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5-5-12 09:19:30 发帖际遇
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本篇小说
本帖最后由 胖猫 于 2015-5-12 15:15 编辑
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胖猫原创。请多批评建议。谢谢。

收获,第一笔赏金

转眼之间,冬去春也过了,步入初夏的滨江市,不冷不热的,让人有一种想出去走走、晒晒太阳的冲动。
一家酒楼里,热闹而喧嚣的早茶,随着时钟的短针向11点方向移动,而渐渐趋于平静。
“怎么样,我们也撤退吧。”
“服务员,买单!”
张某因为脚受伤,拄着一个木头的单拐走在最后、李某某走在中间、王某走在最前面,3个20多岁的年轻人边下楼边聊天。
“这家店,来了2、3次了,每次来都会有新品,老板挺会经营的。”
“那我们下次还是来这家吧。”
“再好也有腻的时候,还是先换一家,过段时间再杀回来。”
“这个主意不错,换换口味也好。”
“啊。。。!!!”一声尖叫,伴着一阵劈里乓啷声,王某从楼梯上摔了下去。
很快,110来到现场。
“是你报的警吧。”警察问那位还有些惊魂未定的服务员。“怎么回事?”
“他摔下来了。”
“怎么摔下来的?”
“听到声音,他就已经摔下来了,我打120了。”说完她拿出电话。
“这不是110嘛!”
“呜。。。。。。”服务员哭出声来。
“我打120了。”旁边一个领班还是比较冷静的。
一辆120的救护车也应声而至。
“还有救吗?”
“死了!”
。。。。。。
由于事发突然,并且地点在视线有限的楼梯上,没有人注意到事发过程。王某的家属对23岁的儿子是摔死的结论提出质疑,要求警方介入。鉴定结果:身体上有浅表摩擦和碰击伤,致死原因是颈椎断裂。颈椎断裂的死亡率是7%左右,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因此,死者家属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为了进一步排除他杀可能,警方对当时在场的人员进行询问,并展开调查。
。。。。。。
按照谷教授的安排,我和2名研究生,负责张某问讯方案的制定。
为了准确的模拟出王某在楼梯上脸朝下摔倒的情境,我们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我们在大学的体育馆里,搭了一个带走道的三级台阶,下面垫着保护垫,试着模拟出当时的情景。实验从好玩混乱,再到科学有序,不紧不慢地进行着。
“你推他的背。”
“你们俩在两边保护一下。”
“你的手再放得高些、再用力点。”
“你踩住他的脚看怎么样。”
“这样直接摔下去还是有点害怕,你用绳子绑住我的腰试试。”
“你再试试用脚勾他的腿。”
“你用手拉住他的脚试试。”
。。。。。。
实验比预期的要困难得多,就算是三级台阶,还有安全措施,可人类的自己保护本能也在积极地起着做用,两个研究生找来师弟师妹一起努力,反复试验,从上午忙到晚上才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只有在突然抓住脚或腿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和现场相似的结果。可以初步推断出:王某是被他人绊倒的。
。。。。。。
我们事先看过警方的问讯记录,基本情况是这样的:
他们三个是同事也是好朋友,经常会在一起聚个餐什么的。那天吃早茶的时候,王某约李某某先到了10多分钟,李某某本以为是祝贺王某任职的。没想到王某告诉他,这次早茶是他对张某的一个补偿。5月2日晚上,也就是王某竞聘成功那晚,王某去张某家想同他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参与竞争的事。当时一共有5人参与竞聘,之前张某想让王某退出,让他多个机会,当时王某是答应了,可后来可王某想,不管是自己还是张某胜出,对大家都是有利的,没跟张某商量,还是参加了。结果是王某第一名,张某第二名。事后,张某送他下楼,王某走在后面,不小心滑了一下,在摔倒的时候,伸出的腿把张某绊了一下,结果张某也摔倒了,还扭伤了脚,他说自己不是故意的,可怎么解释,张某都听不进去。第二天,王某约李某某一起去医院看张某,王某就把家里的一只拐送给张某,希望对他有帮助。这两天,王某知道张某恢复得差不多了,想让闷在家里的张某出来散散心。
张某和李某某的记录基本一致,只是张某那份中,少了李某某先到10分钟时和王某的对话。两个都否认自己与王某的摔倒有关。
张某有明显的作案动机,但也不能排除李某某的嫌疑;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王某是被其中一人无意中拌倒的,但这个人不愿意承担责任。
我们的问讯方案:假定张某作案,在问讯过程中注意他语言上的矛盾或缺漏;另一方面观察他在行为和语言上不匹配的地方,从而找到突破口,供警方参考。
。。。。。。
警方的安排是,我和谷教授各有1小时问讯时间,然后再交由警方处理。
为了打破嫌疑人的心理预期,我们把张某的问讯地点放在了云茶轩。同时,谷教授他们在公安局里完成对李某某的问讯工作。
“3台摄像机都布置好了,小李,你坐在那,大家试拍一下,看看效果。”
“左侧OK。”
“右侧OK。”
“前方OK。”
“你们是不是搞得太复杂了?”小李做为警方的监督员也跟着忙碌着。
“希望给嫌疑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方便事后了解细节。”
张某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来到云茶轩。张某身高1米七以上,虽然拄着拐,可行走的姿势仍带着几分年轻人的朝气。我走过去,想扶一下,被谢绝了。张某把拐靠着桌子放好,坐下。
“这个,我先帮你把它放在一边好吗?” 按照小李的指示,桌子的大小要以坐着时,两个人的手不能接触为最低要求,嫌疑人周围不能有随手可利用的武器,包括笔、硬质的杯子等。所以我要把拐放到安全区去。
“没问题。”
我拿起拐,向墙边走去。边走边顺便看了一下,拐不是新的,上面包着海棉一样的东西,还缠着布,防硌;下面用一颗螺丝固定着橡皮套,防滑。我试着用它走了两步,别扭。我把拐靠在了墙角。
简单的寒暄过后,我们开始进入正题。
“我们几位都是学心理学的,在和警方做一个项目。我们研究的是你的动机和心理成因。”我一边介绍着身边的几位同事,一边按照我们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做着开场白。这里用了一种模糊的语言来处理,既让对方摸不清你的思路,同时又暗示对方你知道了些什么。“麻烦你,尽可能详细地讲叙一遍那天发生的事。”
“我已经同警察说过了,你们应该看过记录的。不够详细吗?”张某很配合。
“我们需要你再重新讲一遍,给你添麻烦了。”
“没关系。能帮我把茶换成咖啡吗?”
“有现磨的云南小粒咖啡,可以吗?”
“现磨的?太好了,别太浓。”
“叶子!两杯咖啡,清香型。”我把茶拿走,顺便交待着叶子。“要加糖吗?”
“谢谢,纯的就好。”
我们边等边聊,咖啡香味也弥漫过来。
“不喜欢喝茶吗?”
“还好,只是更喜欢咖啡。”
“纯的,苦。很多人不习惯。”
“从苦到微苦,再从微苦,喝到微甜,就象品酒,喝的不再是一种液体,而是一种文化、一种体验。”
“你对咖啡挺有研究啊。”
“说不上研究,只是一点感受。”张某的说话风格可不象这个年纪的年轻人。
两个纸杯,盛着咖啡端了上来。叶子的习惯是,半杯热的,再加入凉开水,这样即保证了咖啡的香,又能让咖啡的温度降到可以直接饮用的程度。
“我们就从你竞聘上岗讲起吧。”张某换了咖啡,我也换个主题。从他坐下来开始,茶就放在了桌子上,他并没有提出异议,可却在开始问讯时,提出来更换,这很可能表示他对这个话题和茶一样,都不太喜欢。既然不喜欢,不如再换个他可能更不喜欢的话题试试看。
“怎么换了个话题?”他对换话题的事很敏感,放在桌上的手,握成了拳又放开,伸过去摸着杯子。
“有什么问题吗?”记录显示,当时警方没有问张某关于竞聘的事。
“你们学心理学的,是不是都喜欢听别人失败的故事。”他看着我,语气平和,可让人感觉话里带着挑衅。
“你认为竞聘失败的事,让你很没面子是吗?”
“没什么,只是被朋友背叛了,心理不舒服。”他并没有掩饰他对王某的不满。
“你认为怎么做才算是朋友呢?”
“那还用说吗?!至少不应该口是心非!当时说好不参加的,后来也不打声招呼就变卦了。这也算朋友。”张某开始有了明显的情绪变化。
正准备缓解一下气氛,这时手中的问讯提纲提醒了我,现在的重点是要找出疑点。对朋友背叛的事,看来他很在意,是添点柴的时候了。
“你说王某不够朋友,如果换成你,你会退出吗?”
“这还用问!如果我家庭条件那么好,根本就不用朋友找我,都会主动退出。这才叫朋友!”张某的语调明显高了8度。
“如果换成我,也不会退,毕竟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继续唱着反调。
“退不退不是关键,一个男人承诺别人的事怎么能不打招呼,说变就变!还算什么朋友?”
“你不能容忍这种欺骗,你恨他、想报复他!”我加快了语速,同时也高了8度。
“我也要让他痛苦!”他愤恨地说着,手激动地抖着,咖啡也溅了出来。
“你杀了他!”我继续逼问道。
“杀了他又怎么样?!我。。。。。。”他突然张着嘴看着我,也就不到0.5秒的时间。“你真无耻!”
手中的杯子,被他捏扁,咖啡泼到了桌子上和他身上,愤怒似乎也随着四溅的咖啡,宣泄出来,他很快从狂躁中清醒过来。我向正走过来的小李示意:没事。
“麻烦给我换杯咖啡。我没杀他,也许是谁无意中拌倒了他。”他抖了抖泼到手上的咖啡,又恢复了开始时的平静。他直接说拌倒的,而不是说滑倒或是被推倒,这让他的嫌疑更重了。
“你怎么知道是被别人拌倒的?”这时叶子递给我一条毛巾,我故意没马上给他。
“我不知道,也可能是自己滑倒的。”他伸手示意我把毛巾给他。
“其实,你也不想他死吧。你现在说出来还算自首。”警匪片没白看,这样的对白都不用思考。
“麻烦你把证据拿出来。”张某边擦着手和身上的咖啡边说。“你挖好坑,在等我跳下去吧。”
“怎么样,刚才把情绪宣泄出来了,是不是舒服些?”一击不中,我只好转换话题。
“嗯,还好。”可能我的解释出乎了他的意料,他咧嘴笑了笑。
“现在,我们心平气和地聊聊,你是有动机的。”既然已经说开了,不如摊开来更好。
“我是有动机,可我还没蠢到为这么一点小事杀人。”
“有没有这种可能,你当时只是想报复一下,结果却发生了意外。”
“你看我这个样子。”他抬了抬他受伤的右脚。“你想多了。”
接下来,我们在合作和友好的气氛中,聊着。。。。。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的时间也用完了。剩下的,就是送张某去公安局那边,接受警方的讯问了。
“以后,有时间过来坐坐,我们只聊咖啡。”
“好啊,这的咖啡真的不错。”
快到中午了,外面的阳光有点刺眼。我目送着他和小李向公安局的方向走去,我知道这次问讯会让张某构建起新的心理防线,警方的工作可能会更难了。
我正准备转身回去,一道亮光闪过我的眼睛。我好象明白了什么,我给小李发了一条短信。
。。。。。。
后来,谷教授把李某某的那段录音放给张某听了,张某听完痛哭一场,不知是在为自己以后的处境悲哀,还是为失去一个好朋友难过。
大约一周后,小李让我填了一张表,做为协助破案的有功人员,很意外地收到了一笔小小的奖金。
差点忘记告诉读者,短信内容:留意张某的拐。那道亮光是从张某拐上的螺丝反射过来的。后来在张某家查出了一个可以折叠的橡胶头,同时在王某的裤脚上也检验出橡胶的成份。
发表于 2015-5-12 10:35:11
写的真好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5-5-12 11:22:55
修改后确实变好了不少
但老实讲,还有进步空间,之前提出的问题还没有都改善……
有的地方还是有点描述不清,,还有的地方不太符合。。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5-6-23 13:21:39
螺丝反射其实并不太实际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