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发现场
【原创】两道弹孔
查看:
1248
|
回复:
8
[一分钟破案]
【原创】两道弹孔
原创
简洁模式
211405
发表于 2023-1-7 22:33:18
山东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本篇谜题
下午,落羽拿着报纸坐在边上,这是店里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她很享受这种时光。“这真是奇怪,案发时所有人都只听见两声枪响,接着有人在一楼死者的房间内发现了被枪杀的死者,窗上留下了两个弹孔。”客人A说起了他今天刚听见的事情。
落羽竖起了小耳朵。
“很显然,当时死者看见了窗外举枪的凶手,举枪还击,两人同时开枪,接着死者被,打中了要害,凶手逃离。”客人B笑了笑。
“可是死者是正面面对窗倒地的,侧面中弹。最玄乎的是, 死者的窗外有一个视野很好的摄像头,全程没有拍到凶手出现。”客人A摆了摆手。
“没有凶手? !”客人B惊讶道。
落羽放下了报纸,欲言又止的想了想,笑着又拿起报纸看了起来。
“你想知道是 为什么吗?”客人A- -脸贱笑问道。
1/1
213335
发表于 2023-1-7 23:10:15
安徽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用镜子给凶手做出在窗户外面的假象,被害人开枪射击的同时,其实凶手是在被害人的侧面开枪的
139778
发表于 2023-1-8 11:56:37
河北
发帖际遇
有两名犯人
一名犯人在监控范围外举着一人高的镜子
另一名犯人让自己的身形倒映在镜子上
向死者开枪
死者自然以为镜子里的就是凶手
便朝他开枪
但是真正的凶手却在相反面夺走了他的性命
登录帐号可查看完整回帖内容
83853
发表于 2023-1-8 20:33:40
江苏
|
2023-1-8 21:50编辑
|
发自
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视野很好的摄像头没拍到人,证明了“子弹不可能来自屋外”。
现场的矛盾:两声枪响,但以死者倒下的方向来看,穿过死者的子弹并不能穿过玻璃上的两个弹孔。也就是“弹道多于枪声”(不考虑消音器什么的了,消音器也有声音)
现场的矛盾可能的解释有:a:有弹孔的窗玻璃是死者提前准备的;b:有弹孔的窗玻璃是其他人提前准备,并在死者死后安装的;c:死者尸体被其他人挪动过。其中b排除,因为有不止一人听到枪响,房间里的人没有时间在枪响后安装玻璃再离开。
站在警察的角度:情况a下,死者的目的难以理解;情况c下,这个在现场移动尸体的人有凶手的嫌疑。
如果是情况c,就是说有一枚子弹从屋内穿过死者再穿过玻璃打到屋外,还有一枚从屋内直接穿过玻璃打到屋外:屋内没有子弹。也就是说,对于移动尸体的人,“子弹不可能来自屋外”也是已知的。那么此刻改变尸体位置,制造现场矛盾,对于这个人,就很难说有什么意义。
如果是情况a,只能理解为死者计划了自己死亡的案发现场(总不能是奇怪的装修风格吧),也就是说是自杀。而两声枪响说明死者打算把自杀包装成他杀。死者理应了解自己房间外面摄像头的视野,所以死者知道“子弹不可能来自屋外”,所以死者的的目的肯定是营造“凶手在屋内”的景象,也就是通过事先准备的玻璃来制造现场的矛盾,引导警察到情况c(因为情况a下死者的目的难以理解),制造出一个“移动了尸体的可疑的人”的痕迹。
这样用目的来判断的逻辑似乎并不能说通,因为同样的逻辑,也可以说是:情况c下,凶手伪造了“死者自杀并伪造了‘有其他人在’的假象”的假象。并且可以无限套娃。
但是带入情况c下移动尸体的人的视角,做这一行为确实没有意义:改动前的现场和改变后的现场在“是否他杀”,“屋内是否有其他人”,“子弹来自哪里”等关键性问题上并不会造成影响。说白了就是“本来我不会被怀疑,没必要多走一步让你怀疑我”或者“反正我走不走这步都会被怀疑,没有必要走”
综上,是情况a:死者自杀伪造他杀。
213183
发表于 2023-1-10 17:28:42
重庆
1.疑点:窗户上有两道弹孔,枪声也有两声,一般认为是凶手在窗外与被害人相互开枪,然而死者的伤在侧面。
2.分析:1)如果有两个犯人,其中一个在窗外放镜子,另一个站在死者旁边,让死者误以为凶手在窗外,于是死者与窗外的凶手互相开枪,另一个犯人从侧面向死者开枪。但是这样一来就有了三声枪响,且摄像头里面也能现出来镜子,人们又不傻,又不是只看凶手,看不到镜子。
2)如果只有一个犯人,像上述一样作案,但这样一来窗户上理应只有一个弹孔,且摄像头里也应该有镜子出现才对。
3)自杀伪装为他杀。死者事先用镐子等工具伪造了一个与弹孔十分相像的孔,然后先向窗户射子弹,再自己向自己的侧面开枪,伪造成他杀,这样枪声、弹孔、摄像机的问题都有说法了。(动机不明)
综上,死者为自杀,却因某种原因伪造为他杀。
返回版块
尚未登录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回复
分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