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1

[案例了解] 连环杀手小百科

简洁模式
1
|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9: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环杀手小百科 (二十)

      盖因直到78岁离开人世的时候仍旧是个不折不扣的童子鸡,很难想象在他杀害了多名妇女并盗取了多名中老年妇女尸体的同时虽然剥人皮、制作以人体器官为原材料的生活用品、食人肉、对着尸体手淫……但却坚决否认自己有过奸尸行为。
    我们愿意相信他。
    是的,盖因在这个问题上既没有记忆上的偏差,也没有撒谎;他只是在忠实地遵循自己母亲的教诲:坚决抵触任何形式的婚外性行为。
    盖因是不是一个很残忍的罪犯?毫无疑问,板上钉钉。那么他为什么会如此残忍?疑窦重重,众说纷纭。在我们看来,盖因其实是生存在“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一个他母亲为他圈定的范围中,他一生都身陷其中,无力自拔;对他而言,母亲是人格化的,甚至是神格化的,也许他哥哥亨利也是人格化的,但是除此之外,其他芸芸众生在盖因的眼中都是一种“物”,一种可供操作、控制、食用的东西,在我们看来残酷的支解食人行为对于他来讲其实和搭积木、吃烤肉没什么分别。盖因不是完全与社会断绝关系的人,但是他自身被禁锢的思维与偏僻的住所都造成了他对社会行为规范这一概念十分模糊的结果,他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讲,他的心智状态和一个幼稚的孩童相若。他杀人的时候知道不知道这是违法的?他知道,但如果你问他什么是法律?法律对杀人会有什么处罚措施?那他可就说不上来了。在盖因看来,法律与社会规范往往和妈妈说的不太一样,妈妈一定是好的、是对的,那么和妈妈相反的一切就都是坏的、是错的了----是的,盖因的动机很可能其实就这么简单,甚至可以不爱恰当地说,是一种“单纯”。
    就是这样一个连环杀手让无数媒体疯狂了好一阵子,大家都象打了鸡血吃了戕药了一般,争先恐后地渲染案件的血腥恐怖,激扬文字地描述犯罪人的残忍狡诈……他们都没有试图去真正了解这个罪犯真正的犯罪诱因,更不会有人去探究盖因心中那只不曾沉默的“羔羊”。
    1984年7月26日,78岁的盖因终老于蒙多塔精神健康研究所,他在被关押的24年间一直表现得温顺驯良。无论他是不是已经离开了他自幼就被禁锢的精神牢笼,无论他是不是已经意识到自己所做过的一切罪孽深重……他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母亲的怀抱,也许只有那里才是他灵魂的唯一归宿。
    羔羊终于沉默了。




 
1
|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9: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环杀手小百科 (二十一)

4、恶魔的城堡,痛苦的地狱。

    一个大胡子反派,占据着一个大城堡,有钱有势,鱼肉乡里,欺男霸女,为非作歹,十恶不赦……这个桥段相信大家打小就没少看到过。把上文联系到连环杀手上来的话,可能一些朋友会说:“这不就是蓝胡子德莱斯么?”呵呵,不错不错,这种形象往往都会在第一时间带着大家的思绪飞向中世纪,但是我们这里要讲的是另外一个近代犯罪史上的大胡子阿叔----生于1860年的美国“医生”赫尔曼·韦伯斯特·马德盖特。

    马德盖特从小就喜欢外科医学,这玩意说来也算个挺正经的爱好,可是如果他只是单纯地爱好外科解剖,就多少搀杂了点恐怖的味道在里面了。小马德盖特在不了解任何医学知识的情况下就喜欢拿各种小动物做解剖“实验”,这种根本谈不上啥技术含量的癖好折射出他自幼便天性残忍的一面;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讲,能平静地面对尸体也有可能帮助他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这似乎也是马德盖特同学当时的良好初衷,于是乎,1878年,18岁的马德盖特进入了密西根大学医学院,也算是转正进了科班了。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体其实更为“有趣”,别管大家能不能理解,这种对解剖学的爱好毕竟也没啥不对的,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嘛。“疯魔”版本的马德盖特凭着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开始着手对人体的解剖研究……“原材料”从哪来的?这个就有点不那么拿得上台面了:解剖用的尸体都是从医学院偷的。

    截止到这里,我们还无从评价马德盖特的行为是否真的有什么过于异常的地方,毕竟一个对外科医学痴迷的年轻人和一个残忍嗜杀的变态还是两种不能混同的概念。但是,马德盖特真正的犯罪行为也正是自他盗窃尸体开始的,他在对盗窃来的尸体在进行解剖研究之余,还有效地进行了“再利用”,就是利用这些尸体来诈骗保险金。顺利毕业后,马德盖特也象其他人一样结婚,组织家庭,找工作……问题接踵而至:没有条件再找到尸体了,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不说,捞外块的财路被断了可是个严重的问题。马德盖特心里痒手头紧的,找不到合适的出路,那个急啊!我们无从得知他到底经过了多么艰难反复的思想斗争,但毫无疑问最终马德盖特很可能得到了一个与《资本论》中差不多切合的观点,那就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与肮脏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想完成原始积累?那就别怕弄脏自己的手!

 
1
|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9: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环杀手小百科 (二十二)

    事实证明,撒开了不要脸的人是很可怕的。

    马德盖特当机立断,抛弃了自己身边的一切:妻子、家庭、故乡,甚至是自己的名字。他改名为亨利·霍华德·霍尔莫斯(其实这就是“福尔摩斯”的另一种译法,有够讽刺),只身一人来到了芝加哥,物色好了一个寡妇开办的杂货店,应聘成功。大家可能觉得后面应该无怪乎是个什么两人日久生“性”,苟合一处,奸夫淫妇,等等等等;放心吧,比起那些三流的编剧而言,马德盖特同学还是很有创新精神的,他没有落入那些伦理片或是三级片的俗套,而是往惊悚片甚至是恐怖片的套路上靠了靠……

    马德盖特:“我靠!”

    于是那个寡妇就此人间蒸发,成为了马德盖特资本原始积累的“第一滴血”。

    在通过一系列的伪造文件“合法”地得到了这家杂货店之后,马德盖特开始通过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积累财富,凭借自己修炼了十数年(或是数十年?)的骗术,他很快便步入了中产阶级的行列,终于成为有钱人啦!当然,马德盖特到不属于那种土包子型的暴发户,一有钱就去干点诸如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之类的无聊事;他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宏伟”的规划。

    事实再次证明,豁出去不要命的人是更恐怖的。

    马德盖特腰包里鼓鼓囊囊地揣满了美刀,昂首阔步来到了芝加哥市区,指挥一大批建筑工人忙前跑后,盖楼!这可不是一般的大HOUSE,这是一栋三层的酒店式建筑,隔音效果良好,上百套的客房,而且到处遍布着各式各样的机关陷阱,甚至还配有单独的囚禁室(绑架)、焚化室(毁尸)、石灰井(灭迹),所有的机关操控全集中在马德盖特自己的房间里。大楼建成之后,马德盖特就象一直巨大的蜘蛛一样,安然地坐在自己设计的死亡结界中央,静等着猎物自投罗网。

    1893年,恰逢世界博览会在芝加哥举行,马德盖特在自己的恐怖城堡中忙得也是不亦乐乎:把住进来的房客利用各种机关绑架起来,强迫他们签署财产转移的文件或者保险单,再把他们杀害之后去“继承”他们的财产或是“领取”他们的保险金,最后还要把他们的尸体进行处理,将漂白后的骨骼卖给医学院……几乎是一种流水线般的运作模式,马德盖特不但满足了自己对人体解剖的渴望,而且一时间财源滚滚,成为了当地声明显赫的权贵人物。

 


 
1
|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9: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环杀手小百科 (二十三)

 

   “好”景不长的是,没过多久,他因为在“领地”之外实施的一次谋杀诈骗而遭到了警方的怀疑,这哥们儿虽然心狠手辣,但明显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当时就慌了,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城堡后逃之夭夭。在俺们今天看来,这其实很不明智:既断绝了自己的经济来源,又造成了另外一个无法挽回的恶果----200多具遗骸被暴露了出来,事闹大了不是!

    比起杀人和骗钱,马德盖特的反侦查反抓捕能力就让人觉得不敢恭维了,逃跑的时候狼狈不堪,而且所到之处痕迹遍布,没跑出去两天就被警察拿下。马德盖特被捕在押期间写了一本力图证实自己“无辜”的自传。当然,对这个大骗子的话已经不会有人相信了,法官顺应民意地迅速将其判处死刑,1896年5月7日上午10点25分,马德盖特被押上绞架做了吊死鬼。

    马德盖特并非美国犯罪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连环杀手,但他在美国犯罪史上的地位与“开膛手杰克”在英国犯罪史上的地位可谓不相伯仲。也可能是由于当时研究“开膛手杰克”案件的浪潮方兴未艾,所以“H·H·霍尔莫斯连环杀人案”也搭着顺风车成为了美国近代连环杀人犯罪研究的标志性起点。诚然,这一系列杀人案同“杰克”制造的“白教堂谋杀案”一样,留下了诸多令人不解的疑点:比如说马德盖特如何能仅凭一己之力就完成这么一连串的犯罪活动?建筑工程公司对这样古怪的一栋建筑却没提出任何质疑?200多人从那座“恐怖的城堡”中有进无出却无人过问?如此频繁地进行保险诈骗并长期向医学院出售新鲜的人体骨骼……警察当时都死哪去了?!

    今天我们再去争论上述疑点显然意义不大了,就象“开膛手杰克”案一样,马德盖特的案件显然也为美国犯罪学家敲响了警钟,他甚至可以说是促使美国对连环杀手的研究在今天步入了顶尖行列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他为犯罪学家们树立了一个新的典型:固定场所型连环杀手。这种类型的连环杀手从中世纪开始即有之,但是实施者往往都是一些地方豪贵,权钱兼备。而象马德盖特这样几乎是白手起家,在近代历史中最终以一个中产阶级的姿态登场,并且以芝加哥这样一个繁华都市为舞台实施了至少200起残忍的谋杀,这在整个犯罪史上都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说,当大家在某处看到对马德盖特冠以“美国的开膛手杰克”这一称号的时候,不要误以为是他也是个拿把手术刀到处杀妓女的变态,我们的“美国杰克”是由于其在美国犯罪史上地位而遗臭万年的。
1
|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9: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环杀手小百科 (二十四)



5、“我是自然界的一个错误……”

    促使一个普通人成为连环杀手的诱因有很多种,某种特定的时代背景往往也会成为孳生变态的温床。“乱世出英豪”这话不假,不过乱世可不只出英豪这么一种人才,更致命的是,“乱世”所带来的影响有时会波及到和平年代中,打破历史长河中那片宁静平稳的水面。

    我们这里要讲的那块打破历史平静的板砖叫安德列·罗曼诺维奇·奇卡缇洛,一个1936年10月16日出生在前苏联乌克兰地区的著名连环杀手。我们先不要去谈奇卡缇洛的罪行是什么,以前苏联及二战的历史为背景来看的话,奇卡缇洛堪称是一个不幸个体的典型。在他出生前,他曾经有一个叫斯特凡的哥哥,而他哥哥可谓生不逢时,幼年的斯特凡正赶上斯大林集体化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殃及全国的时代,整个前苏联完全陷入了一片饥饿的恐慌中。斯特凡同那个时代许多其他孩子一样沦为了最悲哀的牺牲品:在1931年被邻居绑架杀害吃掉了,无论官方记录是如何简单含混(记录为“失踪”,但查阅那个年代的历史后大家都不难明白所谓的“失踪”意味着什么了),但至少奇卡缇洛的父母是这样认为的。数年后,刚刚懂事的奇卡缇洛也从父母的口中得到了相同的信息:自己曾经有过一个素未谋面的哥哥,现在没有了,被人吃掉了。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年奇卡缇洛3岁。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入侵,艰苦的卫国战争开始了……时年奇卡缇洛5岁。
1
|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9: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环杀手小百科 (二十五)



这场战争的结果改变了整个世界未来发展的格局,也改变了奇卡缇洛的整个家庭与人生。如果说他的母亲在他面前被一群破门而入的德国士兵强奸还可以说是侵略者的野蛮行径的话,那么奇卡缇洛祖国的所作所为恐怕也算不上是什么仁慈的举措:奇卡缇洛的父亲被俘后历经磨难,终于逃了回来。可等待他的并不是掌声与问候,恰恰相反,在那个时代前苏联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观点:被敌人俘虏后如果英勇就义的话那是革命的烈士,活着逃回来的却一定是变节投敌的叛徒----以此为来标准衡量,奇卡缇洛的父亲“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大家眼中的汉奸、走狗、懦夫……难怪某个政治观点偏激的喜剧片里曾有人说:“还是美国民主啊,这要是在我们国家(苏联),怀疑你犯罪从来都是逮来就直接枪毙,毙了你以后再调查,要是查出你确实有罪就是杀得好!要是最后查明你是无辜的就追认为烈士……”

总结来讲就是奇卡缇洛的家庭被毁了,不管罪魁祸首是法西斯国家挑起的战争还是斯大林的严酷统治政策,他们似乎都无力、也无意为自己造成的人间悲剧买单,真正付出代价的,是无数象奇卡缇洛一样的普通家庭。

但是,尽管父母没表示什么,奇卡缇洛却心理老大不平衡了:凭什么我(或我们家?)要给你们买单啊?逼我买是吧?行!我也会找其他人为我结帐的!

强烈的反社会人格(由于父亲被诋毁),难以启齿的功能性勃起障碍(由于目睹母亲被侮辱),扭曲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由于得知哥哥被吃掉)----奇卡缇洛犹如一匹蛰伏的野兽,两眼泛着血红色的光芒,躲在进入和平年代之后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角落中伺机而动。
1
|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9: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环杀手小百科 (二十六)



1978年12月22日,在一块口香糖的诱惑下,9岁的少女叶蕾娜·扎科特诺娃跟随一个身形高大的中年男人走进了格鲁舍夫卡河边的一栋小屋。她再也没有走出来,几天后人们在河的下游发现了她的尸体,她生前遭到了多次性侵犯,腹部有3处刀戳的伤口,死因是溺水及失血性衰竭。

当警方沿着格鲁舍夫卡河沿岸进行案件调查的时候,围观的人群中,42岁的奇卡缇洛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眼镜,嘴角流露出一丝残忍的微笑。少女那痛苦的喘息声仿佛仍旧回荡在他耳边,那绝望的眼神仿佛仍旧浮现在他眼前……奇卡缇洛回味着,带着一点点紧张,压抑着长久以来积蓄的冲动,没关系,这只是个开始……不过很快他就被打断了,几名警察围拢在他周围,“你是奇卡缇洛同志吧,那座小木屋是你的吧。”其中一个警员指着那栋令扎科特诺娃有进无出的房子问道。我们相信在那一刻,奇卡缇洛的面部表情一定很复杂,任何一名初尝杀戮禁果的性掠夺者都会在面对法律或道德戒尺的时候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往往还来不及从亢奋的状态中回复过来,实在是太刺激了!

就在奇卡缇洛表情来回变换,踌躇不定的时候,警察很可能感觉到了面前这个身高1米93的男人身上散发出的血腥气息,OK!你不需要回答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随后在警察局中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也许奇卡缇洛用自己同志般的真诚赢得了执法者的信任,也许他对自己前半生遭受的苦难进行了激烈的控诉,还有可能是他能言善辩地为自己身上的种种疑点进行了解释……总之,他最后被排除嫌疑释放了出来。走出大门的时候,奇卡缇洛长出了口气,他的第一次犯罪终于圆满完成了。

13年后,美国一名与奇卡缇洛同为性掠夺者类型的,以食人为目的的连环杀手杰夫瑞·莱昂内尔·达莫被捕后在指认被害人的过程中告诉警方:“你永远都无法忘记自己的第一次。”

我们想:第一次,对奇卡缇洛也是同样难忘的。
1
|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9: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环杀手小百科 (二十七)



当时奇卡缇洛的工作是采购员,这一职业为他继续作案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以因公出差为借口,他利用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将杀戮的阴影覆盖了整个苏维埃大地。截止到1990年,奇卡缇洛至少杀害了53人,其中多为少男少女甚至是儿童……53颗明天的太阳,53个永远失去阳光的家庭,他们都成为了为奇卡缇洛“买单”的人。

直到1990年11月20日方被逮捕归案,奇卡缇洛曾经多次进入警方怀疑的视线,除了那些辩解开脱或抗议之外,奇卡缇洛自身的一个生理特点也是他能连续作案12年的“帮凶”----他是双血型,亦或是说,他的血型有两种表象:原本的AB型血表象,以及在B抗体不明显的状态下A型血的表象;这使他多次在血型比对后得以脱身。

社会主义国家也会有连环杀手?笑话!连环杀手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衍生物”,前苏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承认连环杀手的存在,奇卡缇洛案同样被封锁消息,甚至在案件调查初期出现了定性上的错误,这使得后来被BBC电台称为“森林地带杀手”的奇卡缇洛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肆意摧毁生命。在回顾奇卡缇洛案的同时,同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已经开始正视连环杀手的问题,各省市地区间的警务人员通过对未侦破案件的联网比对来确定哪些案件属于连环杀人案以并案侦查。籍由上述改变,黄勇、杨新海、李义江……一个个中国的连环杀手也相继归案。诚然,我们国家在连环杀手的认知与研究上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不成熟、不完善是在所难免的,但我们毕竟已经开始现实地去面对这些游离于正常人类社会之外的灵魂,敢于面对才有可能着手解决,大家想捧的想骂的都别太心急,静观数载后再议不迟。如果说奇卡缇洛案是为所有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敲了个警钟的话,我们唯一希望的是:警钟能够长鸣。

1994年2月15日,安德列·罗曼诺维奇·奇卡缇洛在狱中被执行死刑,在行刑用的那把手枪打穿他后脑之前,他双目空洞地喃喃自语道:“我是自然界的一个错误,一头疯狂的野兽……”

奇卡缇洛,你不是一个自然界的错误,你和那数十条无辜的生命一样,都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1
|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9: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环杀手小百科 (二十八)



6、还有……

除了上面这几位以外,在连环杀手犯罪史上留下名字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无论是作为护法者的埃里奥特·尼斯、罗伯特·雷斯勒、詹姆斯·布鲁舍尔、让·富兰克斯·阿伯拉、金姆·罗斯莫……亦或是作为违法者的伊丽莎白·巴瑟瑞、佩德罗·阿隆索·洛佩斯、韦恩·威廉姆斯、亨利·李·卢卡斯、查里斯·曼森……受自身水平与涉猎资料所限,我们可能无法将他们每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一呈现给大家,但无疑他们都以自己或善或恶的举措共同书写了跌宕起伏的连环杀手犯罪史。让我们对那些竭尽心力研究追缉连环杀手的人们脱帽致敬吧!他们冒着牺牲自己美好生活的风险,努力寻找并揭开那些隐藏在阳光下的罪恶,是他们,使无数象你我一样的人免受野兽的侵袭。而我们对那些已经作古或是在押亦或是仍旧逍遥法外的连环杀手只能给予无情的唾弃!无论他们的动机或手段是什么,无论他们的犯罪成因多么“情有可原”,非法剥夺他人生命都是最卑劣、最自私的行为!就象《浪客剑心》里面比古清十郎所说的:“剑是凶器,剑术是杀人的伎俩,无论用多么华丽的借口来掩饰,这始终是血淋淋的事实!”

截止到2006年,据不完全预计,仍有至少700名连环杀手在世界各国的土地上游荡徘徊……

请不要担心,因为在这700名恶魔的周围,有不下他们千倍万倍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执法人员……他们就象守护天使一样,使我们远离这些人类历史上最卑劣的灵魂。
1
|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9: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环杀手小百科 (二十九)



七、结语----关于“我们”和“你们”。

    就百科知识而言我们这点墨水已经抖搂得差不多了,最后还要和大家叻叻几句,也希望有耐心看完这两万多字小百科的朋友们能坚持把我们收尾的这点废话听完。

    这个世界上到底存在(过)多少连环杀手?犯罪学家们普遍认为是6000名左右,抛开这个数字的准确性不说,即便是把6000再扩大十倍,他们也只是占全人类极小比例的异类群体,而他们对正常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远不及一般犯罪行为----别谈个案,你架不住一般犯罪行为数量多啊!

    那么,我们,你们----大家应当如何看待这种犯罪类型呢?

    美国西海岸的连环杀手理查德·雷瓦·拉米雷斯在接受审判期间收到了众多拥趸的来信,而其中一个狂热崇拜者德琳·里奥甚至与这名至少杀害了16人的连环杀手在羁押场所举行了婚礼。这只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如果我们去仔细审阅那些陈年的卷宗就不难发现,无论是谜一般的“开膛手杰克”,还是新近落网的“BTK杀手”丹尼斯·雷德,都不乏数以千计的支持者。

    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说我们的道德水准只够为野兽喝彩了么?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里,网络与传统媒体为争抢市场,时常会把一些连环杀手的事迹进行情节上的美化或者猎奇式的渲染后呈现在大家面前,可偏偏有一些,而且还是相当一部分人就是顺着这种错误方向的引导,把连环杀手的形象打包归总到“偶像”甚至是“英雄”里面去。我们看到过很多鼓吹连环杀手“冷静”、“高智商”、“反抗体制”、“有性格”的言论,悲哀!非常悲哀!如果说连环杀手是人类世界的悲哀的话,那么发表这些言论的人就是比悲哀更悲哀的存在。



    我们在这里很严肃地告诉大家:在我们看来,连环杀手都是一群很低级、很无趣、很卑鄙、很自私的败类,他们肆意掠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应当遭到你们的唾弃,如果你们能够真正从客观角度去冷眼观察他们,你们会感受到与之相比较自身存在的道德优越感。

    那么,请不要放弃这种使我们-你们更象“人”的道德优越感。



    尼采说: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回望着你……

    我们则希望:当你们凝望深渊的时候,请把握住自己光明的落脚点。







                                    指纹·犯罪研究工作室

                                            2007年5月4日
返回版块
123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