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25|回复: 3

[知识科普] 大杂烩。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13-7-4 08:12:21
也不知道以前有没有人发过这个。。。

关于辨别谎言的。

从人类的测谎史就可以看出,机器始终是靠不住的,它们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勘破谎言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博弈,最终的判断还得依靠人。

1.说谎者常会忘“我”

美国赫特福德郡大学韦斯曼认为,人们在说谎时往往会感到不舒服,他们会本能地把自己从所说的谎言中剔除出去。比如,当你问你的朋友昨晚为什么不来参加派对时,如果他抱怨:“车坏了”,而不是“我的车坏了”,那么很有可能他在说谎。此外,说谎者也很少提及他们在谎言中牵扯到的人的姓名。

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就“拉链门”事件在向公众讲话时,说的是:“我跟那个女人没有发生性关系”,用“那个女人”代替了“莫妮卡”。

2.反复问同一个问题

问一个人问题,然后等他回答。问第二次,回答会保持不变。如果说谎者已经回答过两次同样的问题,那么他就会认为“蒙混过关”了,并让身体放松下来。

在所有的生理反应消退后,身体放松成为正常状态。当你趁他们不注意再次问这个问题时,他们已经不在说谎的状态中了,他们不是恼羞成怒,就是会倾向于坦白。如果一个人说:“我不是已经和你说过这件事了吗?”然后才勃然大怒,这多半是在欺骗。也可能对你说:“事情是这样的,我还是对你直说了吧。”

3.看眼球转动方向

“说谎的人不敢看对方的眼睛”,人人都知道这句忠告。因此,高明的说谎者会加倍专注地盯着你的眼睛,并且瞳孔扩张。每个人都记得小时候妈妈的批评,“你肯定又撒谎了——我知道,因为你不敢看我的眼睛。”这教会你从很小起就知道说谎者不敢看对方眼睛,所以人们学会了反其道而行之以避免被发觉。

由于注意力太集中,说谎者的眼球就会变得干涩,这会让他们频繁地眨眼。另外一个方法是直接盯着说谎者的眼睛,看他眼球的运动方向。通常,当一个人编造谎言时,眼球会向右上方转动。这种“眼动”是一种反射动作,除非经过严格训练,否则是装不来的。

4.说话越肯定说谎嫌疑越大

人要想记住一个时间段的所有细节是很困难的。通常,人们在回忆某个时间段的各种细节时会反复纠正自己,把思绪理顺,这个过程中,他们难免会复述得磕磕巴巴。但是说谎者在陈述时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头脑的假定情景中把一切都想好了,不过,这恰恰暴露了他们。

在你的朋友身上试试,问他们两天前的晚上从离开办公室到上床,他们做了什么,他们会说,“我回家,然后坐在电视前。噢,不是,我先给我妈打了个电话,然后才坐在电视前面的。”但是说谎者在陈述时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头脑的假定情景中把一切都想好了。他们绝不会说,“等一下,我说错了。”

5.声音和声调反常

研究发现,夫妻之间如果一方说话的声音很古怪,话刚出口,伴侣就会怀疑事有蹊跷。一位犯罪调查专家说:之所以能通过音调察觉欺骗,是由于说谎和荷尔蒙有密切的关系。雄性荷尔蒙较高的男性,他们的声音通常较低;反之,雌性荷尔蒙较高的女性则拥有较高的声音。他认为,荷尔蒙较高通常与外遇行为有关,早有研究结果表明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如果你问老公刚刚是谁打来的电话时,他突然开始像喜鹊一样说话,你得警惕了。说谎时音调升高往往是因为说谎者掩饰虚弱内心的表现。

6.笑容不对称

发自内心的微笑应该是均匀的,也就是说,脸部两边应该是对称的,并且在鼻子、嘴角和眼睛周围都会产生笑纹,而且真正的笑来得快,但消失得慢。伪装的笑容会有轻微的不均匀,眼部的肌肉没有被充分调动,因而不会产生笑纹,假笑来得相对也会较慢。当你想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在说谎的时候,就仔细观察他脸上的笑容是不是均匀对称,并且没有生硬的感觉。如果不是,那么就可以确定这个家伙是脸笑心不笑,嘴巴在说谎了。

7.观察微表情

真实的情感在脸上停留的时间往往转瞬即逝,如果某个表情停留的时间很长,就有可能是装出来的。例如,你向朋友提到一件不寻常的事,如果他只是刚听到的时候在脸上表现出了惊讶,就说明他跟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在他的脸上惊讶的表情迟迟不散,那么就说明,他的惊讶完全是装出来的,是为了强调他对此一无所知。而事实上,很可能这件事跟他就脱不了关系。

一个有名的轶事是,美国保密局提供的胶片中,比尔·克林顿说到莫妮卡·莱温斯基时,他的前额微微皱了一下,然后迅即恢复了平静。

8.说谎时摸鼻子

有人说谎会脸红,这是因为多余的血液流到面部。鼻子其实也一样。当一个人说谎时,鼻子会因为充血膨胀几毫米,不过肉眼是很难分辨出来的。此时,说谎者往往会用手摸鼻子,这无疑是最明显的说谎信号。

9.摆弄手指

人在说谎时越是想掩饰自己的内心,就会有越多的小动作暴露出来,比如不停地摆弄手指,摩挲双手,转动手上的戒指,或者下意识地抚摸身体的某个部位。

心理学家奥惠亚等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指示被实验者用谎言回答面谈者的提问,并分别记录刚刚下达指示后、撒谎前、撒谎时、撒谎以后等各个时间段里被实验者的非语言型行为,与不说谎时的行为加以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人在撒谎的时候越是想掩饰自己的内心,越是会因为多种身体动作的变化而暴露无遗。

当你判断出有些人在说谎时,应该怎样将真相揭露出来呢?

想要揭露真相,首先不要责难你的嫌疑人。如果你以进攻性的问题发问,如“当时你为什么不在那里?”或“你是在骗我吧?”这会令人防备,死守他们的谎言。不如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你说你在哪来着?”或“你什么时候到家的?”


还有就是,你要正确使用你的肢体语言。看着对方的眼睛,把头垂向一边,斜靠着,使用开放的手势。比如,不要把手叉起来。这些身体语言没有恐吓性,会鼓励别人说真话。


除此以外,不要忘记重复提问。如果他说,“看,我跟你说过这个。”请他准确地重复,因为你想再听一遍。要知道,让说谎者把编造的故事复述一遍是很难的。


给他们最后一个机会。如果他们仍然坚持,而你仍旧怀疑,不如暂时放弃,说,“好吧,在再次确认这些都没有发生以前,我们还有什么事要做吗?”你在给他们机会更改,他们会更倾向于坦白。

怎样从犯罪现场的血迹推演犯罪过程?

首先:可以先把血迹分为十种类型进行分析。

一:喷溅状血迹。喷溅血液是由于人体的动脉血管破裂,破裂处血液在动脉血压作用下向外喷溅形成的,典型的形态就是在一定面积内呈均匀圆点状分布,其面积大小与破裂的动脉血管径成正比,而与喷溅的距离成反比。出血量大时,常呈流柱状;喷溅方向与平面载体不成直角时呈椭圆形,拉长程度与滴落的角度成反比;有时也可见到间断的、成组的血迹,但后来的血迹较前面形成的血迹高度更低、距离更近。

二:抛甩状血迹。案犯作案时,手臂最常见运动方式呈弧形,如挥动沾血的凶器、摆动出血的肢体等,因此,典型的抛甩状血迹呈弧形线分布,起点多为圆形,逐渐变为椭圆。弧线长短与沾血量的大小、运动幅度力量大小成正比。抛甩状血迹可以反映案犯行凶的动作,或被害人受伤后的动作状态。

三:溅落状血迹。就是物体碰撞在表面有血液之处或者变面沾血的物体与其他物体碰撞时,向四周溅洒所形成的血迹。特点:溅落的初始发现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其分布可因血量及击打力量而成角分布;血迹多呈椭圆形,具有明显方向性;枪击头部所引起的回溅状血迹就属于溅落状血迹的一种特殊形式。溅落状血迹有助于推断出血点的位置。

四:滴落状血迹。血量多为0.05-0.5ml,形态与血液和载体接触时的角度直接相关。 滴落的血迹可以反映出血液滴下的高度和行进方向。尸体所在的中心现场外,如果也发现了滴落状血迹,则可提示案犯也有损伤或者身上沾有血迹。

五:流柱状血迹。典型的流柱体呈条柱状,上粗下细,上淡下浓,,其长度和粗细与血量和物体的斜度成正比。

六:擦拭状血迹。形态极不规则,现场或附近的擦拭状血迹,说明案犯本身伤了手或手上、衣服上黏附有较大量的血迹。

七:转移状血迹。比如:血手印、血掌印、血手套印、血足印、血鞋印、沾血的毛衣在人体皮肤上留下的花纹血迹等。本质上,转移状血迹是擦拭状血迹的一种特殊形式,最为重要,往往可以留下案犯的血指纹、血掌纹、血脚印等,有时还可以留下凶器的印痕。

八:浸染状血迹。典型的浸染状血迹呈均匀扩散状并有一定的面积,受出血量、体位以及被浸染物的影响而无固定形态。

九:稀释状血迹。最常见的稀释状血液就是血水,如用水或沾水的物体冲洗血迹,就会形成血水。犯罪现场有血水,一般说明案犯洗了说或凶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案犯熟悉现场或是惯犯。

十:血泊。是指一定体积的血液聚集所形成的血迹。通常为类圆饼形,具有较明显的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血泊的所在地一般是原始现场,可以根据血泊的大小判断出血量。另外,被破坏的命案现场,还有一种特殊形式的血迹——隐形血迹。案犯在作案后,为掩盖其犯罪行为,往往会对现场、凶器、衣物上的血迹进行清洗,也有些现场上的血迹虽然没有被人为破坏,却经过雨水冲洗,或血迹量极少,使血迹不能够直接用肉眼观察到,这些血迹就是隐形血迹。隐形血迹可以用多波段光源、紫外线等照射显现,也可以用化学方法显现。

其次:观察分析血迹的分布范围、血量、大小和方向。1.现场血迹范围、外围现场血迹意义重大。2.现场的血迹量多少可以反映出死伤者的开放性损伤严重程度,如头、颈、面等暴露部位受伤,出血不受衣物遮盖影响,所流出血会转移到现场的客体上,如颈部切割创致颈动脉、静脉破裂出血等,现场就会留下较多的血液,形成大的血泊。3.血迹大小是指现场上孤立一处的血迹大小,可以反映出出血是的血液状态。4.血迹的方向是指血液流动的方向,反映出出血时的体味、高度、行走方向,刻画当事人的动作行为过程,被害人及案犯的活动情况。

再次:DNA检验技术。1.认定或排除犯罪嫌疑人。2.判断血型和性别。3.确定是否为原始现场。4.认定尸源。5.串并案件。6.建立DNA犯罪数据库。

以上都是纸上谈兵,犯罪现场重建必须结合真实的犯罪现场进行勘查、分析,不光有技术员的现场勘查,还要结合侦查员对外围的访问、法医的鉴定等。本来想举几个案列,可是实在不想码字了,推荐你两本相关的书吧

一:《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勘查手册》,李昌钰、蒂莫西、T.米勒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二:《犯罪心理画像》,布伦特.E.维特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五。血迹分析。

现场的血迹不但揭示了犯罪残酷的本身,也隐藏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信息。在刑侦科学中,血迹分析(Blood pattern analysis,BPA)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相对成熟的技术之一。美国的法医学资讯网站Forensicnursing.org制作了一幅信息图示,对血迹分析进行了简单、清晰的介绍。







案件分析能力

重点与难点:
1、对犯罪动机的分析
2、反社会型人格与犯罪

复习和思考:
1、什么是动机和犯罪动
2、如何进行犯罪动机分析?
3、在犯罪行为中关于自我态度的三个理论结论是什么?
4、反社会型人格与犯罪的关系?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动物)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动机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动机的作用下产生、发展和变化,但有了动机不一定产生行为。
1、动机的定义
  动机(motivation):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过程。
2、动机发生过程
      体内失衡—>需要—>动机—>指向目标—>行为(趋向目标)
3、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引起、指向、维持个体犯罪活动的内在过程。
      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具有犯罪动机
      变态犯罪人的犯罪动机     无意识的犯罪动机
4、对犯罪动机的分析

     (1)对犯罪动机的分析的意义
      -确定侦查的方向
        情杀、仇杀、财杀
        杜培武案件
      -排查犯罪嫌疑人
        有犯罪动机的犯罪嫌疑人的疑点上升,不具备犯罪动机的则下降
      -定罪量刑
        犯罪动机的性质不同,如故意杀人与防卫过当杀人
     (2)犯罪动机分析方法
        对犯罪动机的分析是一个由表及里,以“动机发生过程”为基础进行逆向性思维的过程。
        体内失衡—>需要—>动机—>指向目标—>行为(趋向目标)
        (犯罪)行为—>(犯罪)指向目标—>(犯罪)动机—>需要—>体内失衡
        谜团侦探推理  
   
四、人格(Personality)
1、人格的定义
      生活中对人格的了解:“没有人格”、“人格高尚”,这与心理学上的概念大不一样
生活中的人格概念
      -声望
      -产生声望的内部过程
      心理学中,“人格”一词的英文是personality,这个英文词来自拉丁语的Persona,而persona是指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戏剧面具。当时的戏剧演员常在一部剧中扮演好几个角色,因此需要戴着表示特定角色的面具上场。 这样,personality之为“人格”,就有了“把一个人同其他人区分开来”的基本意思。
2、反社会型人格与犯罪(重点与难点)
案例:罗杰是州立监狱中年仅27岁的囚犯,他被监狱精神病专家诊断为惯常的反社会者,有社会病态人格障碍。他上小学二年级时就经常违反校规,用东西砸老师,不服从老师管教,攻击其他同学,12岁时已被3所学校开除过。之后进了安息日圣经学校,他依然殴打伤害教师,经常逃学,又被开除。14岁时他被开除出所在城市的整个学校系统,后来父母送他进一所私立学校,他又殴打女管家,以致其他同学拒绝让他进自己的房间,两个星期后他又被除名。
类似罗杰这种反社会倾向的人格,即反社会型人格,是各类变态人格(人格异常)中最容易违法犯罪的。反社会型人格一般自儿童期就开始有表现,其主要特点是智能尚正常,行为受原始欲望支配,脾气暴躁、情感冷淡、不诚实;无道德心和社会责任感,因而缺乏羞耻心,对是非善恶缺乏正确判断;极端自私和自我中心,冷酷无情,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不通人情,无自知之明,不重视人际关系,爱幻想;常违反社会规范。由于反社会型人格者智力一般都正常,有社会责任能力,所以尽管人格异常,但他们违法犯罪仍要负法律责任。
      导致反社会型人格的环境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不当,学校管束无力和歧视等。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苛责,随意打骂,或赶出家门,使孩子产生对抗心理,有意无意地模仿大人的强力、攻击行为;或者在不良青少年团伙影响下,形成各种不良习惯和越轨行为模式。若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是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而且,有的教师视差生和违纪学生为不可救药,动辄嘲讽,随意处罚,从而加深了这些青少年与社会环境和教师的对立情绪,实际上起到了强化其反社会倾向的负面作用。

谜团侦探推理  
    具体分析的内容包括:
      第一、对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分析
      根据动机发生的过程,犯罪行为是受“指向目标”的支配,也就是说犯罪行为不过是“指向目标”的外化。可以根据侦查犯罪行为或者犯罪行为的结果来回推“指向目标”,从而对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进行分析。
案例:古交“7·11”特大爆炸案
      2000年7月11日凌晨2时43分,古交市旧城区南坪街4号一幢小二楼发生了一起特大爆炸案。一对浙江籍钉鞋夫妇及一6个月大的婴儿丧生,房主邢建民夫妇等5人受重伤,多人受轻伤,周围百米内数十间房屋窗户玻璃尽毁。“是冲着刘经理来的”锁定了一名犯罪嫌疑人王某(云南少数民族人)当日行踪。犯罪嫌疑人邢建平(男,31岁,古交市人) 其好友郭泰(男,46岁,古交市人)密谋报复。 6月17日,郭在娄烦找到其妻弟尹爱军(男,30岁,娄烦县人),以开山取石盖房为名让尹找雷管、炸药。7月2日,尹爱军找到在娄烦县新舍科新营煤矿当保管的妹夫李建清(男,27岁,娄烦县人,郭的连襟),向李拿取了炸药和雷管,并于7月7日将雷管、炸药送给了郭泰。7月11日凌晨2时40分,经过密谋之后,邢、郭二人将爆炸装置放在受害人邢家的窗台下,在实施爆炸后,逃离现场。
      分析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一定要准确:
        -分析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的具体和泛化
          泛化
          具体->泛化    泛化->具体
        -分析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声东击西
          古交案件的间接性
        -分析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的单一性和多重性
          韶关案件    钱财(父亲)和情(父亲和女儿)      
      第二、对犯罪动机类型的分析
        类型分法一:仇、情和财
        类型分法二:发泄型和贪婪型
      第三、对犯罪动机背景的分析
        近景分析(近因)
        远景分析(远因)
      第四、对犯罪动机强度的分析
        强度大或者弱而多更易于产生犯罪行为
          针对强度的相对性

三、态度
1、定义(与一般意义上的不同)
      对人或者事物看法,包括对人或事物的认知、情感和评价。
      个体对人或者事物的态度不同,对其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而一些行为可能是越轨行为。
2、自我态度
                镜相自我
      自我        理想自我—>自我态度
                真实自我

     自我态度:是指关于自己的知识和信念,包括对感情关注或自尊的态度。
       在犯罪(越过)行为中关于自我态度方面存在三种理论观点:
        -良好的自我态度是抵御犯罪行为的绝缘体
        -消极的自我态度是标签的结果
           标签理论
        -良好的自我态度来源于获取成就的能力、信心以及在社会关系中的认可。
        林文瑛     王震武(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 )黃富源(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青少年犯罪形成歷程的學校因素探討 》比较一般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的自我态度量表(自尊量表)的得分发现: 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得分远远低于一般青少年

七。辨别位置和判断时间。

【辨别位置】
    洞窟里的蝙蝠通常会栖息在入口300公尺(100米)的范围内 在森林里听到某人呼喊的声音不可能从一个方向传来,而是从四面八方在雪上撒盐可以加速雪融化,所以事先在雪上撒成脚印的形状能在下雪后形成脚印
    在北半球地区,一般当地时间6时左右太阳在东方,12小时左右太阳在天顶*南方,18时左右太阳在西方。在南北球地区,6时左右太阳在东方,12时左右太阳在天顶*北方,18时左右太阳在西方。这也可以大约地判明方位。
    如果遇险者的手表已损坏或走时不准,可先用指北针确定时间。先测得太阳方位角,用太阳转1小时的角度数15除后再加上1,所得的数值就是当地时间。例如,测得太阳方位角为180°,则当地时间即为180÷15+1=13时。
    利用木棍阴影定方位:放一根直杆或木棍,使其与地面垂直,把一块小石子放在直杆影子的顶点A处;约10分钟,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时再放一块小石子,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是东西方向,与AB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是北方)
    白天如云层厚密,看不到太阳,这时还可利用自然物体的特征来辨别方位:
    1.在旷野中,独立的大树朝南一边的树叶茂密,朝北的一边则比较稀疏。
    2.在非热带地区,从锯断后大树的树墩上可以看出,树的年轮是朝南一边稀疏,朝北一边则稠密。
    3.树干或岩石上的苔藓通常长在背光处,在北半球,朝北或东北那面苔藓较多;在南半球,则朝南或东南那面苔藓较多。这一方法不是很准确的。
    4.北方地区,北坡雪多、树木多,而南坡少雪,树木也少。
    5.秋天雁南飞,而春天雁北飞也可用来辨识方位识。   
【判断时间】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运行不息。天体的升落就象一架自然的钟表在显示时刻。在天文学上,利用这一自然现象,通过精密仪器观测星星,可以定出准确时刻;但是我们用简便方法观看星星,也能定出大致的时间。虽然精确程序有所不同,可是基本原理仍然一样。 这对于野外遇险人员、方向迷失者、夜间行进者,或者在缺乏灯光情况下,“夜光”的自然界钟表,就显得大有用场了。
⑴.利用北斗星定时间
    北斗七星,在我国广大地区,都能看到。晴朗夜晚,面向北方,把北斗七星斗口的两颗指极星,设想延长五倍多,就可找到北极星。我们把北极星当成钟表表面的中心,把指极星和北极星的联线当成时针。在钟面上划分十二等分:上面是12,右面是3,下面是6,左面是9。这样一架北斗星钟就组成了。这架星钟的时针是怎样转动的呢?
由于星辰是东升西落,所以北斗星钟的时针转动方向,就和普通钟表的时针相反。12点以后,指11点,然后依次指10、9、8、7……等等。 这样,看北斗星钟定时间会不会引起混乱呢? 尽管它的时针转动方向和普通钟表不一样,但是完全可以得出和一般钟表几乎一致的时间。

⑵.看星钟定出时间
    在观测的时候,只要记住当地的经度(要以时间为单位来表示经度,因为地球自转一周360°,需24小时,所以可用15来除当地的经度度数求得),认好星钟时针所指的“钟点”数字,以及观测的月份和日期,最后再用一个常数减一减,就马上得出所需要的时间。 这个方法,可用简单的式子写下来: 北京时间=36.4小时-经度-2(钟点数字+M) 就是由这年1月1日算到观测时间的月数(每三天算成0.1月)。如果得出来的是负数,就要加24小时。至于36.4小时这个数字的来源,我们在此不作证明。
    举出例子来说明是很有趣味的。 {在某年6月1日晚上,于北京天文馆(经度=7时45分)看北斗星钟指针在“10”,这时候的北京时间是几点几分? 先心算一下,知道6月1日离1月1日相隔5个月,即M=5。这样,这时候的北京时间(钟表时间)是:
36.4小时-7.8小时-2(10+5)小时=-1.4小时
24-1.4=22.6小时,也就是晚上10点36分。
⑶.利用仙后座定时间
    有时候看不见北斗七星,可是和它几乎相对的仙后星座升起来了。仙后座β星和北极星的连线也可以当成“时针”。钟面划分和时钟转动方向同北斗星钟时针一样。
计算的时候,只要把36.4这常数换成25.5就行了。
    例如在某年6月9日下半夜,于同地看“仙后星钟时针”指“2”的位置。这时候北京时间是几点几分?
    心算6月9日离1月1日是5个月8天,即5·3月。这样 ,
25.5小时-7.8小时-2(2+5.3)小时=3点1分
北斗和仙后这两架星钟,一年到头,只要傍晚晴朗,不分清晨傍晚,观看都非常方便。得出来的时间,误差为一刻钟。

⑷.利用星盘定时间
    看北斗、仙后星钟,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得知大概时间。如果有一个“恒星指示盘”,那就几乎可以不经过计算,只要拔动星盘,马上就知道时间。
    这种星盘是这样做的:它分成甲、乙、丙三层。甲盘周围画上月份,每月等分三段,每段约10天。乙盘周围等分24小时。丙盘以北极星为中心,按准确位置,面上北斗及仙后指时针。然后,三盘同心钉好,星盘即告制成。
    天文学上知道:北斗时针这两颗星的经度是11时,在每年9月6日半夜指正北方向。我们把9月6日下面一点定为北点;相对的一点就是指天顶方向。
    使用时,把“24”这数字对准甲盘观测月份和日数的位置。面向北方,把星盘的“北”点和地平的北点对好,并使星盘的“北”点和天顶联线同子午线(天顶和天球北极的连线)相一致,然后拔动丙盘的“北斗时针”,使它和天上“北斗时针”的方向角相同。这样,就可得出大概时间了。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是在6月1日观测。所以把“24”对准6月1日这一点。星盘的“北”点在下面,北点和天顶联线调整在子午线上;时针的方向角也和天上“北斗时针”一样,星盘所指结果是22点20分,和上面计算的差不多。
    如果用“仙后时针”,则要记住β星的经度是零时7分;在每年3月23日半夜,时针指向北方。我们就在3月23日下面取一点作为“仙后星盘”的“北”点。观测时,把“北”点和地平的北点对好。“北”点和天顶联线调在子午线上,再把“24”对准观测月份和日期;然后拔动丙盘时针,使和天上仙后座时针方向角一样,就可以知道时间了。


被困海上
如果你在船上,不要划浆;这样只会浪费体力。如果你在水里,打开充气救生衣以保存体力。尽量留在沉船附近。不管多渴都不要喝海水;你的胃无法过滤盐分。与此同时,尽量搜集雨水。将皮肤遮盖起来以避免被日光晒伤。饿了就吃鱼吧。
流沙
如果你身边没有其他乘客,拿起座位上的坐垫,一个放在你的腿前,一个放在头部前(任何充气物品都可以)。将一条手臂环绕脖子,一条手臂环绕大腿。如果你避过了撞击,迅速转移到走廊等待指示从出口逃生。

野外走失
原位不动。大多数人会采取相反的措施,这样会迷失得更远,救助者也更难找到他们。然后给自己搭建一个遮蔽物,点起火堆,在附近找到一个安全的水源,释放信号烟雾(燃烧树枝或树皮)求助。

公牛攻击
移动!转移到高的地方或者爬到树上。如果牛追上来,装死;好斗的公牛喜欢攻击移动的目标。把耳朵和眼镜遮蔽起来,持乐观态度。

冻伤
冻得时间越长,损失就越大。如果身边带着,就吃止痛药。因为这可能会让你很痛(如果你必须走路或爬行离开这里,就得忽视这种痛,否则它会阻止你逃生)。打起精神保护你的四肢不再被冻僵,因为那会急剧增加原来的伤害。

狮子攻击
最应该避免的就是让自己看上去像一只四条腿的掠食者,所以不要跑,不要蹲,也不要俯身。试着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强大,让狮子认为你构成威胁。如果狮子没有被说服,继续攻击,那就反击。
跌落瀑布
首先深吸一口气以免岔气。用手臂将头部盖起来,尽快往下游游泳。

鲨鱼攻击
你可以打伤一条不小的鲨鱼,但你也会激怒它。所以尽量打它的眼睛、鼻子和腮,然后迅速逃走。

汽车沉没
不要解开你的安全带;这是唯一能固定你位置的东西。起初,水下压力会阻止你打开车门,等到车内进满水后压力会平衡(把车窗摇下留一条缝会让这种平衡更快达到,但避免水急速涌进)。当车内水快满之时,大口吸一口空气,打开车门,游到水面。踢开门或砸碎车窗侧面玻璃是万不得已时的策略。

驼鹿攻击
驼鹿杀的人类比熊更多。在它们的交配季节--秋季的早中期,它们会特别具有攻击性。它们体型很大并且自己知道这一点,但它们并不是特别聪明。如果它攻击你,就躲到树后。如果它看不见你,就有可能忘记它最初在干什么。

蛇咬
不要惊惶失措:大多数蛇都无毒。在皮肤上找找牙痕,避免让蛇毒上升到心脏水平线以上。如果伤口开始肿胀疼痛,说明蛇毒已经侵入你的身体。不要用压缩绷带来控制蛇毒蔓延,也不要尝试把蛇毒吸出来。慢慢走出树林去医院。不要着急,毕竟死于闪电的人比死于蛇毒的还多。

火山爆发
你不可能比岩浆跑得快,所以走它的空隙。走到高一点的地方,并且躲开头顶掉下来的东西,比如树、岩石或者房屋。

蜜蜂叮咬
立即保护好你的脑袋。用衬衫将脸包起来,但留一个洞眼,因为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没命地逃窜。

雪崩
往下坡走以避开岩石和树,用向后的游泳姿势以到达雪的表面。扔掉滑雪棒和冰锄。被雪掩埋时,冷静下来,让口水流出从而判断上下方,然后奋力向上挖掘。
附:宿营营地的选择
宿营营地的选择及其建设是关系到全部人员休息的大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近水:扎营休息必须选择靠近水源地,如选择靠近溪流、湖潭、河流边。但也不能将营地扎在河滩上或是溪流边,一旦下暴雨或上游水库放水、山洪暴发等,就有生命危险。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发区。

▲背风:在野外扎营应当考虑背风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滩上,应要选择一处背风的地方扎营。还有注意帐篷门的朝向不要迎着风向。背风不仅是考虑露营,更适用于用火。

▲远崖:扎营时不能将营地扎在悬崖下面,一旦山上刮大风时,有可能将石头等物刮下,造成危险。

▲近村:营地靠近村庄有什么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没有柴禾、蔬菜、粮食等情况时就更为重要。近村也是近路,方便队伍的行动、转移。

▲背阴:如果是一个需要居住两天以上的营地,在好天气情况下是应该选择一处背阴的地方扎营,如在大树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阳,而不是夕照太阳。这样,如果在白天休息,帐篷里就不会太热太闷。

▲防雷:在雨季或多雷电区,营地绝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树下或比较孤立的平地上。那样是很容易招至雷击。

▲建设营地:营地选择好后即要建设营地。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野外露营地,整个营地的建设就尤为重要,分以下一些步骤:

▲平整场地:将已经选择好的帐篷区打扫干净,清除石块,矮灌木等各种易刺穿帐篷的任何东西,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草等物填平。

▲场地分区:一个齐备的营地应分帐篷宿营区,用火区,就餐区,娱乐区,用水区(盥洗),卫生区等区域。用火区应在下风处,以防火星烧破帐篷。就餐区应就近用火区,以便烧饭做菜及就餐。活动及其娱乐区应就餐区的下风处,以防活动的灰尘污染餐具等物。卫生区同样应在活动区的下风处。用水区应在溪流及其河流上分别上下两段,上段为食用饮水区,下段为生活用水区。

▲建设帐篷露营区:如有数个帐篷组成的帐篷营地区,在布置帐篷时,应注意:帐篷门都向一个方向开、并排布置。帐篷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

▲建设用火就餐区:就餐同用火一般在一块儿,烧饭的地方最好是有土坎、石坎的地方,以便挖灶建灶,大家拾来的柴禾应当堆放在区外或上风处。就餐区最好有一块大家围坐的草地,“餐桌”可以用一块大平石,或者就在地上了。

▲建设卫生区:卫生区即是解手方便的地方,如果只是住宿一晚,可以不必专门挖建茅坑,可以指定一下男女方便处即可。如果住宿天数在两天以上,即应当挖建,临时厕所应建在树木较密的地方,就不用拉围帘了。大家的大小便就应该在修建的卫生区里进行,而不应满山解,而大煞风景。
补充:在海上丢掉是么千万不要丢掉镜子,她是你可以发出信号求救

如何判断死者是生前触电或死后触电

法医通常会就着以下两点,来判断死者是生前触电或是死后触电。

一、观察电流进入点及流出点的肤色。

电击会引致灼伤,令皮肤因灼伤而变色。活体触电与尸体触电都会引致灼伤,然而肤色却有不同的转变。
活体触电,电流进出点的肤色普遍呈紫、黑等深色;严重情况的话,可能会有出血现象(或血斑)。
而尸体触电,肤色则呈淡黄、焦黄色;出血现象並不常見。
因此,法医会从电击引起的肤色转变,判断死者是生前触电或是死后触电。


二、检验电流进入点及流出点的组织。

活体在触电时会诱发炎性反应(即发炎),而尸体则不会。
故此,只要切下电流进入及流出点的组织,再用显微镜检视组织有没有炎性反应,便能判断死者是生前触电或是死后触电。


然而,也有一些个别的例子会影响判断。
例如活体在触电后立时导致心脏停顿,并在短时间内死亡;这样,炎性反应可能会非常轻微,以致误导了检视结果。
因此,当法医无法直接观察结果,但认为有炎性反应表现时,会要求进一步的检验;例如以伤口的白血球数量、伤口的细胞分布等来判断有没有炎性反应,从而推断出死者是否死后触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图片或附件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学院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发表于 2013-7-4 09:48:43
好乱的大杂烩啊~~前面的不错!呵呵,幸苦了!这么多!
发表于 2013-7-4 16:18:51
厉害{:tlxy32:}
发表于 2014-8-29 20:00:21
好东西啊!!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