫折能力。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1071
发表于 2008-8-24 22:43:18
物体恐怖症
我一直讨厌哪些动物.......
碰一下惊恐万分.....
970
发表于 2008-8-25 08:31:35
长知识了,谢谢!!!!!!!!!!!!!!!!!!!!!!!!
970
发表于 2008-8-25 08:31:47
我是恐高症患者,但不是很严重~~~~~~~~~~~~~~~~~
384
发表于 2008-8-25 10:24:01
那问一下..恐狗症算吗..还有..社交恐惧症怎么解决??我要治我朋友...
2754
发表于 2009-1-29 16:41:43
[b】害怕 shiti 怎么办,别告诉我崩溃疗法][/b]
2776
发表于 2009-1-31 18:49:36
我怕青蛙,鱼,或者说所有水里的生物,一想就浑身超级不舒服!还有虫子,鬼怪(其实明明知道是没有的还是怕。。)还有。。好多。。唉。。我是没救了。。呜呜。。。
返回版块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贝克街相馆
灌水闲聊
推理影视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