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分享!不过两处似有误译(机翻?)第二段第二句话前半句原文如下:
引用 I personally am convinced that the days of the old crime puzzle pure and simple, relying entirely upon plot and without any added attractions of character, style, or even humour, are, if not numbered, at any rate in the hands of the auditors.
伯克莱表示相信的内容在that引导的从句里面,核心结构是“the days”“are”“in the hands of the auditors”,从第一个of直到humour修饰days,“if not numbered”做插入语表示“时日无多”,另外auditor也没有编辑的义项,个人认为指的是英国的文学审查制度,伯克莱是在吐槽只注重犯罪描写的传统模式会受到审查员的种种约束。所以尝试改译为:
引用 我个人深信,那些纯粹、简单、仅仅依赖情节而完全不加任何吸引人的角色、风格,甚至连幽默都没有的老派犯罪谜题,它们的日子如果不是所剩无几的话,至少也是牢牢掌握在审查员的手中。
后半句原文如下:
引用 ...and that the detective story is already in process of developing into the novel with a detective or a crime interest, holding its reader less by mathematical than by psychological ties.
最后半句楼主译反了。两个状语短语之间是用less than连接的,表明前者少于/弱于后者,所以不是“通过数学联系而不是心理联系来吸引读者”,而应是“(当下的侦探小说)更多地通过心理情感上的联系而不是数学逻辑上的联系来吸引读者”。这样才是符合上下文“侦探小说文学化、去游戏化”的语境的。
作为文学的一种,推理文学也是有着社会时代和生产力水平基础的,就像工业革命和柯立芝繁荣的物质丰饶滋养了优雅闲适的黄金本格,二战之后的社会变迁催生了冷硬派的黑色革命,以及日本社会问题突出造就的社会派清张革命。我国谈论任何流派都还太早,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并没有构成流派形成乃至演变的基础,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现代性对各种价值和权威的消解,又不容易构成一种新的叙事方式的稳定基础,导致泛推理文化一直很火,但核心的主题除了娱乐化几乎没几年就变一下。所以我国推理事业还有待慢慢摸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