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发表于 2015-5-7 21: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一、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推理小说在日本文坛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不太清楚题主当初提出这个问题时是如何界定【巨大】,并且这个【日本文坛】有没有时间限制。如果不细究这些,我大致想到以下几点:

1.日本推理小说源远流长。
推理小说即是侦探小说,推理小说一词源自日本1946年的文字改革。因为在日文中去掉了“侦”字,所以是日本把侦探小说改名为推理小说。它本只是填补“侦探”二字汉字缺失的替代品,但是后来在慢慢发展中逐渐显示出与侦探小说的不同。推理小说蕴含着更加缜密精致的科学逻辑,以该思维的展示为客观目的,以案情的解决为主观目的,往往在抽丝剥茧的论证中展示理性逻辑的巨大魅力,同时揭示事情真相。

推理小说起源于美国,发展于英国,繁荣于日本。其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萌芽阶段。时间为江户、明治时代。在江户时代,大多模仿或改写中国的公案小说。日本最早的推理小说雏形源自江户时代的著名作家井原西鹤,可以说他是日本推理小说的开山人。代表作《樱阴比事》,便是模仿中国南宋时代的《棠阴比事》而作。待到明治维新后,接受了欧美侦探小说的影响,开始译介外国小说,如神田孝平译的《杨牙儿奇谈》便是第一部介绍到日本的欧美侦探小说。此时翻译和改写欧美侦探小说盛极一时。但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推理小说家是黑岩泪香,因为他编译了三十多部西方侦探小说,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且广受读者好评。他创作的第一部推理小说《凄惨》是日本人自己创作的第一部推理小说,具有开创意义,并且它也为日本推理小说提供了疑团——推论——水落石出的基本创作范式。

第二阶段,走向成熟阶段。时间为战前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其标志性事件为1920年森下雨村、横沟正史创办的第一份侦探小说杂志《新青年》。它既介绍西方侦探小说也刊登本国作者作品,它培育出一大批写推理小说的作家和作品,最著名的便是江户川乱步。他是这一时期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也是日本推理小说的奠基人。江户川乱步有推理小说之父之称,他以在大正十二年(1923)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小说《两分钱铜币》登上文坛,开始创作。初期作品深受欧美侦探小说的影响(小学读《秘中秘》,中学读押川春浪和黑岩泪香,大学尤其爱读爱·伦坡),是正统派推理小说的代表,后期他将怪诞、草双纸、性虐待、恋童癖等因素引人作品,情节曲折,推理严谨,悬念强烈,风格荒诞诡异。使得侦探推理小说在昭和初期获得一般大众的欢迎。当然从整体上来说,这一时期的作品还不能划分到狭义的“推理小说”之列。但是横沟正史和江户川乱步两人开创了日后的“变格派”与“本格派”两大侦探小说流派。但是在二战期间,日本当局以扰乱社会治安为由宣布禁止侦探小说的传播创作,标志着第二个阶段的结束。

第三阶段,黄金时代。时间为战后即四十年代中期至六七十年代。二战结束后日本的推理小说空前繁荣,一大批优秀的作家涌现出来,比如横沟正史、香山滋、本木高太郎、角田喜久雄、高木杉光等(其中横沟正史与高木杉光是日本战后初期推理小说界的支柱)。但是最重要的是出现了以松本清张为代表的社会派推理小说。松本清张登上文坛是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他是推理小说的集大成者。他的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偏重文学性与真实感,在创作立意上更注重犯罪动机的描写与人物心理的把握,所以也被誉为”变革派推理小说“。总之,"社会派"开创了推理小说的新纪元,提高了推理小说的社会地位,成为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自此日本的侦探推理小说进入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时代,社会意义与思想性空前提高,使得侦探推理小说开始被冠名为“推理小说”。松本清张之后出现的一大批社会派作家中,最著名的有森村诚一与水上勉。水上勉与松本清张一起开创了社会派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并且我们能够看出该时代的推理小说有了向现实主义倾斜的明显倾向。这一时期的小说完全改变了传统推理小说脱离现实、以诡异故事为主要创作导向的基调,形成了不同于欧美侦探小说的独特风格。

第四阶段,回归与新兴阶段。“回归"指推理小说解谜传统的回归,"新兴"指"新本格推理"的大规模兴起。 标志事件为绫辻行人《十角馆杀人事件》的发表。“新本格推理”的理念是将推理小说作为“思维游戏”的性质提升到不可置辩的最高地位,而其它所有要素都是次要的,都是为“解谜”这一中心服务的,社会背景是不必要的甚至于可以是虚构的。在新本格理念的引领下的日本推理小说与社会派分庭抗礼,但是其理念早在七十年代出道的岛田庄司的作品中已经初现端倪,故岛田庄司也被称为"新本格导师"。有人将新本格概括为"犯人的表演",可以看出,新本格是将推理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这是与重动机的社会派的明显区别。

所以说,推理小说在日本的发展源远流长,且在20世纪60年代,狭义的推理小说就在日本大行其道,其繁荣现象,居世界首位。

2.奖项的设立、征文比赛及相关杂志报刊对推理小说作家作品的扶持。

首先值得一提的便是江户川乱步奖。这是1954年为庆祝江户川乱步60寿辰而设立的奖项,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日本推理文学界最具分量的奖项。该奖从第三届开始便扶持奖励新人作家作品,获奖的新人作家日后大多成为推理小说巨匠,如森村诚一。另外,横沟正史奖、日本推理协会奖也是相当重要的推理文学的奖项。此外还有角川小说奖、推理作家协会奖、侦探作家俱乐部奖、日本推理悬疑小说大奖、创元评论推理奖.... ...专业的奖非专业的奖一大堆(百度知道里有一位大神答得很细)。奖项如此之多,还怕捧不出好作家好作品么?

除了《新青年》这样的杂志,报刊也是推理小说传播的良好平台。如黑岩泪香,他翻译的外国推理小说《法庭美人》《有罪无罪》等就是在报纸上连载受到读者广泛好评的;当然除了《新青年》,《文艺俱乐部》、《侦探小说》等杂志也很给力(横沟正史是这三个杂志的主编=。 =)

可以说,征文比赛以及奖项的设立对推理小说作家的扶持力度是巨大的,其例不胜枚举。没有这些奖项与比赛,很多作家的人生就不会因此而改写(比如大器晚成的松本清张)。除了专门的推理小说相关奖项,芥川奖与直木奖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巨大的。日本的文学很好地展示了日本人的生活与思想,每年所评奖项,其实是日本文学发展的晴雨表。尤其是芥川奖与直木奖,它们分别是日本纯文学与大众文学的代表。得奖作品不仅是日本文坛上当年度的畅销作品,更是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社会价值观、民族心理状况的综合反映(说到这里不禁又开始臭屁松本清张,昭和二十五年<.1950>其短篇小说《西乡札》被推选为第25届直木奖候选小说,昭和二十七年《<小仓日记>传》荣获第28届芥川奖,芥川奖很傲娇的,时有空缺,自1935年第一届开始,截止到2010年第143届,第2、11、15、24、27、30、36、40、42、45、52、55、60、65、71、76、80、83、86、87、89、91、93、95、96、101、112、118、121、142全部空缺,足可见其评选之严谨)。

3.优质作家作品林立且层出不穷。

如前所述,前面两个方面正是第三点状况形成的背景及重要原因。从20世纪下半叶起,名家纷呈,佳作不断,风格各异题材多样更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推理小说在日本文学界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始终保持着世界一流的创作水准。难得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代作家与上一代作家都做到了很好的传承,并不断开拓创新。私以为,造成这种状况还有两点重要原因:
(1)短篇推理小说作为推理小说的主体样式,在推理小说中占有很大比例。很多大师都是从短篇起步,因为其篇幅短小,结构精巧,节奏感强,广大读者追捧,本身在体裁上便有发展的优势;
(2)从市场及需求的角度讲,无论是早期重理派抑或是后来以东野圭吾为典型的重情派,始终在市场的发展中有很大的需求。推理小说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之处在于,其搭建方式具有数学的精密性。这使得读者对情节发展具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探求本身是满足人的窥求欲。读者经久不衰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参与新不仅决定作品的生命力的高低,更是推动作家作品发展的强大动力,使得日本推理作家在创作时一再探求读者的阅读心理,精益求精,以更加优质的作品满足市场及读者的需求。

4.推理小说产业链的发展与完善。

这一点没什么好解释的。推理小说改编电影、电视剧、动漫,比如《嫌疑人X的献身》、《点与线》、《砂之器》等等等等(想到这我就不禁又想吐槽,同样是小说改编影视作品,我国拍的那都是啥啊,看完都无力摔碟=。 =),都进一步推动了推理小说的创作及需求。这事不属于文学范畴,不多言。




总而言之,推理小说确实在日本的现代乃至当代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甚至对外的影响也是可圈可点。但是有没有到【巨大】的程度... ....至少我个人认为是没有的,作为小说中的一个分类,其影响力并没有严肃文学的各大文学流派(如无赖派)来得深远持久。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的推理小说中所反应的人性、对社会的深层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文学本来就是生活和时代的审美反映,二战后日本文学从以主义形态、流派为中心走向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并与20世纪与西方传来的各种主义与流派的异质文学碰撞融合实现日本化,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意义。
-------------------------------------------------------------------------------------------------------------------------------------------
-------------------------------------------------------------------------------------------------------------------------------------------
二、为什么推理小说在中国没有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同样,这一层问题中,题主一没有界定【巨大】,二没有界定时限(时间非常重要)。但是必须要说侦探小说是次于严肃文学的通俗文学,是具有独特文学价值的小说体裁。作为“舶来品”,它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不是波澜壮阔,而是细水长流。它对我国的影响并非不大,因为在诞生不久就被引进了中国,并在中国本土发展起来。但是为什么会给人一种【没有产生巨大影响】的感觉?我大致想到以下几点:

1.从线性时间发展上来看,其过程出现过中断。

其实从20世纪初开始,曾出现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侦探小说作家和大量的中国侦探小说;但是在1949年以后,这些以私人侦探为中心的侦探小说在大陆逐渐消失,被公安文学、法制文学所取代。随着改革开放,在近些年来由于人们思维意识发生变化,侦探小说才又得以发展起来。在我国,本土侦探小说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因为存在各种偏见、客观条件的限制、材料大量散佚等原因,这种现状是与它的文学地位非常不相称的。

2.时差。即这种【巨大】的影响力最显著的体现是在清末民初到1949年这段时期。

这段时间,是中国现代侦探小说产生并发展的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侦探小说实质上是两种源流的合流所造成的产物:一是量变——随时代渐变的中国公案小说;一是质变——外来侦探小说提供的创作模式。前者是带有浓厚的时代背景的产物,大部分作品虽保持着传统公案小说的创作模式,但是也有一些作品悄悄变型。除了本土创作外,还有一些译述、编述转述过来的作品,虽然不中不西,但是仍有新的东西蕴含其中。总体来说晚晴是中国公案小说创作量最多的时期,但是大多质量不高,这也说明公案小说正向侦探小说转轨;至于后者,因为从爱伦坡到柯南道尔,古典型侦探小说已然发展到顶峰,所以被引进中国的,是一种成熟的文体,在公案小说处于走下坡路而中国作家对此失去创新的希望时,这种侦探小说无疑使作家们感到惊喜。故从翻译到创作,中国本土很快就出现一批本土作家创作的有特色的中国侦探小说。

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翻译上: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外国侦探小说作家作品,不论国家地区,不分作家作品的格调与层次。清末民初的文坛,翻译作品三分天下有二,翻译作品中,侦探小说又占三分之二,不可说影响不大吧。比如1905年周作人把爱伦坡的《金甲虫》易名翻译成《玉虫缘》发表;以及191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译者有程小青、严独鹤、周瘦鹃、陈晓蝶、刘半侬等10位作家,用文言翻译。清末民初的翻译家几乎每一个人都翻译过侦探小说,著名的有程小青和孙了红外,还有周桂笙、周瘦鹃、陈冷血,也在翻译上有突出贡献。

从创作上来说,它很快成为了中国通俗文学之中的一个重要文学体裁。和武侠一样,始终是通俗文学的一块阵地;但并没有如武侠一样掀起创作狂潮,其发展始终显得平稳、细弱,却也从不断流。

3.真正专门写作侦探小说且成为侦探小说家的人寥寥可数。

民国时期的通俗文学作家大多写过侦探小说,但是真正专门写侦探小说并可称其为"家"的实在寥寥可数,且水平有高低之分。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翻译作品压制本土创作。但中国近现代侦探小说也因其在各类杂志中占有栏目和专号而打破译作一统天下的局面,这是非常难得的。不过创作上也有还值得一提的作者:张无铮,《半月》推出的侦探小说家,他的侦探小说统称为《徐常云新探案》;姚赓夔,《鲍尔文新探案》;王天恨,《半月》、《紫罗兰》的"侦探之友"的主要作家,作品有《康卜森新探案》... ...这些作家可以说是“学步者”,因为优秀的侦探小说创作家需要较高且独特的文化素质、历史的纵深感、对现实的敏锐判断、科学的文化知识以及高超的推理能力。很显然,中国的“学步者”在这些方面准备不足。因为中国侦探小说家大都是平民出身,对于生活的熟悉范围决定了他们写作的题材范围。他们大致代表了中国侦探小说在起步时的基本样貌。

但是中国第一位致力于侦探小说创作的人是社会侦探小说家程小青,他也是中国侦探小说家中影响最大的;还有反侦探小说家孙了红,在中国侦探小说史上的贡献与程小青不分上下。此外还有乡镇侦探小说家愈天愤、业余侦探小说家陆澹安、家庭侦探小说家张碧梧以及“门角落里的福尔摩斯”赵苕狂。这些作家里,有的最初是创作其他类型作品后转入侦探小说,有的作品并不特别上乘只是具有某些闪光点。这与日本推理小说界名家辈出的情况相比,实在有些相形见绌。

4.当代推理小说——中断后的发展但仍有诸多不足。

经过中断后再发展的当代推理小说,与清末民初一样,首先一个显著的毛病就是翻译作品压制本土创作。侦探小说毕竟是一种很挑剔的文体,需要作家具备一些特殊才能,所以创作热很快就沉静下来;第二,中国的作品总是试图在法律之中写出感情,在情节演绎中,作者总是忍不住跳出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与国外推理小说只注重情节离奇曲折、小说结局合理而不作是非判断是有很大不同的。中国的小说存在两条价值标准,法律为显,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为隐。隐形标准往往起决定作用进而影响小说结局与人物最终结果安排。就我个人而言,对此并不看好;第三,侦探小说重在写人与人之间关系之复杂,显然本土小说在这点上做得并不够完美,且政治社会背景也不够复杂;第四,模仿有余,创新不足。这样就势必造成市场需求与作者创作的不平衡。这些方面无不削弱推理小说在中国的影响力。

原文地址: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390809/answer/27984737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