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87|回复: 7

[书评] 小议谋杀官员3中的物理诡计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14-7-29 16: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是争议很大的石板坠落,很多人计算分析说无法完成。
以下是原文描述的案发现场:

下午5点半,天色已经黑了下来,胡海平开着单位的奥迪车回到小区,他把车子停在自己所住单元楼下方的地上停车位里,随后下车,一手提着公文包,和往常一样朝单元楼走去。
他住的是小高层电梯房,共十七楼,是近年新造的高档公寓住宅,房子的外立面统一刷成经典耐看的土黄色,显得很气派。
他住在十二楼,是一套一百七十多平米的豪华大房子。
如果他今天走路的脚步能够快些,那么他将躲过一场致命的灾难,可是他没有,他还是以平时的走路速度,不急不慢地往家走去。
他马上要走到一楼的水泥挡雨板下了,他甚至已经拿起公文包准备掏一楼铁门的钥匙。
就在这时,就在他离一楼的挡雨板仅一步之遥时,“砰”一声,一块天降巨石毫无预兆地轰隆把他砸倒,头颅直接开花,他没有任何的反应机会,当场殒命。
一刹那,周围万籁俱静,大约过了三五秒,远处其他路过的居民同时叫喊起来,纷纷往这边跑。
喊人的喊人,叫保安的叫保安,打电话的打电话,家长忙挡在孩子身前不让看见,一些跑得急的凑近看到砸碎的脑袋旁,手脚尚在植物神经作用下抽搐抖动,顿时吓得面无人色,转身大吐。


原文的解释是(没看过的最好先去看看谋杀官员系列小说,讲完美犯罪的,很精彩)
以下节选警方对案件的分析



另一种可能,凶手计算好了胡海平的走路速度,也计算好了石板下落的所需时间,在胡海平走到凶手既定的位置时,凶手抛下石板,随后胡海平继续往前走,石板在下落,当他刚走到挡雨板前,石板刚好落在他头上。
高栋揉了揉太阳穴,这第二种可能听着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他细想一遍,这种谋杀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每个人的走路速度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是不同的。但你在大部分时间里,却是以你自己的固定速度在行走。或许人自己从来不曾发觉,也不曾想过,但你每天大部分走路时,速度都是一样的。
尤其是下班回家,走进家门口时。
胡海平每天下班回家,车子开进小区停好,下车后,朝单元楼走去。此时,他没有心事,也没有急着处理的事,而且是在平地上走,这段时间里,每天的走路速度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走平地和爬楼梯不同。爬楼梯时,有时会心血来潮,跑几步。但走平地时,同样的一个人,同样的一天,同样的下班,同样地走向单元楼,这个时候的速度也是同样的。
高栋回想着自己下班回家的情形,他会把车开进地下停车库,下车后朝电梯走去,仔细回忆,似乎自己每次的步行节奏也是差不多。
当每天走向单元楼的步行速度是一致的,那么凶手就完全能通过设置这个诡计,造成重物高空坠楼,不幸砸死人的意外假象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高栋暂时无法排除第一种可能。
假设第二种可能成立,那么他可以判断凶手八成是理工科的,因为这需要计算时间。
高栋是理科高材生,虽然高中毕业都快二十年了,但这些基础的计算速度的物理学知识还是记得很清楚。
第二种方式杀人,凶手需要计算石板从空中坠落的时间,这涉及到重力加速度,不过这很简单,任何一个中学生,甚至文科生也知道该如何计算。然后还要知道胡海平的走路速度,这也很简单,在单元楼附近蹲点守候几次,掐秒表就能知道了。
虽然这样的谋杀所需要掌握的信息很少就足够,但高栋想着如果真有人会用这种方式进行谋杀,他依然觉得匪夷所思,毕竟,他从未见过,甚至从未听说过。
......
齐教授喝了口水,继续说,“假如石板当时是立在边缘处,人为推了一把,把石板推下去。那么运动要分解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石板的底部一边依然受挡雨板边缘的支撑,石板上方在空中向外倾斜,当倾斜成水平位置时,受支撑的一边也脱离了挡雨板。随后就是第二阶段,石板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在第一个阶段中,石板是做了一个圆弧的翻转运动。这个翻转的时间很难准确计算,因为如果推出的力度大,翻转的过程就短,反之,推出的力度小,翻转所花费的时间就长。”
“你估计这个翻转过程需要多少时间?”
“大概零点几秒,应该会超过四分之一秒。”
高栋皱上了眉,这一下问题比他原先的假设更加复杂了。
原本他认为,凶手如果要砸死胡海平,必然是对速度和时间进行过计算的,而且这些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凶手只要通过反复连续的跟踪,掐秒表精确地计算下胡海平平时走向单元楼的速度,再计算出石板从六楼落到胡海平头顶所需的时间,然后在地上做个标记,当胡海平一走到标记处,开始把石板往下扔,只要当时胡海平走路速度与平常一样,最后谋杀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但现在齐教授的话给了他新的思考。
石板非常重,一个成年男子搬起很困难,而你搬起后是要保持水平状态往前扔出去的。扔出的力气小了,石板直接撞在了六楼挡雨板上。而扔出的力气够大时,石板在水平方向会有位移,相当于做了个抛物线运动,落地时很难砸准胡海平。
从常理上来说,成年男子搬起石板并有这力气水平抛出去的已经罕见了,而且扔出的时间点要恰当好处,这更不可能办到。
看来石板应该原本立在边缘处,推下去的。
但这个环节的问题就是推下去的瞬间,石板并不是直接自由落体了,而是先做了一个翻转运动,当石板处于水平时,受挡雨板支撑的一侧才脱离挡雨板,这才开始做自由落体。
而翻转运动又要花费零点几秒。
但凶手犯罪成功的前提是计算出石板下落的全部所需时间,精确地把误差控制在四分之一秒内。
甚至,石板下落的两个阶段所需时间他都精确计算在内了。第一个阶段的时间计算要用到微积分,高栋早就把大学学过的微积分知识抛到九霄云外了。
.......





综上,作者的意思是物理老师用物理知识精确计算时间和目标移动的速度,通过遥控来进行谋杀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6: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作者的意思是物理老师用物理知识精确计算时间和目标移动的速度,通过遥控来进行谋杀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6楼高空石板坠落砸人的手法


首先,无论是多么复杂的运动,只要花上好几十块石板,找一个相同高度的场地,做上几十次实验,相信肯定能得出结论。
不过显然,长度是85公分,宽61公分,重63斤的大青石板和6楼坠落没有可能做许多次实验,那就只剩计算这一条途径了。
目标移动的速度好说,原文也有介绍,多次蹲点测量得到的数值还是很可靠的。
问题在于石板坠落的时间。
原文并没有分析正确物理过程哦。
运动是相互独立的,之前石板被推下,第一个过程是以下方为支点的旋转过程没错。
第二个过程就复杂了。
原文说是自由落体,显然是错误的。
第一个过程给石板的角速度没有力矩抵消,石板是一边旋转一边下落,还要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比作者假设的要复杂很多。
石板很重,虽然相对面积很大,但是空气阻力f=粘滞系数*相对面积*速度的平方,这是一个与质量无关的力。换句话说,因为它与质量无关,所以它造成的加速度肯定与质量有关。
而且同时与速度有关,竖直方向的投影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老实说,就算是本科物理生,也很难肚子计算出翻转下落的带空气阻力的精确时间。
而且,一旦石板不均匀,工作量就大得惊人了,不投入大量时间,和拥有一定设备不可能计算出来。
还有要测量的是楼层高度。
并不是所有的6楼阳台都是一样高的。
就顾远(物理老师)来说,很难拿到手建筑的资料,只有亲自测量。
那就得花上不少时间在小区比划。(个人觉得测量的话用影子相似三角形比较靠谱)
又是一个漏洞。
除此之外,还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了,比如:风速(可能严重影响落地点),阳光/月光/灯光(被害者不能看到石板的影子),这就要求精通混沌学了,远远超出一个物理老师的知识范围。
不过,可以多次蹲点来达到天时地利人和。

还有,我随手算一下误差精度。
石板长度85cm,因为要空中翻转,按有效的竖直投影面积最大值的1/2来计算(不可能按100%来算,50%造成的伤害才可能会致死),有效长度为40cm左右。
先不考虑宽度,60cm的宽度+横向不翻转,很难逃出范围。
有效伤害部分自然是头了,10到20cm这样,按小的取:10cm。
步伐速度视为1.5m/s(大多数人,越快顾远计算的精度要求越高)
时间误差精度=(40+10)/1.5=0.34s
这只是估计的大概值。
原文说是1/4秒的范围,空气阻力所造成的还要更少。
0.25<0.35
更何况,6楼这个楼层并不是随便挑的,翻转之后石板的有效面积也许还要更大,也就是说,更加容易完成谋杀。
虽然只有一次机会,但是失败了仍然不会暴露自己是谋杀,也算是叫好的选择。



综上:
物理知识要求:大学生,少部分高中生
我的计算结果并和其他分析不一样,我认为,这个计划是可行的。
|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6: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是堪称经典的滑轮坠杀手法,把纵向的力变为横向,还减小数倍。
动定滑轮的结合,初中物理水平,物理杀人的经典。


原文描述的案发现场:


“星期天,也就是12月19日早上8点多,110接警,有个渔民在县东南面一个小沙滩的一角,发现了一具男尸,县刑侦队人员过去一看,是邵局长。9点多我这边带人赶到,初步看现场保留得很完整。邵局长摔死在沙滩旁边的一处岩石滩,岩石滩上面是个二十多米高的小山丘,我们到山丘上面看了后,山丘顶部是含沙量很高的泥地,那里海边潮湿,泥地湿软,脚印保持得很完整,我这边仔细检查过,泥地上有邵局长的脚印,并且只有他一个人的脚印。”
“死亡原因就是摔死吗?”
“对,摔下来的地方是岩石滩,所以全身骨骼碎得一塌糊涂。我仔细检查过了,骨骼碎裂完全符合二十多米掉下来的特征。”
高栋想了一下,问:“能不能查出来,除了摔伤外,身上还有没有其他外伤。”
“我当天下午就进行了解剖,详细看过,所有明显外伤全部是高空摔落造成的。此外,手腕等部分有些轻微挫伤,判断是坠空过程中,邵局本能挣扎与崖壁相撞造成的。”
“他身上有没有中毒迹象?”
“血液经过毒化测定,没测出任何中毒情况。这是完整的验尸报告,老大你看一下。”
高栋接过验尸报告,逐字逐句详细地看下去,陈法医有几十年的验尸经验,水平高超,市局里老陈绝对是首席法医,在高栋手下干了近十年,几乎从未出过差错,高栋对他的能力自然是深信不疑的。
高栋把验尸报告连看了三遍,确认验尸在程序步骤上没有任何问题,所能想到该测的环节也全部测过。




以下是原文描述的警官分析案发现场:

高栋寻思了一遍,既然已经确认邵小兵是高空坠落的,并且石头滩是第一现场,那么只有两个可能。
第一种情况,邵小兵确实是自己跳下来的。
第二种情况,邵小兵是被人扔下来的。
但山坡上只有邵小兵一个人的足印,没有第二个人的脚印,从常理判断,不可能被人扔下来。
可是,他真的是自己跳下来的?
难道他真的是杀害王宝国的凶手,畏罪自杀?
但胡海平又是谁杀的?
就算邵小兵杀了王宝国,动机呢?他干嘛去杀王宝国?
并且到目前为止,警方对王宝国案子的侦查毫无线索,他何必要畏罪自杀?
其中一定有疑点!
高栋思忖良久,想到了第三种可能。
虽然山坡上的脚印是邵小兵的鞋子,但有没有可能是另外一个人穿着邵小兵鞋子,背着邵小兵走到边缘处,然后把他扔下去?
这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邵小兵是个胖子,体重目测大概在一百六十斤左右,把这么个大胖子背到山坡边缘处,你要把他扔下去,他一挣扎,说不定把你给拖下去了。
如果邵小兵当时没有挣扎反抗的能力,意味着要么被下药,要么被绳子捆住身体了。
被下药的可能已经排除了,因为尸检结果体内没中毒。
被绳子捆住的话,邵小兵手腕上有些挫伤,老陈判断是他坠空时与悬崖壁上碰的,当然,高栋觉得也有可能是被绳索捆绑留下的痕迹,因为尸体摔烂了,一些东西没法下准确结论。
如果邵小兵是被人用绳索捆住了,那么凶手必须要把他的手脚全部绑牢,他才没法挣扎。腿脚都绑牢没办法背他,只能抱他或扛他。扛他是不可能的,这胖子体型太粗,扛不上。抱他更不靠谱,世上应该没几个人能把一百六十斤的庞然大物抱在手上吧?
那么会不会是两个凶手一起把邵小兵抬过去的?
山坡上只有一个人的脚印,意味着处理邵小兵时,只有一个人。山坡上是泥地,脚印没法清理,也没有发现清理过现场的痕迹。
对了,也许两个凶手,一个人穿了邵小兵鞋子,另一个人买了一双品牌、尺码完全一样鞋子?
可是凶手怎么知道邵小兵穿什么鞋子,多大脚呢?
高栋让陈法医把山坡上拍的照片拿给他,陈法医拿出了几张X光片大小的巨幅高精照片,高栋仔细地看着里面的脚印,发现鞋子的底纹是完全一样的。
就算两双同样的鞋子,也有新旧之分,鞋子底纹很难做到完全一样。所以两个凶手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了。
实在是费解,费解呐!
高栋躺进办公椅,仰着头闭上眼睛,分析目前已知的线索。
已知线索是:邵小兵肯定是山坡上掉下去的;之前没有受过伤;山坡上只有一个人的脚印;邵小兵摔死的地方即第一现场,尸体位置绝没移动过。
这些已知条件证明,另一个人把他扔下去,或者推下去,或者先杀死后移尸此处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了。




以下是原文警方对顾远犯罪手法的猜测与分析

“老大,你想到什么了?”
“我想到一个办法是可行的,对了,你下面物鉴科去年考进来一个结构力学的硕士叫什么来着?”
“叫郭杰。”
“对,就是那个郭杰,你把他叫过来。”
“叫他?他就是公考总成绩第一招进来的,工作才一年多,经验缺乏,专业能力不够,脚印鉴定的工作我是联系学校做的,和他没关系啊。”
高栋连连点头:“我知道,可我们这儿力学出身的就他一个,你快叫过来,我有问题问他。”
很快,陈法医带着一个戴黑框眼镜,一脸书呆子气的年轻**进来。
高栋马上问:“小郭,你是学力学的吧?”
这个物鉴科资历最轻的小**,从警以来都没和高栋讲过几句话,如今被高栋亲自叫到跟前问话,诚惶诚恐地回答:“我大学本科是土木工程的,硕士方向是结构力学,去年考进公务员。”
高栋道:“行,我给你出道题目。现在你站在二十米高的悬崖上,悬崖下面有个一百六十斤重的物体,你有一根绳子,你有什么办法把这物体拉上来?”
郭杰想了好久,谨慎道:“直……直接拉上来不可以吗?”
高栋顿时一脸失望,陈法医瞥了瞥嘴,一百六十斤的东西你拉得动,你当自己是起吊机?这家伙就是一脸的书生气,还来当**?
高栋咂了下嘴,控制情绪道:“兄弟,一百六十斤重的东西你拉不动。”
郭杰脸胀得通红,思索再三,道:“光……光靠一根绳子只能直接拉呀。”
高栋道:“除了绳子外,你可以再添加其他工具,除了机械设备。”
郭杰马上回答:“那就简单了,用滑轮装置。”
“滑轮装置?”陈法医脸上露出了惊讶。
高栋却似乎一切在他意料之内,满意地笑了笑,道:“你继续说。”
“只要一个动滑轮,能够让所需的力气减少一半,就是八十斤了。当然,如果再加一个定滑轮,就是说一个定滑轮加一个动滑轮的组合,能让施力变为三分之一,相当于只用拉起五十多斤重的力就可以了。”
高栋拿起一支笔,递给他:“把你说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组合画到黑板上。”
很快,郭杰在黑板上画好了,高栋笑着点点头,道:“那行,你先去忙你的吧。”
打发郭杰走后,高栋和陈法医看着黑板上的滑轮装置。
黑板上,顶端是一个铁钩挂着一个定滑轮,定滑轮下方是一个动滑轮,动滑轮中心引出一条绳子,向上绕过定滑轮,再向下绕过动滑轮,最后牵引向上。动滑轮下方,挂着一个重物,相当于这个重物是由三根绳子同时拉着,每根绳子所需的力仅是三分之一。
这样一来,就能只花三分之一的力气,把邵小兵这个重一百六十多斤的胖子拉起来了。
高栋笑着看着陈法医,道:“这办法怎么样?”
陈法医连连点头,乘机拍个马屁:“老大,这怎么被你想到的?太厉害了。”
高栋道:“还是受你刚才那句话启发,关键难题不是凶手如何伪造脚印的重量,而是他怎么才能把一百六十多斤的邵小兵拉高二十米。照片里发现了绳索的痕迹,悬崖边缘处钉着一个铁钩,我自然就想到以前中学学过的滑轮装置。不过都过去二十年了,我差不多早忘了,只能叫来你下面这书呆子问仔细。”
陈法医道:“这个办法确实可行,我从警几十年,还从未见过这样设计自杀的情景。”
“咱们再查下照片,如果凶手真是用这招,说不定他安装滑轮时,把滑轮放地上,或许会留下压痕。”
很快,两人仔细找寻照片中的痕迹,在一张悬崖旁的照片里,发现了很小很浅一截圆弧形的压痕。如果不是想到滑轮,有针对性地找这样的压痕,绝对不会被他们注意到这样浅短的痕迹。




利用警方使用脚印建造出来的犯人模型,成功地制造了跳崖自杀的假象。




有人觉得这样做很麻烦,直接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确简单明了。
不过好像下方是沙滩,车子开到上面又新生了很多麻烦,比如被容易被人注意,车子噪音,是否通路等问题。
不过原文还有一个bug,我印象中没有解释到,就是定滑轮的安装和回收。
从上方回收会留下鞋印,下方回收则需要多长的梯子啊。。。。。

综上:
物理知识要求:初中生
看上去似乎华丽酷炫,实际上也的确可行,但是完全没必要弄出那么大的工程量,大大加大了被目击的可能,装置难安装拆除,伪造坠崖自杀还有很多路可以走,这一条路是在太复杂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6: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本来想写写那个时空诡计的
但是又觉得没什么好写的了,那种类似于小孩们玩的传话游戏,实际操作起来实在很难让人相信。
回音是大一个问题,听起来可是很明显的。
爆炸的前因后果也不完整,很难不让人怀疑。
想让一个人假死怎么可能这么简单。。。。。。
福尔摩斯的假死,是因为是华生视角,而且当时技术并不发达
赤井秀一的假死,至今青山都没给一个完整的解释,而且看上去有点牵强
顾远的假死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栋(警官)想结案了,否则法医的DNA鉴定根本逃不过。



最后,还是建议没看过的人去看谋杀官员系列小说,已经有了4部,浙大的数学王子,化工女王,物理老师,还有一个学心理学的,本格推理,完美犯罪。
(其实作者满可伶的,写那么多,又不收钱,只为了赚人气)就顺便帮他做做广告吧。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