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13|回复: 8

[知识科普] 南澳 两个藏金谜的传说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11-6-10 23:21:15
  历史上,南澳岛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贾海上互市之地。南宋皇室因元兵追逼逃难南澳;明代中叶起,南来北往之商旅假道驻足览胜;更有盗贼据为巢穴、劫船越货。沧海桑田,时至今日,南澳尚留有两大金谜的传说。   

1、太子楼藏金谜??   在南澳宋井亭东北面约千米处,有一太子楼遗址。这里,一棵茂密的古榕,长在一处硕大的石壁上,石壁下侧有一裂缝,裂缝两边歪歪斜斜刻着难辨的文字。传说石室内藏着南宋皇室未能带走的大批金银珠宝,若有谁能将石壁上的文字念成文、释其义,则石壁便会自动开启,里面的宝藏归他所得。猎奇探秘碰运气的人来了很多,但都一无所获。后来有一颇通文墨的商人,居然能念字成文,释义说至八成时,石壁便开启一条缝隙,露出耀眼的珠光宝气。这时,山下来了一个人,商人唯恐来人争夺珠宝,急忙钻进石缝取宝。石缝突然闭合了,商人被夹在里面,只留下辫子在石缝之外,变成了一株小榕树,日长时久,长成古榕。至今石壁上的文字历历可见,但太子楼藏金谜仍没有被解开。   

2、吴平藏金谜   南澳深澳镇西北面有一个临海的村子叫吴平寨。400多年前,沼安人氏吴平聚众为党,勾结倭寇,劫掠沿海。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吴平到南澳筑城建堡,负隅反抗官兵,屡剿不除。同年9月,朝廷命都督戚继光、俞大猷联兵征伐,终被剿灭。   吴平将平时劫来的金银分装18坛,藏于不同地方,留下谜一般的歌谣:"水涨淹不着,水退淹三尺。"藏宝的地方只有他妹妹知道。一次,吴平笑问妹妹:"一旦山寨被剿,你要随我逃走还是想留下来看管金银。"妹妹说:"我愿留下来看管金银。"吴平心不悦。   戚继光、俞大猷联军分水陆两路围剿吴平寨时,吴平见大势已去,逃至海边杀死了呆守18坛金银的胞妹,并将尸首碎成18块分埋于藏金的地方后,夺舟逃出海去。18坛金银埋在哪里至今仍然是一个继。   

南澳两大藏金谜期待幸运者到来。

[发帖际遇]:  独孤新生正在玩海盗的宝藏,穿越时空成功,抢到英镑5镑,非常高兴,正想继续抢却又穿越回来.
本主题帖为【历史主题】,仅楼主发布内容可以浏览。
发表于 2011-6-11 09:46:38
[:tl22:]有诅咒吗!
发表于 2011-6-11 10:46:51
金子啊
发表于 2011-6-11 12:36:12
水涨淹不着,水退淹三尺
发表于 2011-6-11 13:23:20
试着解谜但是发现完全摸不着头绪……
发上来一段关于俞大猷的资料吧~这也是一代名将啊~
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福建泉州北郊濠市濠格头村人,生于弘治十六年。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儒将、武术家、诗人、兵器发明家。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镇闽议稿》、《广西选锋兵操法》等,编辑其师赵本学《韬铃内外篇》等为《续武经总要》。由其记室李杜汇编为《正气堂集》十六卷,并撰《征蛮将军都督虚江俞公功行纪》。历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马生涯四十七年,领导抗倭战争“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囚徒”,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督。本邑好友潘湖黄光升密授俞大猷方略,率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俞家军”威名赫赫,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明史·俞大猷传》曰:“大猷负奇志”,“忠诚许国,老而弥笃”。
俞大猷的诗文也比较有名~附上他的两首诗~
咏牡丹诗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试剑石
名剑渊沉谁得知,无端自跃欲何为?
祗从贼子斩顽石,莫若终沉在水时。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发表于 2011-6-11 21:22:59
本帖最后由 小曦 于 2011-6-17 19:46 编辑

幸运者大概没有吧,小曦认为那里会有很多海盗,即使幸运者去到哪里被海盗杀了,这不是更倒霉么,所以说,幸运者没有~~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