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2|回复: 2

[知识科普] 黄顺保精神障碍分析

简洁模式
发表于 2022-1-26 16:30:10 | 发自安卓客户端
分析案件:黄顺保连环杀人案
分析目标:黄顺保
分析人:三旬四苦
分析时间:2022年1月25日星期二
文案编号:TCPR/F—1 2022-1-25 黄顺保精神障碍分析
分析依据:CCMD—3

分析结果:根据犯罪人黄宝顺在犯罪过程中的行为判断存在人格障碍。进一步根据CCMD—3里的条例分析,可得犯罪人黄宝顺存在偏执型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中的性偏好障碍性施虐症。以及可能曾存在习惯与控制障碍中的病理性赌博。
由于对于犯罪人在童年以及青少年时期的信息资料较少,暂无法确定犯罪人是否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就具有其他的精神障碍。
详细标准与行为分析:
引用
人格障碍【F60 特定人格障碍】


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场意义。病人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如果人格偏离正常系由躯体疾病(如脑病、脑外伤、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继发于各种精神障碍应称为人格改变。
【症状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时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
1.        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
2.        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应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
3.        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
4.        人际关系的额异常偏离
【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
【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引用
偏执性人格障碍【F60.0】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诊断标准。
2.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A.对挫折和遭遇过渡敏感;
B.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C.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D.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
E.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中,但不是妄想;
F.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G.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引用
行为分析:


黄顺保在被那名小姐收拾和赔偿钱财之后,每天都在青山路附近查找该小姐的踪迹。在二十多天后的一天凌晨,开着摩托车的黄顺保在贤士湖附近发现了那个小姐,他立即将摩托车停在一边,远远地暗中跟着她,等待时机对她下手。当该小姐走到青山路立交桥下时,黄顺保飞身窜到她身边。用双手扼住她的脖子,用尽全身力气将她的头撞向立交桥墩。只撞了一、两下,该小姐便瘫倒在地。看着已是满身鲜血的小姐,黄顺保还不解恨,顺手摸起一块砖头,对其头部猛砸,直到该小姐的头部血肉模糊,脑浆迸裂。活活打死该小姐后,黄顺保将她拖至不远处的铁路边,捡了几个草袋及一些树叶,将其掩盖,转身离开几步后,黄顺保还是感觉未解心中之恨,便又回到女尸旁,抓起一把灰土与垃圾,扒开女尸的裤子,塞了进去。后又抢走该小姐挎包内的现金一百多元。
其过度的报复手段和受到刺激后的态度,明显超出了常人面临此等事情的行为方式。另外根据黄顺保个人的行为判断,除了此次犯罪经过以外,笔者个人猜测其在生活中敏感度和多疑程度较高。因此,笔者个人认为可以判断为偏执性人格障碍

引用
表演性人格障碍【F60.4】


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
【诊断标准】
1.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        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大的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A.        富有自我表演性、戏剧性、夸张性地表达感情;
B.        肤浅和易变的情感;
C.        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找想;
D.        追求刺激和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
E.        不断渴求受到赞赏,情感易受伤害;
F.        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G.        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

引用
行为分析:


黄顺保在被捕之后,面对审讯和对记者的提问,很明显的表现出引以为傲的行为,看不出丝毫胆怯。甚至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他尽量舒服地将脚放在地上的一床被子上,很悠闲的样子,详细回答记者的每一个问题。黄顺保在接收提问时,声称自己“敢作敢当”, 从未读过书的他还在恨自己没读到书,不能用文字记下自己的”光荣历史”。黄顺保面对自己的罪行,明显将自己的行为夸大化、侠义化,以戏剧性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行为。他在后期为了逃避追捕,使用造价身份,给自己取一个“吉利”的假名。甚至他说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最后的结局,面对自己的结局他的表述和态度有明显的表演性人格障碍的体现。

引用
习惯与冲突障碍【F63】


习惯与冲突控制障碍指在过分强烈的欲望驱使下,采取某些不当行为的精神障碍,这些行为系社会规范所不容或给自己造成危害,其行为目的仅仅在于获得自我心理的满足,不包括偏离正常的性欲和性行为。

引用
病理性赌博【F63.0】


病人有难以控制的赌博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赌博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赌博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
【诊断标准】
1.        自己诉说具有难以控制的强烈赌博欲望,虽然努力自控,但不能停止赌博;
2.        专注于思考或想象赌博行为或有关情境;
3.        这些赌博发作没有给个人带来收益,或尽管对自己的社会、职业、家庭的价值观和义务,均有不利的影响,仍然赌博;
4.        在1年中,至少有过3次赌博发作。
【说明】诊断应从严掌握。

引用
行为分析:


黄顺保,原本是农民,平时靠修车,开摩的度日,但他又喜欢赌博,赌输了,没钱了,就去小偷小摸。1980年黄顺保因盗窃被判刑两年,出狱没多久,1983又因为盗窃被判刑三年,在服刑过程中还曾经越狱逃跑,被改判无期徒刑。1997年,黄顺保获得减刑出狱。也就是说,1980年到1997年17年间,他基本是在监狱中渡过的。在1997年出狱后因资料不足,无法判断其是否仍具有此类症状,因此判定为曾有存在习惯与控制障碍中的病理性赌博。

引用
性心理障碍(性变态)【F62】


引用
性偏好障碍【F65】


采用与常人不同的异常性行为满足性欲

引用
性施虐与性受虐症【F62.25】【F65.5】


以向性爱对象施加虐待或接受对方虐待,作为性兴奋的主要手段。其手段为捆绑、引起疼痛和侮辱等,甚至可造成伤残或死亡。提供这种行为者为性施虐症。以接受虐待行为来达到性兴奋者为性受虐症。
【诊断标准】
1.        一种性活动偏爱,可为接受者(受虐狂),或提供者(施虐狂),或两者都有,并至少有下列1项:
A.        疼痛;
B.        污辱;
C.        捆绑;
2.        施虐——受虐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刺激来源或为满足性欲所必需;
3.        至少已持续6个月。

引用
行为分析:


黄顺保在第一次作案时,无论是否是突发奇想,其在奸尸的行为中已经体现了性偏好障碍,并在日后的作案中逐渐加深。在日后的作案当中,黄顺保选定的受害人有17岁的保姆、哺乳期的母亲、卖淫女,甚至是开”拐的”的女司机,并且他在犯罪行为当中,采用殴打、捆绑、污辱等方式后进行奸杀。根据其作案行为的体现,已经很明显的体现出性施虐症的特点。
结论补充:
犯罪人黄顺保在作案过程中,对警方的行动具有很高的警惕性,并且对其后期逃亡和隐姓埋名的行为来看,他具有较强的反侦察意识。同时,笔者个人认为,在支持其犯罪的动机上看,除了为了满足本身的性欲、钱财外,为满足其所为“侠义”的心理也是一种动机。每次逃避警方成功后,在其心理上的满足程度也会进一步加深。对于其家庭,可以看出他还是有些愧疚的心理存在。笔者认为其家庭的不和睦,也是导致其在第一次案件中产生奸尸的原因之一。对于黄顺保出现“性病”可能导致精神障碍的分析,由于其确切患病时间未定,并且其患病前就已经出现相应的人格障碍行为,所以笔者无法判断犯罪人是否存在因为生理疾病造成的精神障碍。
注:以上内容除诊断标准外均笔者个人观点,请辩证阅读
发表于 2022-1-27 13:05:04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3-1-6 18:45:38 河南| 发自安卓客户端 发帖际遇
感谢分享
尚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院